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国务府,由丞相总领朝政。
旗下有治吏令,治户令,御史令,上将军各司其职,他们取代九卿,共同掌管秦国军政大事。
从财政到监察,从军政到吏治,国务府大体的框架,才算是立起来了。
奉常主持各种典礼,行祭祀大事,可在宫中设立祭酒,取代奉常,专司这祭祀之事。
典客掌管外事,如今秦王行平衡积弱之策,外事无小事,一应事情由国务府商议,秦王钦定。
太仆掌马政,马政直接关系到秦军,乃是大事,此后归于上将军之下,与军政大事同等重要。
还有一个廷尉,掌管刑法司法,这是个重要的职位,相当于警察部和司法部的部长,暂时没有合适的人,就先不提了。
左右庶长之职废之,宗正执掌秦国公族一应事宜。
以上的这些事情,秦王定下了,便由新任的治吏令一件一件地去做,从此之后,再无九卿,至于丞相的权力,也大不如之前。
秦国大权,尽归于国务府,国务大臣由秦王钦定,可以说,尽皆归于秦王。
等到战事结束,樗里疾这个唯一的丞相,回来的时候,怕是咸阳都已经翻天了,或许让他出去督粮,也是甘茂的计策之一了。
万事已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见见司马恒,看他能否胜任治吏令一职。
翌日,城下大军还只是围而不攻。
秦王昭告咸阳,左相甘茂对阵贼军,战死疆场,特令少府西乞翮,为左相发丧,封少良造。
至于甘茂的尸首,葬身火海,怕是早已成了灰烬,只得以衣冠代替其尸首。
做完这些,嬴荡也抽出身来,去麒麟殿见司马错推荐的治吏令,司马恒。
司马错,共有五子,可谓是人丁兴旺,其长子是司马恒,次子名为司马骁,史书中,对于这司马恒并无记载,倒是记载过这司马骁。
秦始皇横扫六合时,司马骁也曾立下大功,后来随蒙恬北拒匈奴,算是秦国在对阵匈奴的将军里,颇有经验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司马恒的儿子,也就是司马错的孙子,名为司马靳,曾任白起的副将。
能做到武安君的副将,必定是个厉害的人物了,后来白起被昭襄王赐死,这司马靳也跟着被一起砍了头,真是莫须有的罪名。
从这些就可得出,司马错这一门,自从他开始显贵了,就一直没有没落过,一直到了三国时候,还有一个司马懿自称是司马卬的子孙,其后又有了晋武帝,在这个时候,秦国的公族还能剩下几个呢?
果然,司马家族的命是最顽强的。
秦王正居于麒麟殿中。
麒麟殿空空荡荡,只有王一人。
灯火阑珊,王正坐于光明正大处。
在他的面前,有一张长案上,左边堆放着书简,右边摆放着清乱剑。
“臣侍御史司马恒,拜见大王!”
片刻间,司马恒进来。
嬴荡抬头看去,真如司马错所说,其子苏马恒与他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
司马错看上去就和一块圆润的玉一样,而这司马恒,就像是一块棱棱角角石头,冷冰冰的石头。
或许是因为火光的照耀,他的面色略微有些苍白,一张脸如同刀削一样,立体感很强,眼神凌烈,下巴无须,这样看去,似乎这个人显得有些刻薄、有些刁钻。
司马错能举贤不避亲,其子一定是有些能耐了,不然他也不会有这般举动。
“起身,赐座!”
两个小太监自黑夜中出来,搬了一张长案,放在司马恒跟前,又上了酒水,正好与王对饮。
要入王殿,必先弃履,司马恒谢礼,席地而坐。
酒的度数不高,但越喝越是喜欢,这两日,嬴荡都到了不饮酒,睡不着的地步。
“谢大王!”
司马恒端起酒爵,与王对饮了一杯。
“寡人今日召你前来,想必你已是清楚,对于这吏治一事,寡人想听听你的见解?”
从他进来,嬴荡就一直在观察。
司马恒的一举一动,颇有章法,对秦王俱是恭恭敬敬,不失半点礼仪,行事简洁干练,没有拖泥带水之举。
观其行,知其人,看到这举动,见他举动,嬴荡隐约有些期待了。
“秦国能强,强在变法,到了大王这里,早已没有了魏国之胁,楚国之危,异族之困,义渠之扰,就只有一统天下和收归大权念想。
如此,大王也需得变法,臣以为,治吏台就是大王的变法之举,眼下,秦国军强,将强,民强,国强,法强,但唯有一弱也,吏治弱也,臣不多说,有季君之乱,足以言明。
这秦国,是大王的秦国,但非大王一人之秦国,大王再强,也需得强吏辅佐,臣以为,治吏台,重在举荐,重在考核,重在弹劾,有此三强,才能强吏治也!”
这其中一些话,嬴荡和司马错已经有了交代,可当时只是随口提点,看来司马恒是悟到了许多,这一开场白,就足以勾起嬴荡的好奇。
“寡人愿闻高见!”
两人举杯,又一爵下去。
“其一,重举荐,意在开源,让秦国,乃至整个天下的能臣,都归于大王麾下,能臣治世,国富民强,庸臣治世,天下不安。
其二,重考核,在其位谋其政,考核之重,乃选才也,一曰德,二曰才,有德无才,毋能用,有才无德,亦不能用,政事不可废,德行不能无,有德有才之人,才能不枉大王之恩。
其三,重弹劾,能臣上,庸才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退出,替大王整肃吏治,不让我秦被昏吏误国也,虽有御史台,可御史台行的是监察百官,而这治吏台,掌管秦吏,能行升任,也能行降级。”
好啊,说得是真好,都到了点子上了!
如今这局面,还不就是因为缺少了吏治,大权不能归于秦王,才会有造反。
的确是颇有见地,治吏台,重在选拔人才,考核人才,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子上去,司马恒这三点,都是点明了主旨。
不过,刚才所说这些,乃是纸上谈兵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做,能不能做下去,有没有决心,这才是看一个人的关键。
其实,他已经表现很不错了,只是此事干系甚大,寡人总要多观察一下。
治户台,是根据九卿职位而来,自古有之,权力也只是在治粟内史的基础上大了些而已,选公输楠那样的儒生,懂得数理,能做事专心仔细,了解秦户政事,不容易出差就可以了,但这治吏台,可就不一样了。
不仅是没有一点儿前人之鉴,更是掌管着几乎所有秦吏的调任,升迁,考核等重任,这一开府,直接就和旧贵族们对着来了,要是只懂得理论,没有一定的手段,和一定的决心,这事情是根本做不成的。
“书上得来终觉浅,寡人要听的,是你如何去做?”
嬴荡剽窃了一句诗,装了一次文化人。
“大王想听真话,臣也乐于真话,臣敢问大王,楚国积弱,弱在何处?”
国家的建筑,上层是国力,中层是贵族,下层是民众,若要国富和民强,那中间夹的贵族们,必不能太强,被贵族颠覆的王权,还少吗?
秦武王举鼎而薨,其本质上,就是一次秦国贵族的颠覆王权之举。
楚国正是如此,中层贵族过于强大,导致朝纲不一,国力始终不强,楚王常被贵族左右,让楚国政令不一,至于下层民众,自然是苦不堪言,何谈民富。
当今秦国,比之楚国,已然是好了许多。
商鞅变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将贵族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进一步放到民众手中,民众脱离了贵族的封地,才能够发展农业,农业兴旺,才能有更多的税收,有更多人丁,国家才得以强大。
现在,嬴荡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他要的是一个彻头彻尾、民富国强的秦国,这贵族们的生产资料,还要进一步的转移,只有他们没有了封地,才能让嬴荡安心。
司马恒果然和司马错不一样,他这锋芒,可比他爹厉害多了,问的直接,说的也直接,就只差将削弱贵族,提在口中了。
这是个大事情,不能着急,须得一步一步地来。
嬴荡的计划,先用吏治,削弱秦国贵族的权势,等他们没了权势,再剥夺他们的生产资料,没了生产资料,那还想要发财怎么办,鼓励创新,重视商业,就是去养猪养牛也都成,这盛世不就有基础了。
“楚国积弱,弊在贵族,贵族在,则政令不统一,军令不统一,庶民不统一,如此不一,楚人能为谁而战。
寡人要的,并非秦国一国,而是这天下,这国并非是寡人一人的国,而是天下庶民的国,人人为国而战,为国而忠,再无贵族之弊,再无权臣之弊,秦人所至,尽是秦土,如此盛世,你可曾想过,你又可曾知道寡人的雄心?”
这一番话,嬴荡是第一次说。
旗下有治吏令,治户令,御史令,上将军各司其职,他们取代九卿,共同掌管秦国军政大事。
从财政到监察,从军政到吏治,国务府大体的框架,才算是立起来了。
奉常主持各种典礼,行祭祀大事,可在宫中设立祭酒,取代奉常,专司这祭祀之事。
典客掌管外事,如今秦王行平衡积弱之策,外事无小事,一应事情由国务府商议,秦王钦定。
太仆掌马政,马政直接关系到秦军,乃是大事,此后归于上将军之下,与军政大事同等重要。
还有一个廷尉,掌管刑法司法,这是个重要的职位,相当于警察部和司法部的部长,暂时没有合适的人,就先不提了。
左右庶长之职废之,宗正执掌秦国公族一应事宜。
以上的这些事情,秦王定下了,便由新任的治吏令一件一件地去做,从此之后,再无九卿,至于丞相的权力,也大不如之前。
秦国大权,尽归于国务府,国务大臣由秦王钦定,可以说,尽皆归于秦王。
等到战事结束,樗里疾这个唯一的丞相,回来的时候,怕是咸阳都已经翻天了,或许让他出去督粮,也是甘茂的计策之一了。
万事已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见见司马恒,看他能否胜任治吏令一职。
翌日,城下大军还只是围而不攻。
秦王昭告咸阳,左相甘茂对阵贼军,战死疆场,特令少府西乞翮,为左相发丧,封少良造。
至于甘茂的尸首,葬身火海,怕是早已成了灰烬,只得以衣冠代替其尸首。
做完这些,嬴荡也抽出身来,去麒麟殿见司马错推荐的治吏令,司马恒。
司马错,共有五子,可谓是人丁兴旺,其长子是司马恒,次子名为司马骁,史书中,对于这司马恒并无记载,倒是记载过这司马骁。
秦始皇横扫六合时,司马骁也曾立下大功,后来随蒙恬北拒匈奴,算是秦国在对阵匈奴的将军里,颇有经验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司马恒的儿子,也就是司马错的孙子,名为司马靳,曾任白起的副将。
能做到武安君的副将,必定是个厉害的人物了,后来白起被昭襄王赐死,这司马靳也跟着被一起砍了头,真是莫须有的罪名。
从这些就可得出,司马错这一门,自从他开始显贵了,就一直没有没落过,一直到了三国时候,还有一个司马懿自称是司马卬的子孙,其后又有了晋武帝,在这个时候,秦国的公族还能剩下几个呢?
果然,司马家族的命是最顽强的。
秦王正居于麒麟殿中。
麒麟殿空空荡荡,只有王一人。
灯火阑珊,王正坐于光明正大处。
在他的面前,有一张长案上,左边堆放着书简,右边摆放着清乱剑。
“臣侍御史司马恒,拜见大王!”
片刻间,司马恒进来。
嬴荡抬头看去,真如司马错所说,其子苏马恒与他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
司马错看上去就和一块圆润的玉一样,而这司马恒,就像是一块棱棱角角石头,冷冰冰的石头。
或许是因为火光的照耀,他的面色略微有些苍白,一张脸如同刀削一样,立体感很强,眼神凌烈,下巴无须,这样看去,似乎这个人显得有些刻薄、有些刁钻。
司马错能举贤不避亲,其子一定是有些能耐了,不然他也不会有这般举动。
“起身,赐座!”
两个小太监自黑夜中出来,搬了一张长案,放在司马恒跟前,又上了酒水,正好与王对饮。
要入王殿,必先弃履,司马恒谢礼,席地而坐。
酒的度数不高,但越喝越是喜欢,这两日,嬴荡都到了不饮酒,睡不着的地步。
“谢大王!”
司马恒端起酒爵,与王对饮了一杯。
“寡人今日召你前来,想必你已是清楚,对于这吏治一事,寡人想听听你的见解?”
从他进来,嬴荡就一直在观察。
司马恒的一举一动,颇有章法,对秦王俱是恭恭敬敬,不失半点礼仪,行事简洁干练,没有拖泥带水之举。
观其行,知其人,看到这举动,见他举动,嬴荡隐约有些期待了。
“秦国能强,强在变法,到了大王这里,早已没有了魏国之胁,楚国之危,异族之困,义渠之扰,就只有一统天下和收归大权念想。
如此,大王也需得变法,臣以为,治吏台就是大王的变法之举,眼下,秦国军强,将强,民强,国强,法强,但唯有一弱也,吏治弱也,臣不多说,有季君之乱,足以言明。
这秦国,是大王的秦国,但非大王一人之秦国,大王再强,也需得强吏辅佐,臣以为,治吏台,重在举荐,重在考核,重在弹劾,有此三强,才能强吏治也!”
这其中一些话,嬴荡和司马错已经有了交代,可当时只是随口提点,看来司马恒是悟到了许多,这一开场白,就足以勾起嬴荡的好奇。
“寡人愿闻高见!”
两人举杯,又一爵下去。
“其一,重举荐,意在开源,让秦国,乃至整个天下的能臣,都归于大王麾下,能臣治世,国富民强,庸臣治世,天下不安。
其二,重考核,在其位谋其政,考核之重,乃选才也,一曰德,二曰才,有德无才,毋能用,有才无德,亦不能用,政事不可废,德行不能无,有德有才之人,才能不枉大王之恩。
其三,重弹劾,能臣上,庸才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退出,替大王整肃吏治,不让我秦被昏吏误国也,虽有御史台,可御史台行的是监察百官,而这治吏台,掌管秦吏,能行升任,也能行降级。”
好啊,说得是真好,都到了点子上了!
如今这局面,还不就是因为缺少了吏治,大权不能归于秦王,才会有造反。
的确是颇有见地,治吏台,重在选拔人才,考核人才,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子上去,司马恒这三点,都是点明了主旨。
不过,刚才所说这些,乃是纸上谈兵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做,能不能做下去,有没有决心,这才是看一个人的关键。
其实,他已经表现很不错了,只是此事干系甚大,寡人总要多观察一下。
治户台,是根据九卿职位而来,自古有之,权力也只是在治粟内史的基础上大了些而已,选公输楠那样的儒生,懂得数理,能做事专心仔细,了解秦户政事,不容易出差就可以了,但这治吏台,可就不一样了。
不仅是没有一点儿前人之鉴,更是掌管着几乎所有秦吏的调任,升迁,考核等重任,这一开府,直接就和旧贵族们对着来了,要是只懂得理论,没有一定的手段,和一定的决心,这事情是根本做不成的。
“书上得来终觉浅,寡人要听的,是你如何去做?”
嬴荡剽窃了一句诗,装了一次文化人。
“大王想听真话,臣也乐于真话,臣敢问大王,楚国积弱,弱在何处?”
国家的建筑,上层是国力,中层是贵族,下层是民众,若要国富和民强,那中间夹的贵族们,必不能太强,被贵族颠覆的王权,还少吗?
秦武王举鼎而薨,其本质上,就是一次秦国贵族的颠覆王权之举。
楚国正是如此,中层贵族过于强大,导致朝纲不一,国力始终不强,楚王常被贵族左右,让楚国政令不一,至于下层民众,自然是苦不堪言,何谈民富。
当今秦国,比之楚国,已然是好了许多。
商鞅变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将贵族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进一步放到民众手中,民众脱离了贵族的封地,才能够发展农业,农业兴旺,才能有更多的税收,有更多人丁,国家才得以强大。
现在,嬴荡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他要的是一个彻头彻尾、民富国强的秦国,这贵族们的生产资料,还要进一步的转移,只有他们没有了封地,才能让嬴荡安心。
司马恒果然和司马错不一样,他这锋芒,可比他爹厉害多了,问的直接,说的也直接,就只差将削弱贵族,提在口中了。
这是个大事情,不能着急,须得一步一步地来。
嬴荡的计划,先用吏治,削弱秦国贵族的权势,等他们没了权势,再剥夺他们的生产资料,没了生产资料,那还想要发财怎么办,鼓励创新,重视商业,就是去养猪养牛也都成,这盛世不就有基础了。
“楚国积弱,弊在贵族,贵族在,则政令不统一,军令不统一,庶民不统一,如此不一,楚人能为谁而战。
寡人要的,并非秦国一国,而是这天下,这国并非是寡人一人的国,而是天下庶民的国,人人为国而战,为国而忠,再无贵族之弊,再无权臣之弊,秦人所至,尽是秦土,如此盛世,你可曾想过,你又可曾知道寡人的雄心?”
这一番话,嬴荡是第一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