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笑笑:“薛掌柜客气。不知吾兄何在?”

    薛贵面色一变,叹息:“王公子来晚了一步!”

    王霖皱眉:“薛掌柜此言何意?”

    “杨贤弟来京,去京营殿帅高太尉那边上下打点疏通,本意是想官复原职、至少谋个出路,不料那高太尉……”

    薛贵压低声音道:“那高太尉人甚贪婪,嫌杨贤弟银子使得少了,便将杨贤弟赶出了太尉府。杨贤弟心中憋闷,那日吃了酒,在街上路遇东京泼皮牛二行凶撞闹,也不知如何就冲突起来,用刀活活将那牛二给捅杀了。”

    “事发,东京府尹怜惜杨贤弟有身好武艺,又系为民除害,所以百般回护下,才将杨贤弟刺配河北大名府……”

    王霖本以为自己资助杨志不少银两,杨志就不至于穷困潦倒在东京卖刀,也就谈不上杀牛二被发配了。

    结果……

    看来杨志接连不断的劫难,纯属系统注定,谁也难以改变。

    不过想想也对,若是杨志不发配大名府,不护送生辰纲,那后续晁盖等人如何劫生辰纲上梁山,很多水浒情节都无法推动,系统爸爸的考虑也不无道理。

    也许吧。

    不过王霖觉得执着这个无意义。

    于是王霖就住在了归元客栈,包了一间房。

    此地位于汴梁内城的中心繁华地段,距传说中的相国寺不足一千米,距离武科报名地兵部衙门就更近了,出客栈门往东一百米便是。

    王霖去看了告示,发现今年的武举科与往届截然不同。

    当今大宋官家下旨,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特开武举特别恩科,精简原本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调整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由兵部主持,京营殿帅高俅高太尉监管。

    复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而且,除了武艺、骑射、策论属于必考项之外,官家在复试上还会亲自出题作为附加考。本届武科状元,将点为天子门生,赐同文进士出身。

    王霖反复斟酌,觉得北宋朝廷此番动作,应与当前的形势有关。此刻大怂朝中有很大一股力量主导联金灭辽,这些居庙堂者自以为深谙合纵连横之道,其实就是引狼入室。

    王霖去兵部报名,被要求缴纳五贯钱的报名费。

    他暗暗摇头,果然大怂朝廷,末世之兆,开特别恩科为国选拔人才都忘不了敛财,真的没救了。

    这五贯钱对于王霖来说不值一提,可对于很多千辛万苦赶来应考的贫寒举子而言,又不是个小数目,不知道要挡多少人的路。

    一个浓眉大眼、身材雄壮的青年双拳紧握,与接受报名的兵部吏员交涉未果,忍不住发作起来,结果就被衙门守军给轰出门来。

    青年跺了跺脚,在门口怒道:“朝廷恩科,竟还疯狂敛财,简直岂有此理!”

    “这等恩科,某不参加也罢!”说罢,青年就要忿忿而去。

    王霖扫一眼,就笑吟吟走上去抱拳道:“仁兄!”

    【马扩—生命7,智力7,武力23,声望15,技能:铮铮铁骨。】

    北宋末年鼎鼎大名的传奇外交家,名将。

    没想到也来参加武举科。

    马扩停下脚步回望王霖,也抱拳回礼。

    “仁兄莫非要放弃应考?”

    “报名尚要敛财,科试可想而知。某心甚失望,所以就不想考了。”

    “贪官污吏把持环节,借此聚敛钱财,确实令人义愤。不过,仁兄千里迢迢来到东京,就此放弃岂不可惜?”

    王霖又笑道:“若人人都如仁兄一般,因一时之气放弃应考,此番朝廷开的恩科,终归还是会让一些蝇营狗苟之辈混进朝堂,那么,朝廷由此非但选拔不到真正的人才,反而导致官场更加昏暗,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我大宋朝廷何时才有清靖之日?”

    听这话马扩沉吟片刻,叹了口气:“某也非拿不出这五贯钱来,只是觉得气不过!听仁兄一席话,方如梦初醒,为这群贪官污吏而自绝前途,实在不值!”

    “在下马扩,请教仁兄高姓大名,何方人氏?”

    王霖笑吟吟道:“在下山东清河县,王霖。”

    第39章 月下偶救张贞娘

    马扩来自甘陇,其父马政也曾中过武举,授承节郎、京西北路武士教谕。

    马扩来京应考自是效仿其父,胸怀报国之志。

    听说王霖便是那最近声名鹊起的山东打虎英雄,自又重新见礼。

    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便去邻近酒楼吃了场酒才各自告别,相谈甚欢。

    与马扩分手,王霖便沿繁华街巷信步而行,此时华灯初上,东京城内游人如织,人声鼎沸,好一番热闹盛景,他也想来一番夜游开封,体验下清明上河图的浮世绘。

    相国寺斜后方有座三层高楼,雕梁画栋,名唤樊楼。

    王霖走到近前略一打听,才知是一代名妓李师师的寓所,便忍不住停下脚步。

    王霖自然想入内见识一二。

    只是樊楼今夜突然关闭,门口还守着十几个彪形大汉,戒备森严。

    王霖抬头望向这座楼的最高处,隐见某间幽室红烛高悬,人影婆娑,清雅的丝竹之音似有似无传出来,空气中弥漫着奢靡气息。

    他默默心道:八成是宋徽宗赵佶来了。

    关于赵佶和李师师的情事,几乎被当时或后世的野史、笔记写得泛滥成灾。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