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麻烦大了

第1091章 决一雌雄(3)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鲁班一生谦恭,从不说大话,这时只说了一句“我造的桥坚固耐用,无论多重的荷载都不会出问题。“

    这引来了远居蓬莱阁的众神仙纷纷前来试探。

    张果老倒骑毛驴,驴背上驮着一个搭裢过来了,鲁班不以为意;柴王爷手推一辆独轮车过来了,鲁班更是不屑一顾。

    谁知驴、车刚上桥,桥身就“咯叭“作响,摇摇欲坠。

    鲁班急身跳到桥下,托着拱腹,桥才平安无事。

    原来,张果老毛驴驮的搭裢里一边装着太阳,一边装着月亮。

    柴王爷的独轮车上载着泰、华、恒、衡四座名山。

    张果老说了声,“桥修得不错,就是眼力差了点。“说罢扬长而去。

    鲁班懊悔地说,“有眼无珠,不识泰山,要它何用?“

    说着就把自己的左眼珠抠出,摔在桥上。谁知这眼珠转眼间变成一颗玲珑剔透的夜明珠,滴溜溜滚落桥下,被迎面而来的马王爷和牛王爷看见。

    二人争着要这颗珠子。

    马王爷先行一步拿到手,正在嘻嘻哈哈高兴之时,一看牛王爷来抢,慌张中把珠子按在额头上,成了三只眼。

    牛王爷迟了一步,没抢到珠子,懊丧至极,脸色阴沉得快要出水。

    据说,赵州桥面上至今还留有张果老毛驴的八个蹄印、柴王爷独轮车三尺多长的车辙和鲁班手托拱腹的两个大手印。

    木匠吊线和枪手射击时闭上左眼,是因为鲁班“有眼不识泰山“,把左眼珠抠掉的缘故,它警示人们什么时候都要谦虚,不能说过头话。

    三只眼的马王爷成了嘻嘻哈哈、乐天达观人的代名词,如果你不高兴,脸色难看,别人就会比喻你和牛王爷一样。

    其实,历史上的赵州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是历史,由它去吧。

    2、马王爷为什么有三只眼

    听说过“马王爷,三只眼“的故事吗?没听过或记不清楚了,且听吾娓娓道来。

    马王爷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南游记》里边说他的名字叫做“三眼华光“,是中国民间供奉的神灵,在北方“五圣庙“中尊为五神之首。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玉皇大帝派星日马(这是马王爷的学名)和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下凡,去四方巡察善恶。

    这四个神东南西北各走一方,没几天,先后返回天庭向玉帝述职。

    其他三个神所报的均是善人善事,说下界一片歌舞升平景象。

    只有星日马查访的善恶之事都有,并且有豪强欺负穷人的事。

    玉帝看了有所怀疑,就派太白金星下界复查。

    得知娄金狗三神所报不实,他们在下界贪吃受贿,昧着良心说了假话。星日马廉洁奉公,好坏善恶如实奏报。

    玉帝连声夸他明察秋毫,又赐给他一只竖着长的眼睛。

    从此,马王爷比以前更加目光如炬人见人怕。

    于是,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

    李亚峰功利心特别强,结合几句话就能看出来。

    1、书上都是骗人的,什么“小马过河”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啊的,纯粹都是大忽悠!

    这话倒算不上很诛心,很像是有一首名为《童话》的歌的一句歌词——“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你不可能是我的王子”,呵呵。

    古语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需要多搞清主观、客观诸多情况啊。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被尊称为“亚圣”。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着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着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着书。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

    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