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车骑山
    后来,老太太靠当卖首饰的一点钱,在老家李家岙村村民的帮助下,在这南边的两间公公翻修的屋里,安顿了下来。吃饭这边两间,那时还是块空地。脚的老太太,孤儿寡母的,个中凄惨不用多讲。好在老家村民,大都良善厚道,加上以前受过公公恩恵,所以帮衬的人很多。儿子和寿又特别孝敬孝顺,而领养的孤儿英,又特别乖巧懂事。另外,老太太有文化,有修养,而且还有一手做衣服的手艺,做出的衣服无论款式,样子,手工,大尺寸,都是上乘。这样,慢慢地,靠着这份手艺,为当地百姓红白两事,逢年过节做针线活,挣点家用。儿子由村堡长照顾,七岁就给村里大户人家放牛。阿英从烧茶煮饭的,非常肯吃苦。就这样,日子有些安担起来。十多年后,老大太作主,让和寿和英同了房,做了夫妻。

    那两口真正的同过生死,共过患难的,早已彼此深深相爱,更是比夫妻还亲爱,比姐妹还情深。而公公挣下的诺大家业,只留下这几只酒钟,和丈夫送她的这支手锔。

    那几年,家达也已经逃难回老家。夫妻俩婚后头几年不生,到第四年,才生下老大。取名时,和寿知道儿子是"布"字辈,三界土话,布与不,有点同音,和寿不知娘亲为何不准自己抽香烟和赌博,他历来都听从老娘,所以大儿子一生下,就叫娘亲取名,老太太当时就叮嘱和寿,叫辈们从养成不抽不赌不偷不抢的习惯,至于名字,自当由做爹的取。和寿听了,觉得不偷不抢十分中听,本想给老大取名不抽,农村里绝少有大烟这东西,不抽,一般人不知是不抽什么。但偷偷摸摸的人是有,于是干脆给儿子取了个不偷。本来老二叫不赌,后来老婆要么不生,一生,十年内竟连生四个儿子,就干脆调整了一下,变成不偷,不抢,不赌,不嫖。等女儿出生时才取"布花"。也不管村里稍有点文化的,为此编了首顺口溜:

    "不偷不象,不抢不香。若要不赌,除非落土。要我不嫖,蹬脚死掉。"

    乡下农村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名或绰号。平时叫真名的没几个。象老大不偷叫阿大,不抢老二叫老左,老三不赌叫嘟嘟,老四就叫老四。队里出工记工分,登记上帐的社员,自己识字没几个,记名字做帐时乱七八糟白字别字,只要叫喊得应,讲得清爽,没几个会计较。比方今队长叫某人去喷农药除虫,记帐的记“某某打药水一“等等。

    那时和寿一家,象大多数农村人家一样,穷得一日三餐接不上,谁来管名字的奇出古怪。

    道平听完老太太诉,心中很不平静,更不知如何安慰老太太。只好站起来,走到老太太另一边,跪在地下,一声不出,泪水横流。

    四个孙子也全部围上去,抱着,掖着娘娘,拼命地叫着娘娘。

    倒是老太太,把几十年来埋在心中的凄惨往事了出来,反倒觉得很轻松,反而笑了笑,扶起道平,道:

    "傻儿子,明要办大事的,还有许多事情要安排,起来,起来!我这不好好的?"

    和寿见娘亲是象没有悲伤样,就站了起来,对着道平尴尬地笑了笑,扶起他,觉得不出的窘迫。

    还是家达老练,劝散几个孙子。朗声道:

    "过去事情让伊过去,好日子还在后头。这不,阿寿有了个哥哥,你老太太不又多了个儿子?好了好了,大家开开心心。孩子们去睡觉,大人们还有事商量。"

    一时四兄弟都上楼去睡。老太太虽脸上看不出太多伤悲,但毕竟把心底深处,最不愿提却时时刻刻烙在心里的东西搅了上来,心头起伏实不平静。就让媳妇搀扶着上楼休息。

    媳妇当即道声:"大伯伯,我失陪,给侬整张床铺,你们坐息。"大家都站起来相送。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