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在斯潘达村的时候西拉王国军南下军团夜间炮击那一手玩得相当漂亮,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防御。

    哈兰镇可不比斯潘达村,这里基础设施要比斯潘达那种地方好上很多,最有利的一点便是这里有电力设备。

    这样用于防范夜间突袭的按照灯就能使用,对地照射距离也是有几公里远。这样就不那么依赖照明弹那种不那么靠谱的玩意了。

    ,目光扫视了一圈后停在了整个包围圈中西南方向的第二十六师上面。

    第二十六师是崔凡克联邦军中师级作战单位中战斗力比较强的一个,,其作用仅次于装甲师和两个编号二十之内的王牌师。

    ,才会把他放到了山口的位置,保护山区铁路大动脉不被西拉王国南下军团攻击。

    ,之前在卡里克争夺战中指挥部队打得极为强硬。虽然当时部队损失也很大,可却把对手波斯法尼亚军打得满地找牙。

    也正是因为第二十六师的强硬表现,波斯法尼亚军最终没能夺回卡里克,这直接到导致了波斯法尼亚无法将进口的作战物资运到北部战场从而导致整个战局的失利。

    因为在卡里克的优异表现,战后第二十六师在军中的地位陡然升高,成为了一支王牌部队,虽然不非驻波斯法尼亚,却也是战争再次暴发之后最早调至波斯法尼亚地区的一个师。

    之前第二十六师一直在波斯法尼亚北部部署,准备在对波恩防线的进攻打开局面之后立即投入,发挥其更强的韧性和西拉王国军第十师的部队展开对波恩的巷战争夺。

    在对波恩的威胁企图失败之后,,准备在围歼西波联军南下军团的作战行动中发挥作用。

    现在情况紧急,其他方向上调动主力部队动作又太明显,,所以这个任务又落到了第二十六师的头上。

    至于第二十六师离开之后留下的缺口也不用过于担心,由北方调至哈兰的部队还在陆续抵达,这些部队中可以安排像第四十师这样战斗力也算是不错的师来驻守,效果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不过如果西拉王国军第九装甲师的攻击过于猛烈的话,第二十六师也不一定能够挺得住,届时哈兰就要面对被两面夹击的危险。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的话虽然己方总兵力占优,但周歼西拉王国军南下军团的作战计划也有可能破产。

    这样的话南部地区的作战形势将变得极为混乱,可能演变成为一场长期的争夺战。

    ,在他看来,把波斯法尼亚南部的战争规模搞成大战并不是一件坏事。

    虽然在之前的一系列作战行动中崔凡克联邦军都是吃亏的那一方,可只要把战争规模推上去,西拉王国军就得投入更多的部队,那样的话即便短时间可能拿西拉王国的装甲部队没有什么办法,但随着其普通部队被不断消耗,这些作为强点的装甲部队最终会被孤立起来。

    到那个时候落入崔凡克联邦军大军包围之下,装甲部队就算在强也免不了被歼灭的命运。

    这可不比强攻西拉王国两条防线实惠得多吗?况且现在围歼计划还没有破产,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那样自己先前吃的那些亏就算是白吃了。

    只是如果第二十六师遭遇困难之后要不要投入航空兵部队对西拉王国的第九装甲师进行打击却是个问题。

    要知道崔凡克联邦军的航空兵现在规模并不大,集合了全国的飞行员也才凑了一个航空队出来,五十七架各型飞机而已。

    ,或是对其突围部队的箭头进行打击而用的。

    如果提前使用在阻击第九装甲师进攻的作战之中,会不会让其在以后的作战行动中因为西拉王国军队有所防备而效果有所折扣呢?

    ,因为他实在是缺少这方面的经验。

    ,无论是给第九装甲师造成有效杀伤还是对南下军团中的东方三师造成伤害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削弱西拉王国军队实力就够了。

    ,那就是如果在波斯法尼亚南部战场把规模扩大到西拉王国不得不继续投入兵力的地步,那就必然会从其他方向抽调兵力,特别是肯登堡方向。

    如果西拉王国真的从肯登堡方向进一步抽调主力部队到波斯法尼亚南部,那其肯登堡方向的战力就会进一步下降,到时候是可以考虑让东线的部队发起总攻的。

    只要防线的乌龟壳被海军舰炮改装的重型攻城炮敲开,百万大军就能鱼贯而入,西拉王国的西方重镇肯登堡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只要肯登堡地区一丢,西拉王国将损失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工业实力,其首都格兰登堡也会失去屏障,西拉王国的根基将被动摇。

    因为只要崔凡克联邦军的部队攻到格兰登堡附近,那西拉王国的工业实力将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就算其部队还未遭到重创,也会因为武器弹药产量的骤降而陷入绝境!

    看来把西波联军南下军团留在波斯法尼亚南部地区这个战略目标是不能轻易放弃的!加强南部地区的实力势在必行。

    “调第二十六师到东南方方向,在卡夫村以东二十公里的位置驻防!第四十师到达后填补第二十六师留下的缺口!”,琢磨还能把哪支部队抽调到南部地区参与之后的作战行动。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