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秋天,承德市围棋定级赛在两所小学分头举办。
一是在附属医院南侧的翠桥小学,一是在狭小市区的中心枢纽火神庙西北角的虹桥小学,两处都有百人上下;而且,都得占据两间教室。
比赛都是利用每天晚上和休息日,棋具是那种最简易的塑料棋盘和又轻又小的塑料棋子。
那时,已经有一位“土豪”,自带大名鼎鼎的云子参加比赛。
非常可惜,李铁如不知道这段经历,对于后来有那么特殊的意义,很多细节都没有留意;最后仅仅无意间记住了少少一部分事情。
比如,云子的主人,当时记得;人家最后是四级,李铁如是五级,特意去看过人家名字,可惜过后就忘记了。
又比如,虹桥小学这边,第一名郭广辉九连胜夺魁,他根本没有特意去看看人家什么模样。
只清楚地记住了三件事,第一是输得冤死的一局,对手叫张建国。
那位老哥,瘦削矮小,刀条脸,棋非常厚实稳健。很多年以后再接触发现,实际上人也极为厚道。
那盘棋,李铁如实空大大领先,只需把大龙补活,就是胜势。可是他实在没有比赛经验。
不是一开始,紧张得浑身发抖,根本抑制不住。到中盘战时,体力已经消耗过多,头脑就不清楚了。
看了半天,补了一手。对方认真看看,毕竟已经是关键时刻了。良久又下了一手,李铁如再一看,发现不对了。
原来,他是长考出臭棋!只顾及眼位了,巨龙却被人家断开,一分为二了!
急得好悬没有昏倒,又勉强挣扎几下,没多久不得不黯然认输。
第二是在四胜二负关键局时,遇到一个小学生。
小男孩丝毫不怯场,李铁如也根本不敢小看对手;双方迅速一场展开混战。
另外的一局输棋,也都是双方错进错出,他出错更严重而输了半目的。
很久以后,才发现那哥们应该是石油专科学校学生关洪波,人家定了业余4级。
另外胜了四局,质量也都不怎么样。来之前他就听那位特意陪他练棋的棋友说过,五胜四败大概可以定五级。
本来他真没什么信心,可如今已经近在咫尺了;他连想不患得患失,都没办法做到!
棋下得非常焦灼,李铁如刚刚感觉略有转机时,出现了意外状况。
一个中上等身材,神情严肃的老师,过来到棋盘上开始对男孩,如此这般地讲解开,他刚刚战斗中种种错失;甚至都把前面的棋子拿起来讲了。
李铁如有些惶恐,居然倒没有怀疑对方作弊,就是非常担心这盘极其关键的棋的结果。
李铁如的坐立不安、欲言又止的窘迫模样,终于引起那位“申老师”的注意;人家赶忙告诉他,你赢了,快去报成绩去吧;貌似完全没有把这个当回事。
李铁如忐忑不安地找到赛事裁判,见到是一位圆脸微胖中年人。
讷讷地不知怎么开口,人家告诉他:“我姓申,名叫申执功。你就叫申老师就行。”
李铁如很意外,不由自主地说:“刚才那个也是申老师?”
这位毫不在意地回答:“噢,那是申永。确实也是老师,在承大上班。”
李铁如赶紧先递过去成绩单,按要求报出几号胜。申老师看他不放心,还指给他看记录,“喏,李铁如计二分。”
李铁如这才松了口气,不禁又说:“连续见到两个申老师,有些太巧了。”
申老师抿嘴一笑,幽默地说:“他当然也得姓申。”
可惜,累得精疲力竭只想马上回家睡觉的李铁如,根本没有明白人家话里有话。
半年后偶然才知道,原来那年轻帅气的申老师,就是“老申老师”的儿子。
小申老师,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早已经是承德市围棋比赛冠军得主,堂堂正正的的业余3段了;当然不可能在意,区区业余5级的得失。
第三件事,是一波三折的最终轮;李铁如对承德县棋手张建民。
第九轮赛前,二人都是五胜三败,已经确保最低的业余5级资格了。然而,不可能不为进一步的4级而努力。
可惜,李铁如出于种种因素,半目败北,与4级擦肩而过。
棋局一开始,就感觉对方的棋极具压迫性,绵绵不断的攻击令人烦躁。
经过了八盘正式比赛棋的锻炼,李铁如已经不再紧张地无法自控了。
而且张建民的攻击有瑕疵,太刚猛,有时候容易落空。
李铁如觉得反正也打不过,索性就拼命抢空。
一心拼抢的他,这时绝对想不到,未来许多年,他下围棋的风格就因此而几乎固定;更加想不到,眼前这个很难对付的对手,后来变得异乎寻常得厉害。
本来,接近小官子阶段时,李铁如已经实空领先不少了;张建民看到自己的攻击屡屡不能奏效,知道事情不妙;唯有对李铁如一处小空的拆二靠进去,放出胜负手。
当时俩人水平都不高,可能那里本来就有棋;早先谁也看不出来而已。
最后张建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冒险一搏了。李铁如二路扳,人家十字扭断,他傻眼了。
这招,在书上倒是曾经见过,可是,应该如何应对,当时就没看明白;如今,实战里面竟然遇到了,急得李铁如浑身冒汗。到底还是想不明白,当时局部就走崩溃了。
再后面,二人绞尽脑汁拼官子;最终,张建民运气略胜一筹,执黑一百八十四子,刚好幸运取胜,并获得业余4级。
李铁如心情有些复杂,本来以为自己实力可能要差些;根本没想到,阴差阳错还能提前获得了5级;但却没能再接再厉夺取4级,又令他满心遗憾。
比赛结束,申老师简略宣布了成绩。
李铁如傻乎乎地,只是记住了张建国、张建民俩人业余4级,自己业余5级,以及九连胜的郭广辉业余3级。
申老师发给取得了业余级位的棋手们,每人一个小本。
一是在附属医院南侧的翠桥小学,一是在狭小市区的中心枢纽火神庙西北角的虹桥小学,两处都有百人上下;而且,都得占据两间教室。
比赛都是利用每天晚上和休息日,棋具是那种最简易的塑料棋盘和又轻又小的塑料棋子。
那时,已经有一位“土豪”,自带大名鼎鼎的云子参加比赛。
非常可惜,李铁如不知道这段经历,对于后来有那么特殊的意义,很多细节都没有留意;最后仅仅无意间记住了少少一部分事情。
比如,云子的主人,当时记得;人家最后是四级,李铁如是五级,特意去看过人家名字,可惜过后就忘记了。
又比如,虹桥小学这边,第一名郭广辉九连胜夺魁,他根本没有特意去看看人家什么模样。
只清楚地记住了三件事,第一是输得冤死的一局,对手叫张建国。
那位老哥,瘦削矮小,刀条脸,棋非常厚实稳健。很多年以后再接触发现,实际上人也极为厚道。
那盘棋,李铁如实空大大领先,只需把大龙补活,就是胜势。可是他实在没有比赛经验。
不是一开始,紧张得浑身发抖,根本抑制不住。到中盘战时,体力已经消耗过多,头脑就不清楚了。
看了半天,补了一手。对方认真看看,毕竟已经是关键时刻了。良久又下了一手,李铁如再一看,发现不对了。
原来,他是长考出臭棋!只顾及眼位了,巨龙却被人家断开,一分为二了!
急得好悬没有昏倒,又勉强挣扎几下,没多久不得不黯然认输。
第二是在四胜二负关键局时,遇到一个小学生。
小男孩丝毫不怯场,李铁如也根本不敢小看对手;双方迅速一场展开混战。
另外的一局输棋,也都是双方错进错出,他出错更严重而输了半目的。
很久以后,才发现那哥们应该是石油专科学校学生关洪波,人家定了业余4级。
另外胜了四局,质量也都不怎么样。来之前他就听那位特意陪他练棋的棋友说过,五胜四败大概可以定五级。
本来他真没什么信心,可如今已经近在咫尺了;他连想不患得患失,都没办法做到!
棋下得非常焦灼,李铁如刚刚感觉略有转机时,出现了意外状况。
一个中上等身材,神情严肃的老师,过来到棋盘上开始对男孩,如此这般地讲解开,他刚刚战斗中种种错失;甚至都把前面的棋子拿起来讲了。
李铁如有些惶恐,居然倒没有怀疑对方作弊,就是非常担心这盘极其关键的棋的结果。
李铁如的坐立不安、欲言又止的窘迫模样,终于引起那位“申老师”的注意;人家赶忙告诉他,你赢了,快去报成绩去吧;貌似完全没有把这个当回事。
李铁如忐忑不安地找到赛事裁判,见到是一位圆脸微胖中年人。
讷讷地不知怎么开口,人家告诉他:“我姓申,名叫申执功。你就叫申老师就行。”
李铁如很意外,不由自主地说:“刚才那个也是申老师?”
这位毫不在意地回答:“噢,那是申永。确实也是老师,在承大上班。”
李铁如赶紧先递过去成绩单,按要求报出几号胜。申老师看他不放心,还指给他看记录,“喏,李铁如计二分。”
李铁如这才松了口气,不禁又说:“连续见到两个申老师,有些太巧了。”
申老师抿嘴一笑,幽默地说:“他当然也得姓申。”
可惜,累得精疲力竭只想马上回家睡觉的李铁如,根本没有明白人家话里有话。
半年后偶然才知道,原来那年轻帅气的申老师,就是“老申老师”的儿子。
小申老师,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早已经是承德市围棋比赛冠军得主,堂堂正正的的业余3段了;当然不可能在意,区区业余5级的得失。
第三件事,是一波三折的最终轮;李铁如对承德县棋手张建民。
第九轮赛前,二人都是五胜三败,已经确保最低的业余5级资格了。然而,不可能不为进一步的4级而努力。
可惜,李铁如出于种种因素,半目败北,与4级擦肩而过。
棋局一开始,就感觉对方的棋极具压迫性,绵绵不断的攻击令人烦躁。
经过了八盘正式比赛棋的锻炼,李铁如已经不再紧张地无法自控了。
而且张建民的攻击有瑕疵,太刚猛,有时候容易落空。
李铁如觉得反正也打不过,索性就拼命抢空。
一心拼抢的他,这时绝对想不到,未来许多年,他下围棋的风格就因此而几乎固定;更加想不到,眼前这个很难对付的对手,后来变得异乎寻常得厉害。
本来,接近小官子阶段时,李铁如已经实空领先不少了;张建民看到自己的攻击屡屡不能奏效,知道事情不妙;唯有对李铁如一处小空的拆二靠进去,放出胜负手。
当时俩人水平都不高,可能那里本来就有棋;早先谁也看不出来而已。
最后张建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冒险一搏了。李铁如二路扳,人家十字扭断,他傻眼了。
这招,在书上倒是曾经见过,可是,应该如何应对,当时就没看明白;如今,实战里面竟然遇到了,急得李铁如浑身冒汗。到底还是想不明白,当时局部就走崩溃了。
再后面,二人绞尽脑汁拼官子;最终,张建民运气略胜一筹,执黑一百八十四子,刚好幸运取胜,并获得业余4级。
李铁如心情有些复杂,本来以为自己实力可能要差些;根本没想到,阴差阳错还能提前获得了5级;但却没能再接再厉夺取4级,又令他满心遗憾。
比赛结束,申老师简略宣布了成绩。
李铁如傻乎乎地,只是记住了张建国、张建民俩人业余4级,自己业余5级,以及九连胜的郭广辉业余3级。
申老师发给取得了业余级位的棋手们,每人一个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