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国公张亮,荥阳人氏,旧为瓦岗将领,李绩部下,后随李绩降唐,被召入天策府,引为李世民心腹,多有战功,才有了今日。
张亮家世和李靖不同,也远不能比李绩,张亮出身农户,自幼家境贫苦,若非风云际会,逢岁末乱世,只怕现在的张亮还在荥阳耕田也不一定。
张亮的际遇自然是极好了,可他自己的心境却还难称国公之位。李靖、李绩之辈,官位越高,行事越发地谨慎,越去揣摩圣意,不敢有丝毫的逾矩,而张亮却仗着自己是从龙功臣,帝王心腹,行事越发地放肆了。
张亮是何等人物李恪是清楚的,所以当李恪对程公颖动了杀心后,第一时间便命人去查了张亮。张亮行事不甚谨慎,而李恪手眼通天,他既想查,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贞观十八年,二月末,长安城中别苑。
这一处别苑在城南宣义坊,据闻是一家洛阳富商所置办下的别苑,因为这富商常在洛阳,故而这座别苑甚少有人居住,但今日却难得有了人烟。
别苑大门从里面紧锁,别苑内,太子左内率高侃正带着人亲自站在院中护卫,别苑的内室中,李恪正坐在锦凳之上,隔着屏风盯着下面跪着的人。
这跪着的人名唤公孙常,李恪着萧月仙在相州调查张亮,这个人是萧月仙命人送来的,也是和张亮之事有关。
“小人公孙常拜见上官。”公孙常并不知李恪的身份,只知是位朝中大官,隔着薄纱屏风更看不真切,只是行礼拜道。
李恪指了指屋中的一边,道:“旁边有凳子,自己坐吧。”
“谢上官。”公孙常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地坐了过去。
公孙常的模样有些战战兢兢的味道,甚至不敢抬头多看李恪哪怕一眼,因为他很清楚,这个人既然抓了他来,多半和张亮有关,甚至是为了对付张亮,而张亮乃当朝国公,敢跟他唱对台戏的也不会是寻常人,自然不会是公孙常能够开罪得起的。
李恪看着他坐下,问道:“你是哪里人士?”
公孙常回道:“小人出自河北高阳。”
“高阳人士,你和河北名门高阳公孙氏可有关系。”李恪对公孙常接着问道。
公孙常回道:“小人正是公孙氏子弟。”
李恪手放在一旁的桌案上,轻轻地叩击着桌案,发出“咚咚”的响声,对公孙常问道:“如此说来你也是名门子弟了?”
公孙常听着李恪手指敲击桌案的声音,心里“咯吱”、“咯吱”地难受,如实回道:“小人是庶出之后,和嫡系已经出了五服,算不得名门之后。”
李恪点了点头道:“说来也是,若当真是公孙氏嫡子,你弟也不会给人做养子。”
李恪说的公孙常的阿弟便是公孙节,公孙节亦是张亮的五百养子之一,而公孙常也是因为公孙节的缘故和张亮走的颇近,被萧月仙拿来了长安。
公孙常叹道:“上官说的是,小人一家也是幼时贫苦,这才贪图一时富贵,没贪恋蒙蔽了双眼,有了今日。”
李恪道:“据我所知,张亮的养子当不止公孙节一人吧,这么多的养子,他能照应地来吗,认他为父当真便能博得富贵不成。”
萧月仙手段了得,公孙常被拿来见李恪,萧月仙自然不会再浪费李恪的时间,公孙常在押来长安之前是被萧月仙特别“关照”过的,不敢敷衍李恪。
公孙常道:“郧国公确有养子五百人,但郧国公养子虽多,但也有一个亲疏之分的,阿弟便是郧国公最是亲近的几人之一。”
李忝奇地问道:“张亮有五百养子,也当是各有所长,为何你们兄弟便能独入张亮之眼?”
公孙常回道:“郧国公好黄白之术,小人正好略通此道,故而能得郧国公信重。”
李恪笑道:“原来如此,张亮区区一个国公而已,竟也想求此道,岂不正是入我彀中。”
长孙常听了李恪的话,心中一寒,越发地肯定自己方才的猜测了,“区区一个国公”,张亮乃天子爱将,当朝尚书,到了此人的口中竟然用上了“区区”两字,想必他比起张亮更加尊贵许多吧。
公孙常隐约能够猜到李恪的意思,但是他对李恪生畏,张亮他又开罪不起,他不敢接李恪的话,只能低着头,闭口不言。
李恪知道公孙常的心思,也不等着公孙常接话,自己便接着问道:“你知道张亮义子五百人,为什么偏却是你到这里来吗?”
公孙常道:“小人不知。”
李恪道:“因为张亮义子众多,其中不乏他擢拔于行伍的军中部下,对他忠心耿耿,他们不会出卖张亮。而你是个江湖术士,为了富贵从一开始就欺骗了张亮,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更无忠贞可言。”
公孙常听了李恪的话,不禁汗颜,李恪说的所是实情,但却也直白地厉害。公孙常所谓黄白之术都只是骗术而已,他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富贵拜入张亮门下,更投其所好,才有了今日。
公孙常道:“上官之言实在叫小人羞愧。”
李恪道:“你无需羞愧,比起他们你至少还有活命的机会,你如果不是如此,现在已经死了。”
如果公孙常当真对张亮忠心耿耿,他可能已经死在相州了,就不会出现在此地,李恪所言倒也不虚了。
李恪越是说的如此直白,公孙常越是老实地厉害,公孙常对李恪问道:“不知上官要小人做何事?”
李恪道:“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我要你往御史台检举他。”
“不知该检举什么罪名?”公孙常接着问道。
李恪笑了笑,口中说出了叫他通体透凉的两个字:“谋逆!”
公孙常忙道:“私养义子虽是大过,但谋逆之说又是从何而来?”
公孙常起初只当李恪是为了打压张亮,与张亮争权,可谁能想到竟然是要置张亮于死地,一下子有些惊慌了。
李恪道:“你是江湖术士,难道谶语谋国之说还要我教你不成?”
张亮家世和李靖不同,也远不能比李绩,张亮出身农户,自幼家境贫苦,若非风云际会,逢岁末乱世,只怕现在的张亮还在荥阳耕田也不一定。
张亮的际遇自然是极好了,可他自己的心境却还难称国公之位。李靖、李绩之辈,官位越高,行事越发地谨慎,越去揣摩圣意,不敢有丝毫的逾矩,而张亮却仗着自己是从龙功臣,帝王心腹,行事越发地放肆了。
张亮是何等人物李恪是清楚的,所以当李恪对程公颖动了杀心后,第一时间便命人去查了张亮。张亮行事不甚谨慎,而李恪手眼通天,他既想查,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贞观十八年,二月末,长安城中别苑。
这一处别苑在城南宣义坊,据闻是一家洛阳富商所置办下的别苑,因为这富商常在洛阳,故而这座别苑甚少有人居住,但今日却难得有了人烟。
别苑大门从里面紧锁,别苑内,太子左内率高侃正带着人亲自站在院中护卫,别苑的内室中,李恪正坐在锦凳之上,隔着屏风盯着下面跪着的人。
这跪着的人名唤公孙常,李恪着萧月仙在相州调查张亮,这个人是萧月仙命人送来的,也是和张亮之事有关。
“小人公孙常拜见上官。”公孙常并不知李恪的身份,只知是位朝中大官,隔着薄纱屏风更看不真切,只是行礼拜道。
李恪指了指屋中的一边,道:“旁边有凳子,自己坐吧。”
“谢上官。”公孙常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地坐了过去。
公孙常的模样有些战战兢兢的味道,甚至不敢抬头多看李恪哪怕一眼,因为他很清楚,这个人既然抓了他来,多半和张亮有关,甚至是为了对付张亮,而张亮乃当朝国公,敢跟他唱对台戏的也不会是寻常人,自然不会是公孙常能够开罪得起的。
李恪看着他坐下,问道:“你是哪里人士?”
公孙常回道:“小人出自河北高阳。”
“高阳人士,你和河北名门高阳公孙氏可有关系。”李恪对公孙常接着问道。
公孙常回道:“小人正是公孙氏子弟。”
李恪手放在一旁的桌案上,轻轻地叩击着桌案,发出“咚咚”的响声,对公孙常问道:“如此说来你也是名门子弟了?”
公孙常听着李恪手指敲击桌案的声音,心里“咯吱”、“咯吱”地难受,如实回道:“小人是庶出之后,和嫡系已经出了五服,算不得名门之后。”
李恪点了点头道:“说来也是,若当真是公孙氏嫡子,你弟也不会给人做养子。”
李恪说的公孙常的阿弟便是公孙节,公孙节亦是张亮的五百养子之一,而公孙常也是因为公孙节的缘故和张亮走的颇近,被萧月仙拿来了长安。
公孙常叹道:“上官说的是,小人一家也是幼时贫苦,这才贪图一时富贵,没贪恋蒙蔽了双眼,有了今日。”
李恪道:“据我所知,张亮的养子当不止公孙节一人吧,这么多的养子,他能照应地来吗,认他为父当真便能博得富贵不成。”
萧月仙手段了得,公孙常被拿来见李恪,萧月仙自然不会再浪费李恪的时间,公孙常在押来长安之前是被萧月仙特别“关照”过的,不敢敷衍李恪。
公孙常道:“郧国公确有养子五百人,但郧国公养子虽多,但也有一个亲疏之分的,阿弟便是郧国公最是亲近的几人之一。”
李忝奇地问道:“张亮有五百养子,也当是各有所长,为何你们兄弟便能独入张亮之眼?”
公孙常回道:“郧国公好黄白之术,小人正好略通此道,故而能得郧国公信重。”
李恪笑道:“原来如此,张亮区区一个国公而已,竟也想求此道,岂不正是入我彀中。”
长孙常听了李恪的话,心中一寒,越发地肯定自己方才的猜测了,“区区一个国公”,张亮乃天子爱将,当朝尚书,到了此人的口中竟然用上了“区区”两字,想必他比起张亮更加尊贵许多吧。
公孙常隐约能够猜到李恪的意思,但是他对李恪生畏,张亮他又开罪不起,他不敢接李恪的话,只能低着头,闭口不言。
李恪知道公孙常的心思,也不等着公孙常接话,自己便接着问道:“你知道张亮义子五百人,为什么偏却是你到这里来吗?”
公孙常道:“小人不知。”
李恪道:“因为张亮义子众多,其中不乏他擢拔于行伍的军中部下,对他忠心耿耿,他们不会出卖张亮。而你是个江湖术士,为了富贵从一开始就欺骗了张亮,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更无忠贞可言。”
公孙常听了李恪的话,不禁汗颜,李恪说的所是实情,但却也直白地厉害。公孙常所谓黄白之术都只是骗术而已,他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富贵拜入张亮门下,更投其所好,才有了今日。
公孙常道:“上官之言实在叫小人羞愧。”
李恪道:“你无需羞愧,比起他们你至少还有活命的机会,你如果不是如此,现在已经死了。”
如果公孙常当真对张亮忠心耿耿,他可能已经死在相州了,就不会出现在此地,李恪所言倒也不虚了。
李恪越是说的如此直白,公孙常越是老实地厉害,公孙常对李恪问道:“不知上官要小人做何事?”
李恪道:“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我要你往御史台检举他。”
“不知该检举什么罪名?”公孙常接着问道。
李恪笑了笑,口中说出了叫他通体透凉的两个字:“谋逆!”
公孙常忙道:“私养义子虽是大过,但谋逆之说又是从何而来?”
公孙常起初只当李恪是为了打压张亮,与张亮争权,可谁能想到竟然是要置张亮于死地,一下子有些惊慌了。
李恪道:“你是江湖术士,难道谶语谋国之说还要我教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