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我是宇文泰
    萧绎这个人是坏到家的一个人,历史上如果说有什么亡国之君不值得惋惜的话,萧绎绝对的能算得上一枚。

    萧绎这个时候,被俘虏被虐待,也没有表现的什么义正辞严,也没表现出亡国之君宁死不屈的气度,他读了很多很多书,但是也没什么卵用,一没表现出气节。

    二来没有表现出足智多谋。

    但是械是表演了不少。

    这时候他被萧察从于谨这里讨要过去,萧察自然是不免对他侮辱殴打,毕竟自己的亲哥哥就死在他手上,这不痛揍一顿就说不出去。

    萧绎本来就对萧察怀恨在心,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任萧察痛扁。

    不过,萧察这个时候寄人篱下,虽然宇文泰封了他做梁王,但是他的这个梁王比宇文泰的国公之位还要低一点,这个梁王每次去看宇文泰,都还得毕恭毕敬。

    所以,萧察痛扁了萧绎之后,还是不得不把萧绎放回。

    萧绎这时候啥也不想了,就想一个问题,怎么给萧察好看,怎么报萧察侮辱自己的这个仇。

    他倒是急中生智,眼看着宇文泰的麾下长孙俭比较老实,而且,长孙俭似乎是个比较有权,说话能管事的人,他早听说长孙俭和宇文泰的关系很好。

    这时,他想着的是,萧察你特么侮辱我,我就找宇文泰最亲近的人告你的状。

    这时他逮了一个机会,悄悄对长孙俭说,我在城里某处某处埋了几千斤金子,我带你去取,他是一个帝王,之前萧纪在战前悬赏的那些金子后来大部分都落到了他的手上。

    所以,这个事情,长孙俭相信,长孙俭当然并不是自己贪图那些金子,而是这些金子他想得了献给宇文泰。

    长孙俭是宇文泰的最好的一个朋友。

    当下,他押着萧绎到了城里,到了城里之后,萧绎这才期期艾艾的说:“长孙将军,我其实是骗你的,我把你骗来此地是希望你给我伸冤。”

    当下,就在长孙俭面前告了萧察一状,这一状涉及的内容不少。

    第一,当然是萧察侮辱自己云云。

    第二,则是状告萧察意图谋反。

    说萧察聚集了一帮将领,准备借摆宴会邀请讨伐江陵的重要将领包括于谨、杨忠等人全部出席,然后搞一个鸿门宴一锅端。

    他的这个计策本来还是不错的。

    但是你先摆了人家长孙俭一道,骗人家说有几千斤黄金,随后到了一毛没有,别人能帮你复仇才怪。

    他还狡辩:“我骗你也要你信啊,哪里有天子自己挖坑埋黄金的道理?”

    这个时候,讨伐江陵的大军于谨、杨忠等人也还有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需不需要顺便顺流而下,继续讨伐王僧辩,拿下南京?

    彻底颠覆梁朝。

    但是,长孙俭通过萧绎之口得到的情报还是令于谨、杨忠等人有些错愕。

    于是,于谨迅速派人尾随萧察仔细观察,查看萧察是否有反意。

    萧绎所言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凭据,萧察的麾下这个时候确实有些人从中看到了机会,于谨、杨忠的魏军进入江陵城之后,军纪也不算是特别好,老百姓有些怨言。

    很多人对于萧察是反感的。

    江陵此前,也有很多很多年都没有爆发过战乱,老百姓中有不少人都认为萧察是个卖国贼,是萧察这个卖国贼引来魏军颠覆了梁朝。

    所以,萧察的处境也是有些狼狈的。

    毕竟,按照协议,这些老百姓日后都还是萧察的子民,如果不消除这些老百姓心上卖国贼的嫌疑,他的统治可能不稳。

    所以,这个时候,萧察就有部下开始给萧察献计。

    这个献计的部下所献出的计谋还真的与萧绎所言差不离,那就是劝萧察摆一个鸿门宴,把魏军的首脑一网打尽,如果把魏军的首脑一网打尽,魏军就不足为惧了。

    然后,各个击破就好了。

    如此,一战之后,不但可平息江陵百姓的怨气,也可以打出自己的威风。

    战争,本来就是兵不厌诈。

    萧察陷入了沉思,良久,良久。

    最终,他还是拒绝了这个建议,客观而言,他这次能报仇,能成功复仇萧绎,几乎完全可以说是魏军的功劳,没有魏朝,他基本不可能做到完美复仇。

    当然,考虑到自己的统治问题,确实要消除梁人对魏人的愤怒,自己确实不应该和魏朝穿一条裤子,这个时候反水是比较好的时机。

    此时,魏军对自己并不防备。

    这个时候,他作为梁朝的地主,请魏军将领大快朵颐一番,也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他的麾下建议不妨就趁这个时候,将魏军将领一锅端。

    萧察长叹,做人不能忘本。

    他多次亲眼见过宇文泰,感觉宇文泰是个好人,而且也算开诚布公,其实他的麾下这时在图谋魏军,魏军的麾下这时候说不定也在图谋他也未可知。

    他是知道的,宇文泰如果现在要灭他也还是一句话。

    但他和宇文泰聊过,宇文泰说过立他为梁王,他相信宇文泰说的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他还是拒绝了,最后说了一句话:“人家对我好,我反而偷袭人家,不祥。”

    这句话,当然很快就传到了于谨的耳朵里,于谨笑笑,一笑置之。

    这个小小的风波就到此为止。

    此时,王僧辩的增援部队已经靠近,听闻江陵城破,萧绎被擒,增援部队于是驻扎停住了。

    于谨传召萧绎,请他为书召王僧辩降,萧绎拒绝。

    于谨冷笑:“阁下如今岂得自由?“

    萧绎长叹:“你也知道我今天不自由,我今天不自由,王僧辩又岂能不知?又岂能由我?“

    于谨哈哈一笑。

    萧绎这时又从长孙俭求宫人王氏、苟氏及幼子犀首,俭并还之。对于将死之人,魏朝也还算是仁至义尽,让这个坏皇帝临终之前还能有一点人伦之乐。

    有人曾经问过萧绎:“你为什么要烧书呢?“

    萧绎长叹:“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此后不久,萧绎既为魏军所杀,萧绎还想去长安面见宇文泰质辩一番,他自以为自己皇帝身份贵重,要死也要死得有尊严,这里的魏朝诸人,不配杀之。

    但宇文泰对萧绎,几乎是等闲视之,觉得他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听闻于谨汇报萧绎不肯招降王僧辩,立刻下书处死。

    既不肯召王僧辩来降,那么萧绎已经没有什么用,养着他还耗费粮食。

    于是,大陈士众,杀之。

    不过,还是尊重了一下他的帝王身份,没有斩杀,首级分离。

    而是采取用土袋压死的办法,一堆土一堆土装袋,压在萧绎身上,这个方法其实对于帝王来说,当然也不好受,最终屎尿屁都压出来。

    萧绎死后,萧察以布帕缠尸,敛以蒲席,束以白茅,葬于津阳门外。

    萧绎诸子愍怀太子萧元良、始安王萧方略、桂阳王萧大成等,皆死。

    萧绎这一生,如果没有野心,其实是一个好书生,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辄惊寤。

    他写作文章,也能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萧绎之后,魏军开始讨论新的动向.......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