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庶子夺唐
    李世民的身子虚弱不堪,不宜多言,只宜静养,李恪向李世民问安后便和武媚娘一同出宫了。

    走在出宫的路上,武媚娘想着方才在宫中的事情,看着李恪忧心忡忡的模样,突然开口对李恪道:“方才父皇御口指兄长为太常少卿,可会叫三郎在朝中难做,若是叫三郎难做了,媚娘回宫便叫兄长上表推了此事。”

    长孙冲在礼部沉淀多年,而且颇多政绩,长孙冲升迁礼部尚书不能算是幸进,但武元庆就不同了,武元庆政绩平平,毫不起眼,最多也就是能保住本职而已,何谈越级擢拔,武元庆能为太常少卿,纯粹就因为是皇亲国戚的缘故。

    这种提拔若是在李恪登基之后绝无不妥,但现在李愎是太子,这么早就这么做只怕会引起朝中非议,武媚娘担心李恪因此不悦,故而有此一言。

    不过武媚娘显然是猜错了李恪的意思了,李恪眉头紧锁与此事并无干系。

    李恪道:“兄长乃是皇亲,大唐未来的国舅,虽恐不能如长孙无忌这般显贵,但为一寺正堂官又有何不妥,就是做了太常卿也不是不能。”

    武媚娘道:“媚娘只是担心父皇这么做会叫三郎难以服众。”

    李恪道:“勋贵之后,太子妻兄,本就该彰显其尊,我以为父皇做的极好,倒是和我所想不谋而合。”

    武媚娘听着李恪的话,心中放松了不少,对李恪道:“如此便好,我只看三郎愁眉不展,担心是因此事忧心。”

    李恪摇了摇头道:“我忧心的不是此事,是为父皇的身子。”

    武媚娘闻言,对李恪安慰道:“父皇的身子说不定就要渐好了,否则也不会要三郎开春后安排围猎之事,三郎也不必太过担忧。”

    李恪摇了摇头,对武媚娘道:“你不是行伍中人,不知道父皇的心思,但你岂不闻汉之马援马革裹尸之说?”

    武媚娘听着李恪的话,先是一顿,而后想了想也就明白了李恪的意思。

    汉伏波将军马援年迈,犹自请战,有好友相劝,劝留于国都洛阳休养,但却为马援言辞回绝,李世民想必是也有此意了。只不过李世民身为皇帝,自然不能出征,他所能做的只有围猎,以顾往昔。

    武媚娘道:“三郎既知父皇之意,何不劝劝父皇,以父皇眼下的身体出猎恐怕不成吧。”

    李世民染病畏寒,哪怕是开了春也当静养,可李世民却要出城围猎,就不怕熬地油尽灯枯吗?

    武媚娘之意李恪清楚,但李恪却摇了摇头道:“父皇既这么说了,便是心意已决,谁劝都是无用。而且父皇之意我也清楚,我也不愿阻挠此事。”

    李恪说着,突然回过头去,看着阳光下气势恢宏,却又显得万分肃穆的太极宫,心中如波涛般激荡。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伏波为将,尚有此志,父皇马上得国,又岂愿垂死病榻!”李恪双目微红,口中喃喃道。

    李世民的身体状况李恪每日都会听太医禀告,李世民的身子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是一日差过一日了。

    李世民行伍出身,喜好围猎,这是李恪一向都知道的,但是现在,李世民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再能够支持他往昆明池围猎了,相信这一点李世民自己也清楚。

    李恪知道,李世民这么做并非是来源于盲目的自信,而是他的倔强,马上皇帝独有的倔强。

    李世民病入膏肓,只怕已经时日无多,在这种时候,李世民不愿躺在病榻之上待死,他就算要死也要死在他度过半生,建功立业的马背之上。

    唯有如此,才不枉李世民一世盛名!

    李世民所为叫李恪颇多感触,但李恪的话落在了武媚娘的耳中,武媚娘却想到了另外一层意思。

    若李世民的目的真是如李恪所言,那这可就意味着李世民已经时日无多,到了快要油尽灯枯的时候了。而李世民故后,李恪便会成为大唐的新君,武媚娘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随着李恪的目光,武媚娘也回身看了过去,今日的太极宫宏伟依旧,一如武媚娘这十年来看到的一般模样,但就在十几日之后,也许这里就会迎来他全新的主人,大唐也会迎来他全新的主人。

    一想到这些,武媚娘就本能地激动,甚至觉着有些兴奋,但武媚娘知道,现在不是表现这些的时候,哪怕是将来她被正式封后的那一日,她也不能有丝毫的表现。

    武媚娘过了片刻,才对李恪问道:“三郎准备怎么办?”

    李恪并未回答武媚娘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媚娘说的是何事?”

    武媚娘回道:“父皇身子不佳,三郎固然担忧,但此事或已成定局,有些事情三郎还是当早些准备的。”

    按理说李恪是太子,李世民若是有个什么不测,李恪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皇帝,但凡是都有个万一。

    待过些时日,开春之后,李世民便会带李恪一众前往昆明池围猎,到时李恪必不在长安城中。若是李世民病故于长安城外,而李恪又不在京中,万一再生了诸如李元昌之乱的事情,也是祸事,为保万无一失,李恪自然还当早做准备。

    李恪道:“你所言极是,此事还当早做准备。”

    武媚娘问道:“那三郎可有什么打算?”

    李恪思虑了片刻,回道:“我所忧之事一旦发生,最为紧要的无非就是三处,一位皇宫,二为长安城,三便是昆明池。皇宫之中有母后在,玄武门守将李君羡和我也相交甚善,当无大碍。昆明池那边有我亲自坐镇,到时不管统军的是张世贵还是程知节,我都压得住,到时唯一的隐患就是长安城。”

    武媚娘也应道:“长安城人太多,势力太杂,想要确保万一确实不易。不过三郎倒也不必担忧此事,长安城各门守将中不乏三郎的人,只要三郎稳得住昆明池禁军,进得来长安,入得了皇宫,这天下就无人能威胁到三郎。”

    李恪想了想,对武媚娘道:“你回宫之后找个机会把此事透给定方知晓,但切记不可声张。”

    “三郎放心,媚娘晓得轻重。”武媚娘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