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这沿途近十里之遥的超级官道两边,灯火通明,映照得空都是红艳艳的。

    按理,自古以来,大军出征在外,都得找一个水源、环境都合乎要求的驻地扎营才是。

    哪有像现在这样,五十万将士们,都是欢喜地的住进新房,谈笑风生的?

    可是,如今的顺府和永平府两地,经过了各个师团的一轮扫荡式清理,大毛贼近乎绝迹。

    连那些各地的流氓地痞、青帮人员,也被统统的抓捕起来,一股脑的拉到各个矿山,进行强制劳动改造。

    现在的顺府全境,和大半个永平府,完全能够用夜不闭户来形容。

    这样一来,大军在野外扎营,根本就没有了必要。

    要不是现在的火油依旧有些紧张,按照孙传庭和卢象升的想法,是要让将士们连夜赶路,直到凌晨时分才停下休整的。

    不过,在朱由校的强令下,否定了孙传庭他们的建议,大军将士们才早早地就在色刚刚全黑之际,进入到了大官道沿途两边的几个大农庄休息。

    反正,现在的时间很宽裕,朱由校也没有那么急迫,让将士们养精蓄锐,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体力,很有必要。

    这一次远征,朱由校可是要抱着将那皇太极痛打一番,好好地出上一口恶气的。

    而五大野战军团,起来,并没有任何的大战经验,因此,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

    免得在大军出关后,一不心,就会翻船。

    这一带的几个大农庄,是前几特意腾空出来的,专门为了这次大军出征休整之用。

    这种临时农庄营地,沿途还有几处,都是参谋部的军官,经过严格推算大军的行进速度,用心考察过的。

    可以,这次五十万大军出征,方方面面的准备,都做到了一个极致。

    这种军队和后勤的严密配合,很有必要。

    一支战无不胜的大军,就是从平常的的点点滴滴,各种大事夷配合,用心培养训练出来的。

    朱由校对野战军团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他是真正的以二十一世纪,那世界各国的精锐军队要求,来规范将士们的一言一校

    他不想在将来,迎来任何一场因为意外原因导致的失败。

    一句话,他不喜欢在战争中,己方失败的感受。

    百战百胜,才是他想要的。

    他自然是与近卫童子军的男兵,住在一个大农庄。

    男兵和女兵,分别住在两个相邻的大农庄之郑

    军人就要有军饶样子,男女有别,这个观念,是必须要给童子近卫军的将士们树立起来的。

    吃过晚饭,洗了个澡,朱由校就交代刚刚从李定国身边回来的T68守夜,早早地就上床休息。

    随军出征,他必须以身作则,给这些娃娃兵树立一个好榜样。

    榜样的作用,在军队之中,影响力是巨大的。

    T68这个家伙,见到主人就寝,也就不再与院子里的白打闹,尽职的趴在卧室的大门口,竖起大耳朵,假寐着。

    这次远征关外,朱由校只是带了T62、T68两只大狗出来。

    一只跟在自己或是李定国身边,另一只变异大狗T62,则是跟在卢象升的身边,用作前军的哨探。

    他身边带着的战斗鸡,也只有F35。

    本来跟着他的另外一只战斗鸡F22,则被他交给了麒麟军团的军团长王启年。

    这样一来,五大野战军团和近卫军的军团长,分别都有了一名强悍的空侦察兵和传令兵。

    F35在飞回京城给轩子传旨之后,前不久就带着轩子的回执,回到了朱由校身边。

    如今,它正在朱由校所在的这座民居的屋顶,趴窝睡觉。

    ……

    一夜无话,大清早,朱由校就被一声声军号唤醒过来。

    他也是和将士们一起参加过不少军训的,对军队的那一套十分熟悉:起床,洗漱,出门参加早课,吃早饭……

    朱由校都是一丝不苟的完成,和将士们一模一样,并没有搞什么特殊化。

    辰时一刻,近卫军团已经来到了大官道上面集合完毕,正准备开拔间,一道彩光就从际之遥,飞快的掠过!

    眨眼间,“嗖!”的一声,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鸟,就飞到了朱由校的右肩上稳稳地站立。

    “F1?”

    朱由校心里面猛然一惊,“莫不是卢九德那里出事了?”

    他连忙将绑在F1腿上的竹筒解开,抽出密报就打开一看。

    片刻之后,他脸色阴沉之极,叫人拿来笔墨,匆匆的写了密旨,将密旨立即给F1绑好,交代了它一声,随即又放飞了它。

    “传令,大军加速赶路!”

    他言语之中,怒意勃发,“五之内,大军一定要抵达山海关!”

    也怪不得他暴怒。

    卢九德的来信之中,在昨傍晚,建设兵团就将超级官道,修建到了距离山海关一里之处。

    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山海关的守将,不但禁闭城门,与勇卫军的三万将士对峙不,还纷纷的叫嚣着:

    辽东官兵作为“宁锦大捷”的功臣,朝廷必须要发放足额的军饷,要不然,休怪他们采用权宜之策!

    什么是权宜之策?

    言下之意,就休要怪辽东的兵将,投奔皇太极了。

    别人不知道,朱由校还不知道吗?

    所谓的“宁锦大捷”,皇太极攻破了辽西走廊除了宁远、锦州、大福堡之外所有的堡垒,堡垒里的粮食、武器、物资全部被他缴获。

    当然,根据“大功臣”袁崇焕等饶法,“核心阵地”没被攻破,袁崇焕等将领取得了宁锦“大捷”。

    可是,朱由校穿越重生以来,翻看各种情报和文件,得知,要不是皇太极在宁锦大战期间,遇上了大粮荒,加上内部大乱,根本就没有宁锦大捷的发生。

    锦衣卫和东厂遗留下的诸多文案,表明了宁锦大战期间的鞑子内情:

    时奴酋国中大饥,其一斗粮价,银八两,民中有食人肉者。

    彼时奴酋国中银两虽多,然无处贸易,是以银两贱而诸物昂贵。

    良马一,值银三百两。壮牛一,值银一百两。蟒缎一,值银一百五十两。毛青布一,值银九两。盗贼蜂起,偷窃牛马,人相残杀,致奴国中大乱。

    看清楚了:其一斗粮价,八两银子!

    而当时大明朝境内,粮食的最高价格,是一石米一两银子左右。

    此刻皇太极那边,却是在启七年六月期间,达到“一斗粮价,银八两”!

    这种水生火热的局势,比历史上陕西李自成他们造反时,粮价最高峰期间的一石米就要六到十二两银子的价格,要恐怖得多。

    启七年,1627年五月至六月是什么时间段?正是宁锦“大捷”爆发前后,皇太极居然断粮了!

    宁锦之战的失败,也就无可避免,皇太极随即只好退离锦州,返回老巢,修生养息。

    因此,“宁锦大捷”根本就不是什么大捷。

    大明朝耗银五百万、费时十八个月苦心修筑的关外二十来座大堡垒,在短短数内全被袁崇焕放弃。

    连储备的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的粮食、兵甲等物资,全都拱手送给了皇太极的后金军。

    充其量,只是保住了宁远和锦州、大福堡这最后三个据点,没有被鞑子完全攻克而已。

    而袁崇焕等人,之所以最后拼死守城,不过是当时没有了退路,只得拼死迎战,侥幸之极的坚守到了鞑子退兵,勉强算是获得了一次战争胜利。

    朝廷论功行赏期间,朱由校突然被人推下湖中,昏迷不醒,造成了袁崇焕的被贬,辽东局面也变得十分混乱。

    这,才是宁锦大捷的真相。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