很多的故事和传都是从这部书中传出去的,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在我的眼中,合乎情理的就是真,不合乎情理的就是假,所以我看书也好,写东西也好,就喜欢按照逻辑来写,至此封神很多的东西也不会按照传来写,只会按照逻辑来写。

    书接上文,讲的是文王梦熊,文王欲访贤。

    这里必然要提姜子牙。

    姜子牙让元始尊赶下了昆仑山玉虚宫,身无长物,无牵无挂,虽然得了四句揭语,但是也是没法,想起儿时的大哥,想要探望一番,这才去了朝歌,找到了宋异人。

    简单的几句,宋异人,人好心好,成就了姜子牙一段姻缘,但是人活着得有点营生,马氏便劝慰姜子牙,但是这些暂且不表,(马氏成神一节有全套的情节)单姜子牙,在宋异饶院子里,做法抓了五鬼,命在西岐之处待命。

    这才能让宋异人看见,宋异人心中大定,便造起了一间卦馆,给人算卦。

    琵琶精刚从宫中探望其姐姐妲己出来,见人烟耸动,不觉一时好奇,便幻了一女子,在一旁观看,姜子牙学艺四十余年,一见此人乃一妖物,不觉大惊失色。连忙唤了过来,假意算卦,实心除妖。

    这琵琶精也没觉得姜子牙如何厉害,的确要是修行年深之人,身上之气与普通有异,觉得此间就是一个凡人,能有多大本事,奈何让姜子牙一把按住了脉门,变化不得,后用砚台打死对方。后由亚相比干带至王前,用三味真火,炼出了原形。

    最可气的是妲己,领了女娲娘娘的法旨,诱惑纣王,断送成汤的江山,正办此事呢,突然之间来了个不明所以之人,炼了妹妹玉石琵琶精,怎能不气?借着修鹿台之名,便害了姜子牙。

    姜子牙一见事不好,借着五行遁法逃之夭夭。回到家中,也觉得老师过些时日,童子问姜子牙,“师兄,如何另他人知你本事?”

    姜尚也闷,:“不知啊。”

    童子又道:“不若,作一警句,警醒众者,他闻其言,定来寻你,等那日武吉现于人前,众人能不惊呼?”

    姜尚道:“妙哉!师兄真真好计谋也。”

    这一日,散宜生护驾围场,姬昌不悦,放百灵于山间,不围不打,众官观山美景。

    忽闻岸边其歌,名言警语,“洗耳不听亡国音。……”就这几句警句,包含如今下大事,以及内心起伏,文采之好,境界之高,真乃贤者。

    文王姬昌归国以后,就盼着能有贤能辅佐,奈何无有,即便是梦了飞熊,也无贤人而来,可真是急坏人也,猛这一听警句,这不就是贤人么?忙差辛甲,前去仿贤。

    辛甲不敢怠慢,催马前问:“内有贤人,请出来见吾千岁!”

    那些渔人猛见官,不觉齐齐跪下,回答道:“吾等都是闲人。”

    辛甲问道:“你等都是贤人?”

    渔人又答道:“是。”

    辛甲领人入千岁跟前,邀功一般,文王亲问,“尔等皆是贤人?”

    渔人回答:“我都是都闲人,就早上扑鱼忙些,这时无事,都息都希”

    一旁散宜生生气,:“胡闹,贤者乃有大智慧之人,并非你等闲来无事之人!”

    众渔人不做声,文王温柔口述:“孤听尔等作歌,韵度清奇,是何人而作?”

    渔人回答:“此歌非我等所作。离此三十五里,有一老叟所作。”

    文王访贤心急,催马而行,行至半路,又遇挑柴之人作歌,散宜生一见,这不是前几日逃跑的武吉么?可大王先八卦上,武吉是坠崖身亡?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拿下武吉,千岁面前回话。

    文王一见武吉,满脸通红,心中纳闷,这先演卦,居然有错?百思不得其解。武吉回答曰:“只因误伤人命,拜师飞熊,传于人也,千岁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命?”

    正着,散宜生马上欠身道:“恭喜大王,武吉今日所言,道号飞熊,正应灵台之兆”

    文王命武吉带路前去。

    行至磻池不见子牙,单见白鹤道童,白鹤道童曰,“不在了,同道友闲校可三日而归,也可三秋而归,不准,不准。”

    文王等了近一日,后由散宜生劝慰,明言对主道:“即为大贤之人,我等俗气怕是惹人生烦,不知我主意下如何?”

    文王听的有理,命人还朝,不日斋戒沐浴,在来访贤。命武吉随王还朝,作为人质。

    文王走后,子牙问道:“师弟此乃何意?”

    道童也的明白,一下就让他访到了,怎能显示出玉虚之力?等上几日又何妨?

    子牙也明白师弟是为自己好,抻一抻也好。

    话风一转,白鹤道童道:“往后之事,全赖师兄自己行之,我出门多日,也该回山!“

    子牙要留,白鹤道童又道:“师兄,我受燃灯师兄所托,来此半载,游历山水,教导众愚民,今日文王寻贤,我也算是完成了师兄所托,今日回山有几句警语还要告你一二。”

    白鹤童子,来此处日久,今日姬昌来此,全赖白鹤道童,有些不舍,但见白鹤有警语相赠,也实心而听:“请师弟讲来。”

    白鹤摇身一晃,变做白鹤摸样,口中念到:“学崖无尽理求根,大道万千求圣人,官拜极品求家暖,不可妄言记昆仑。”留下这四句诗句,便回归了玉虚之路。只剩下子牙在屋中细细琢磨其中之意。

    子牙三呼叩拜,往昆仑之处拜道:“弟子铭记……”

    二仙女找太上老君将其打了个金圈,白日放在怀中,晚上放在枕边,使得这个珠子益发有灵。二女为其取名为灵珠子,因其灵益异常,像是自生魂魄,为了不耽误其生长,不得已又转送于昆仑山玉虚宫中,直接封其玉虚宫镇宫之宝,但又碍于二仙女,只得找机会让其转世,正值封神大业,给了太乙真人,这才成就了后世先行官哪吒。

    太乙真人一边炼化其血性,一边找其合适之选。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