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魏帝曹丕自七月起,就在洛阳密切关注荆州的战况,并在枝江、夷陵、当阳、江陵等地派出了诸多细作,同时也让驻军宛城的荆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多派斥候,他要尽快得知前线的战报,好作出进兵决断。
只是一连四个多月,汉军与吴军在夷陵、高林亭和武陵郡三处僵持,双方都不曾前进一步,曹丕闲暇之余也和众臣探讨战局,推断胜败。
正巧十一月时,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镇西将军曹真率领众将前往平叛,因此曹丕倒是不希望孙权与刘备这么快就分出胜负,越是按兵不动,越能让曹丕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然而十二月下旬,前线细作来报,说是张飞遣偏军绕过朱然大营,占领当阳,并斩杀吴军大将甘宁。
“噢?蜀军竟能斩杀甘宁?”曹丕在内殿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大为吃惊。他知道甘宁乃东吴数一数二的虎将,着实没料到居然会死在汉军手里。
战局突然生变,曹丕不敢大意,他立刻传召太尉贾诩、大鸿胪董昭、侍中刘晔、尚书司马懿等足智多谋之臣,共商军机。
在得知汉军获胜后,刘晔认为战局的僵持已然打破,吴军必败,魏军应早日做好南下江东的准备。刘备若知孙权后方危急,必然会认为孙权大势已去。合两家之力,便能一举剿灭孙权。
司马懿则认为吴军只要坚守不战,汉军便难有作为,因此建议曹丕再观察一阵子,等到战局明朗后,在动武不迟。
可贾诩则劝谏曹丕,眼下魏国虽然疆域广阔,但连年征战,多有外族作乱,民生疲惫,而吴蜀两地皆有天险,不宜进兵。因此不如休养生息,先文后武,任由孙权与刘备争斗,待到国家安定,兵强马壮之日,再一统天下,必能事半功倍。
贾诩的这番肺腑之言,却让志在统一天下的曹丕略感不快。由于河西叛乱已接近尾声,曹真等人连战连克,曹丕也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再让斥候前去荆州打探消息。
半个月后,曹丕在太极殿上又得知汉军攻克高林亭,歼灭朱然大军的消息,顿时大为震惊。如此一来,张飞那路军马,便可以一马平川,剑指南郡。
司马懿这时起身道:“朱然虽败,但江陵城池坚固,蜀军岂能轻易攻取?陛下可趁蜀军围攻江陵之际,出兵伐蜀,与孙权联手,必能大破刘备!”
曹丕对司马懿的看法深表赞同。可还没等他和众臣商量出个具体的进兵之策,又有斥候火速来报,说是汉军已攻占江陵!
……
曹丕与满朝文武,皆是面面相觑。
“可曾探听清楚了?”曹丕难以置信地质问斥候,他着实对这个消息的可信度表示怀疑。
“千真万确,小人是亲眼看到汉军进城的!”斥候惶恐地伏拜于殿前,这种事情他怎敢乱说。
“陛下稍安勿躁,想来不出数日,便会有详细战报送来!”群臣虽然也是始料未及,但还是劝曹丕安心等待。
五日之后,果然有夏侯尚的亲笔表章送到,详尽地阐述了姚泰叛变,江陵被汉军攻克的经过,同时又诉说孙权与诸葛瑾放弃公安,陆逊也率领夷陵、枝江两地吴兵从水路返回武昌,如今湘水以西的荆州之地,又尽数归于刘备。
看完表章后,曹丕沮丧地摇头道:“当年大司马(曹仁)尚能坚守江陵一年,他孙权竟连一日都守不住!真乃庸主也!”
“这陆逊倒也谨慎,他怕我趁势袭取江东,便保留兵力,甘愿放弃夷陵等地。”曹丕也不得不承认陆逊确实有战略眼光。当初曹丕得知东吴丢失江陵,便想着若是吴军元气大伤,他就南下伐吴,抢先刘备一步攻占江东之地。
事已至此,曹丕再是遗憾也于事无补,他环视阶下群臣,高声问道:“眼下刘备已夺荆州,孙权退守武昌,诸卿以为朕该如何用兵?是伐蜀,还是伐吴?”
大鸿胪董昭谏言道:“陛下,眼下河西之乱已平,不如一面去荆州探听吴蜀军情,一面召曹子丹回京,再作商议!”
群臣皆对董昭的话表示赞同,因此曹丕便让夏侯尚与自己麾下的斥候严密监视荆州,一有变故就火速来报。同时又让安西将军夏侯楙去长安替回总督雍凉的曹真,令其早回洛阳。
二月,曹真顺利返还京师。他与曹丕年少时便一起长大,去年平定河西之乱,更是战功赫赫,斩首五万人,生擒十万,获得牛羊百万头,让曹丕龙颜大悦。
因此曹真深受曹丕信任和器重,一回京便被曹丕加封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俨然成为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这接下来的征战重任,毫无疑问要落在他的肩上。
与此同时,孙权麾下的骑都尉赵咨携带礼物来到洛阳。曹丕去年才见过这个赵咨,知道此人善于舌辩,因此猜到他此番前来,多半是为了请自己出兵相助。
司徒王朗则是建议道:“孙权新败,士气正衰,此时有求于我大魏,陛下何不冷待赵咨数日,使其心怀敬畏,知晓大国之军绝不轻动!”
曹丕对王朗的话深表赞同,因此五日后,他方才太极殿召见赵咨。在看过孙权的亲笔书信后,曹丕倒是觉得孙权言语之间虽是恭敬,但仍旧不失吴王威严,甚至对曹丕不能及早出兵相助,表达了一丝失望。
看来陆逊及时保存了吴军主力,还是让孙权多了一些底气。此时若是伐吴,并不如自己想得那般容易。
曹丕目视阶下的赵咨,正色道:“朕闻知朱义封兵败,本欲出兵伐蜀,相助吴王!奈何河西叛乱,危害甚大,朕一时难以分心!”
说到这里,曹丕言语之中忽地透出一股杀气:“如今诸胡臣服,陆伯言却已自弃夷陵,湘水之西尽归刘备。孙权自守武昌,再请朕出兵,莫不是想驱虎吞狼,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面对曹丕的刁难,赵咨已是习以为常,只见他微笑着拱手道:“臣以为,陛下以江山霸业为重,出兵讨贼乃为国家,更顺应天命!吴王勇战蜀寇,虽是损兵折将,失地陷城,但未曾失却大义!”
“刘备一世之雄,先帝所忧。其在荆州广德人心,吴王正因此而败!”赵咨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若任刘备久驻荆州,无异于养虎为患。”
“这赵咨倒是对我的心思拿捏地很准啊!”曹丕不禁心中感叹,本以为自己冷落赵咨,能让他心中着急,这样自己便能多对孙权进行一些索取,未曾想赵咨已料到自己有伐蜀之意。
其实曹操在世之日,也常常向曹丕说起刘备乃自己一世敌手,并感叹自己当年不慎放虎归山,以致刘备终成一番大业,使得天下三分。
眼下曹丕最忌惮的,并非孙权,仍是刘备。不仅因为刘备的才能,更因为刘备自立为汉帝,在政治立场上与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曹丕公然对敌,天下心存汉室之人,恐怕仍旧对刘备抱有一丝期望。
若有可以重创汉军的良机,曹丕是一定不会错过的。
“朕前番封吴太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令其至洛阳为官。为何时至今日,孙登仍不曾前来?”曹丕换了个话题,他一直想把孙权的长子作为人质,好让孙权有些顾虑,不敢轻易背叛。
但孙权岂敢久居曹丕之下,自然不会让孙登白白送死。
“太子年方十二,体弱多病,更兼未曾远离父母,若来洛阳,恐失了礼数,触怒大王。”赵咨淡淡地说道,“待吴王对其深教礼节,定将他送至洛阳!
赵咨这话让曹丕一听便知识敷衍。曹丕随即冷冷地说道:“如今吴军士气低落,若孙权敢有不忠之心,朕绝不答应!”
“南郡等地,吴王占据方才两年,一时难以民心尽附。”但赵咨可不是毫无胆略之人,不亢不卑地说道,“然江东基业已立三世,军民同心,定能抵御外敌。”
“吴王为陛下与先帝袭荆州,杀关羽,阻刘备,忠心可昭日月!”赵咨神情肃穆,言辞诚恳,“此番甘宁、韩当、孙桓等重臣皆死于蜀军之手,吴王已与刘备结怨甚深,陛下夫复何疑!”
赵咨这一番话,让曹丕难以挑出毛病,曹丕两番被他难倒,便觉得此人留在孙权那里实在可惜,便正色道:“卿可愿留在洛阳为官?”
但赵咨却对孙权极为忠心,婉言谢绝道:“这殿内众臣,皆当世英才,胜臣百倍有余!臣不过一江东骑都尉,何以当得起陛下器重?”
“臣若不回武昌,必是贪图洛阳富贵,如若这般,臣又如何能侍奉陛下?”赵咨继续说道,“更兼吴王驾前,臣仍需传达陛下结盟之谊!”
曹丕心中微叹,既然难不倒赵咨,他也不便强求,毕竟眼下还需要与孙权联合讨伐刘备,凡事不能逼得太紧。于是曹丕便请赵咨先回馆驿休息,他则继续关心荆州的动静。
只是一连四个多月,汉军与吴军在夷陵、高林亭和武陵郡三处僵持,双方都不曾前进一步,曹丕闲暇之余也和众臣探讨战局,推断胜败。
正巧十一月时,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镇西将军曹真率领众将前往平叛,因此曹丕倒是不希望孙权与刘备这么快就分出胜负,越是按兵不动,越能让曹丕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然而十二月下旬,前线细作来报,说是张飞遣偏军绕过朱然大营,占领当阳,并斩杀吴军大将甘宁。
“噢?蜀军竟能斩杀甘宁?”曹丕在内殿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大为吃惊。他知道甘宁乃东吴数一数二的虎将,着实没料到居然会死在汉军手里。
战局突然生变,曹丕不敢大意,他立刻传召太尉贾诩、大鸿胪董昭、侍中刘晔、尚书司马懿等足智多谋之臣,共商军机。
在得知汉军获胜后,刘晔认为战局的僵持已然打破,吴军必败,魏军应早日做好南下江东的准备。刘备若知孙权后方危急,必然会认为孙权大势已去。合两家之力,便能一举剿灭孙权。
司马懿则认为吴军只要坚守不战,汉军便难有作为,因此建议曹丕再观察一阵子,等到战局明朗后,在动武不迟。
可贾诩则劝谏曹丕,眼下魏国虽然疆域广阔,但连年征战,多有外族作乱,民生疲惫,而吴蜀两地皆有天险,不宜进兵。因此不如休养生息,先文后武,任由孙权与刘备争斗,待到国家安定,兵强马壮之日,再一统天下,必能事半功倍。
贾诩的这番肺腑之言,却让志在统一天下的曹丕略感不快。由于河西叛乱已接近尾声,曹真等人连战连克,曹丕也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再让斥候前去荆州打探消息。
半个月后,曹丕在太极殿上又得知汉军攻克高林亭,歼灭朱然大军的消息,顿时大为震惊。如此一来,张飞那路军马,便可以一马平川,剑指南郡。
司马懿这时起身道:“朱然虽败,但江陵城池坚固,蜀军岂能轻易攻取?陛下可趁蜀军围攻江陵之际,出兵伐蜀,与孙权联手,必能大破刘备!”
曹丕对司马懿的看法深表赞同。可还没等他和众臣商量出个具体的进兵之策,又有斥候火速来报,说是汉军已攻占江陵!
……
曹丕与满朝文武,皆是面面相觑。
“可曾探听清楚了?”曹丕难以置信地质问斥候,他着实对这个消息的可信度表示怀疑。
“千真万确,小人是亲眼看到汉军进城的!”斥候惶恐地伏拜于殿前,这种事情他怎敢乱说。
“陛下稍安勿躁,想来不出数日,便会有详细战报送来!”群臣虽然也是始料未及,但还是劝曹丕安心等待。
五日之后,果然有夏侯尚的亲笔表章送到,详尽地阐述了姚泰叛变,江陵被汉军攻克的经过,同时又诉说孙权与诸葛瑾放弃公安,陆逊也率领夷陵、枝江两地吴兵从水路返回武昌,如今湘水以西的荆州之地,又尽数归于刘备。
看完表章后,曹丕沮丧地摇头道:“当年大司马(曹仁)尚能坚守江陵一年,他孙权竟连一日都守不住!真乃庸主也!”
“这陆逊倒也谨慎,他怕我趁势袭取江东,便保留兵力,甘愿放弃夷陵等地。”曹丕也不得不承认陆逊确实有战略眼光。当初曹丕得知东吴丢失江陵,便想着若是吴军元气大伤,他就南下伐吴,抢先刘备一步攻占江东之地。
事已至此,曹丕再是遗憾也于事无补,他环视阶下群臣,高声问道:“眼下刘备已夺荆州,孙权退守武昌,诸卿以为朕该如何用兵?是伐蜀,还是伐吴?”
大鸿胪董昭谏言道:“陛下,眼下河西之乱已平,不如一面去荆州探听吴蜀军情,一面召曹子丹回京,再作商议!”
群臣皆对董昭的话表示赞同,因此曹丕便让夏侯尚与自己麾下的斥候严密监视荆州,一有变故就火速来报。同时又让安西将军夏侯楙去长安替回总督雍凉的曹真,令其早回洛阳。
二月,曹真顺利返还京师。他与曹丕年少时便一起长大,去年平定河西之乱,更是战功赫赫,斩首五万人,生擒十万,获得牛羊百万头,让曹丕龙颜大悦。
因此曹真深受曹丕信任和器重,一回京便被曹丕加封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俨然成为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这接下来的征战重任,毫无疑问要落在他的肩上。
与此同时,孙权麾下的骑都尉赵咨携带礼物来到洛阳。曹丕去年才见过这个赵咨,知道此人善于舌辩,因此猜到他此番前来,多半是为了请自己出兵相助。
司徒王朗则是建议道:“孙权新败,士气正衰,此时有求于我大魏,陛下何不冷待赵咨数日,使其心怀敬畏,知晓大国之军绝不轻动!”
曹丕对王朗的话深表赞同,因此五日后,他方才太极殿召见赵咨。在看过孙权的亲笔书信后,曹丕倒是觉得孙权言语之间虽是恭敬,但仍旧不失吴王威严,甚至对曹丕不能及早出兵相助,表达了一丝失望。
看来陆逊及时保存了吴军主力,还是让孙权多了一些底气。此时若是伐吴,并不如自己想得那般容易。
曹丕目视阶下的赵咨,正色道:“朕闻知朱义封兵败,本欲出兵伐蜀,相助吴王!奈何河西叛乱,危害甚大,朕一时难以分心!”
说到这里,曹丕言语之中忽地透出一股杀气:“如今诸胡臣服,陆伯言却已自弃夷陵,湘水之西尽归刘备。孙权自守武昌,再请朕出兵,莫不是想驱虎吞狼,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面对曹丕的刁难,赵咨已是习以为常,只见他微笑着拱手道:“臣以为,陛下以江山霸业为重,出兵讨贼乃为国家,更顺应天命!吴王勇战蜀寇,虽是损兵折将,失地陷城,但未曾失却大义!”
“刘备一世之雄,先帝所忧。其在荆州广德人心,吴王正因此而败!”赵咨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若任刘备久驻荆州,无异于养虎为患。”
“这赵咨倒是对我的心思拿捏地很准啊!”曹丕不禁心中感叹,本以为自己冷落赵咨,能让他心中着急,这样自己便能多对孙权进行一些索取,未曾想赵咨已料到自己有伐蜀之意。
其实曹操在世之日,也常常向曹丕说起刘备乃自己一世敌手,并感叹自己当年不慎放虎归山,以致刘备终成一番大业,使得天下三分。
眼下曹丕最忌惮的,并非孙权,仍是刘备。不仅因为刘备的才能,更因为刘备自立为汉帝,在政治立场上与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曹丕公然对敌,天下心存汉室之人,恐怕仍旧对刘备抱有一丝期望。
若有可以重创汉军的良机,曹丕是一定不会错过的。
“朕前番封吴太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令其至洛阳为官。为何时至今日,孙登仍不曾前来?”曹丕换了个话题,他一直想把孙权的长子作为人质,好让孙权有些顾虑,不敢轻易背叛。
但孙权岂敢久居曹丕之下,自然不会让孙登白白送死。
“太子年方十二,体弱多病,更兼未曾远离父母,若来洛阳,恐失了礼数,触怒大王。”赵咨淡淡地说道,“待吴王对其深教礼节,定将他送至洛阳!
赵咨这话让曹丕一听便知识敷衍。曹丕随即冷冷地说道:“如今吴军士气低落,若孙权敢有不忠之心,朕绝不答应!”
“南郡等地,吴王占据方才两年,一时难以民心尽附。”但赵咨可不是毫无胆略之人,不亢不卑地说道,“然江东基业已立三世,军民同心,定能抵御外敌。”
“吴王为陛下与先帝袭荆州,杀关羽,阻刘备,忠心可昭日月!”赵咨神情肃穆,言辞诚恳,“此番甘宁、韩当、孙桓等重臣皆死于蜀军之手,吴王已与刘备结怨甚深,陛下夫复何疑!”
赵咨这一番话,让曹丕难以挑出毛病,曹丕两番被他难倒,便觉得此人留在孙权那里实在可惜,便正色道:“卿可愿留在洛阳为官?”
但赵咨却对孙权极为忠心,婉言谢绝道:“这殿内众臣,皆当世英才,胜臣百倍有余!臣不过一江东骑都尉,何以当得起陛下器重?”
“臣若不回武昌,必是贪图洛阳富贵,如若这般,臣又如何能侍奉陛下?”赵咨继续说道,“更兼吴王驾前,臣仍需传达陛下结盟之谊!”
曹丕心中微叹,既然难不倒赵咨,他也不便强求,毕竟眼下还需要与孙权联合讨伐刘备,凡事不能逼得太紧。于是曹丕便请赵咨先回馆驿休息,他则继续关心荆州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