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1255再铸鼎
    ……

    时间飞快地流过,转眼就到了1256年的二月。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

    东海堡外面已经围了一圈围墙,里面多了大大十几间房子,朗朗的童声从中央一间低矮的大厅里传出来。

    大厅里面,竖着好几根木柱,北边有一个讲台,对面摆了好几排桌子,几十个大大的孩子坐在这里,正在摇头晃脑背诵着乘法口诀。

    “砰!”

    突然外面传来一声闷响,声音不大,但是很特别,似乎是从远处传来的,课堂里瞬间静了下来。

    讲台上一个中年女性扶了一下眼镜,:“不要在意,继续背!”随后又声嘀咕了一句“不是在东山那边吗?这么远都能听到……”

    ……

    东山东麓,响声过后,山梁后面突然呼啦啦站起几十个人,用力地鼓起掌来。

    段明远从山梁前方平地上的一道壕沟里爬起来,向后挥了挥手,然后一边腹诽着“nnd这群怕死的躲得真是够远”,一边跑向前面的一个铁管子,仔细检查一遍,确认完好,向后比了个手势,后面又欢呼起来。

    这是东海商社第一门火炮的实验现场,因为意义重大,所以附近有事没事的人都过来围观了。包括对口的工业部、安全部、海洋部诸人,还有不对口的统合部、劳工部、后勤部、商务部几位,都过来凑了个热闹。不过为了安全计,真正在第一线点炮的只有段明远一个人,当然也只是躲在壕沟里点燃长长的引线,没敢凑到炮旁边。

    去年年底,钢铁对策暨武器装备研发组好不容易搞出了一个号的水力锻锤,勉强解决了钢板的加工问题,还没做出几件,气候就骤然变冷,东山河进入了枯水期,水车动不了了。

    于是工业部只能把重点转向暂时不需要水力的项目,比如玻璃。不过他们拿着砂子、石灰和草木灰反复试验了好几遍,也只得到了一些黑乎乎发红的几乎不透明的物质。没办法,只能一边继续试验,一边先用一些旧世带过来的碎玻璃练习一下玻璃加工技术,试着研究出磨制透镜的方法。毕竟不少人都戴着眼镜,都心翼翼地保护着,一旦坏掉就没法复制了。

    还有一个项目倒是取得了突破,那就是水泥。当初用水力磨盘制造了一批细石灰,后来经非金属组多次实验和调整配方,终于制造出了一批加水后能凝结的粉状物,虽然跟后世真正的水泥比起来就是渣,但总比三合土好多了。

    虽然水车不能用了,但是耕牛闲下来了啊。机械组用代耕架改造出三台畜力磨盘,开始批量生产水泥,又加上冬季农闲,空余出不少劳动力可以投入建筑业,大大推进了建设交通部的进度。

    东海堡初现规模,内部多出了十几间各式建筑,预备提供给各部门工作使用,外面还立起了一道圆围墙。其实最开始的计划是把东海堡建成棱堡的,但现在又没远程火力,不需要那么浪费建材,所以只做成圆形的,将来有需要加上几个角就是棱堡了。

    这一点提醒了武备组,反正钢也不能炼了板甲也没法打了,不如做点能干的事……我们来研究火器吧!

    毕竟东海商社这点人既不够多又不能打,只能想办法弯道超车了。

    太先进的火器他们也搞不出来,现实的也就只有爆炸弹、火枪、火炮三个发展方向。

    其中爆炸弹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宋金都有所谓的“震雷”,就是装填了火药的铁球,可以投掷出去爆炸桑宋军还有一种名为“火炮”的武器,实际上也是这种爆炸弹。但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黑火药爆炸力度低,引信也很不可靠很不安全,爆炸弹很难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之前阔马战役的时候高正试用过一次,虽然声光效果不错,但杀伤力很不足。历史上,爆炸弹也是适用面狭窄。所以这条路暂时不需花费太大力气。

    而火枪就很经典也很重要了,不过它虽然用铁量少,但加工起来也是颇需要一些精细技术的,他们暂时还搞不定,只能先搁置了。

    剩下的最现实的就是火炮了,它的价值不可觑,但起步阶段做起来反而比火枪简单,反正只需要铸造就能成型,可以是最现实的选择。

    于是经过几的讨论之后,武备组行动起来,画出火炮的设计图,设计制造流程。

    他们的第一门火炮绕过历史上众多弯路,直接设计成了前细后粗的水滴型,在重心位置上有炮耳,后部用火门点火。不过规格上相当保守,口径只有40mm,平均壁厚差不多也有40mm,倍径只有10,是门相当轻型的炮,整体重量差不多只有30kg。

    但30kg也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挑战,之前坩埚熬铁一次只有5kg,现在规模大了五倍,难度更是倍增。

    武备组联合机械组、木工组,先用木头雕了一个模型出来,确定重心位置没错,之后折腾一个多月才搞定火炮用的砂模,暂时放着阴干,又用了十几做出一个铁-木联合结构的型龙门吊,用来运输铁水。

    铸造材料是普通的自产生铁,虽然强度不如熟铁和钢,但熔点低,容易铸造。熟铁或者钢熔点太高,流动性不好,不适合铸造或者铸造要求的技术太高,不是他们能做出来的。其实更合适的材料是铜,但贫穷的东海商社显然舍不得拿出来。

    他们做了一个大号的粘土坩埚,内径20cm,深20cm,又改造了一处炉子,用人力风箱就把生铁融成了铁水。然后用吊车把粘土坩埚吊起来,移动到旁边的砂模上,心地把铁水注入进去。铁水量计算的很准确,只剩余了一点,又铸了几个铁锭。

    砂模没有立刻开启,而是在旁边放了几个炉子继续保温,直到三后才开模将铁炮取出来。当,工业部和安全部、海洋部全员都过来围观了,万浩然砸开砂模,段明远立刻扑上去用手把砂子拨开,抚摸着炮身就像亲女儿一样。

    也许是运气好,也许是铁水的质量好,也许是他们的技术确实不错,这门炮总体来看还算成功。外形基本与设计意图一致,只是表面上有一道合模线,别的地方仔细一看会有很多坑坑洼洼,内部有没有缺陷也没法检测。

    武备组本有人提议学习历史上近代火炮的内膛加工方法,搞个镗床将炮膛切削光滑,这样对于炮弹的稳定性和威力都大有助益。但铸铁是脆性材料,切削的话稍不仔细就很容易崩裂,对他们这些二把刀来难度过高。他们心疼这门好不容易铸造出来的宝贝炮,最后还是没有尝试,只用毛毡布蘸着从水泥原料里筛出来的细石灰石把内膛打磨了一下,效果聊胜于无。

    到了二月初九春分日,气已经渐渐转暖,武备组决定今日试炮。

    他们在东山东麓划出一片试炮场,选了个位置把火炮和一堆工具搬过来,由段明远主导操作。

    火炮放在木工组做的一个简单的木架上,可以上下调节角度,段明远抽出垫木,将仰角调到大约五度的位置,深呼吸准备了一下,开始操作。

    他先按照标准程序,用一个蘸水的拖把捅了一下炮膛,又用干拖把擦了一下,装作清理炮膛的样子。

    然后万浩然给他搬过来几个纸包,这是事先称好的火药,按100g每包进行分装。

    由于是初次试炮,为安全起见,段明远只拿了两包撕开倒进炮膛,又用一根木杆推实。随后拿出一个铁球,也就是炮弹,重300g,推进炮膛。

    段明远给万浩然示意一下,后者立刻带着剩下的火药离开。随后段明远拿出一卷引线,抽出一头插入火门,然后拿着慢慢走到后面五米外的一处壕沟边,把引线剪断,就抬起头对着山梁边上围观的群众大喊:“准备,要点炮了!”,众人立刻躲进山梁后面,只露个头看着。

    段明远跳进壕沟,戴上头盔,点燃了引线,随后抱头蹲了下去。

    山梁上的众人看着引线一点点烧过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看着离火门只有几米了,高正突然大喊一声“卧倒!”,于是哗啦啦倒了一片。

    他自己反倒仍然露头看着,只见引线越来越短,没进火门,发出“轰”的数里可闻的一声巨响,炮口发出一道红光,一个几不可见的黑点从汁…慢慢地飞出来,划出一道抛物线,落在了前方的野地上。

    地面上已经事先标了距离,从一百米一直到一千米,炮弹落在了二百米和三百米之间。

    随后段明远确认火炮安然无恙,众人又欢呼起来。

    即使后世已经见多羚视上枪炮齐鸣的大场面,但亲身在近处听到火药爆炸的巨响,还是觉得心悸无比。试想一下,若是在战场上对面突然来这么一下,就算炮弹没打过来也得吓个半死啊。

    相比之前长矛胸甲的打闹,这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啊!

    大部分酱油群众对武备组表示祝贺之后就散去了,相关人士留下来继续试炮。

    之后又测试了正常装药(300g)和双倍装药(600g),都通过了测试,明火炮质量足够过硬,正常使用不至于炸膛。

    按照正常流程,接下来本该逐渐增加装药量直到损毁,以测试这型火炮的极限,让后来的使用者心里有个底。但是现在就这一门炮宝贝得很,不能这么浪费,就先移交给了安全部进行杀伤能力测试,等测完了再做极限测试。

    接下来几,安全部和海洋部联合起来,发了几十炮,测试了这门炮的实战能力。

    在正常装药的情况下,这门炮能把炮弹打到四百米以外,但这个距离上已经没有准头和杀伤力可言了。

    比较有意义的射程是120米左右,这个距离上发射实心弹可以击断10厘米粗的树干,但是散布范围有几块门板那么大,很难准确打到树干上。

    如此近的射程,如果用来吓唬裙是够的,但很难有太大的战术意义。于是武备组又制造了一批铅质霰弹,以求更高效率的对人员杀伤。测试下来,铅子可以在20m的距离上击穿10cm厚的木板,50m的距离上击穿5cm厚的木板,如果换成活人肯定受不住,这个战果很是令人振奋。

    测试得七七八八之后,这门炮开始进行极限测试,被依次填上三倍装药、四倍装药,终于在五倍装药的时候轰然炸裂,走过轰轰烈烈的一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我算是理解虎蹲炮的设计理念了。这个级别的炮,就是再厚重、装再多的药,也打不了多远,不如干脆做轻点,以霰弹近距离杀伤为主,还便于移动。据虎蹲炮只有三十六斤,我们是不是该往这个方向努力?”事后武备组、安全部、海洋部联合举行的总结会上,万浩然翻着测试报告,有些感慨地。

    虎蹲炮是明代的一种炮,威力不强但巧轻便,为名帅戚继光所推崇。

    “是啊,所以后来火枪普及之后,虎蹲炮就不行了,因为射程还没火枪远,火力密度也没火枪方阵大。”段明远拿着几块火炮碎片,惋惜地。

    “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火枪,所以虎蹲炮还是很有意义的不是吗?”林雅接茬,她最近也是恶补了很多古典时代的火器知识,“同时,减轻重量以后,也意味着成本更低、能制造更多的火炮。虽虎蹲炮打不远,但是发射实心弹也有一百米左右的有效射程了,我们完全可以集中使用啊,用火力覆盖来改善威力。”

    季国风立刻表示赞同:“没错,我简单算了一下,如果把口径增大到50mm,再适当缩减壁厚,就可以把重量减轻到20kg左右,基本与虎蹲炮的36明斤相当了。根据我们这次的实验,安全冗余是比较富裕的,我这再改良一下铸造工艺和铁水配方,这么改动问题不大。”

    众人纷纷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就对这个方案表示支持,于是季国风记录下来,标注为高优先级项目。

    火炮轻型化符合现在的工业水平和军事需要,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

    海洋部的韩松这时举手发言了:“但同时,更大的火炮也要继续研发。今年我们海军会有几艘船下水,如果按这年代的规矩打跳帮战,肯定是连海盗都打不过的。要想保证海上的战力,必须给船上装备火炮才校我也知道搞什么十八磅炮、二十四磅炮不现实,但这虎蹲炮也太了,就算是商船的船板都不一定能打穿。我希望至少能有一种六十毫米口径的火炮,而且身管要长,能打得远打得狠,至少能对轻型船造成一定的威胁,不难吧?”

    季国风眉头一皱:“六十毫米……换算成弹重就是八百克不到两磅,如果是长身管的话,恐怕重量就超一百公斤直奔二百去了,有些难度啊。罢了,反正早晚也得上的,那我们就以二百公斤为目标,慢慢试着搞起吧。”

    200kg,这又大大超出了工业部现在的加工能力,不过他们决定接下这个挑战,毕竟这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