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街以及老官屯大战的余波,缅甸的局势也在迅速地发展着,掸族在其领袖宫里雁的带领下,发动了针对东吁王的起义,而位于下缅甸的孟族也群起响应,在白古拥立一僧人为王,号称斯弥陶佛陀吉帝。
掸、孟二族为东吁王朝主要大族,因此当他们发动了起义的时候,对东吁王朝造成的打击不亚于这一次老官屯大败,甚至犹有过之,一时间从上缅甸到下缅甸,处处都传来烽烟,却是让缅族各地总督为之焦头烂额。
阿瓦城,北面是缅甸着名的伊洛瓦底江,东面是伊洛瓦底的支流米坦格河,南面和西面是连接上述两条河的运河。它的整个城市布局不同于缅甸的其他四方形的都城,而像一只蹲坐的狮子,也是从阿瓦王朝以来的缅甸都城。
在莽应龙继位之后,他消灭了阿瓦王朝,征服了缅甸各掸邦,并将阿瓦城当成了自己的都城,因此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阿瓦城依然是整个缅甸的中心。
当掸族发起起义之后,威胁最大的无疑便是阿瓦城,毕竟此地的掸族人口众多,对缅族反而能起到压制作用,因此如今的阿瓦城内已然暗流涌动,人们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担忧,掸、缅二族之间的仇杀是否能够避免?来自大楚的威胁,又该怎么办?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当代东吁王达宁格内召集了东吁大臣们,开始商讨对策,冀图于能够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
“王上,眼下掸、孟二族群情汹涌,他们一直梦想着恢复阿瓦和白古,甚至专门趁着这个机会跳了出来,咱们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眼下应该遣使同大楚言和,然后全力镇压掸、孟二族。”
大臣蓬奈温跳了出来,他一直都倾向于镇压国内的掸、孟二族,对于来意汹汹的宁楚反倒是一副不太在意的样子。
东吁王达宁格内长长叹了口气,东吁的衰落根本就不是从他这一代开始,实质上早在弥丽提和娑尼执政时期,东吁就已经开始逐渐沦落,以至于到了他执政以来,局势几乎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种种弊政更是一股脑爆发开来。
严格来说,宁楚的进攻只不过是给这头快要病死的骆驼身上,添加了最后一根压垮它的稻草罢了,真正让东吁彻底失去力量的,严格来说还是东吁王朝内部的巨大族群矛盾和政治腐败,即便没有复汉军,掸、孟二族的起义也只是会推迟十年罢了。
东吁君臣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对于眼下的他们而言,缺乏自身改革的勇气和时间,也只能浑浑噩噩下去,等待着最后的总爆发。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才会如同快要溺死的人一般,去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达宁格内微微皱起眉头,道:“可若是他们不愿意议和又该怎么办?”
说起这个问题,众人多多少少有些头疼,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于棘手,不过对于东吁君臣而言,也没有什么理由去怪罪宁楚,因为这根本就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苦果。
早在宁楚与清廷进行决战之前,所爆发的西南之战不仅影响到了国内的格局,对于当时的缅甸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跟缅甸君臣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有很大关系,以至于冒险发起了对铁壁关的进攻。
自从嘉靖三十四年开始,东吁王朝国王莽应龙北伐攻克阿瓦,统一缅甸之后,并没有遏制自己的野心,而是继续向北推进,为的便是能够控制缅北等诸土司,特别是云南那一带地区,可是被明廷给胖揍了一顿之后,缅甸人便将野心收敛了起来,开始等待着机会。
后来到了明清变局之际,缅甸自身也陷入了严重的内乱,因此才没有进一步去试探进攻,可是等到宁楚在云南交战之后,却又让此时的东吁君臣,自以为看到了机会,不惜发兵进攻铁壁关,试探宁楚的虚实。
可是这一发兵不要紧,先是被复汉军给反击了回去,接着又被小气的宁皇帝给盯上了,当时还是因为考虑到北伐的问题,所以才没有进一步做些什么,可是如今刚刚腾出手来,自然也就出兵了。
蓬奈温轻轻摇了摇头,道:“无论他们同不同意,我们都不能继续这么打下去了,王上,还是赶紧出兵平定叛军吧!”
达宁格内望了望其他人,见众人没有反对的意思,只得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
.........
六月末,京师,畅春园。
正值炎炎盛夏,可是在畅春园里却是一片阴凉,此处最早是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占地面积颇大,号称“京师第一名园”。
后来清廷入关后,清廷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皇家行宫所在,后来等到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皇帝尤为喜欢此园,每年却是有一半的时间居住在园林中。
而如今宁楚占据了京师以后,自然也将畅春园修整了一番,以供宁渝赏玩居住,其中的景色大部分都得到保全,倒颇具几分江南格调。
此时清溪书屋内,宁渝穿着一身单薄的青色长衫,手中把玩着一把折扇,看上去不像个皇帝,倒更像一个年轻的书生,整个人都凸显出几分温文尔雅的气质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拜见陛下!”
朝鲜领议政大臣崔奎瑞和左议政大臣金一镜此时正跪在地上,对着宁皇帝三拜九叩,高呼万岁。
一旁的次辅崔万采则微微带着笑,侧着身子望着跪在地上的二人,却是一言不语。
宁渝等到二人行完大礼之后,方才轻轻抬起手,笑道:“二位卿家不必客气,还请就坐。”
崔奎瑞连忙高声道:“臣不敢,臣跪着就好。”而金一镜也是这般作态,跪在地上连连点头,尽管清溪书屋内颇为凉爽,可是二人却是态度十分谦卑。
见二人不敢站起来,宁渝也就不再阻拦,轻声道:“如今朝鲜局势虽然艰险,可是朕还是将二位卿家请到京师来,尔等可知为何?”
“得以聆听圣训,臣等心中自然喜不自禁。”
崔奎瑞心里却是有些奇怪,可是他面上却不敢这么说,便说了一句托词。
宁渝却是悠悠一叹,“朕请你们来,自然是因为朕——实在不应该当这个朝鲜大王啊!”
崔奎瑞和金一镜二人心中一跳,却是没有半点欣喜之情,二人已经看了出来,想要重新拿回过去的权柄以及地位,宁渝这个朝鲜大王还真得做,不做都不行!
“陛下何出此言?若陛下不做这个朝鲜大王,岂不是将千万朝鲜黎庶置之于不顾?如此何以能够安定天下百姓民心?”崔奎瑞大声道。
“大胆!陛下圣意,岂是你等所能明白?”
崔万采在一旁假意呵斥,却是让两名朝鲜大臣几乎为之瑟瑟发抖。
宁渝却摆了摆手,“崔卿切勿如此,二位卿家的职责,朕还是要听的.......”说着却转头望向了崔奎瑞和金一镜,故作姿态道:“可是朕在京师,却已经听说朝鲜人不欢迎朕,他们要迎接李氏为王?”
崔奎瑞的心里却是放下了心来,道:“陛下,此等荒唐之言,绝非朝鲜之忠臣所言,无非就是那等侍奉鞑虏之人,畏惧陛下虎威所致,他们的这些话,不过是骗些乡下的愚夫愚妇,切不可党争,朝鲜千万黎庶,始终都是心盼陛下......”
宁渝笑了,轻声道:“那对于这等不忠不义之人,应该如何处置?”
“自当杀之!”金一镜在一旁咬牙切齿,他是恨极了这些造谣的人,要真是李氏当权,岂有他金一镜的好日子过?
“好!”
宁渝高声大笑,却又突然敛起笑容,道:“二位卿家的忠义,朕自然是相信的,可是朝鲜有些人,却始终都在做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你们明白吗?”
崔奎瑞咬着牙,道:“臣等明白,只要陛下早日出兵驱逐鞑寇,陛下便是理所应当的朝鲜之主,若是有人胆敢反对陛下,那么就是在反对朝鲜上上下下的千万黎庶!”
“如果是李氏有人反对怎么办?”崔万采笑眯眯地补上了一句话。
“自当杀之!李氏之恩德于朝鲜一国已绝......朝鲜自当奉大楚为正朔,奉陛下为朝鲜之君!”
宁渝点了点头,笑道:“好,既然如此,次辅,那就封崔领议政为庆州公,奉金议政为清州公,如何?”
“陛下所言,自为圣裁。”
崔奎瑞和金一镜听到了这里,却是心中大喜,连忙跪在地上磕头不止,要知道这可是两个公爵,仅仅只在朝鲜王之下,特别是如今宁渝兼任朝鲜大王之后,整个朝鲜可以说都成为了二人的天下。
当然,前提自然就是宁楚能够出兵,驱逐八旗,从而恢复朝鲜统治。
就在二人心中狂喜之际,却是从书屋外走进来一人,却是枢密院派来的一名枢密副承旨,他快步走到殿中,却是奉上了一封折子,并高声道:“回禀陛下,缅甸大捷!”
“缅甸大捷?”
崔奎瑞和金一镜顿时心里一跳,他们在来到京师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宁楚在极为遥远的西南之地,还在进行一场战事,而这一场战事的规模亦是多达数万人,却没想到今日正好赶上了。
“好好好!”
宁渝认认真真看完了折子,却是高声叫了三声“好”字,随后才满怀深意道:“今日还有他事,二位卿家就先下去吧,可以在京师游玩数日,过些时候让外交部好好欢送一番。”
“是,陛下。”
崔奎瑞和金一镜连忙跪下磕头,只是在离去的时候,二人却几乎有些忍不住内心的好奇,皇帝连说三声‘好’字,莫非是在缅甸打了大胜仗?
想一想八旗如今的情况,二人顿时无比肯定,以宁楚的实力,只怕天底下再也没有敌手,不管取得什么胜利,恐怕都是理所应当之事,然而以朝鲜目前的情况,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谋求一胜。
就在二人离去之后,宁渝却是将折子递给了崔万采,道:“这一次程铭干得不错,一战几乎尽灭缅甸精锐,后续应该没有什么大战,对缅战略基本上成了一大半。”
崔万采看完折子后,低声道:“陛下让程铭在缅甸招抚掸、孟二族,莫非是为了重新立起当年格局?”
宁渝微微一笑,道:“没错,在东吁崛起之前的缅甸,才是朕心中的理想格局,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和实力,绝不能再让其国内的枭雄重新一统缅甸社稷。”
什么是东吁崛起之前的缅甸?说白了就是群雄争霸,诸侯纷争的年代。
缅甸与中原的格局大为不同,可以说其真正的一统时间少之又少,反倒是分崩离析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常态化。
在蒲甘王朝建立之前,缅甸就一直是一个松散的状态,蒲甘国王阿努律陀积极向外发展,结束了当时缅甸地区列国争霸的局面,成为了第一个实现一统的缅甸国家。
只是到了后来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曾多次遣使到蒲甘国招降,然而当时的蒲甘国王丝毫不加理会,使得忽必烈大怒,便派人接连多次进攻蒲甘,特别是在元朝灭宋之后,由于国力大增,由此成功攻破蒲甘城,使得蒲甘成为了元朝的傀儡。
等到蒲甘失势之后,其国内的分裂化就不可再阻挡,而后不到百年,掸族在缅甸东部建立阿瓦亡国,而孟族在缅甸南部建立白古亡国,中间则分散着像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还有诸土司邦国。
崔万采眼神一凝,道:“陛下之意,莫不是要重建‘三宣六慰’?”
“不,传统的‘三宣六慰’不是朕想要的.....”
宁渝摇了摇头,道:“事实上,过去的‘三宣六慰’全靠中央支撑着,一旦中央力量衰竭,则不可持续,因此朕以为,不如重建都护府,唯独新的都护府模式,才能更好的维持我大楚四方藩属地位。”
掸、孟二族为东吁王朝主要大族,因此当他们发动了起义的时候,对东吁王朝造成的打击不亚于这一次老官屯大败,甚至犹有过之,一时间从上缅甸到下缅甸,处处都传来烽烟,却是让缅族各地总督为之焦头烂额。
阿瓦城,北面是缅甸着名的伊洛瓦底江,东面是伊洛瓦底的支流米坦格河,南面和西面是连接上述两条河的运河。它的整个城市布局不同于缅甸的其他四方形的都城,而像一只蹲坐的狮子,也是从阿瓦王朝以来的缅甸都城。
在莽应龙继位之后,他消灭了阿瓦王朝,征服了缅甸各掸邦,并将阿瓦城当成了自己的都城,因此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阿瓦城依然是整个缅甸的中心。
当掸族发起起义之后,威胁最大的无疑便是阿瓦城,毕竟此地的掸族人口众多,对缅族反而能起到压制作用,因此如今的阿瓦城内已然暗流涌动,人们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担忧,掸、缅二族之间的仇杀是否能够避免?来自大楚的威胁,又该怎么办?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当代东吁王达宁格内召集了东吁大臣们,开始商讨对策,冀图于能够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
“王上,眼下掸、孟二族群情汹涌,他们一直梦想着恢复阿瓦和白古,甚至专门趁着这个机会跳了出来,咱们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眼下应该遣使同大楚言和,然后全力镇压掸、孟二族。”
大臣蓬奈温跳了出来,他一直都倾向于镇压国内的掸、孟二族,对于来意汹汹的宁楚反倒是一副不太在意的样子。
东吁王达宁格内长长叹了口气,东吁的衰落根本就不是从他这一代开始,实质上早在弥丽提和娑尼执政时期,东吁就已经开始逐渐沦落,以至于到了他执政以来,局势几乎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种种弊政更是一股脑爆发开来。
严格来说,宁楚的进攻只不过是给这头快要病死的骆驼身上,添加了最后一根压垮它的稻草罢了,真正让东吁彻底失去力量的,严格来说还是东吁王朝内部的巨大族群矛盾和政治腐败,即便没有复汉军,掸、孟二族的起义也只是会推迟十年罢了。
东吁君臣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对于眼下的他们而言,缺乏自身改革的勇气和时间,也只能浑浑噩噩下去,等待着最后的总爆发。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才会如同快要溺死的人一般,去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达宁格内微微皱起眉头,道:“可若是他们不愿意议和又该怎么办?”
说起这个问题,众人多多少少有些头疼,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于棘手,不过对于东吁君臣而言,也没有什么理由去怪罪宁楚,因为这根本就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苦果。
早在宁楚与清廷进行决战之前,所爆发的西南之战不仅影响到了国内的格局,对于当时的缅甸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跟缅甸君臣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有很大关系,以至于冒险发起了对铁壁关的进攻。
自从嘉靖三十四年开始,东吁王朝国王莽应龙北伐攻克阿瓦,统一缅甸之后,并没有遏制自己的野心,而是继续向北推进,为的便是能够控制缅北等诸土司,特别是云南那一带地区,可是被明廷给胖揍了一顿之后,缅甸人便将野心收敛了起来,开始等待着机会。
后来到了明清变局之际,缅甸自身也陷入了严重的内乱,因此才没有进一步去试探进攻,可是等到宁楚在云南交战之后,却又让此时的东吁君臣,自以为看到了机会,不惜发兵进攻铁壁关,试探宁楚的虚实。
可是这一发兵不要紧,先是被复汉军给反击了回去,接着又被小气的宁皇帝给盯上了,当时还是因为考虑到北伐的问题,所以才没有进一步做些什么,可是如今刚刚腾出手来,自然也就出兵了。
蓬奈温轻轻摇了摇头,道:“无论他们同不同意,我们都不能继续这么打下去了,王上,还是赶紧出兵平定叛军吧!”
达宁格内望了望其他人,见众人没有反对的意思,只得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
.........
六月末,京师,畅春园。
正值炎炎盛夏,可是在畅春园里却是一片阴凉,此处最早是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占地面积颇大,号称“京师第一名园”。
后来清廷入关后,清廷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皇家行宫所在,后来等到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皇帝尤为喜欢此园,每年却是有一半的时间居住在园林中。
而如今宁楚占据了京师以后,自然也将畅春园修整了一番,以供宁渝赏玩居住,其中的景色大部分都得到保全,倒颇具几分江南格调。
此时清溪书屋内,宁渝穿着一身单薄的青色长衫,手中把玩着一把折扇,看上去不像个皇帝,倒更像一个年轻的书生,整个人都凸显出几分温文尔雅的气质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拜见陛下!”
朝鲜领议政大臣崔奎瑞和左议政大臣金一镜此时正跪在地上,对着宁皇帝三拜九叩,高呼万岁。
一旁的次辅崔万采则微微带着笑,侧着身子望着跪在地上的二人,却是一言不语。
宁渝等到二人行完大礼之后,方才轻轻抬起手,笑道:“二位卿家不必客气,还请就坐。”
崔奎瑞连忙高声道:“臣不敢,臣跪着就好。”而金一镜也是这般作态,跪在地上连连点头,尽管清溪书屋内颇为凉爽,可是二人却是态度十分谦卑。
见二人不敢站起来,宁渝也就不再阻拦,轻声道:“如今朝鲜局势虽然艰险,可是朕还是将二位卿家请到京师来,尔等可知为何?”
“得以聆听圣训,臣等心中自然喜不自禁。”
崔奎瑞心里却是有些奇怪,可是他面上却不敢这么说,便说了一句托词。
宁渝却是悠悠一叹,“朕请你们来,自然是因为朕——实在不应该当这个朝鲜大王啊!”
崔奎瑞和金一镜二人心中一跳,却是没有半点欣喜之情,二人已经看了出来,想要重新拿回过去的权柄以及地位,宁渝这个朝鲜大王还真得做,不做都不行!
“陛下何出此言?若陛下不做这个朝鲜大王,岂不是将千万朝鲜黎庶置之于不顾?如此何以能够安定天下百姓民心?”崔奎瑞大声道。
“大胆!陛下圣意,岂是你等所能明白?”
崔万采在一旁假意呵斥,却是让两名朝鲜大臣几乎为之瑟瑟发抖。
宁渝却摆了摆手,“崔卿切勿如此,二位卿家的职责,朕还是要听的.......”说着却转头望向了崔奎瑞和金一镜,故作姿态道:“可是朕在京师,却已经听说朝鲜人不欢迎朕,他们要迎接李氏为王?”
崔奎瑞的心里却是放下了心来,道:“陛下,此等荒唐之言,绝非朝鲜之忠臣所言,无非就是那等侍奉鞑虏之人,畏惧陛下虎威所致,他们的这些话,不过是骗些乡下的愚夫愚妇,切不可党争,朝鲜千万黎庶,始终都是心盼陛下......”
宁渝笑了,轻声道:“那对于这等不忠不义之人,应该如何处置?”
“自当杀之!”金一镜在一旁咬牙切齿,他是恨极了这些造谣的人,要真是李氏当权,岂有他金一镜的好日子过?
“好!”
宁渝高声大笑,却又突然敛起笑容,道:“二位卿家的忠义,朕自然是相信的,可是朝鲜有些人,却始终都在做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你们明白吗?”
崔奎瑞咬着牙,道:“臣等明白,只要陛下早日出兵驱逐鞑寇,陛下便是理所应当的朝鲜之主,若是有人胆敢反对陛下,那么就是在反对朝鲜上上下下的千万黎庶!”
“如果是李氏有人反对怎么办?”崔万采笑眯眯地补上了一句话。
“自当杀之!李氏之恩德于朝鲜一国已绝......朝鲜自当奉大楚为正朔,奉陛下为朝鲜之君!”
宁渝点了点头,笑道:“好,既然如此,次辅,那就封崔领议政为庆州公,奉金议政为清州公,如何?”
“陛下所言,自为圣裁。”
崔奎瑞和金一镜听到了这里,却是心中大喜,连忙跪在地上磕头不止,要知道这可是两个公爵,仅仅只在朝鲜王之下,特别是如今宁渝兼任朝鲜大王之后,整个朝鲜可以说都成为了二人的天下。
当然,前提自然就是宁楚能够出兵,驱逐八旗,从而恢复朝鲜统治。
就在二人心中狂喜之际,却是从书屋外走进来一人,却是枢密院派来的一名枢密副承旨,他快步走到殿中,却是奉上了一封折子,并高声道:“回禀陛下,缅甸大捷!”
“缅甸大捷?”
崔奎瑞和金一镜顿时心里一跳,他们在来到京师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宁楚在极为遥远的西南之地,还在进行一场战事,而这一场战事的规模亦是多达数万人,却没想到今日正好赶上了。
“好好好!”
宁渝认认真真看完了折子,却是高声叫了三声“好”字,随后才满怀深意道:“今日还有他事,二位卿家就先下去吧,可以在京师游玩数日,过些时候让外交部好好欢送一番。”
“是,陛下。”
崔奎瑞和金一镜连忙跪下磕头,只是在离去的时候,二人却几乎有些忍不住内心的好奇,皇帝连说三声‘好’字,莫非是在缅甸打了大胜仗?
想一想八旗如今的情况,二人顿时无比肯定,以宁楚的实力,只怕天底下再也没有敌手,不管取得什么胜利,恐怕都是理所应当之事,然而以朝鲜目前的情况,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谋求一胜。
就在二人离去之后,宁渝却是将折子递给了崔万采,道:“这一次程铭干得不错,一战几乎尽灭缅甸精锐,后续应该没有什么大战,对缅战略基本上成了一大半。”
崔万采看完折子后,低声道:“陛下让程铭在缅甸招抚掸、孟二族,莫非是为了重新立起当年格局?”
宁渝微微一笑,道:“没错,在东吁崛起之前的缅甸,才是朕心中的理想格局,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和实力,绝不能再让其国内的枭雄重新一统缅甸社稷。”
什么是东吁崛起之前的缅甸?说白了就是群雄争霸,诸侯纷争的年代。
缅甸与中原的格局大为不同,可以说其真正的一统时间少之又少,反倒是分崩离析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常态化。
在蒲甘王朝建立之前,缅甸就一直是一个松散的状态,蒲甘国王阿努律陀积极向外发展,结束了当时缅甸地区列国争霸的局面,成为了第一个实现一统的缅甸国家。
只是到了后来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曾多次遣使到蒲甘国招降,然而当时的蒲甘国王丝毫不加理会,使得忽必烈大怒,便派人接连多次进攻蒲甘,特别是在元朝灭宋之后,由于国力大增,由此成功攻破蒲甘城,使得蒲甘成为了元朝的傀儡。
等到蒲甘失势之后,其国内的分裂化就不可再阻挡,而后不到百年,掸族在缅甸东部建立阿瓦亡国,而孟族在缅甸南部建立白古亡国,中间则分散着像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还有诸土司邦国。
崔万采眼神一凝,道:“陛下之意,莫不是要重建‘三宣六慰’?”
“不,传统的‘三宣六慰’不是朕想要的.....”
宁渝摇了摇头,道:“事实上,过去的‘三宣六慰’全靠中央支撑着,一旦中央力量衰竭,则不可持续,因此朕以为,不如重建都护府,唯独新的都护府模式,才能更好的维持我大楚四方藩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