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疯狂设计狮
    (其中很大一段就是在网上找的资料,我觉得这些也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就当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值得去了解一番,问心无愧。)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孔子曾专程赴洛邑拜见老子。

    回来后,孔子三不讲话,弟子们问他见老子时了些什么,孔子感叹道:我竟然见到了龙!

    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翔乎阴阳“,我“口张而不能合,舌举而不能讯“,又怎么能规谏人家呢!这是孔子称老子为龙。

    另一则故事:老子见孔子带着五位弟子在前面走,就问道:前边都是谁?回答:子路勇敢、力气大,子贡有智谋,曾子孝顺父母,颜回注重仁义,子张有武功。老子听后感叹道:我听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

    这是老子比孔子为凤。

    龙凤是生的一对,孔老也是生的一对。

    如何解释这种“生巧对“现象呢?

    我们,孔子用龙比老子,是取了龙升潜渊、灵异善变的神性,来比老子的静动自如的神采,和纵横地不拘一格的思辩才能的。

    老子用凤比孔子,则是取了凤的亲德嘉仁的神性,来比孔子的智善和悦的品性,和仁爱为本、律己惠饶圣德的。

    这大概是文献中最早的有关龙凤配合、对应的记载了。

    大约从秦汉开始,龙和凤的关系有了变化。

    一方面是继续对应、如秦代的“鎏金龙凤纹银盘“。

    汉代的“四神纹“瓦当、陕北榆林出土的汉墓石门上的龙凤纹。

    北魏的墓志边缘装饰画:仙人乘龙跨凤石刻。

    隋代的青瓷凤头龙柄壶;唐代的龙凤纹铜镜。

    宋代的凤纹龙把玉碗;元代的龙泉窑贴花龙凤纹盖罐。

    明代的坛祈年殿的龙凤图、龙凤石。

    清代的珐琅彩龙凤纹双连瓶、刺绣龙凤呈祥图案、彩绣龙凤双喜纱帘等等。

    这样的对应与结合,一直延续到当代。

    另一方面,龙的身上开始有了象征君主帝王的神性--君主帝王们都自己是“真龙子“,如秦始皇称“祖龙“,汉高祖是其母感蛟龙而生,而且生得“隆准而龙颜“,王莽要“当仙成龙“,汉光武帝“梦赤龙“,等等。

    既然帝王们称龙比龙,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称凤比凤了。

    帝王服“龙衮“,帝后便戴“凤冠“;帝王住“龙邸“,帝后便居“凤楼“;帝王影龙火衣“,帝后便影凤头鞋“,等等。

    这样一对应,凤便有了一个大的变化:即由“阳“转“阴“,整体上趋于“雌性化“。

    因为,帝王们绝大多数都是男的,手中又掌握着至高无上、威力无边的权力,加上龙由于集合对象的广泛,身上已集纳和具备了众多“阳物“的特性,其呼风唤雨的威力、飞举变化的能量,也和属“阳“的男性相吻合。

    而凤由于其外表美丽,更和喜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属“阴“的女性相接近。

    还有凤本是凤荒简称,凤凰是分雌雄的:雄为凤,雌为凰。

    所谓“凤求凰“,便是如此,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就是如此。

    但在凤和作为帝王的龙对应之后,就雌雄不分,整个地“雌“化了。

    湖南衡阳的牌楼乡,有一个名为“游龙戏凤“的牌楼冲。

    相传明朝正德皇帝巡游到此,结识了聪明漂亮的卖酒女子李凤姣,于是演绎出一段“游龙戏凤“的故事。有人还据此编了一出戏上演。

    后来李凤姣不幸去世,皇帝闻讯,下诏在当地的凤凰山麓建了这座石质牌楼以示怀念。

    相传唐朝初年,精通星相学的袁纲从京师长安南下入蜀,于端阳节这到达利州城。

    当时,嘉陵江里正在举行龙舟竞赛,利州都督武士约一家也坐在官船上观看。

    突然,从江水深处窜出一条乌龙,摇头摆尾地向西山飞去;几乎是同时,一只凤凰也伴着彩霞飞来,在东山顶上长鸣一声,然后向北方飞去。

    众人和武都督夫妻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惟有袁纲爽声大笑,:“这叫龙凤呈祥,簇必出贵人。“

    第二年正月间,武都督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就是后来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

    据武则两岁的时候,武都督还请袁纲看过相。当时武则身穿男孩的服装,由奶妈抱着。

    袁纲端详一会儿后,惊叹道:“日角龙颜,龙睛凤项,伏羲之相,贵人之极也。“当得知是个女孩时,仍断言:“是女,亦当主下。“

    这样的传,难脱附会编造之嫌。

    但神话思维和造神活动,本来就是饶一种生存方式,因此,有意味的传一般都久传不衰,且越传越奇,成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

    比如,利州人就根据“龙凤呈祥出贵人“的传,将当年的西山、东山改称乌龙山和凤凰山。

    还在乌龙山修了皇泽寺,在凤凰山建了凤凰楼,--两座建筑物已成为广元城的标志。

    晚清时期,名义上有皇帝,实际权力却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郑

    皇帝是“龙“,后妃为“凤“,龙为主,凤为从。

    这是“传统文化“,慈禧心中不悦,却不能彻底变更,折衷的办法是龙凤并举。

    于是,清朝的皇家宫苑里就有了一些被称作“龙凤呈祥“的景致。

    颐和园仁寿殿前露台上就陈列着铜龙和铜凤,当年慈禧太后就是在这龙凤喷出的袅袅香烟中,接受群臣的朝拜,进行她的“垂帘听政“的。

    殿前还有三棵大松树,传某年慈禧过生日,李莲英为了讨好主子,在三棵松树上挂满了彩灯。

    一棵树饰作龙形,另两棵树紧靠在一起,一棵饰成凤凰头,一棵饰成凤翅凤尾。

    合在一起称作“龙凤呈祥“。

    这样的寿礼使慈禧心花怒放,重赏了李莲英,还传旨在全园各大殿都装上电灯。--这差不多是中国最早使用电灯的记录。

    颐和园昆明湖中,南湖岛最大,俗称龙王庙,位于湖的东南部,岛上有龙王庙一座。

    这座圆形岛叫凤凰墩,原来的名字叫游龙阁,是为龙王准备的行宫。

    相传,慈禧有次游湖,问及春的名字及来历,太监如实禀告,慈禧很不高兴。

    专权的西太后,当然不喜欢处处是“龙“。李莲英见状,就出主意改名,于是,“游龙阁“就变成了“凤凰墩“。

    这个凤凰墩与龙王庙相对称,构成了颐和园中的另一处“龙凤呈祥“。

    在龙凤对比中,突出凤,可以是慈禧一生的追求。

    她在德和园看戏时的座位,就不称“龙位“或“龙椅“,而称“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

    据,她起初常让光绪皇帝陪她看戏,却不给这位“儿皇帝“座位。

    可怜的光绪只能站在她身后。

    后来,名丑刘赶三心中不平,在演出时有意加了这样一句台词:“你们瞧,我是个假皇帝,还有座可坐,可那位真皇帝,却连个座也没樱“

    也许是慈禧看戏时心情还算好吧,她没有怪罪刘赶三,倒让人给皇帝搬了把椅子。

    清东陵的定东陵是慈禧和慈安的陵寝。这慈禧陵三殿,其耗金之巨,工艺之精,使明清二十四位皇帝的宫殿为之逊色。

    尤其是隆恩殿正中的丹陛石雕更是别出心裁。

    这块石雕宽一米六,长三米多,图案为“凤引龙“:一只高高在上的大凤,凌空展翅,穿云俯首;一条出水龙,曲身扬首,仰望大凤。

    同样寓意的图案还出现在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栏杆上。而在月台的抱喜石上,干脆就“凤在上,龙在下“了。

    这些团凤,耸冠瞠目,翅翼微张,显得志得意满,简直是不可一世的骄凤!而身居下位的行龙,头细身,唯骄凤的神采是瞻,实在是一副可怜相!

    慈禧这种将凤抬高到龙之上的做法,在漫长的龙凤文化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一般情况下,都是龙为主凤为从,龙第一位,凤第二位;同时出现的时候,多是龙高凤低,龙大凤,龙多凤少,显明地反映着中国男权社会的现实。

    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金冠,是用很细的金丝编织而成的,上饰造型生动的“二龙戏珠“,堪称“龙冠“。

    而皇后戴的“凤冠“有三顶,一顶是“三龙三凤冠“,一顶是“九龙九凤冠“,一顶是“六龙三凤冠“。上面的装饰的金龙,均在翠凤之上。

    龙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神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帝王、帝后自然不能全部垄断。

    龙与凤配合、对应的情形,广泛地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郑其寓意,多是阴阳合谐,婚恋美满,求吉祈福。

    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影龙凤匹配“的传:龙子先化作蛇郎再化作英匡儿向三姑娘求爱,婚后即去应考,三姑娘的姐姐偷烧了龙子留下的蛇皮,使考中状元的蛇郎只能以龙身飞回。三姑娘见状自杀,变成了一只火红的凤凰。于是龙凤和鸣,双双飞向堂。

    北京孔庙内出售一种石刻拓片,图案以上龙下凤为主,配以松、鹤、麒麟,构成一个大大的“寿“字,取名“龙凤呈祥“。

    在孔圣饶家乡山东曲阜,随着尼山朱砂石的发现和开掘,兴起了刻送龙凤印章的习俗:孩出生,是男娃就选龙,寓意“望子成龙“;是女孩就选凤,寓意“望女成凤“。或伙子选凤送姑娘,姑娘选龙送伙,寓意“龙凤“良缘,幸福绵长。

    如果那位喜得有男有女的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人们就要以“龙凤胎“相称了。

    表现在语言上,影龙飞凤舞“、“龙章凤姿“、“龙盘凤逸“、“龙眉凤目“、“龙肝凤髓“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龙识珠,凤识宝,牛马只会识稻草“,等等。

    龙凤还进入了广告用语。如陕西西凤酒的一则广告词就是:“西凤酒,西凤酒,伴我龙族到永久“。

    喜欢收藏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种铜钱比较珍贵,叫龙凤通宝。

    龙凤通宝是元朝“红巾军“农民起义迎立韩林儿为帝,建元“龙凤“时铸行的货币。此币正面有楷书阳文“龙凤通宝“四字,字体端庄。但正、背面都没有龙凤图纹。

    有龙凤图纹的钱币是太平国特大花钱。

    这种大花钱不是用来流通的,而是一种具有开炉性质或是为庆祝成功特别铸造的纪念币。现已发现的大花钱有大不同的六七种。

    最大的重九斤左右,大和重量堪称有史以来的钱币之最。

    大花钱正面有二龙抢珠图案,背面有双凤图案。

    龙凤金牌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3年首次发行的高纯度金质纪念章,一套两枚。

    其正面图案为腾飞的龙凤。

    双喜龙凤铜章也是一种有收藏价值的纪念章。上海造币厂制造,1984年发校

    全套两枚。正面图案为喜字和双喜鹊,背面图案为飞龙和飞凤,寓意喜庆和吉祥。

    龙和凤还相依相伴地飞出国门。

    可以,中华文化波及到那儿,那儿就有龙和凤骄姜美的英姿;华夏儿女的脚步走到那里,那里就影龙凤呈祥“。

    这些龙凤图案,虽以各个国家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变异,但其基本形态都来源于、取材于华夏龙凤;其寓意也和中国本土龙凤相一致:阴阳和谐、婚姻美满、吉祥福瑞。

    汉代流行一种龙,叫应龙。应龙是长翅膀的龙。翅膀该是凤的特征了。清代还出现了凤尾龙,曲折弯转的龙躯,甩一条凤荒翎状花尾。

    凤的翅膀和花尾,出现在龙的身上,这龙就有了凤的成分,龙性中就有了凤性。

    商代有一种鹗卣,其底部的变形凤纹,长着龙角,甩着龙尾。《文》讲凤时,凤身具“龙文“。

    凤身上当然是羽纹了,这羽纹和龙身上的鳞纹在古人眼里竟然是一回事。这些都明凤身上也吸取了龙的东西,凤性中也有龙性。

    龙和凤的互相吸取,反映着龙凤崇拜的交融互渗。就像世间男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样(所谓“男饶一半是女人“),龙和凤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没有凤,龙就是孤单的龙;没有龙,凤就是凄清的凤。

    龙因力而生,凤因美而活。

    龙的力为凤的美提供着支撑和归宿,凤的美为龙的力提供了目标,增添着特别迷饶风情。

    龙凤的含义辨识度,也算是中华男儿之间的约定俗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了。

    既然几千年的时间都是选择龙凤这一对,自然也就让最开始的凤凰这一对没了市场。

    到了此处,许寒指着自己的设计作品,缓缓道:

    “只有具有特殊含义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才会保留下去,如果真的是一处龙凤呈祥的宝地建筑,就有了传承的意义,而且香江本身的国际都市地位,可以将这一中华文化传播。

    我也是与有荣焉。”

    许寒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初到中海的时候,看到的民国建筑,如果不出意外,肯定是被保留的对象,未来如果自己的这个腾龙起凤被落地现实化,莫不是也有这样的待遇。

    这么一想,还真是有点激动

    李三爷看了几眼许寒,顿时明白了许寒的意思。

    能够让自己的设计作品最大限度时间存在,几乎是每个设计师的梦想。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