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门德之所以如此卖力,是为了回报奉系向英美抛出的橄榄枝。为抗衡日本在华北的渗透,张汉卿频频派出要员拜访英美国家在天津、北京的驻华使节及代表商人,宣讲新政|府对英美友好合作的态度,并承诺保护他们在华的利益及侨民安全,鼓励投资。
英美以直系为代理,已经拥有长江沿岸的利益,为进一步掌握政局,与奉系控制下的北京北洋政|府不能不抱着审慎合作的态度。美国议员团基本上与以张汉卿为代表的奉系势力达成谅解,张汉卿为集中精力对付日本及接下来的工业布局,也不得不虚与委蛇,承认了美国在长江流域及津浦线、京汉线等铁路沿线的政治、经济权利。且以允许在秦皇岛驻兵舰,以开放秦皇岛、葫芦岛、营口为条件分别向美国贷款1亿、向英国贷款6千万元。
----不是缺钱,事实上张汉卿已经悄悄地把那笔黄金拿出100吨变成东北各银行的外汇储备,那可是5亿美元的巨额财产!引入新的竞争对手,一是为了克制日本在东北一枝独秀的情况下,经济过快发展以至垄断,二也是为了安全----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至少英美不会轻易同意日本在东北的独占。不但如此,英美在东北有了巨大的利益之后,势必对日本在东北的行动有所干涉。至少,秦皇岛、葫芦岛与营口三地是安全的,这三个地方也是东北重要的港口与经济发展通道。
至于会不会造成引狼入室、尾大不掉,张汉卿也详细思考过,不过最终的结论是:英美追逐利益不假,至少不会有像日本那样有实际占领东北土地的野心。为了权宜之计,暂时的阵痛还是必要的。
在张汉卿亲自布局下,奉系所部工业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工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基本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与战争潜力。
1915年“本溪湖煤铁股份公司”开工生产,至1917年有300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增加小高炉(每炉日产铁20吨左右)2座,冶炼优质生铁。1916年中日在鞍山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1918年正式开办“鞍山制铁所”,有515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建炼焦炉4座和693立方米高炉1座。这些因为是日本主要控股,所产铁2/3均运往日本。张汉卿以东北联省自治政|府名义要求以土地及资源算作股份,取得余下1/3的产量所有权。
装备一个奉式标准陆军师及维持费用,年需各种钢材近万吨。为避免事关生死的军工能力握在日人手中,张汉卿力主在关外及西北奉军控制区域分散建立各个钢铁厂,是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钢铁厂。其中兰州钢铁厂为政|府全资,新置日产450吨高炉3座,并依靠西北丰富的电力建电炉一座,这是中国早期的炼钢电炉之一。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北方引资,一期工程拥有年产生铁30万吨,产钢5万吨的生产量。
除此之外,东北联省自治政|府利用汉治萍钢铁公司的财务困局,对其进行了收购。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在1908年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联合组成,并改为商办。当时新建了150吨混铁炉,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1910年新建477立方米(日产生铁250吨左右)的第 3高炉出铁。1909~1911年建成30吨平炉4座。辛亥革命后,在大冶石灰窑新建铁厂,有高炉(每炉日产铁450吨左右)2座;汉阳铁厂又建477立方米的第4号高炉和30吨的7号平炉,并相应扩大了萍乡煤矿和大冶铁矿的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钢铁价格猛涨,汉冶萍一度兴盛。战后钢铁价格暴跌,汉冶萍靠借贷维持,从此衰落。东北联省自治政|府辖下的东北钢铁总公司乘虚而入,在上海商讨收购该公司汉阳铁厂51%的股权的事宜。
同时期中国其它地方只有山西阳泉建立保晋铁厂、上海和兴化铁厂、扬子机器公司在武汉谌家矶建立日产铁约100吨的高炉1座、及龙烟铁矿石景山铁厂等主要钢铁生产厂。
在东北联省自治政|府的份额影响下,到1920年底全国铁产量达71万吨,,握在奉系手中的生铁及钢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9比正史上同期翻了近两翻。
对比1920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钢产量:美国4281万吨、英国921万吨、德国854万吨、法国271万吨、日本81万吨、苏联16万吨,当然中国还有极大差距。这点钢,完全满足军用都不够,别说辽阔的东北还有兴安、热河、绥远、察哈尔都有巨大的需求:铁路、农用、工业,这个数字太少了。但联想到正史上中国只在1936年达到钢产量的最高峰:5万吨,这个数字已经颇不简单了。
其它冶金的生产也不逊色。全国较大炼铜企业有东北金属矿业公司沈阳冶炼厂,东北地区开采的铅锌矿有吉林天宝山﹑辽宁杨家杖子﹑青城子,皮沟金矿局局长。该矿用汞齐法从硫化铜、硫化铁矿中提绕金,1920年黄金产量超过万两。沈阳冶炼厂、葫芦岛竖缶炼锌厂、选矿药剂厂和苏家屯有色金属加工厂也办得有声有色。
作为体现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交通运输业,奉系所辖地域的表现更是突出。八条铁路的有条不紊的建设,让东北的局势为之一变。
从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始发开始,哈尔滨已经成为东北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因为这个时候黑省的重要性和日本渗透的乏力,黑龙江也是奉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哈尔滨为起点,相继建设了一干两支三条铁路线。
干线是经佳木斯到富锦、同江,最终到中俄边境的抚远。抚远与苏俄远东最大的城市伯力一江之隔,等不久后的远东干涉军撤出,这里是与苏联经贸联系的重要通道,与北满铁路的东端绥芬河两地共同担负控制黑龙江东部边防的重任;
一条是向北延伸到宜春,经绥化、铁力;它是联系黑省背后的重要通道(哈尔滨太靠南边了);
一条与吉林省吉林市连接,这条路与同时动工的沈阳经清原、梅河品、磐石、永吉达吉林的铁路线相接,将绕开日本人控制的南满线从长春到沈阳一带。虽然绕了个大弯,毕竟是中国政|府所有,也能够促进省内各地的交通联系,在经济上也有重大好处。
在吉林省,开始了集安----通辽铁路的准备,并将预留北上延伸至兴安省的锡林郭勒的准备,以便在将来立国后伸入蒙古。不过先期,以四平东段连接辽源、梅河口到通化、集安为首先----考虑到日本人控制了四平到双辽段,自治政|府可不想在大动脉中间一段为人所制,而且财力也不允许齐头并进。
东北最重要的两条铁路,都在沈阳西北部。
在辽宁省,开工了一条从沈阳连接彰武、阜新、朝阳、凌源、平泉到承德的贯通辽宁西部与热河的客货两用铁路线,这是可以避开繁忙的连接关内外的唯一一条大动脉----京奉(沈)的第二条通道。承德是热河的梳,距离北京不过四百余里。
在漠南蒙古腹地,开辟一条生命线,从承德起,经赤峰、通辽连接到双辽,再从长岭直达哈尔滨,它也是东三省的生命线。它的目的,是一旦辽宁吃紧,黑龙江各部可以最快速度向沈阳运兵,而不至于被南满线束缚了脖子。因为沈阳已经开辟了直达双辽的铁路----笑话么,少帅老婆大人的娘家怎么会不通车?从前年于翱舟任东北农业银行董事长起,双方一拍即合就融资建了这条路。
老实说,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最能机会赶上外国的便是兴建铁路了。基石、枕木是原始的材料,好办;铁轨是资源的初加工,至少比建造机器简单。当然,机车是个硬通货,现在中国还没有能力。
建造铁路给东北老百姓带来的生活变化是惊人的,首先就是就业机会的大幅增加。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器,几乎百分百的原料是人力搬运,这样在东北大地上,所有铁路经过的城市乡村的工地上,都能看到蚂蚁搬家式的人群在忙忙碌碌。不同于农业的“秋后算账”,在工地务工是按天结算,早晚还有大米饭浇肉汤可吃,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看着就近务工的百姓,一些偏远或者铁路线不到的地方,人们都“清晨站在高高的山冈,盼望铁路修到家乡”,是自然而然的了。
公路方面,按照“要致富,先铺路”的宣传,东北各地纷纷自发修桥铺路,于1920年度实现人口密集的县实现县县通汽车,计划到1924年底实现1万人以上的乡镇通公路,让东北蜘蛛状公路网使自治政|府的触觉可以轻松地抵达每一处小镇。
西北方面,以兰州为中心分别建设兰州----酒泉、兰州----银川----包头----归绥的公路,要通过这些路把东北与西北联系起来,并开始对陇海铁路延伸到甘肃、陕西段进行可行性勘测。
一个建设中的强大的奉系,呼之欲出了。
英美以直系为代理,已经拥有长江沿岸的利益,为进一步掌握政局,与奉系控制下的北京北洋政|府不能不抱着审慎合作的态度。美国议员团基本上与以张汉卿为代表的奉系势力达成谅解,张汉卿为集中精力对付日本及接下来的工业布局,也不得不虚与委蛇,承认了美国在长江流域及津浦线、京汉线等铁路沿线的政治、经济权利。且以允许在秦皇岛驻兵舰,以开放秦皇岛、葫芦岛、营口为条件分别向美国贷款1亿、向英国贷款6千万元。
----不是缺钱,事实上张汉卿已经悄悄地把那笔黄金拿出100吨变成东北各银行的外汇储备,那可是5亿美元的巨额财产!引入新的竞争对手,一是为了克制日本在东北一枝独秀的情况下,经济过快发展以至垄断,二也是为了安全----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至少英美不会轻易同意日本在东北的独占。不但如此,英美在东北有了巨大的利益之后,势必对日本在东北的行动有所干涉。至少,秦皇岛、葫芦岛与营口三地是安全的,这三个地方也是东北重要的港口与经济发展通道。
至于会不会造成引狼入室、尾大不掉,张汉卿也详细思考过,不过最终的结论是:英美追逐利益不假,至少不会有像日本那样有实际占领东北土地的野心。为了权宜之计,暂时的阵痛还是必要的。
在张汉卿亲自布局下,奉系所部工业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工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基本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与战争潜力。
1915年“本溪湖煤铁股份公司”开工生产,至1917年有300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增加小高炉(每炉日产铁20吨左右)2座,冶炼优质生铁。1916年中日在鞍山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1918年正式开办“鞍山制铁所”,有515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建炼焦炉4座和693立方米高炉1座。这些因为是日本主要控股,所产铁2/3均运往日本。张汉卿以东北联省自治政|府名义要求以土地及资源算作股份,取得余下1/3的产量所有权。
装备一个奉式标准陆军师及维持费用,年需各种钢材近万吨。为避免事关生死的军工能力握在日人手中,张汉卿力主在关外及西北奉军控制区域分散建立各个钢铁厂,是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钢铁厂。其中兰州钢铁厂为政|府全资,新置日产450吨高炉3座,并依靠西北丰富的电力建电炉一座,这是中国早期的炼钢电炉之一。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北方引资,一期工程拥有年产生铁30万吨,产钢5万吨的生产量。
除此之外,东北联省自治政|府利用汉治萍钢铁公司的财务困局,对其进行了收购。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在1908年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联合组成,并改为商办。当时新建了150吨混铁炉,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1910年新建477立方米(日产生铁250吨左右)的第 3高炉出铁。1909~1911年建成30吨平炉4座。辛亥革命后,在大冶石灰窑新建铁厂,有高炉(每炉日产铁450吨左右)2座;汉阳铁厂又建477立方米的第4号高炉和30吨的7号平炉,并相应扩大了萍乡煤矿和大冶铁矿的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钢铁价格猛涨,汉冶萍一度兴盛。战后钢铁价格暴跌,汉冶萍靠借贷维持,从此衰落。东北联省自治政|府辖下的东北钢铁总公司乘虚而入,在上海商讨收购该公司汉阳铁厂51%的股权的事宜。
同时期中国其它地方只有山西阳泉建立保晋铁厂、上海和兴化铁厂、扬子机器公司在武汉谌家矶建立日产铁约100吨的高炉1座、及龙烟铁矿石景山铁厂等主要钢铁生产厂。
在东北联省自治政|府的份额影响下,到1920年底全国铁产量达71万吨,,握在奉系手中的生铁及钢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9比正史上同期翻了近两翻。
对比1920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钢产量:美国4281万吨、英国921万吨、德国854万吨、法国271万吨、日本81万吨、苏联16万吨,当然中国还有极大差距。这点钢,完全满足军用都不够,别说辽阔的东北还有兴安、热河、绥远、察哈尔都有巨大的需求:铁路、农用、工业,这个数字太少了。但联想到正史上中国只在1936年达到钢产量的最高峰:5万吨,这个数字已经颇不简单了。
其它冶金的生产也不逊色。全国较大炼铜企业有东北金属矿业公司沈阳冶炼厂,东北地区开采的铅锌矿有吉林天宝山﹑辽宁杨家杖子﹑青城子,皮沟金矿局局长。该矿用汞齐法从硫化铜、硫化铁矿中提绕金,1920年黄金产量超过万两。沈阳冶炼厂、葫芦岛竖缶炼锌厂、选矿药剂厂和苏家屯有色金属加工厂也办得有声有色。
作为体现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交通运输业,奉系所辖地域的表现更是突出。八条铁路的有条不紊的建设,让东北的局势为之一变。
从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始发开始,哈尔滨已经成为东北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因为这个时候黑省的重要性和日本渗透的乏力,黑龙江也是奉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哈尔滨为起点,相继建设了一干两支三条铁路线。
干线是经佳木斯到富锦、同江,最终到中俄边境的抚远。抚远与苏俄远东最大的城市伯力一江之隔,等不久后的远东干涉军撤出,这里是与苏联经贸联系的重要通道,与北满铁路的东端绥芬河两地共同担负控制黑龙江东部边防的重任;
一条是向北延伸到宜春,经绥化、铁力;它是联系黑省背后的重要通道(哈尔滨太靠南边了);
一条与吉林省吉林市连接,这条路与同时动工的沈阳经清原、梅河品、磐石、永吉达吉林的铁路线相接,将绕开日本人控制的南满线从长春到沈阳一带。虽然绕了个大弯,毕竟是中国政|府所有,也能够促进省内各地的交通联系,在经济上也有重大好处。
在吉林省,开始了集安----通辽铁路的准备,并将预留北上延伸至兴安省的锡林郭勒的准备,以便在将来立国后伸入蒙古。不过先期,以四平东段连接辽源、梅河口到通化、集安为首先----考虑到日本人控制了四平到双辽段,自治政|府可不想在大动脉中间一段为人所制,而且财力也不允许齐头并进。
东北最重要的两条铁路,都在沈阳西北部。
在辽宁省,开工了一条从沈阳连接彰武、阜新、朝阳、凌源、平泉到承德的贯通辽宁西部与热河的客货两用铁路线,这是可以避开繁忙的连接关内外的唯一一条大动脉----京奉(沈)的第二条通道。承德是热河的梳,距离北京不过四百余里。
在漠南蒙古腹地,开辟一条生命线,从承德起,经赤峰、通辽连接到双辽,再从长岭直达哈尔滨,它也是东三省的生命线。它的目的,是一旦辽宁吃紧,黑龙江各部可以最快速度向沈阳运兵,而不至于被南满线束缚了脖子。因为沈阳已经开辟了直达双辽的铁路----笑话么,少帅老婆大人的娘家怎么会不通车?从前年于翱舟任东北农业银行董事长起,双方一拍即合就融资建了这条路。
老实说,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最能机会赶上外国的便是兴建铁路了。基石、枕木是原始的材料,好办;铁轨是资源的初加工,至少比建造机器简单。当然,机车是个硬通货,现在中国还没有能力。
建造铁路给东北老百姓带来的生活变化是惊人的,首先就是就业机会的大幅增加。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器,几乎百分百的原料是人力搬运,这样在东北大地上,所有铁路经过的城市乡村的工地上,都能看到蚂蚁搬家式的人群在忙忙碌碌。不同于农业的“秋后算账”,在工地务工是按天结算,早晚还有大米饭浇肉汤可吃,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看着就近务工的百姓,一些偏远或者铁路线不到的地方,人们都“清晨站在高高的山冈,盼望铁路修到家乡”,是自然而然的了。
公路方面,按照“要致富,先铺路”的宣传,东北各地纷纷自发修桥铺路,于1920年度实现人口密集的县实现县县通汽车,计划到1924年底实现1万人以上的乡镇通公路,让东北蜘蛛状公路网使自治政|府的触觉可以轻松地抵达每一处小镇。
西北方面,以兰州为中心分别建设兰州----酒泉、兰州----银川----包头----归绥的公路,要通过这些路把东北与西北联系起来,并开始对陇海铁路延伸到甘肃、陕西段进行可行性勘测。
一个建设中的强大的奉系,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