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麻烦大了

第1095章 决一雌雄(8)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难怪,做买卖的人,大部分都喜欢这些事,心特别“诚”。

    承德市的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东北部武烈河畔,坐北朝南,此寺中因有哈尔木活佛从而得名。

    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30米,占地8公顷()。

    承德市大佛寺又叫【普宁寺】。

    里面的僧人是喇嘛,是藏传佛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传(注意喔,承德市的普宁寺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里面供奉的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全手全眼观世音菩萨。

    也称千手千眼佛,后面这个是民间的俗名。

    正定也有大佛寺,是汉传佛教【隆兴寺】,里面的僧人是和尚。

    里面供奉正定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那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佛像,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者的喇嘛,属于藏传佛教,后者则是汉传佛教。

    佛教是在公元前2世纪传有印度次大陆传入中国,藏传佛教是在公元6-7世纪传入雪区。

    汉传佛教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进行融合后(道家和儒家)从而形成的,主要有禅宗、净土宗等。

    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雪区后,与雪区本土文化和宗教(苯教,或称苯波教)融合后的产物,主要是密宗,但是也有显密双修。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寺院所供奉的佛像。

    在汉传佛教的寺庙中,佛像大多是慈眉善目的样子;而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既有寂静尊,也有寂愤尊和愤怒尊,同时在建筑上也有不同。

    藏传佛教很显着的就是曼陀罗(又称坛城,即四方世界),转经筒(写有“六字真言”的经桶,是顺时针转的)。

    区别很多很大,这里就简单介绍一点点。

    每年的除夕夜,大佛寺这里香火极盛。

    无数在意官运、财运以及其他方面好事的人们,都巴巴的前来上香。

    李亚峰自然也不例外。

    99年有一天,他神神秘秘地告诉李铁如,此后他应该很可能会有点转运。

    李铁如心里虽然暗笑,却不愿意当面泼冷水;笑问,有什么线索啊?

    李亚峰得意地告诉他,有高人告诉他一个办法,或者是技巧。

    就是去大佛寺上香,可以看准了,别人点燃的、多余没有用的香,自己去拿来上香;这样,就能沾点别人的好运(姑妄言之,万勿认真)。

    李铁如真不知道那样做有没有用处,没法评价。

    实际上,李亚峰的小卖铺位置相当不错,对面仅十来米,就是竹林寺小学;后面,是原双桥区法院大楼,现在双桥区政府大部分,都在这里办公;还有,外面路口处,是承德市移动公司;竹林寺小学周围,都是大片居民楼......

    位置不错,经营妥善一些,挣些辛苦钱,理应没什么问题才对;沾不沾别人的运气,有没有关系啊?

    李亚峰急于出人头地,打桥牌方面当然就不甘心细水长流、稳扎稳打。

    正如李铁如的猜测,他根本不是在娱乐,更加不是什么爱好、以牌会友!

    然而,他的努力大部分白费了;老白输虽然输了,却根本不承认他五年内公开挑战并且战胜了他这个事实。

    前面提过,老白一度精神崩溃,幸好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老白是另一个苦命人,一生最在乎打桥牌,想通过打桥牌而受大家尊重,却一样不能如愿。

    只能说,要得到大多数人的广泛认可,那实在是太难的一件事。

    人最重要的还是取悦自己,没必要为了改变人们的看法,搭上一生的精力。

    老白和下围棋的小严一样,过分在乎名,非常想成为专业人士;李亚峰实际更在乎利。

    他们有什么错吗?

    本身应该是没错的,如果有错,还应该是在于过度。

    长期以来,说起追求名利,人们都是不屑一顾的神情,因为在大家的心目里,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

    单位领导如果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只知道追求名利。”

    那么基本上可以说,这个人在单位里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

    “名利”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会为不同的“名利”而发“追求”之力,“名利”也是分“档次”的,不同“档次”的人,会追求不同“档次”的“名利”。

    一介平民,会为班组长的认可或几分钱的利益,而绞尽脑汁苦苦追求。

    一个普通职员,会因为手中的一点权利,在接受“当事者”一次宴请或几条香烟的贿赂或几句廉价的恭维中,视为人生的“成功”而沾沾自喜。

    一位鄙视权利和金钱的学者,也许会为一篇学术论文的署名而犹豫不觉。

    一位权倾一方的执政者,因为没能实现心目中更为远大的“目标”而郁郁寡欢。

    一位“富可敌县”的商人,为早一天完成“富可敌国”的理想而疲于奔命。

    所有这些,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全部现象。

    他们是存在的,根据“存在既合理”的观点,他们也是合理的。

    的确如此,人类对名利的欲望和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性,是人类的特征。

    人类还有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虚伪。

    人们最为善长把各种虚伪,隐藏在人类独有的浪漫之中,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这种浪漫称之为“理想”。

    例如:人们对“名利”(物资和精神)的追求行为,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赐社会前进的动力。

    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就很难解释私有制经济,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现象;也很难解释,中国以前被各种“理想”包裹着的社会状态,为什么要进行目前的“改革”。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人类建立以鄙视“名利”为主流的文化和思想,使这种文化和思想几乎演变成了一种“理想”。

    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就是因为它始终没有成为现实,始终是人们的想象,始终是与现实有着很大距离的愿望。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