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趟出使齐楚的策略算是成了,除此之外,苏秦还获得了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将齐国公子田地,骗到秦国。
他总共在临淄逗留了十日,与此同时,收到楚国国书的秦国,已经派出宗正为迎亲使者,去往郢城。
姬职自然是同意将秦公子嬴稷放回秦国的,嬴稷母女二人,早就从蓟城出发,如今,已到了赵国地界。
所谓人质,就是用以要挟秦国,很明显,这个弟弟的是死是活,秦王根本就不在意,那人质也就没有意义了。秦国现在是国内安定,就算燕国再有心想辅佐嬴稷上位,那也是不可能了,还不如直接送出去算了。
不仅如此,姬职还专门写了一封书信给秦王,里面尽皆说了他对秦国的交好之意。
而在咸阳,秦王召集诸位国务大臣,于寝宫之中,正在商议教化治学一事。
惠文后下葬已有两月,秦国各项事务,开始恢复常态。
至于重新分封十郡之事,还未到时候。
“不祭先祖,无以为后,不念先人,无以为继,为先人所为,即为后者,若无供奉先人之礼,则无后人之赡养,无后人之赡养,则无先人之养育,无先人之养育,则国无人丁之旺,倡行孝道,即是如此。
若无孝道,则老来无人来养,少来无人可育,此举不利于国兴也,大葬之礼,乃彰显孝道之意,不可或缺,然逝者已去,生者还生,若是大举大葬,又空耗人力,空耗国力,此番大王之举,便是为天下人做了榜样。
凡庶民婚娶送葬之事,必要行之典礼,此为人伦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才能安定,但也须得简行之,我治礼台有教化庶民职责,如今这教化,可从丧葬之礼仪开始,臣请大王定夺!”
说话的这人是孟轲。
经过了这么多月,再加上司马错和樗里疾的相助,这治礼台一府,已是初步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该行教化之事了。
孟子之言,以人伦而论国力,可谓之眼光独到。
若要国兴,则要人丁兴旺,人丁兴旺,就要鼓励生育,要鼓励生育,就要提倡孝道,让人人都知道,多子乃是多福之意,这样庶民才愿意生养。
商君之法严苛,男子成年,则不得与父母同居,此举虽有利于税赋,这稍稍有违人伦,这些法令,日后都要稍作修订了。
秦王看过了孟轲呈上了的孝道之策,然后又传阅给了诸位国务大臣,让他们一一看过。
如今,秦国公事,都已经用上了这秦蔡纸,比那竹简是要方便多了,治礼台行教化治学之事,治学已经开始,这教化也要跟上,孟轲利用的就是惠文后丧葬之礼这个时机。
“诸位看过,可有异议?”
秦国议事,秦王都要问过众臣的意见,不管有没有,他都要问,倡导这样的行为,让诸臣形成商量的习惯,议事议事,议得多了,就成了会议了,有了会议,才能说群策群力,不容易出错。
“嘿嘿,老臣活了这么多年,到如今来看,还是大王独具慧眼,没想到这儒家的教化,也可以强大国力。
一说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就是让氏族和睦,家国和睦吗,还有这孝道,的确能让我秦国人丁兴旺,这些年都吃得饱了,可就是人豆是太少啊,若是黔首各个都能这么想,我秦国岂会缺丁?
谁都知道,我秦人性子火烈,私斗成风,当年商君刚行变法,这郿县两大氏族就开始私斗,一下子被砍了几近千人,现在一直由秦律给约束着,但这就好比一个人被绳子捆着,总归是不舒服,可若是行了这教化,改变了他们的性子,人人知礼,凡事商量着来,就不会有这等麻烦了。
不错,非常好,只是这老夫子说什么君为轻,民为重,可就太过了吧,没了大王,你老夫子连西北风都喝不到了,嘿嘿!”
说话是丞相樗里疾,也只有他是一向如此。
他和孟子同是老头,互相之间这样说话也是习惯了。
孟轲白了他一眼,又拿出一本装订好的书本来,不错,就是一本书。
和秦王所描述的差不多,大概有十六开大小,装订成册,还用羊皮做了一个好看的封面。
“大王,此乃新编《尚书》,其中所记载、乃是大夏、大商、大周三代之史,曾被我儒家先师孔子所修编,我儒家礼乐教化之精要,都在此书中。大王令臣行文字简化,修编史书,如今初有成效,请大王阅览!”
没等未阳拿上来,秦王自己就快步走了下去。
他接过这本书,先是看了看封面和大小,感觉还可以,像模像样的,之后再翻了几页,果真是简化汉字!
这下可好了,他平日里要是无聊的时候,连打发时间的书都没有,因为小篆看得太费劲了,现在有了这书,可以说是美滋滋的。
“大善,往后这诸子百家修书,尽皆要用我简化秦字也,不知道这样的书册,可有多少呢?”
秦王看过之后,又给了诸位国务大臣们翻阅。
“回大王,已有十六册,这之中也有我《秦史》、《秦律》、《商子》、还有一册《周史》,臣已令人加紧抄录,多作几册,以备治学之用。”
说起来,秦国也真是可怜,以前文化产业不发达,还真没多少书册,是秦人所编着的,现在的这《秦史》,是根据历代秦公长史的记载,再结合儒生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着,算是一本详细的、正式的编年体史书,以供后人观之。
听了孟轲的话,没想到秦王却是摇了摇头。
他不是觉得十六册书太少了,而是觉得抄录太慢了。
全凭手工活,一个人,一天能抄录多少呢,这样也实现不了全民读书的伟大理想,最起码也要做到,氏族弟子们要想看书,花一点小钱,就可以办到,而非如今这般困难。
现在简化秦字也有了,该到搬出另一项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候了,这玩意可要比造纸容易多了,找个心灵手巧的木匠,就能搞出来了。
嗯,这件事情一会儿问问丞相,丞相有个齐国来的门客,听说是个厉害的木匠。
“此事暂且不议,寡人自有法子,如今这太学宫,可有多少家学派,多少位士子呢?”
招贤令下,山东士子陆陆续续往来秦国。
这次所引起的风波,丝毫不比秦孝公那次来得小,毕竟那时候秦国只是一个小国,还是山东士子们口中的蛮夷,至于现在,天下大国,治学为兴,往来之人,自然就多了。
“回大王,如今已有二十七家,共计士子二百六十三人,往来我秦国者,其人数远远不止,不过,当中有不少充数者,凡入我太学宫,经考核方才可以!”
这都有二十七家了,看来大家们来的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小门了,诸子百家,这时候兴起的,还远没有那么多呢。
“此事治礼令所做不错,可在士子中挑选贤才者,令其在学宫之中自成一系,有儒学一系,那也许得有纵横一系,兵家一系,乃至百家一系列,我秦太学宫,无所不容也。
至于日后,求学学子,可依据他们的喜好和能耐,自行选择学系,学宫之内,一切就以系来划分而治,治礼令若有难处,可由治吏令和治户令相助!”
既然太学宫是秦国第一大学,那就必须要有自己的院系,等这些院系都完备了,就可以招收学生了,先将初步的框架立起来,之后再经过慢慢的磨合,秦国的教育事业,就只能是蒸蒸日上。
“臣等遵令!”
秦王话落,孟轲、司马恒和公输楠三人同时领命。
今日起,治礼台的准备工作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该履行其教化治学之任了。
我在秦国做武王 https://
他总共在临淄逗留了十日,与此同时,收到楚国国书的秦国,已经派出宗正为迎亲使者,去往郢城。
姬职自然是同意将秦公子嬴稷放回秦国的,嬴稷母女二人,早就从蓟城出发,如今,已到了赵国地界。
所谓人质,就是用以要挟秦国,很明显,这个弟弟的是死是活,秦王根本就不在意,那人质也就没有意义了。秦国现在是国内安定,就算燕国再有心想辅佐嬴稷上位,那也是不可能了,还不如直接送出去算了。
不仅如此,姬职还专门写了一封书信给秦王,里面尽皆说了他对秦国的交好之意。
而在咸阳,秦王召集诸位国务大臣,于寝宫之中,正在商议教化治学一事。
惠文后下葬已有两月,秦国各项事务,开始恢复常态。
至于重新分封十郡之事,还未到时候。
“不祭先祖,无以为后,不念先人,无以为继,为先人所为,即为后者,若无供奉先人之礼,则无后人之赡养,无后人之赡养,则无先人之养育,无先人之养育,则国无人丁之旺,倡行孝道,即是如此。
若无孝道,则老来无人来养,少来无人可育,此举不利于国兴也,大葬之礼,乃彰显孝道之意,不可或缺,然逝者已去,生者还生,若是大举大葬,又空耗人力,空耗国力,此番大王之举,便是为天下人做了榜样。
凡庶民婚娶送葬之事,必要行之典礼,此为人伦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才能安定,但也须得简行之,我治礼台有教化庶民职责,如今这教化,可从丧葬之礼仪开始,臣请大王定夺!”
说话的这人是孟轲。
经过了这么多月,再加上司马错和樗里疾的相助,这治礼台一府,已是初步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该行教化之事了。
孟子之言,以人伦而论国力,可谓之眼光独到。
若要国兴,则要人丁兴旺,人丁兴旺,就要鼓励生育,要鼓励生育,就要提倡孝道,让人人都知道,多子乃是多福之意,这样庶民才愿意生养。
商君之法严苛,男子成年,则不得与父母同居,此举虽有利于税赋,这稍稍有违人伦,这些法令,日后都要稍作修订了。
秦王看过了孟轲呈上了的孝道之策,然后又传阅给了诸位国务大臣,让他们一一看过。
如今,秦国公事,都已经用上了这秦蔡纸,比那竹简是要方便多了,治礼台行教化治学之事,治学已经开始,这教化也要跟上,孟轲利用的就是惠文后丧葬之礼这个时机。
“诸位看过,可有异议?”
秦国议事,秦王都要问过众臣的意见,不管有没有,他都要问,倡导这样的行为,让诸臣形成商量的习惯,议事议事,议得多了,就成了会议了,有了会议,才能说群策群力,不容易出错。
“嘿嘿,老臣活了这么多年,到如今来看,还是大王独具慧眼,没想到这儒家的教化,也可以强大国力。
一说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就是让氏族和睦,家国和睦吗,还有这孝道,的确能让我秦国人丁兴旺,这些年都吃得饱了,可就是人豆是太少啊,若是黔首各个都能这么想,我秦国岂会缺丁?
谁都知道,我秦人性子火烈,私斗成风,当年商君刚行变法,这郿县两大氏族就开始私斗,一下子被砍了几近千人,现在一直由秦律给约束着,但这就好比一个人被绳子捆着,总归是不舒服,可若是行了这教化,改变了他们的性子,人人知礼,凡事商量着来,就不会有这等麻烦了。
不错,非常好,只是这老夫子说什么君为轻,民为重,可就太过了吧,没了大王,你老夫子连西北风都喝不到了,嘿嘿!”
说话是丞相樗里疾,也只有他是一向如此。
他和孟子同是老头,互相之间这样说话也是习惯了。
孟轲白了他一眼,又拿出一本装订好的书本来,不错,就是一本书。
和秦王所描述的差不多,大概有十六开大小,装订成册,还用羊皮做了一个好看的封面。
“大王,此乃新编《尚书》,其中所记载、乃是大夏、大商、大周三代之史,曾被我儒家先师孔子所修编,我儒家礼乐教化之精要,都在此书中。大王令臣行文字简化,修编史书,如今初有成效,请大王阅览!”
没等未阳拿上来,秦王自己就快步走了下去。
他接过这本书,先是看了看封面和大小,感觉还可以,像模像样的,之后再翻了几页,果真是简化汉字!
这下可好了,他平日里要是无聊的时候,连打发时间的书都没有,因为小篆看得太费劲了,现在有了这书,可以说是美滋滋的。
“大善,往后这诸子百家修书,尽皆要用我简化秦字也,不知道这样的书册,可有多少呢?”
秦王看过之后,又给了诸位国务大臣们翻阅。
“回大王,已有十六册,这之中也有我《秦史》、《秦律》、《商子》、还有一册《周史》,臣已令人加紧抄录,多作几册,以备治学之用。”
说起来,秦国也真是可怜,以前文化产业不发达,还真没多少书册,是秦人所编着的,现在的这《秦史》,是根据历代秦公长史的记载,再结合儒生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着,算是一本详细的、正式的编年体史书,以供后人观之。
听了孟轲的话,没想到秦王却是摇了摇头。
他不是觉得十六册书太少了,而是觉得抄录太慢了。
全凭手工活,一个人,一天能抄录多少呢,这样也实现不了全民读书的伟大理想,最起码也要做到,氏族弟子们要想看书,花一点小钱,就可以办到,而非如今这般困难。
现在简化秦字也有了,该到搬出另一项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候了,这玩意可要比造纸容易多了,找个心灵手巧的木匠,就能搞出来了。
嗯,这件事情一会儿问问丞相,丞相有个齐国来的门客,听说是个厉害的木匠。
“此事暂且不议,寡人自有法子,如今这太学宫,可有多少家学派,多少位士子呢?”
招贤令下,山东士子陆陆续续往来秦国。
这次所引起的风波,丝毫不比秦孝公那次来得小,毕竟那时候秦国只是一个小国,还是山东士子们口中的蛮夷,至于现在,天下大国,治学为兴,往来之人,自然就多了。
“回大王,如今已有二十七家,共计士子二百六十三人,往来我秦国者,其人数远远不止,不过,当中有不少充数者,凡入我太学宫,经考核方才可以!”
这都有二十七家了,看来大家们来的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小门了,诸子百家,这时候兴起的,还远没有那么多呢。
“此事治礼令所做不错,可在士子中挑选贤才者,令其在学宫之中自成一系,有儒学一系,那也许得有纵横一系,兵家一系,乃至百家一系列,我秦太学宫,无所不容也。
至于日后,求学学子,可依据他们的喜好和能耐,自行选择学系,学宫之内,一切就以系来划分而治,治礼令若有难处,可由治吏令和治户令相助!”
既然太学宫是秦国第一大学,那就必须要有自己的院系,等这些院系都完备了,就可以招收学生了,先将初步的框架立起来,之后再经过慢慢的磨合,秦国的教育事业,就只能是蒸蒸日上。
“臣等遵令!”
秦王话落,孟轲、司马恒和公输楠三人同时领命。
今日起,治礼台的准备工作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该履行其教化治学之任了。
我在秦国做武王 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