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欺世盗国
文 / 司史

第七百八十二章 雷霆响彻神州惊(三)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这……”

    王获瑞有些迟疑。

    救济百姓需要钱粮。

    要是有钱有粮能活下去,他们也不会来抢大户。

    那么,钱粮从哪来?

    王获瑞看向门边上没有清理的尸体。

    面露纠结之色,好一会儿他才摇头:“只此一家还能说我等为了乡里乡亲不得已为之,再多造杀孽,怕是难以容身。”

    卜信彦沉声道:“一家哭而天下笑,仁德莫过于此。且为天下行仁义,校尉之德,便是尚书卿们,也有不及!”

    说到这里,他语气轻松:“不过是死几个残民害民的大户罢了。”

    他的语气神态,仿佛被砍了一刀的是草扎的俑。

    王获瑞合上眼,干瘪的面颊抖动不已。

    好一会儿,他睁开眼,面露凶狠之色:“先生以为,下一步当朝何处走?”

    卜信彦笑了,他后退一步,抬手朝王获瑞躬身一礼,随后才道:“首要是人……”

    所谓仁义,所谓救济百姓,都是借口。

    卜信彦用它来说服王获瑞,王获瑞也用它来说服他自己和追随他的兄弟。

    无所谓王获瑞怎么想,只要他打着陈佑的旗号造反杀大户就好了。

    同王获瑞分开,卜信彦去库房清点钱粮,转身时脸上浮现出狠厉之色。

    若是这样还不能让天下大户豪强反对陈佑,他就从涡水跳下去!

    ……

    “海军不用担心,岭南、西北都好说,荆湖有李茂才过去,也不会有问题。剩下就是北边、江南和巴蜀。”

    坐在梁关山的书厅里,吕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梳理。

    “中令认为五到十年必定会出问题,这么算来,远的地方没必要上心,主要是河南、淮南这一块要注意。”

    “职事没必要按照五年十年来算。”

    梁关山看得清楚,说得也不含糊。

    “就算是我,相公今天请辞,明天我就可能被罢免。”

    吕端点头:“我知晓,故而准备多把心思放在五六品职事上。”

    五六品都是中坚,往上能进各军、节镇做副手,往下是各师都指挥使。

    只是说着这话,吕端也没多少底气。

    还是那句话,人心易变,你都不在任上了,凭什么要别人五年十年后还听你的?

    现在能做的只有两件事:在接下来这几年保住性命,祈祷这天下乱得快一些。

    沉默一阵,吕端突然开口问道:“之后是尚同相公主持大局,还是刘相公主持大局?”

    “政事听义淳的,军事听我的。”

    令出双门啊。

    吕端不由皱起眉头。

    过了一阵,吕端再次道:“中令曾言,欲以宰相封王、参政国公,若照此施行,何不自中令始?”

    梁关山闻言挑眉:“相公若是封王,恐怕官家要睡不好了。”

    “开府建牙,自典亲军,中令安,则我等安。”吕端神色平稳,“中令封王,平章军国事,则我等有事,亦可问计于中令。”

    顿了顿,他微微垂首,轻声道:“若为丞相,则更佳。”

    简而言之,就是让陈佑有一个“退而不休”、超然于外的名头,防止陈系官员出现令出多门的乱象。

    稍一沉吟,梁关山颔首:“丞相恐怕不行,三师或有可能。”

    ……

    “涧西来啦。”

    陈佑起身,将杨子任迎到一旁的方桌前坐下。

    待随侍令史奉上茶水带上门,杨子任率先开口:“我来寻中令,是有一事相询。”

    “嗯。”陈佑点头,看着杨子任,“但说无妨。”

    “敢问中令,意欲何为?”

    郑重其事,结果只说了八个字。

    陈佑稍稍等了等,确定杨子任没有其他话才开口问道:“涧西何以有此问?”

    “若是单有保民令,朝野虽有动荡,依然可控。然中令又欲限田定酬,天下岂能应允?”

    昔日秦王扫六合,秦法普及天下,六国遗民多有不从者,以致天下大乱。

    在杨子任看来,保民限田定酬一齐施行,无异于毫无缓冲地强制推行秦法。

    普通百姓或许就从了,那些利益受损的豪强们可不会轻易妥协。

    可是,这正是陈佑想要的结果!

    当然对外人不能直接说。

    因此陈佑只是面色平静地回答:“天下财富就这么些,我要多给百姓,豪富就少拿。涧西以为,对于彼等,割两块肉忍不得,割一块肉就忍得了?”

    “天下何其大邪?豪富何其多邪?今日以割小富,则大富不言;明日割大富,则小富不语。日进一寸,月进一尺,旬年之后,何愁天下豪富伤民?”

    说得好!

    陈佑心中赞叹一声。

    “唉。”

    陈佑长叹一声。

    随即看着杨子任:“人生百年,何其短暂!涧西,某已近天命矣!”

    杨子任一怔,随即点头:“吾知矣。”

    他站起身来,神色郑重:“只是这天下不能乱。”

    陈佑也站了起来,两人目光相接。

    只听杨子任继续道:“天下若乱,苦得还是百姓。既欲宽待百姓,就不当令百姓苦。不然,岂非本末倒置。”1

    陈佑微微颔首:“此亦吾之愿也。”

    杨子任此时还有些天真,以为天下安稳百姓就能过得好。

    送走他后,陈佑丝毫没有把方才言语间小小的不实放在心上,而是在考虑如何利用杨子任的这份天真,保证现在推行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己未,陈佑召集都堂议事,正式提出要颁布限田令和定酬令,要求有司亦西海、高丽相关令式为模板,制定中原地区的限田令和定酬令。

    此议一出,都堂内部立刻吵开。

    胡承约第一个表示反对,紧接着相关官员一个接一个发表意见。

    支持的理由无非是与民生息、使民繁衍,反对的理由就多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抑挫百姓奋进之心”。

    当然这个百姓不包括底层那些普通人。

    不过陈佑这边有不少人支持,反对者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太过坚定,最后,这两条建议没有经过多么长久的争论,就通过了。

    通过当天,都来不及等次日的邸抄,限田令和定酬令即将落实的消息就迅速传开。

    要说没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应该没几个人会相信吧?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