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出手这么大方,要没有所图,打死他也不信。
虚瑾真人态度坚决,谢易却是死活不要。
最后,虚瑾真人没办法了,只好明言道:“你应该知道我和枫儿的关系,这几件法宝你且收下,就当是我提前给枫儿备下的嫁妆了。”
谢易脸上笑容苦涩,这哪里是什么嫁妆啊,分明是他的钱啊。
如此一来,谢易更加不敢收下了。
百般推脱之后,虚瑾真人终于有些不高兴了,眉毛一挑,“怎么,你看不上我家枫儿?觉得她配不上你?”
谢易吓得直接站了起来,急忙摆手道:“不不不!三师姐年轻貌美,风姿卓绝,我怎么会瞧了她?我对三师姐很敬重,但是……呃,事实上,我已经有心上人了。”
虚瑾真人丝毫不意外,“是你六师姐?”
谢易点零头。
虚瑾真人脸上的表情有些高深莫测,“没关系,你年纪还,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谢易苦着脸,不知该如何接话。
谢易离开琼秀峰时,黑墨指环里已然多了四样法宝。他实在是拗不过虚瑾真人,也不敢太过忤逆于她,于是换了种方式,改送为借。
双方约定,虚瑾真人随时可以收回法宝,而将来如果谢易法宝够用之后,便将这四样法宝还给她。
谢易离开没多久,陈熙枫便出现在了峰顶石亭。
坐在谢易坐过的石凳,陈熙枫一反往日的清冷淡漠,脸色羞红,手足无措。
陈熙枫有些不高欣:“秋姨,既然他不想要,您干嘛还非要送给他呀?”
虚瑾真茹零陈熙枫的额头,“秋姨还不是为了你啊!男女,简单也简单,复杂也复杂。你平日里性子冷清,不敢主动与他接触,他心里又装着你那个师妹,秋姨不帮你一把,你怎么把他抢过来?送他法宝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以此种下因果,为你们两人制造接触的机会。”
虚瑾真人感慨道:“秋姨为了你,可是操碎了心啊!你自己也要争气,争取早日有个孩子,也让秋姨享受一回伦之乐。”
若是有外人在场,定会惊掉下巴。
一向冷傲凉薄的陈熙枫,居然还会撒娇?
红叶洞内,谢易将虚瑾真人名为借用、实为赠送的四件法宝取了出来,爱不释手地。
他那时虽然推辞得坚决,心里面却着实喜欢得紧。符道和丹道是他最感兴趣的两条大道,虚瑾真人投他所好,选择的法宝根本是直接戳中了他的心坎儿,由不得他不心动。
只是心动归心动,他实在是不敢随便收下。他对陈熙枫只有敬重,没有爱慕,何况心里还有一个何熙然,不能也不敢答应虚瑾真饶好意。
谢易首先拿起了那件名为紫玉琉璃鼎的丹鼎,入手微凉,分量不轻。此鼎可大可,变化的口诀虚瑾真人已经传授给他,此时他手中的紫玉琉璃鼎便只有一尺来高。
炼丹用的器具分为炉和鼎两种,各有优点和缺陷。炉器无盖,炼丹时可以直接观察材料的变化,加以控制,但是药性挥发较多,成丹的品质普遍较低。鼎器有盖,可以弥补炉器的缺陷,但同时也加大了炼丹的难度,对手法和经验依赖较大。
另外,鼎器还有雌雄之分。三足鼎属阳,为乾鼎,适合男子使用。四足鼎属阴,为坤鼎,适合女子使用。若是炼制寻常丹药,雌雄之分倒也不那么重要,但若是想要炼制高阶丹药,则必须有此区分,否则绝对会失败的。
这件紫玉琉璃鼎便是三足乾鼎。此鼎通体呈绛紫色,内外壁鲜亮,鼎身刻有铭文和符纹。
通常来,丹炉品阶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炼制材料,是为先因素,其次取决于鼎身铭文和符纹,是为后因素。一件高阶的丹炉,往往是炼制材料珍贵,同时炉鼎上的铭文符纹皆出自大家之手。
紫玉琉璃鼎鼎身刻有铭文八十八字,应该是一门炼丹法诀,谢易虽然认得字,但是暂时还领悟不透。至于符纹,此时倒还看不出太多玄机,要等到炼丹时,鼎身受热之后才最好观察。不过他对符纹了解不多,恐怕炼丹时也很难看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紫玉琉璃鼎是出自以丹道闻名于世的万青宗,又是虚瑾真人选中的,品阶肯定不会低了,何况这还是一件法器级的防御法宝。一宝两用,殊为不易。
谢易就是手上没有炼丹材料,不然什么也得炼上一炉过过。
心放下紫玉琉璃鼎,谢易又拿起了那叠出自至圣学宫的敬贤纸。
敬贤纸呈明黄色,质地较硬,拿在手中弯折不大,看材质有些类似金箔,但又略有不同。
儒家修士不同于道家,不太重视具体的修行法诀,对境界的划分也没有那么详细,而是讲究一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即是修行,从不刻意追求破境,经常是读着读着书,不知不觉就破境了。所以儒家修士虽然也提倡勤勉修行,但是悟性更好的修士,往往更容易大道有成。
儒家修士虽然也修灵气,但那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对他们来,更重要的是修养“书卷气”,其中最常见和最着名的,便是浩然正气。
谢易曾在《五洲异闻录》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儒家书生在外游历时,偶然遇上了一个为害四方的厉,这厉不但凶残暴戾,而且修行有成,有着相当于道家金丹境的修为。
那位儒家书生虽然在书院求学多年,但是境界其实并不高,以道家的境界划分来看,只能算是个练气境的入门修为。
但是,当厉行凶之时,那位儒家书生正襟危坐于地,铺开纸张,取出笔墨,一边书写圣人文章,一边朗声诵读。
当此时,书生的诵读声响彻地间,纸上文字纷纷跃出纸面,一个个金色文字大如斗笠,将厉团团包围。
那厉如被大日炙烤,尖声戾叫,身上不断有青烟冒出,很快便魂飞魄散,消弭于地。
书生挥笔不停,诵读之声不断,直至一篇圣人文章完整写出,这才停笔。
据记载,当时书生背后有一尊高达百丈的儒家圣人法相。
虚瑾真人态度坚决,谢易却是死活不要。
最后,虚瑾真人没办法了,只好明言道:“你应该知道我和枫儿的关系,这几件法宝你且收下,就当是我提前给枫儿备下的嫁妆了。”
谢易脸上笑容苦涩,这哪里是什么嫁妆啊,分明是他的钱啊。
如此一来,谢易更加不敢收下了。
百般推脱之后,虚瑾真人终于有些不高兴了,眉毛一挑,“怎么,你看不上我家枫儿?觉得她配不上你?”
谢易吓得直接站了起来,急忙摆手道:“不不不!三师姐年轻貌美,风姿卓绝,我怎么会瞧了她?我对三师姐很敬重,但是……呃,事实上,我已经有心上人了。”
虚瑾真人丝毫不意外,“是你六师姐?”
谢易点零头。
虚瑾真人脸上的表情有些高深莫测,“没关系,你年纪还,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谢易苦着脸,不知该如何接话。
谢易离开琼秀峰时,黑墨指环里已然多了四样法宝。他实在是拗不过虚瑾真人,也不敢太过忤逆于她,于是换了种方式,改送为借。
双方约定,虚瑾真人随时可以收回法宝,而将来如果谢易法宝够用之后,便将这四样法宝还给她。
谢易离开没多久,陈熙枫便出现在了峰顶石亭。
坐在谢易坐过的石凳,陈熙枫一反往日的清冷淡漠,脸色羞红,手足无措。
陈熙枫有些不高欣:“秋姨,既然他不想要,您干嘛还非要送给他呀?”
虚瑾真茹零陈熙枫的额头,“秋姨还不是为了你啊!男女,简单也简单,复杂也复杂。你平日里性子冷清,不敢主动与他接触,他心里又装着你那个师妹,秋姨不帮你一把,你怎么把他抢过来?送他法宝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以此种下因果,为你们两人制造接触的机会。”
虚瑾真人感慨道:“秋姨为了你,可是操碎了心啊!你自己也要争气,争取早日有个孩子,也让秋姨享受一回伦之乐。”
若是有外人在场,定会惊掉下巴。
一向冷傲凉薄的陈熙枫,居然还会撒娇?
红叶洞内,谢易将虚瑾真人名为借用、实为赠送的四件法宝取了出来,爱不释手地。
他那时虽然推辞得坚决,心里面却着实喜欢得紧。符道和丹道是他最感兴趣的两条大道,虚瑾真人投他所好,选择的法宝根本是直接戳中了他的心坎儿,由不得他不心动。
只是心动归心动,他实在是不敢随便收下。他对陈熙枫只有敬重,没有爱慕,何况心里还有一个何熙然,不能也不敢答应虚瑾真饶好意。
谢易首先拿起了那件名为紫玉琉璃鼎的丹鼎,入手微凉,分量不轻。此鼎可大可,变化的口诀虚瑾真人已经传授给他,此时他手中的紫玉琉璃鼎便只有一尺来高。
炼丹用的器具分为炉和鼎两种,各有优点和缺陷。炉器无盖,炼丹时可以直接观察材料的变化,加以控制,但是药性挥发较多,成丹的品质普遍较低。鼎器有盖,可以弥补炉器的缺陷,但同时也加大了炼丹的难度,对手法和经验依赖较大。
另外,鼎器还有雌雄之分。三足鼎属阳,为乾鼎,适合男子使用。四足鼎属阴,为坤鼎,适合女子使用。若是炼制寻常丹药,雌雄之分倒也不那么重要,但若是想要炼制高阶丹药,则必须有此区分,否则绝对会失败的。
这件紫玉琉璃鼎便是三足乾鼎。此鼎通体呈绛紫色,内外壁鲜亮,鼎身刻有铭文和符纹。
通常来,丹炉品阶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炼制材料,是为先因素,其次取决于鼎身铭文和符纹,是为后因素。一件高阶的丹炉,往往是炼制材料珍贵,同时炉鼎上的铭文符纹皆出自大家之手。
紫玉琉璃鼎鼎身刻有铭文八十八字,应该是一门炼丹法诀,谢易虽然认得字,但是暂时还领悟不透。至于符纹,此时倒还看不出太多玄机,要等到炼丹时,鼎身受热之后才最好观察。不过他对符纹了解不多,恐怕炼丹时也很难看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紫玉琉璃鼎是出自以丹道闻名于世的万青宗,又是虚瑾真人选中的,品阶肯定不会低了,何况这还是一件法器级的防御法宝。一宝两用,殊为不易。
谢易就是手上没有炼丹材料,不然什么也得炼上一炉过过。
心放下紫玉琉璃鼎,谢易又拿起了那叠出自至圣学宫的敬贤纸。
敬贤纸呈明黄色,质地较硬,拿在手中弯折不大,看材质有些类似金箔,但又略有不同。
儒家修士不同于道家,不太重视具体的修行法诀,对境界的划分也没有那么详细,而是讲究一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即是修行,从不刻意追求破境,经常是读着读着书,不知不觉就破境了。所以儒家修士虽然也提倡勤勉修行,但是悟性更好的修士,往往更容易大道有成。
儒家修士虽然也修灵气,但那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对他们来,更重要的是修养“书卷气”,其中最常见和最着名的,便是浩然正气。
谢易曾在《五洲异闻录》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儒家书生在外游历时,偶然遇上了一个为害四方的厉,这厉不但凶残暴戾,而且修行有成,有着相当于道家金丹境的修为。
那位儒家书生虽然在书院求学多年,但是境界其实并不高,以道家的境界划分来看,只能算是个练气境的入门修为。
但是,当厉行凶之时,那位儒家书生正襟危坐于地,铺开纸张,取出笔墨,一边书写圣人文章,一边朗声诵读。
当此时,书生的诵读声响彻地间,纸上文字纷纷跃出纸面,一个个金色文字大如斗笠,将厉团团包围。
那厉如被大日炙烤,尖声戾叫,身上不断有青烟冒出,很快便魂飞魄散,消弭于地。
书生挥笔不停,诵读之声不断,直至一篇圣人文章完整写出,这才停笔。
据记载,当时书生背后有一尊高达百丈的儒家圣人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