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的变化,是田文能察觉到的,他必须马上反击。
“启禀燕王,圣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燕王之思,乃一国之举,那就更须得慎重为之,外臣今日,就为燕王一预,就依照贵国上将军所言,那齐燕之后续,该会如何呢?”
这件事情,让姬职这个素来主意就很正的人,也陷入了两难之地,为人君者,都有一难也,也不光只有芈槐才有难处,明智如姬职,也不能例外。
臣子所虑,自有臣子的道理,君王所虑,也当有君王之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与臣子相比,君王才是当局者,因为国破之后,最遭殃会是公族,至于臣子,他们无需死社稷。
世人都说,燕王能礼贤下士,招揽大才,让燕国朝堂之上,人才济济,但这事情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怎么样能这一群人笼络起来,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了,所以他这个燕王,也是有难处的,也不一定在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哈哈,孤倒是很想听听齐相的推论?”
燕王这般回话,也在田文的算计之中。
“今日,外臣乃是齐臣,对燕王所言,就只能是对齐国之利,对燕国之弊也,至于燕国之利,相信燕王在群臣耳中,早就听闻不少,光知其利,不知其弊,也难成事,外臣就反其道行之,请燕王细听。”
田文话里话外,都直指乐毅,他的大敌,早就从苏秦变成乐毅。
“其一,贵国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足有四十万大军,而田地反贼,麾下大军尚且不足十万,且人少地也少。
其实这话,也不尽然,上将军还少算了一样,那就是城池,我齐国大城,尽在我王手中之握,更就不谈还有长城之险,别说是不足十万,就是有十万,又能如何呢?
若是燕王攻齐,那这就是对燕之弊。
其二,还是贵国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如此算来,要应对田地反贼,只需要十万大军,坚守各大城池,守住关口,除非他田地大军,能肋生双翅,否则断然无法逾越此险。
那我王呢,可就有三十万大军,对燕国交战,纵然上将军是天神下凡,燕国也需得至少二十万大军,如此,还是胜负难料也,这也是燕国之弊。
其三,又是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可燕国之地,能有多少呢,二十还是三十呢?
哈哈,四十万大军,对我齐国,非是难事,而对你燕国来说,怕是举国之难,都难有如此之大军吧,这又是燕国之弊。
其四,依旧上将军所言,尽是至理,要灭我齐国,就需得分割为两国,再逐步慢慢蚕食,假设上将军神武,我王三十万大军,败于上将军三十万大军。
可在这之后,燕国大军,又能剩下多少呢,所占据的土地,又能有多少呢,要是少了吧,不划算,要是多了吧,那以我齐人之抵抗,必定是燕国大军死伤惨重之局,怎么算,都是得不偿失啊,还是燕国之弊。
外臣还有其五,也是依托于上将军之言,不以我齐苟合,独战我齐也,那既然是这样,外臣何不去赵国呢?
说与赵侯,联手赵国,以胡服骑射之威,似乎从邯郸到蓟城,也没多少路程吧,相信赵侯,一定是欣然应允的,区区中山国,可满足不了赵侯的胃口。
最后嘛,就是其六了,燕国战我齐,乃借我齐反贼公子地之势,外臣想要以割地燕王,令两国止戈,好腾出手来,一心去平定反贼。
可是上将军偏偏不应允啊,那外臣不如就将土地划给楚国,让楚国出兵,平定公子地,我齐人与燕人大战一场,到那时候,燕国能得到什么呢,可悲,可叹!”
田文这是要跟乐毅杠上了,句句不离上将军三字,因为乐毅的话,让他很生气。
他已经都在低声下气、不惜割地来换取太平了,而你乐毅,居然连这都不愿意,好比临淄的妓人,脱光了免费给你,你却嫌弃人家姿色不够好,这分明是不尊重人。
你若要战,那就来吧,反正最终做主的,乃是燕王。
齐相之言,句句紧逼,句句力道不小,听到这样的诱惑,姬职的头脑,又一次冷静起来。这正是他的优点,别人越乱,他则越清醒。
齐国君臣,能有这样的谋略,那就一定是很能干,既然很能干,那就比做傻事。他们费尽心思地、甚至割地都要来求和,说明他们很怕燕国,也怕公子地,田文也远远没有表明上的,这么淡定了。
这时候,秦国使者苏秦,只能坐在大殿中,看看那里,看看这里,他在这时候,已经彻底的沦为一个看戏的了,姬职就只能再听听乐毅的意见。
“齐相之言,句句对我上将军而来,不知道上将军以为如何呢?”
乐毅也和姬职一样地沉着冷静。
他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必须得让齐国分裂,给燕国更大的生存空间。
自古以来,燕国这片地方,就不是个好位置,往北边是异族,这些人难以教化,就算是将他们的土地夺取了,也没有人能够耕种,很难转化为国力。
往东边是大海,那里就只有水,往西边呢,乃是赵国,中间夹着一个中山,可中山已经被赵国所包围起来,谋取中山,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谋取赵国,赵国的土地,也远远没有齐国的富饶,再加上齐燕原本就有仇恨,所以燕国要想强大,那必须先夺取齐国的一块土地,这是他和燕王几年来的谋划。
“回大王,孟尝其人,能战能纵横,能治国也能平天下,又忠心事齐,大王对他的目的,需得小心为是。
所说六点,句句乃是要害,却句句成不了要害,只因谋划,终究在纸面上,还落不到实处,纵然能落到实处,孟尝君所言,也不尽然。
其一,对楚之策,齐相已然失利,纵然割地与楚,也会有秦国相乱,此不足为弊。
其二,对赵之策,我燕自有计策,不需齐相劳心,此也不足为弊。
其三,齐国之乱,乃齐人自家之乱,只要公子地出现大胜,氏族必定蜂拥而至,实力翻番增强,成势均力敌之态,不能以两国之战而论,更是不足为弊。
其四,那就是我燕人了,燕国勇士,仅此三十万是不假,但北齐无匡章,而燕国有吾,难道齐相不认为,这也是一个大变数吗?”
最后一句话,乐毅说得大气凌然,的确,北齐无名,非乐毅之敌。
看来这一场论战,是难分胜负,难知对错,双方都是旗鼓相当,各据其理,刚才田文的咄咄逼人,也尽被乐毅所划去。
“哈哈,好一个乐毅,齐国无匡章,但也有孟尝也,岂不闻孟尝灭宋也,战争之事,本就是变数,上将军所言,其一,其二,其三能成,那这其四,就是最大的变数,我已言尽于此,燕国是想要太太平平的呢,还是想要齐燕流血漂橹呢?”
田文本是信心满满的,刚才都见得燕王颇为心动,可不知怎么的,在忽然间又冷静了下来,他这个齐国相国,现在都要回去整军备战了。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一眼身旁坐的苏秦,这个老头子今日真是有些奇怪,秦国又一次要赢了,他怎么没有露出应有的喜色呢。
“不知齐国能割地多少?”
姬职走来走去,半晌问出了这样的话。
这时候,苏秦才转过头来,望着田文一笑
田文这才明白了,这苏秦早就认定他自己会输。
“此去蓟城到临淄,共有九百里,我王愿意割地八百里!”
八百八十里,八百八十里,这还真是个好数字!
田文多给点地,不是为了怕燕王不答应,他是要让齐王知道,让齐人知道,在临淄几十里外,就是燕国了,这样的仇恨,永远不能忘,多给区区一两百里,比起齐人的志向,又能算什么了。
孟尝君千金散尽,你何曾见他亏了,这就是孟尝的为人处世之道。
丢失齐国五分之一的地,换来齐王的励精图治,齐人的同仇敌忾,一心强大,更是换来齐国的平定天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君不见,楚国失去两都,但也换回来楚人的决心和意志,世间的事情,哪有只赔不赚的。
又是长久的沉默。
“好,如此,就依照齐相之策!”
沉默之后,姬职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大王,臣还是以为不可!”
乐毅在此时,再一次站了出来反对。
可这是燕国的群臣,还有那个和他一样呢?
他们无不是嬉笑欢颜,燕王说出来的决定,也不会再更改的。
“孤意志已决,此事就议定了!”
姬职不再犹豫,开始坚定起来。
乐毅听闻,知道大势难改,他面色青灰,落座下来,不再言语。
苏秦孟尝第二战,孟尝君赢了,割地是齐人的耻辱,但田文的策略,是没有错的。
“启禀燕王,圣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燕王之思,乃一国之举,那就更须得慎重为之,外臣今日,就为燕王一预,就依照贵国上将军所言,那齐燕之后续,该会如何呢?”
这件事情,让姬职这个素来主意就很正的人,也陷入了两难之地,为人君者,都有一难也,也不光只有芈槐才有难处,明智如姬职,也不能例外。
臣子所虑,自有臣子的道理,君王所虑,也当有君王之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与臣子相比,君王才是当局者,因为国破之后,最遭殃会是公族,至于臣子,他们无需死社稷。
世人都说,燕王能礼贤下士,招揽大才,让燕国朝堂之上,人才济济,但这事情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怎么样能这一群人笼络起来,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了,所以他这个燕王,也是有难处的,也不一定在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哈哈,孤倒是很想听听齐相的推论?”
燕王这般回话,也在田文的算计之中。
“今日,外臣乃是齐臣,对燕王所言,就只能是对齐国之利,对燕国之弊也,至于燕国之利,相信燕王在群臣耳中,早就听闻不少,光知其利,不知其弊,也难成事,外臣就反其道行之,请燕王细听。”
田文话里话外,都直指乐毅,他的大敌,早就从苏秦变成乐毅。
“其一,贵国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足有四十万大军,而田地反贼,麾下大军尚且不足十万,且人少地也少。
其实这话,也不尽然,上将军还少算了一样,那就是城池,我齐国大城,尽在我王手中之握,更就不谈还有长城之险,别说是不足十万,就是有十万,又能如何呢?
若是燕王攻齐,那这就是对燕之弊。
其二,还是贵国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如此算来,要应对田地反贼,只需要十万大军,坚守各大城池,守住关口,除非他田地大军,能肋生双翅,否则断然无法逾越此险。
那我王呢,可就有三十万大军,对燕国交战,纵然上将军是天神下凡,燕国也需得至少二十万大军,如此,还是胜负难料也,这也是燕国之弊。
其三,又是上将军所言,我王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可燕国之地,能有多少呢,二十还是三十呢?
哈哈,四十万大军,对我齐国,非是难事,而对你燕国来说,怕是举国之难,都难有如此之大军吧,这又是燕国之弊。
其四,依旧上将军所言,尽是至理,要灭我齐国,就需得分割为两国,再逐步慢慢蚕食,假设上将军神武,我王三十万大军,败于上将军三十万大军。
可在这之后,燕国大军,又能剩下多少呢,所占据的土地,又能有多少呢,要是少了吧,不划算,要是多了吧,那以我齐人之抵抗,必定是燕国大军死伤惨重之局,怎么算,都是得不偿失啊,还是燕国之弊。
外臣还有其五,也是依托于上将军之言,不以我齐苟合,独战我齐也,那既然是这样,外臣何不去赵国呢?
说与赵侯,联手赵国,以胡服骑射之威,似乎从邯郸到蓟城,也没多少路程吧,相信赵侯,一定是欣然应允的,区区中山国,可满足不了赵侯的胃口。
最后嘛,就是其六了,燕国战我齐,乃借我齐反贼公子地之势,外臣想要以割地燕王,令两国止戈,好腾出手来,一心去平定反贼。
可是上将军偏偏不应允啊,那外臣不如就将土地划给楚国,让楚国出兵,平定公子地,我齐人与燕人大战一场,到那时候,燕国能得到什么呢,可悲,可叹!”
田文这是要跟乐毅杠上了,句句不离上将军三字,因为乐毅的话,让他很生气。
他已经都在低声下气、不惜割地来换取太平了,而你乐毅,居然连这都不愿意,好比临淄的妓人,脱光了免费给你,你却嫌弃人家姿色不够好,这分明是不尊重人。
你若要战,那就来吧,反正最终做主的,乃是燕王。
齐相之言,句句紧逼,句句力道不小,听到这样的诱惑,姬职的头脑,又一次冷静起来。这正是他的优点,别人越乱,他则越清醒。
齐国君臣,能有这样的谋略,那就一定是很能干,既然很能干,那就比做傻事。他们费尽心思地、甚至割地都要来求和,说明他们很怕燕国,也怕公子地,田文也远远没有表明上的,这么淡定了。
这时候,秦国使者苏秦,只能坐在大殿中,看看那里,看看这里,他在这时候,已经彻底的沦为一个看戏的了,姬职就只能再听听乐毅的意见。
“齐相之言,句句对我上将军而来,不知道上将军以为如何呢?”
乐毅也和姬职一样地沉着冷静。
他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必须得让齐国分裂,给燕国更大的生存空间。
自古以来,燕国这片地方,就不是个好位置,往北边是异族,这些人难以教化,就算是将他们的土地夺取了,也没有人能够耕种,很难转化为国力。
往东边是大海,那里就只有水,往西边呢,乃是赵国,中间夹着一个中山,可中山已经被赵国所包围起来,谋取中山,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谋取赵国,赵国的土地,也远远没有齐国的富饶,再加上齐燕原本就有仇恨,所以燕国要想强大,那必须先夺取齐国的一块土地,这是他和燕王几年来的谋划。
“回大王,孟尝其人,能战能纵横,能治国也能平天下,又忠心事齐,大王对他的目的,需得小心为是。
所说六点,句句乃是要害,却句句成不了要害,只因谋划,终究在纸面上,还落不到实处,纵然能落到实处,孟尝君所言,也不尽然。
其一,对楚之策,齐相已然失利,纵然割地与楚,也会有秦国相乱,此不足为弊。
其二,对赵之策,我燕自有计策,不需齐相劳心,此也不足为弊。
其三,齐国之乱,乃齐人自家之乱,只要公子地出现大胜,氏族必定蜂拥而至,实力翻番增强,成势均力敌之态,不能以两国之战而论,更是不足为弊。
其四,那就是我燕人了,燕国勇士,仅此三十万是不假,但北齐无匡章,而燕国有吾,难道齐相不认为,这也是一个大变数吗?”
最后一句话,乐毅说得大气凌然,的确,北齐无名,非乐毅之敌。
看来这一场论战,是难分胜负,难知对错,双方都是旗鼓相当,各据其理,刚才田文的咄咄逼人,也尽被乐毅所划去。
“哈哈,好一个乐毅,齐国无匡章,但也有孟尝也,岂不闻孟尝灭宋也,战争之事,本就是变数,上将军所言,其一,其二,其三能成,那这其四,就是最大的变数,我已言尽于此,燕国是想要太太平平的呢,还是想要齐燕流血漂橹呢?”
田文本是信心满满的,刚才都见得燕王颇为心动,可不知怎么的,在忽然间又冷静了下来,他这个齐国相国,现在都要回去整军备战了。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一眼身旁坐的苏秦,这个老头子今日真是有些奇怪,秦国又一次要赢了,他怎么没有露出应有的喜色呢。
“不知齐国能割地多少?”
姬职走来走去,半晌问出了这样的话。
这时候,苏秦才转过头来,望着田文一笑
田文这才明白了,这苏秦早就认定他自己会输。
“此去蓟城到临淄,共有九百里,我王愿意割地八百里!”
八百八十里,八百八十里,这还真是个好数字!
田文多给点地,不是为了怕燕王不答应,他是要让齐王知道,让齐人知道,在临淄几十里外,就是燕国了,这样的仇恨,永远不能忘,多给区区一两百里,比起齐人的志向,又能算什么了。
孟尝君千金散尽,你何曾见他亏了,这就是孟尝的为人处世之道。
丢失齐国五分之一的地,换来齐王的励精图治,齐人的同仇敌忾,一心强大,更是换来齐国的平定天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君不见,楚国失去两都,但也换回来楚人的决心和意志,世间的事情,哪有只赔不赚的。
又是长久的沉默。
“好,如此,就依照齐相之策!”
沉默之后,姬职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大王,臣还是以为不可!”
乐毅在此时,再一次站了出来反对。
可这是燕国的群臣,还有那个和他一样呢?
他们无不是嬉笑欢颜,燕王说出来的决定,也不会再更改的。
“孤意志已决,此事就议定了!”
姬职不再犹豫,开始坚定起来。
乐毅听闻,知道大势难改,他面色青灰,落座下来,不再言语。
苏秦孟尝第二战,孟尝君赢了,割地是齐人的耻辱,但田文的策略,是没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