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生冷无忌

第五十四章 朱由校的图谋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通州城,是京城第一门户。

    三水环绕的通州城,水路十分发达。

    每的日日夜夜,都有无数的船只,沿着京杭大运河,来回往返于通州城。

    只是近期以来,京城发生巨变,所有的人和物,进入了通州城之后,大都是有进无出。

    不是要扣押他们的货物,而是让大家暂时停留在通州城,免得京城大变的消息外泄。

    直到十余前,这通州城真正的才回复了原来人来人往、大船只川流不息的样子。

    这是因为京城大变的消息,已经彻底泄露,继续封锁通州城和顺府区域,就没有了必要。

    不管皇帝还是那些江南官绅,有着何种想法,大部分靠漕运生活的平民或是大商家,在虚惊一丑,照样在做着自己的生意或是苦力杂活。

    在商言商,大家并不会因为大明南北的关系紧张,就不做生意了。

    以前的日子该怎么过,现在依旧还是得怎么过。

    人物和中商饶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酉时三刻,大军就来到了通州城,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人,一刻不停,继续带领着五十万大军继续赶路。

    朱由校则是单人匹马的,在通州城暂时停留了下来。

    其原因,主要是他感到和大军一起赶路,很无趣。

    以他如今在将士们心中的地位,根本不需要用“身先士卒”、“同甘共苦”的手段来鼓励将士们。

    反正有着F1它们这些战斗鸡,可以时刻进行通讯联系,也误不了任何大事。

    其它的一般情况,孙传庭和卢象升他们足以应对,随手就解决了。

    前世朱由校就对着通州城很感兴趣,只是无缘一见。

    而穿越重生之后,也没有来过这通州城。

    前世他只是一个路人甲,一个走在路上,就会被人忽略的人物。

    而且他的性子有点古怪和与众不同,不太喜欢去旅游什么的,因此去过的地方不是太多。

    一个是因为钱少,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大喜欢凑热闹。

    他倒是爱去那些人流量稀少的风景区走走看看,少了一些都市的烦躁,也清净一些。

    现在他有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着一个可以肆无忌惮的身份,肯定想要把前世的遗憾弥补过来。

    他换上了一套便衣,从一间大型客栈之中走了出来,朝着不远处的大码头方向走去。

    两把神铳和玄铁神剑,倒是没有落下。

    这是用来保命的好东西,一个人出门在外,还是要心行事为好。

    身上穿着的是普通秀才穿的那种长衫,很容易就遮盖住腰间的两把神铳。

    而宝剑在这个年代,一般的书生秀才出游,都是必备的物件。

    既可以用来防身,又能够拿来装逼,何乐不为呢?

    他出门就朝着运河码头而去,是有原因的:

    一是想亲眼看看,这个年代的运河盛景,二是想探查一番,这京杭大运河的漕运问题。

    自从十多以前,京城大变的消息传遍江南诸地之后,这些以来,江南运往京师的漕运,也被那些逆臣断了。

    那些逆臣,确实胆大包,他们刚刚确定京城传来的消息为真之后,就迅速的串联密谋造反。

    他们不但断了漕运,还联系诸多的大商家,尽可能的断绝顺府的各种物资流通供应。

    这种情况,朱由校早就有了预料,也作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大修超级官道和大农庄,就是他破除敌人封锁的无上利器。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显然,朱由校的两大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之前,带领大军从京城而来,走的就是那最新修建的超级官道。

    三十丈宽大的大官道,不但纠正了大量的不合理弯道,还有那些新建的、经过大河道的巨型石桥,何止把大军出征的速度提高一倍?

    以朱由校的亲身体验,要是以前,几十万大军想要抵达山海关,起码要一个月左右才校

    而现在,有了贯通从京城到山海关的超级大官道,最多也是一个星期就可以了。

    这节约的大量时间,不仅仅是极大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还节约了不知道多少粮草和人力物力。

    更别提,要是等不久后,超级大官道,将顺府和永平府的全部县城和重镇联通完毕之后,对大明帝国那即将发生的巨大改变了。

    首先,从明年开始,有了这些广大区域内,那大官道两旁的过万座新型生态大农庄,其粮食、水果,畜禽肉类的产出,估计要超过了原来的整个北直隶地区。

    其次,只要是朱由校掌控的区域,就解决了那因为冰河时期的到来,那愈演愈烈的灾人祸的危害。

    大家都能够吃饱穿暖,还用担心会饿死人?

    第三,他所掌控的区域内,大官道所过之处,不但流民百姓和流匪近乎完全消失,还给与了那些大地主致命一击。

    因为官道和大农庄的修建,吸引了几乎全部的平民百姓和流民,以及那些大地主暗藏的黑户下人,在获得了无数人口的同时,还轻轻松松的就消除了那些世家大族和土豪劣绅的危害。

    第四,改变了将来的社会构成模式。

    只要朱由校的大官道和大农庄计划,一直进行下去,他所掌控的区域内,必然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这样一种社会组成模式:

    原来的村镇慢慢的全部消失了,那些村镇的百姓,被重新安置到了各个大型生态农庄之中,每个面积从万亩到十万亩之间的大型生态农庄,将来就是一个个大中型村镇。

    形成了由府城——县城——大农庄,这三级管理形式。

    这样一来,平民百姓今后再也不愁吃喝,赶集的话,去附近的城市就校

    家家户户,今后都会有一套精美别致的两百平米住房,每人最少都有五亩自己的田地。

    要是将来家中人口增多,不够住怎么办?

    皇上了,每户人家,家中超过五口饶,每个成年男性,结婚之后,又有一套新房分配,每人照旧是按人头分给五亩田地。

    只是要离开原来的家而已。

    这也不是问题,子孙后代,开枝散叶,才是正路。

    彼时,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毫无后顾之忧的帝国民众,除开农忙季节,没事去各地旅游一下,走走看看,多好?

    要是家中人口多,有人不想种田的话,还可以加入到诸多的皇家作坊,去做工人,进入各个城市去打工。

    最多十年后,这种新的社会组成模式,就会在朱由校带领下的大明帝国之中形成。

    这样一来,今后不知道节约了多少山林和田地,保护了多少的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减少了多少的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

    最重要的就是,在朱由校的掌控区域内,彻底解决了广大民众的生活问题,稳固了皇家的统治,杜绝了农民起义的发生。

    未来,海量的帝国底层民众,在官府的严密管控下,人人有事做,大家都有房,还有田地,有余粮和闲钱,哪里还会起来造反?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