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或者不愿意,西北人民军出兵了。
寒冷的冬天,加剧了行军的困难和后勤保障的劣势。张汉卿和总后勤部长米春霖商定了供应补给的三条路线:从甘肃的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往东疆的古城一线;三是由杨增新在东疆的补给作为补充。
考虑到人民军的力量和匪军相比过于悬殊、杨增新也只是行割据之实而名里仍顺从中|央,而且在中原腹心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宜在此久留,所以此次作战的战略是“急进速决”。
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匪军,然后兵临城下让杨增新让步,此行即算成功。军令一下,先期驻守在酒泉的第2师一部已经动身,后面主力部队尚在兰州,第4骑兵师还远在陕北。
不是张汉卿托大,实在是知己知彼。亚洲骑兵师残部不足三百人,加上蒙匪百十人,以及追随黑喇嘛的约五百人,总人数满打满算一千人不到。
白俄军队战斗力还行,而蒙西匪帮骚扰牧民犹可,和正规军队交战则完全落下乘----想想当初安蒙时正规蒙古军队的落魄即可知。而黑喇嘛的军队,虽然没有交过手,但想想没有重武器的他们,曾经打不过新疆驻军,战斗力又会能怎样呢?
中|央调查部由于有充足的经费,其渗透速度远超过军队的行进,早已打入这个区域的角角落落。虽然黑喇嘛的情况暂时还很难摸清,但其它外围的信息还是让人民军总参谋部不至于抓瞎。
据说白俄残部、蒙西匪帮和黑喇嘛三股力量会合之后,蒙西匪帮倒是很快倒向黑喇嘛,毕竟他是有影响的神嘛。可是白俄军就不这么认为了,你一个蒙古的神又怎么能管得了外国的异己信徒呢?
此时的马鬃山上,黑喇嘛的脸上乌云密布。在他的身边,是形形色|色的各路附降首脑,团聚在这个戒备森严的雕堡里的议事厅里。
他再神秘、再有神的光环,在哲布丹尊巴被干脆利索地枪毙后,环绕在他身上的神化色彩被极大地剥离了。他的“神化”是哲布丹尊巴给的,现在册封的神已经仙去,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已经继承了哲布丹尊巴的衣钵,还是未免有些伤神。
被击溃的白俄人不远万里来投,尽管让他的信徒有了些骚动,但好歹是正面的,表明他的神光已经影响到了外国。
可是接肿而来的是西北人民军,从白俄人的口中,他知道这是一支很厉害的军队:草原上最出色的亚洲骑兵师折戟买卖城下,然后被一支不知名的杂牌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据说,那是支在奉军里没人想要的军队。现在,一支正规军队已经前出嘉峪关,他的军队面临考验。
说是军队,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群凶残、不惧死亡、但毫无技战术的乌合之众,凭的是血气之勇。和正规军打仗,除非是像原蒙古地方保安军之类的同样未见过世面的军队,否则必然是输。安蒙军进入库伦的场景,他是亲眼目睹的。安蒙军阅兵式进城时,他就藏在人群里。
听说,现在的人民军装备比安蒙军更好,经过年余战场的洗礼,他们的战斗力更强了。这样的军队,是绝对不能擢其锋芒的,当初他可是连新疆的军队都打不过呢。
尽管人民军第2师驻酒泉的只有一部,不过600人的营,他还是不敢小觑。当然,他还是有火的,因为听说人民军出动2个师,却敢于拿出600人就和他交手,这是对他权威的蔑视。他问温甘伦:“男爵阁下,奉军的那支军队,真的有这么厉害?”
温甘伦算是唯一的和人民军交过手的人了,他眼珠一转,用一口生硬的蒙语说:“奉军守城的能力是有的,在野外作战的能力也很强大,因为他们的火力太强了。”看着神情捉摸不定的在场人,他加了一句:“就是不知道他们攻坚的能力如何?如果守不住,我们是不是要做下一步打算,向中国军队防守薄弱的新疆进发呢?”
从买卖城被撵到乌里雅苏台,其后科布多,再到马鬃山,不远万里,几乎被张宗昌追着打。“白俄兵团”的蛙跳战术实在是太坏了,他和蒙西匪帮的一群人根本不敢在某地停留太久,因为“白俄兵团”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往往在距离他们数百里之外就进行了一场大迂回,让人防不胜防。这些昔日的同袍,在摇身一变为中国军队后把骨子里的坏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是用优势兵力占住周边的要地,并派人把它经营得像个碉堡,相互之间形成网状。
仗着人多,每个碉堡都至少存兵几十人,加上至少一挺机枪。这个力量,进攻显不足,自保颇有余。关键是它们都占住要道,往往控制着水路、陆路通道,让匪军行进不畅,让补给完全断绝。另外在稍大的城镇,驻兵通常以加强连为单位,作为后勤基站,储存大量的补给。在一览无遗的蒙古高原上,攻打甚至偷袭这样的城堡比当初对买卖城的攻击只难不易。
同时大队的“白俄军团”官兵以营为单位,在这些网格内分批剿杀。由于能够方便地获得沿途己方的补给,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轻装前进,这加大了其机动的优势。被包围的匪军若不能尽快逃出生天,就只有穷途潦倒被歼灭的份了。
所以原本着想利用地利之便在蒙西打游击的温甘伦等人失望了,一路上风声鹤唳,唯恐被那该死的“蛙跳”抄到自己的前面去了,又有谁会真的耐下性子打游击?开始还兜了半个月的圈子,后来往往“白俄兵团”前锋到达之日,就成了匪军继续西逃之时。
好在黑喇嘛最终收留了他们,讲到大家都是被少帅的军队赶出来时,忍不住大起“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不过温甘伦注定不是甘愿落草为寇的人,辽阔的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极近,如果以新疆为根据地,退可自足壮大,进可直接威胁苏俄南疆,是亚洲骑兵师重新崛起的好地方。所以,一旦有机会,他就怂恿其他人、主要是黑喇嘛,打进新疆去。只要进了新疆,黑喇嘛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正规军队出身的他的对手,那时主客易手,中国的西北就成了他的天下。
黑喇嘛也亲自见识过安蒙军厉害的人,在温甘伦亲诉衷肠后,更加重了他不愿意正面交锋的心思。不过,他和温甘伦有不同的心思:自己占有地利、人和之便,温甘伦等人在这里只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凭借主场之利,或可与人民军一争。亚洲骑兵师虽然大败,毕竟是一支真正上过战场的军队,在未来守卫马鬃山的战场上,他们可用作主力。
他提起杨增新的难缠:“新疆是个好地方,可惜我们打不进去,那位中国督军把东、西两个关卡经营得像铁桶一样。为今之计,我们大家只好同心戮力,好好守护着这马鬃山了。这里山高地陡,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中国军队再能打,他们还能飞过来不成?我随时可以让他们没饭吃、没水喝。这个地方不适合大规模用兵,他们人多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假以时日,中国的政局有变,我不信他们还能盯着这个地方不放?”
马鬃山确实是好地方。它的一个隐秘的荒滩难得地有个小小的绿洲,全靠清泉滋养。黑喇嘛的要塞就坐落在这里的丘陵内,修建得像迷宫一样,筑起工事,设立关卡,有战壕、碉堡、掩体、了望塔、住房、地牢等,称之为“巴音布鲁克”。黑喇嘛的自信就在于,他的手下装备已经很精良,碰上有重炮的人民军也丝毫不为惧----因为在这种山路上,行走已很困难,大炮一时半会是运不上来的。没有重炮,人民军的火力优势在这里就变成了劣势,或者不足以对他形成优势。
这个因素,董彦平已经了解得很清晰了。从驻酒泉那时起,他就开始关注这股盘踞在“丝绸之路”上的毒瘤了。少帅对新疆以及“丝绸之路”的重视,他不止一次地在军官会议上听说了。自黑喇嘛占据马鬃山以来,“丝绸之路”几乎断绝,有些性急的商人已经在寻找南移到哈密的路线了。
在正式下达进军令后,作为第2师第6团1营的营长,他已成为对马鬃山用兵的一线最高指挥官。就他所知,三股匪军合起来不过一千来人吧,若是在平地,他完全有信心吃掉它。可是在外人罕至的马鬃山交锋,可得仔细掂量了。
这一带本来就荒无人迹,自从黑喇嘛来了之后,更没人敢去那里,导致自己对那里的布防等情况一无所知。不过,从来往的商贾那里得到信息,这方圆数千里的黑戈壁上,只有黑喇嘛才知道哪里有水源,他控制着这里几乎每一个通道、水井、客栈和信使,他的触觉无处不在。
作为受过良好军事训练的军官,董彦平深知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西北这一仗宁可不打也不能落败。少帅不止一次说过,剿匪,其实打的是政治仗。一鼓荡平马鬃山,既能宣扬人民军战无不胜的形象,造福甘、宁、新、青人民,又能给杨增新以压力,知道人民军的斤两,给人民军入疆造成优势。
所以这一仗,需要好好布置。
寒冷的冬天,加剧了行军的困难和后勤保障的劣势。张汉卿和总后勤部长米春霖商定了供应补给的三条路线:从甘肃的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往东疆的古城一线;三是由杨增新在东疆的补给作为补充。
考虑到人民军的力量和匪军相比过于悬殊、杨增新也只是行割据之实而名里仍顺从中|央,而且在中原腹心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宜在此久留,所以此次作战的战略是“急进速决”。
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匪军,然后兵临城下让杨增新让步,此行即算成功。军令一下,先期驻守在酒泉的第2师一部已经动身,后面主力部队尚在兰州,第4骑兵师还远在陕北。
不是张汉卿托大,实在是知己知彼。亚洲骑兵师残部不足三百人,加上蒙匪百十人,以及追随黑喇嘛的约五百人,总人数满打满算一千人不到。
白俄军队战斗力还行,而蒙西匪帮骚扰牧民犹可,和正规军队交战则完全落下乘----想想当初安蒙时正规蒙古军队的落魄即可知。而黑喇嘛的军队,虽然没有交过手,但想想没有重武器的他们,曾经打不过新疆驻军,战斗力又会能怎样呢?
中|央调查部由于有充足的经费,其渗透速度远超过军队的行进,早已打入这个区域的角角落落。虽然黑喇嘛的情况暂时还很难摸清,但其它外围的信息还是让人民军总参谋部不至于抓瞎。
据说白俄残部、蒙西匪帮和黑喇嘛三股力量会合之后,蒙西匪帮倒是很快倒向黑喇嘛,毕竟他是有影响的神嘛。可是白俄军就不这么认为了,你一个蒙古的神又怎么能管得了外国的异己信徒呢?
此时的马鬃山上,黑喇嘛的脸上乌云密布。在他的身边,是形形色|色的各路附降首脑,团聚在这个戒备森严的雕堡里的议事厅里。
他再神秘、再有神的光环,在哲布丹尊巴被干脆利索地枪毙后,环绕在他身上的神化色彩被极大地剥离了。他的“神化”是哲布丹尊巴给的,现在册封的神已经仙去,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已经继承了哲布丹尊巴的衣钵,还是未免有些伤神。
被击溃的白俄人不远万里来投,尽管让他的信徒有了些骚动,但好歹是正面的,表明他的神光已经影响到了外国。
可是接肿而来的是西北人民军,从白俄人的口中,他知道这是一支很厉害的军队:草原上最出色的亚洲骑兵师折戟买卖城下,然后被一支不知名的杂牌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据说,那是支在奉军里没人想要的军队。现在,一支正规军队已经前出嘉峪关,他的军队面临考验。
说是军队,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群凶残、不惧死亡、但毫无技战术的乌合之众,凭的是血气之勇。和正规军打仗,除非是像原蒙古地方保安军之类的同样未见过世面的军队,否则必然是输。安蒙军进入库伦的场景,他是亲眼目睹的。安蒙军阅兵式进城时,他就藏在人群里。
听说,现在的人民军装备比安蒙军更好,经过年余战场的洗礼,他们的战斗力更强了。这样的军队,是绝对不能擢其锋芒的,当初他可是连新疆的军队都打不过呢。
尽管人民军第2师驻酒泉的只有一部,不过600人的营,他还是不敢小觑。当然,他还是有火的,因为听说人民军出动2个师,却敢于拿出600人就和他交手,这是对他权威的蔑视。他问温甘伦:“男爵阁下,奉军的那支军队,真的有这么厉害?”
温甘伦算是唯一的和人民军交过手的人了,他眼珠一转,用一口生硬的蒙语说:“奉军守城的能力是有的,在野外作战的能力也很强大,因为他们的火力太强了。”看着神情捉摸不定的在场人,他加了一句:“就是不知道他们攻坚的能力如何?如果守不住,我们是不是要做下一步打算,向中国军队防守薄弱的新疆进发呢?”
从买卖城被撵到乌里雅苏台,其后科布多,再到马鬃山,不远万里,几乎被张宗昌追着打。“白俄兵团”的蛙跳战术实在是太坏了,他和蒙西匪帮的一群人根本不敢在某地停留太久,因为“白俄兵团”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往往在距离他们数百里之外就进行了一场大迂回,让人防不胜防。这些昔日的同袍,在摇身一变为中国军队后把骨子里的坏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是用优势兵力占住周边的要地,并派人把它经营得像个碉堡,相互之间形成网状。
仗着人多,每个碉堡都至少存兵几十人,加上至少一挺机枪。这个力量,进攻显不足,自保颇有余。关键是它们都占住要道,往往控制着水路、陆路通道,让匪军行进不畅,让补给完全断绝。另外在稍大的城镇,驻兵通常以加强连为单位,作为后勤基站,储存大量的补给。在一览无遗的蒙古高原上,攻打甚至偷袭这样的城堡比当初对买卖城的攻击只难不易。
同时大队的“白俄军团”官兵以营为单位,在这些网格内分批剿杀。由于能够方便地获得沿途己方的补给,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轻装前进,这加大了其机动的优势。被包围的匪军若不能尽快逃出生天,就只有穷途潦倒被歼灭的份了。
所以原本着想利用地利之便在蒙西打游击的温甘伦等人失望了,一路上风声鹤唳,唯恐被那该死的“蛙跳”抄到自己的前面去了,又有谁会真的耐下性子打游击?开始还兜了半个月的圈子,后来往往“白俄兵团”前锋到达之日,就成了匪军继续西逃之时。
好在黑喇嘛最终收留了他们,讲到大家都是被少帅的军队赶出来时,忍不住大起“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不过温甘伦注定不是甘愿落草为寇的人,辽阔的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极近,如果以新疆为根据地,退可自足壮大,进可直接威胁苏俄南疆,是亚洲骑兵师重新崛起的好地方。所以,一旦有机会,他就怂恿其他人、主要是黑喇嘛,打进新疆去。只要进了新疆,黑喇嘛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正规军队出身的他的对手,那时主客易手,中国的西北就成了他的天下。
黑喇嘛也亲自见识过安蒙军厉害的人,在温甘伦亲诉衷肠后,更加重了他不愿意正面交锋的心思。不过,他和温甘伦有不同的心思:自己占有地利、人和之便,温甘伦等人在这里只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凭借主场之利,或可与人民军一争。亚洲骑兵师虽然大败,毕竟是一支真正上过战场的军队,在未来守卫马鬃山的战场上,他们可用作主力。
他提起杨增新的难缠:“新疆是个好地方,可惜我们打不进去,那位中国督军把东、西两个关卡经营得像铁桶一样。为今之计,我们大家只好同心戮力,好好守护着这马鬃山了。这里山高地陡,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中国军队再能打,他们还能飞过来不成?我随时可以让他们没饭吃、没水喝。这个地方不适合大规模用兵,他们人多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假以时日,中国的政局有变,我不信他们还能盯着这个地方不放?”
马鬃山确实是好地方。它的一个隐秘的荒滩难得地有个小小的绿洲,全靠清泉滋养。黑喇嘛的要塞就坐落在这里的丘陵内,修建得像迷宫一样,筑起工事,设立关卡,有战壕、碉堡、掩体、了望塔、住房、地牢等,称之为“巴音布鲁克”。黑喇嘛的自信就在于,他的手下装备已经很精良,碰上有重炮的人民军也丝毫不为惧----因为在这种山路上,行走已很困难,大炮一时半会是运不上来的。没有重炮,人民军的火力优势在这里就变成了劣势,或者不足以对他形成优势。
这个因素,董彦平已经了解得很清晰了。从驻酒泉那时起,他就开始关注这股盘踞在“丝绸之路”上的毒瘤了。少帅对新疆以及“丝绸之路”的重视,他不止一次地在军官会议上听说了。自黑喇嘛占据马鬃山以来,“丝绸之路”几乎断绝,有些性急的商人已经在寻找南移到哈密的路线了。
在正式下达进军令后,作为第2师第6团1营的营长,他已成为对马鬃山用兵的一线最高指挥官。就他所知,三股匪军合起来不过一千来人吧,若是在平地,他完全有信心吃掉它。可是在外人罕至的马鬃山交锋,可得仔细掂量了。
这一带本来就荒无人迹,自从黑喇嘛来了之后,更没人敢去那里,导致自己对那里的布防等情况一无所知。不过,从来往的商贾那里得到信息,这方圆数千里的黑戈壁上,只有黑喇嘛才知道哪里有水源,他控制着这里几乎每一个通道、水井、客栈和信使,他的触觉无处不在。
作为受过良好军事训练的军官,董彦平深知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西北这一仗宁可不打也不能落败。少帅不止一次说过,剿匪,其实打的是政治仗。一鼓荡平马鬃山,既能宣扬人民军战无不胜的形象,造福甘、宁、新、青人民,又能给杨增新以压力,知道人民军的斤两,给人民军入疆造成优势。
所以这一仗,需要好好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