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大宋教书匠
文 / 文佬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难道,风向真的变了?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一时之间,赵佶多大宋文武的评价再次发生了变化。

    老一辈的家伙都说,文官更加靠谱,甚至宁可相信阉人,也不要轻易相信武将。

    回过头来一想,对自己说这些话的人,其实都是文官,他们当然要说对自己有利的话,最好将别人攻击一番。

    可这是为什么,他真没有多想过。

    知道后来的钟粟,开始有意无意的帮他改变看法,文官武将的界限开始被慢慢打破,保守和改革两派的分野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坚定的改革派和保守派永远都是存在的,而且这些人就算把刀架在脖子里,恐怕照样不会改变初衷。

    不过这些人显然是极少数,赵佶不是没有听到这些人的呼声,但因为钟粟的影响,他一开始还要用朱笔写几个字,现在他都懒得管了。

    爱议论就尽管议论吧,大宋不杀言官的原则不会随便突破,但不理睬言官总是没问题吧,应该不算违反祖宗成法。

    此时赵佶提出要将三千匹战马全给种师道使用,曾布还是有些不适应,在他看来,这样做对种师道似乎有些圣眷过隆,即便是当今枢密使章楶,以文官出身征战西夏,也没有受到如此礼遇。

    难道,风向真的变了?

    曾布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后知后觉,因为看章楶自己的表情,也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事实上,章楶还真没有产生嫉妒的意思,虽然他是文官出身,但多年的边地战斗生涯,已经改变了他的文人气质和脑回路。

    在他看来,对于种师道这样能打仗的将军,朝廷应当礼遇有加。

    不就几千匹战马嘛,是挺难得的一批财富。

    战马这东西,一旦全部回到汴京,就会失去用武之地,可如果留在边地,那足以组建一支小规模的精锐骑兵。

    种师道这次取得胜利,或许也有运气的因素,但个人的军事素质还是不容置疑的,有了这三千匹战马,必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满朝文武这次的想法出奇得一致,在曾布问了一句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出什么。

    当然,大宋皇帝嘉奖,往往还喜欢直接给大臣赏钱,虽然有些俗气,但大家都习惯了这样,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其实,按照大宋一贯的做法,对武将往往不会太放心,每每派出一名监军,往往就是对带兵的将军多方监察。

    洪十八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但显然已经弱化了很多。

    种师道对朝廷有一份捷报,同时还有洪十八的一份,只有两份进行一番对比,才能下定论。

    但这次从赵佶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显然没有过于在意洪十八的奏报,这一点也让钟粟很是欣慰。

    能做到这些,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于大宋的皇帝来说,真的很难得。

    垂拱殿朝议结束后,钟粟又随着赵佶来到了延福宫。

    钟粟这次还没等赵佶坐定,便已经扑通一下倒在了大沙发上。

    “老钟,你小子看人极准啊,种将军果真是个人物,这才出动了两万多人,便已经把西夏给耍得团团转,总算痛快了一次。”

    “老赵,值得这么高兴吗,才宰了几千头猪而已,等哪一天收回了幽云十六州,你还不把嘴笑歪了?”

    钟粟真的有些无奈,这些大宋皇帝都不知道怎么想的,手握世界第一的经济体,却一直被蛮夷按在地上摩擦,都是些什么人啊。

    这才小小地胜了一场,就高兴成这样了,这万一将西夏、契丹、女真灭了,还不得出现范进中举的那种举动吧?

    其实这样也好,一步步地引诱,让赵佶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别的姑且不说,但幽云十六州必须收回来,这是钟粟确定下的最低目标。

    赵佶目前的表现不错,继续忽悠,非把他忽悠瘸不可。

    “老钟,你不会是膨胀了吧,还几千头猪,你以为西夏人是洗干净了脖子等着让宰杀的吗?”

    赵佶也跟着钟粟学会了不少后世的网言网语,而且运用得相当纯熟。

    “不说这个了,老赵,现在要全力准备了,最迟等到明年春夏之交,就得发起对西夏的全面战争,你可要想好了。”

    钟粟提醒了一句,赵佶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全面战争可不是小事情,到时候需要动员的军队绝对在十万以上,那将是标准的国战,打胜了,他的大名必定彪炳千秋,打败了,必定难逃史官穷兵黩武的评价。

    这显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赵佶虽然之前已经有了思考,但现在重新提起来,还是有些犯怵。

    “老钟,你说我们能胜吗?”

    “当然,大宋必胜。!”

    “为何如此肯定?”

    “先帝哲宗之时,几乎大败西夏,最终功亏一篑,此时我大宋不管是在粮草还是军器上,都更有优势,而且还有种师道这样的难得将才,官家难道还没有信心?

    在钟某看来,只要官家坚定信心,区区西夏残破之国何足挂齿。官家想要成就一代雄主,可不能优柔寡断。”

    对于这必须扶上墙的大宋皇帝,钟粟不得不继续猛灌毒鸡汤,还得以往死里忽悠的方式,让他坚定决心。

    “钟侯不必激将,此事关乎大宋安危,朕不能不谨慎。

    说句难听话,我大宋一旦有警,一切罪责说来说去还不是朕来承担,不得不谨慎啊。”

    赵佶感叹着,钟粟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着急了,这石匠皇帝此时已经很有担当,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

    “老钟你尽管放心,朕既然已经同意了你的想法,这大战准备自然不会含糊。

    你那边也要加紧了,对了,你说这次也是对火器的实验,到底情况怎么样?”

    赵佶从战事上转而问起了武器的研发,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好在这一年的高产作物大范围推广,大大缓解了财政负担,军费开支自然可以增加不少。

    现在已经是初冬时节,今年以来,各地报上的灾情明显有所减少,有几处骗取朝廷赈灾经费的,被赵佶查明真相后,毫不犹豫地砍了脑袋,也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只能说这几处的官吏实在有些贪得无厌,而且还有些脑残。

    高产作物那么高的产量,还说当地老百姓易子而食,这是在骗谁呢?

    就算粮食不够,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只能说心怀不轨。

    钟粟也在皇城司的查探上加大了力度,对这些官吏的监察力度空前,虽说还是有漏网之鱼,但暂时只能说能解决一处是一处。

    现在说到了武器研发制造,钟粟其实还真有不少想法。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