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两日,水势已然溢出了护城河,漫到了城墙根。

    咸阳城南,有水渗入,形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洼地。

    所幸城中早有准备,南北城已经修筑起了一道堤坝,将其分隔开来,虽只有一尺之高,但也能给城北争取几日的时间。

    秦王诏令,咸阳城中下至庶民,上至百官,尽皆开动起来,所有的高台,修建在地势高处、宽阔处。

    从咸阳东门,一直顺着到咸阳宫这一条路上,经过了十二个日夜不停的修筑,此时,密密麻麻的、竖立起了许多未完工的高台。

    高台先以木头搭建地基框架,其后将大石茅草填入其中,再往上,用木头和泥土夯实,下宽而上窄,虽然修建得粗糙,可基于这构建,也能在这大水之中,坚持上几月吧。

    没有石头,那就将咸阳宫宫墙拆了,将地上的石板扣了,没有茅草和泥,就将屋顶的拆了,没有木头,就将房子也拆了,反正有这一称劫过去,也留不下多少,只要人活着,一切就都会有。

    四十户为一伍,每一伍有一伍长,共同修建一座高台。

    咸阳十二万户,所需这样的高台共三千座。

    高台顶上,长宽各有四十到四十五丈,足以让百多人安睡,挤虽然是挤了点,可这也是眼下最快的办法了。

    城中所有的粮草,都收集了起来,堆放在咸阳的宫墙上。

    宫墙的最高处,几乎要与城墙一般高,宫墙的坚固程度,也要远远超过这些赶出来的高台。咸阳宫位于城池最中央,纵然敌军火攻,也绝对影响不到这里来,粮草是绝对安全的,其后,再由治户令统一调配。

    若是从城外看去,咸阳上空,终日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咸阳秦人换做三班,日夜不停地劳作,四十户分工明确。

    妇能煮食,少能搬石,壮能背土,老能搭木,可以说,只要能动弹的秦人,都被发动起来。

    得益于商鞅变法,秦人的动员能力之强,世所罕见。

    一个仅有几百万人的国度,就能拉出来五十万的大军,到秦赵长平之战的时候,更是一次性调集了六十万大军,再算上被征发的民夫,那更是数不胜数。

    什么是****,这么强大的暴兵能力,这就是****。

    孟贲率领咸阳卫士,坚守城上,严密关注贼军动静,至于贼军,之前就没有想要攻城的举动,现在大水过来,更是不可能了。

    正是因为这水就能将咸阳困住,所以城外的叛军,不仅没有增兵,反而一直在减员。

    据司马错的估算,在这短短两日间,就已经走了一半,这样算起来,咸阳城外,就只剩下了五六万贼军。

    从宜阳出发,来往咸阳,先是跟着大河而上,过了函谷关后,再到潼关,再跟着渭水而上,这是东进咸阳最快的一条路。

    多少年来,但有攻秦山东六国之举,都必经此地。

    此处道路狭长,易守难攻,若是嬴壮在此扎下五万大军,备好工事,那洛阳大军,必被阻拦,这也是司马错之前所担忧的。

    被阻拦两月,咸阳就要等上两月。

    阻拦三月,就要等上三月。

    不,或许坚持不到三月,这城墙就要塌陷了。

    咸阳被水围困,就只能等外力救援。

    又两日后,城西大水渗入,城北大水深入,城东大水深入,所幸水势不大,尽皆流往城南,城南成一片洼地,秦人尽皆搬出。

    五日后,城南大水突破城内堤坝,冲向城北。

    六日后,全城灌水。

    ……

    十五日后,城南大水最深处足有一丈,城北最深处,也有一尺,秦人尽皆上了高台,无一人在其下。

    秦王令,用轻纱过滤、砂石煤炭净化污水,其后水注入大鼎,煮沸后服用,暂无一人因水而亡,水又能煮饭,也无一人因饥而病。

    十八日后,南门城墙惊现裂缝,高台有三处塌陷,死伤近五百人,秦王令,少府巡游各处,以免再生事故。

    二十日后,城中只能行舟,车马上墙。

    所有人都开始了一场煎熬。

    自咸阳筑城以来,秦王攻城略地,往往被困的都是他人,如今落到自己身上,还是头一遭。

    今日,四月初五,嬴壮水攻已经进行了二十二天,城中水势越来越大。

    秦王嬴荡,正站在麒麟殿前。

    看海。

    此时,一众宫殿早就泡在了大水之中,唯独麒麟殿地势最高,所有的宫殿都被淹过了,可这麒麟殿还依旧坚挺着。

    只要麒麟殿还在,秦国公族就在,秦王亦在。

    嬴荡的眼前,早已没了青石板铺好的道路,也看不到那些低矮的建筑,能露在外面的,就只有屋顶。

    从这里看去,整个咸阳快成了一个平面,是污水将一切都填平了。

    宫殿能被大水冲垮的不多,但这庶民的屋子,经过大水一泡,可就完了,到时候都需得重建,这些可是都钱,浪费的都是钱啊,果然,打仗造成的经济损失才是最大的。

    “大王,该上去了!”

    治户令公输楠在一旁说道。

    这一月多,他这个秦王也并非是一事未做,在修筑高台、坚守城池时,还顺便让治户台和治吏台开了府,虽说还没有举行祭祀典礼,但这两府却已经是初具规模,开始行吏户之事。

    新府刚开,百废待兴,治户令倒是好说,治吏令可是有的忙了。

    司马恒这一月多折腾下来,终于将除九卿之外的官职都补了上来,以前的时候,咸阳宫中的郎官百将、五百主这些人,郎中令有绝对的任命权,现在则不行了,这一切都需得通过了治吏台的审查。

    不仅郎官和卫士要如此,就连大秦两位都督麾下的战卒和屯兵,也得如此,但凡将士任命,需得在吏部报备,吏部虽无任命的权力,但凡关乎吏事,都要参合上一手,而对于治吏台推举的人选,也需要各方议定,达成平衡。

    完备的制度,正确的方向,才是一个王朝长治久安的根本。

    司马恒做起事情是雷厉风行,手段狠辣,和他老爹司马错完全是两个德行,有点儿像是郎中令白璟,这样的治吏大臣,才是嬴荡最欣喜的。公输楠有条有理,思维清晰,更是精通数理,可以说,这治户令只有他才是最合适的。

    “这一场大水,需要多少钱财啊?”

    嬴荡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在叹了一口气后问道。

    “回大王,此战之后,国府再无钱财可支!”

    一月之前,就是这公输楠告诉嬴荡,抄家抄了许多钱,都入了国府,国府是富得流油,这才短短的一月,就要变成穷光蛋了。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