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张亮出现在邸店中,颜蒲随后而来,目睹了这一幕后,张亮就已经踏进了死局,无论如何,他都出不去了。
颜蒲的背后是王玄策,若只是一个王玄策张亮倒还能勉强应付,但世人皆知,王玄策是太子李恪的心腹,是李恪一手擢拔上来了,张亮这么做是在和东宫为敌了,或者说此事的背后就是李恪在操控。
太极宫,甘露殿。
“臣检校御史大夫王玄策拜见陛下。”甘露殿中,王玄策站在殿下,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看着殿下站着的王玄策,看着王玄策手正拿着一个奏本和一封信件,知道王玄策必是有要事禀奏于他,于是问道:“你来此见朕可是有要事通禀?”
王玄策回道:“御史台接到检举,此事干系重大,不便交于旁人,故而臣特来此当面向陛下禀奏。”
李世民好奇地问道:“不知是何事,竟能叫你如此慎重。”
王玄策把手中的奏疏和信件递到了一旁内侍的手中,由内侍转交给了李世民,而后道:“御史台接到信件,有人检举郧国公张亮谋逆,还望陛下圣断。”
王玄策的话传入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的眼中露出了满满的讶色,王玄策行事向来谨慎,若无实据他绝不会胡言,但张亮是跟随他多年的心腹爱将,若说张亮谋逆,李世民又怎会不讶异。一时间,李世民也知道王玄策如此慎重的缘故了。
“竟有此事!”李世民自内侍手中接过王玄策递来的东西,讶然道。
王玄策道:“臣弹劾张亮三事:其一,张亮谶语谋国,蛊惑人心;其二张亮意图谋逆,迁祖坟于前朝之帝宫;其三,张亮蓄养义子五百人,堪谓私兵,居心叵测。现在物证在此,请陛下阅览。”
王玄策递给李世民的东西,那本奏章自然就是王玄策弹劾张亮的折子了,至于那封密信便是公孙常所书,详述张亮谋逆之罪。
李世民低头看着手中的奏疏,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越看,心中的怒气越重,脸色也就越难看,显然是动了真火。
谶语谋国之说兴许难辩真伪,但收养义子和迁移祖坟却是不难查出的,王玄策既然上了书,想必不会错了。而张亮既然敢蓄养义子五百人,又将祖坟迁到了前朝旧故遗址,他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清楚了。
张亮信道,这一点李世民是知道的,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对这封奏疏所言也就更多了几分确信,李世民看着手中的东西,怒道:“‘弓长之主当别都’,好啊,好一句谶语,辛亏这张亮早被调回了京中任职,否则他这是要割据河北称帝啊!”
所为弓长,即为一个“张”字,别都所指则是前齐都城邺城,张亮曾为相州都督,治于邺城,这句谶语自然就是当年他在相州时有的了。
王玄策道:“张亮所为、所言,其心可诛,臣以为陛下当速断,以免叫张亮有了察觉。”
李世民拿着那封密信,问道:“这封密信乃张亮养子之一公孙节的兄长公孙常所书,现公孙常何在?”
王玄策回道:“公孙常已经死了?”
“死了?这落款也不过是昨日的事情,他是什么时候死的?”李世民听着王玄策的话,惊讶道。
这封密信的关键就是公孙常,若只是一封信件,恐怕张亮未必会伏法,但若是再有公孙常当面指证自然就是十拿九稳了,可偏却如此重要的公孙常竟然死了,李世民怎能不惊讶。
王玄策回道:“就在今日午间,公孙常就死在东市的一间邸店中,而且就在公孙常死的现场,郧国公也在。”
“这是怎么回事?”李世民问道。
王玄策回道:“公孙常是河北人,此番进京检举便暂住在了东市的一家邸店。今日早间台中之人将受到的这封检举密信交给了臣,臣觉着事情干系重大,便命颜蒲去邸店中寻了公孙常,准备提来台中详询,但就在颜蒲到了邸店后却发现郧国公竟在公孙常的屋中,而公孙常已经死了,而且是刚死。”
李世民闻言,他自己的心里已经有了猜测,必是公孙常进京检举张亮的事情被张亮得到了消息,故而张亮抢先在御史台之前带人杀了公孙常,灭了这个人证。但却不巧,御史台的人正好也赶到,目睹了这一切。
李世民问道:“那公孙常现在尸首何在?你们可曾将他带回。”
王玄策摇了摇头道:“臣等无能,未能将公孙常尸首带回,公孙常的尸首被郧国公以刑部查案的名义扣下了。”
“他好大的胆子,他杀了检举他之人,竟还敢当着御史台臣的面将尸首扣下,他张亮真当自己只手遮天了不成!”李世民一拍桌案,高声喝道。
王玄策看着李世民的反应,知道此事已经成了大半,于是接着道:“郧国公对杀人之事矢口否认,只说自己是过路东市,偶闻邸店中有人死了,故特去查视。郧国公人多势重,颜蒲相争不过,拿他确实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怒气反笑,对王玄策道:“过路东市,好一个过路东市,他堂堂国公,又不是贩夫走卒,他往东市去作甚,难道这天下还就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不成。”
对于张亮的说辞,李世民自然是不信的,他堂堂吏部尚书,哪有亲自问案的道理。在李世民看来,分明就是张亮杀了公孙常,而后借口刑部办案,扣着公孙常的尸首,为自己遮掩罢了。
王玄策道:“今日之事,臣本是想秘密为之,待调查仔细后再向陛下禀告,但如今公孙常已死,郧国公也知道了此事,陛下还需早做定夺,是否将郧国公拿来审问,否则时日久了,恐怕会有些麻烦。”
自入了贞观朝以来,谋逆之事并不少见,若论君臣亲疏,侯君集比起张亮还要更得李世民信重,但侯君集还是背叛了李世民,所以对于张亮谋逆之说李世民的心里并不十分怀疑,反倒因为王玄策所言先入为主,信了大半。
李世民当即应道:“你所言甚是,朕这就命人传召张亮进宫,朕倒要看看这张亮是哪来的胆子,竟然如此行事。”
颜蒲的背后是王玄策,若只是一个王玄策张亮倒还能勉强应付,但世人皆知,王玄策是太子李恪的心腹,是李恪一手擢拔上来了,张亮这么做是在和东宫为敌了,或者说此事的背后就是李恪在操控。
太极宫,甘露殿。
“臣检校御史大夫王玄策拜见陛下。”甘露殿中,王玄策站在殿下,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看着殿下站着的王玄策,看着王玄策手正拿着一个奏本和一封信件,知道王玄策必是有要事禀奏于他,于是问道:“你来此见朕可是有要事通禀?”
王玄策回道:“御史台接到检举,此事干系重大,不便交于旁人,故而臣特来此当面向陛下禀奏。”
李世民好奇地问道:“不知是何事,竟能叫你如此慎重。”
王玄策把手中的奏疏和信件递到了一旁内侍的手中,由内侍转交给了李世民,而后道:“御史台接到信件,有人检举郧国公张亮谋逆,还望陛下圣断。”
王玄策的话传入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的眼中露出了满满的讶色,王玄策行事向来谨慎,若无实据他绝不会胡言,但张亮是跟随他多年的心腹爱将,若说张亮谋逆,李世民又怎会不讶异。一时间,李世民也知道王玄策如此慎重的缘故了。
“竟有此事!”李世民自内侍手中接过王玄策递来的东西,讶然道。
王玄策道:“臣弹劾张亮三事:其一,张亮谶语谋国,蛊惑人心;其二张亮意图谋逆,迁祖坟于前朝之帝宫;其三,张亮蓄养义子五百人,堪谓私兵,居心叵测。现在物证在此,请陛下阅览。”
王玄策递给李世民的东西,那本奏章自然就是王玄策弹劾张亮的折子了,至于那封密信便是公孙常所书,详述张亮谋逆之罪。
李世民低头看着手中的奏疏,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越看,心中的怒气越重,脸色也就越难看,显然是动了真火。
谶语谋国之说兴许难辩真伪,但收养义子和迁移祖坟却是不难查出的,王玄策既然上了书,想必不会错了。而张亮既然敢蓄养义子五百人,又将祖坟迁到了前朝旧故遗址,他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清楚了。
张亮信道,这一点李世民是知道的,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对这封奏疏所言也就更多了几分确信,李世民看着手中的东西,怒道:“‘弓长之主当别都’,好啊,好一句谶语,辛亏这张亮早被调回了京中任职,否则他这是要割据河北称帝啊!”
所为弓长,即为一个“张”字,别都所指则是前齐都城邺城,张亮曾为相州都督,治于邺城,这句谶语自然就是当年他在相州时有的了。
王玄策道:“张亮所为、所言,其心可诛,臣以为陛下当速断,以免叫张亮有了察觉。”
李世民拿着那封密信,问道:“这封密信乃张亮养子之一公孙节的兄长公孙常所书,现公孙常何在?”
王玄策回道:“公孙常已经死了?”
“死了?这落款也不过是昨日的事情,他是什么时候死的?”李世民听着王玄策的话,惊讶道。
这封密信的关键就是公孙常,若只是一封信件,恐怕张亮未必会伏法,但若是再有公孙常当面指证自然就是十拿九稳了,可偏却如此重要的公孙常竟然死了,李世民怎能不惊讶。
王玄策回道:“就在今日午间,公孙常就死在东市的一间邸店中,而且就在公孙常死的现场,郧国公也在。”
“这是怎么回事?”李世民问道。
王玄策回道:“公孙常是河北人,此番进京检举便暂住在了东市的一家邸店。今日早间台中之人将受到的这封检举密信交给了臣,臣觉着事情干系重大,便命颜蒲去邸店中寻了公孙常,准备提来台中详询,但就在颜蒲到了邸店后却发现郧国公竟在公孙常的屋中,而公孙常已经死了,而且是刚死。”
李世民闻言,他自己的心里已经有了猜测,必是公孙常进京检举张亮的事情被张亮得到了消息,故而张亮抢先在御史台之前带人杀了公孙常,灭了这个人证。但却不巧,御史台的人正好也赶到,目睹了这一切。
李世民问道:“那公孙常现在尸首何在?你们可曾将他带回。”
王玄策摇了摇头道:“臣等无能,未能将公孙常尸首带回,公孙常的尸首被郧国公以刑部查案的名义扣下了。”
“他好大的胆子,他杀了检举他之人,竟还敢当着御史台臣的面将尸首扣下,他张亮真当自己只手遮天了不成!”李世民一拍桌案,高声喝道。
王玄策看着李世民的反应,知道此事已经成了大半,于是接着道:“郧国公对杀人之事矢口否认,只说自己是过路东市,偶闻邸店中有人死了,故特去查视。郧国公人多势重,颜蒲相争不过,拿他确实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怒气反笑,对王玄策道:“过路东市,好一个过路东市,他堂堂国公,又不是贩夫走卒,他往东市去作甚,难道这天下还就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不成。”
对于张亮的说辞,李世民自然是不信的,他堂堂吏部尚书,哪有亲自问案的道理。在李世民看来,分明就是张亮杀了公孙常,而后借口刑部办案,扣着公孙常的尸首,为自己遮掩罢了。
王玄策道:“今日之事,臣本是想秘密为之,待调查仔细后再向陛下禀告,但如今公孙常已死,郧国公也知道了此事,陛下还需早做定夺,是否将郧国公拿来审问,否则时日久了,恐怕会有些麻烦。”
自入了贞观朝以来,谋逆之事并不少见,若论君臣亲疏,侯君集比起张亮还要更得李世民信重,但侯君集还是背叛了李世民,所以对于张亮谋逆之说李世民的心里并不十分怀疑,反倒因为王玄策所言先入为主,信了大半。
李世民当即应道:“你所言甚是,朕这就命人传召张亮进宫,朕倒要看看这张亮是哪来的胆子,竟然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