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宋景炎七年(华夏四年),日,荆湖北路,大冶县,流圻垒。
流圻垒位于黄石港旁,四年前被宋军夺取,因地理位置合适,后来文天祥的江西幕府就在此地设置了前线指挥部,负责就近协调指挥对湖广元军的作战。
原本这个流圻垒只是个不大的军城,如今却多番扩建,成了一个水陆联合的军事基地,规模颇大。既是军城,便内外森严,充满了肃杀气息,不过在一堆军事设施之中却有一座不同的小院落,外面看上去平平无奇,内里却装饰奢华,还有歌舞伎出入,与军事气氛格格不入。
此处小院便是中江制置使文天祥所居住的别院。文天祥自幼爱玩、生性豪奢,堪称纨绔子弟,直到当年为抵抗元军愤而起兵才一转脾性,散尽家财供应军需。不过人到底天性难改,危急时刻自然要奋发图强,但这些年来局势安靖、财政宽裕,他的惰性忍不住又冒了出来,在不影响军备的情况下尽可能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前段时间,夏国发动了对元国的最后攻势,文氏幕府也抓住这个机会,展开了对盘踞在鄂州的高达部的进攻,试图进一步收复失地。如此重大的战局,文天祥自然要披挂上阵,来到流圻垒坐镇。经过数年的经营,如今的中江军实力更胜以往,战线稳步推进,文天祥实际上不需要做什么,只是在指挥部安定人心而已。因此,他平时也闲适得很,每日午后的这段时间都要小憩一会儿。
不过今天的这个午后,文天祥却一反常态没有歇息,也没有招人舞乐,而是坐在大堂之中,脸色铁青。
他旁边的黑木桌子上放着一份简单的文件,只有薄薄一张白纸,上面的内容却骇人听闻——这是外面长江上的燎原号发来的通告,声称元军高达部已经投降夏国,要求宋军立刻停止军事行动,撤往战前的边境之后。
何等滑稽,何等可笑!
想当年,文天祥与东海国关系密切,还曾接受他们的帮助,对抗入寇的元军。可没想到几年过去,形势竟变化得如此之快,过去正义的东海国如今成了强大的华夏国,成了又一个虎视眈眈摩拳擦掌的巨兽,而且比之前的那几个还远远要更为可怕!
文天祥看过文件后就一直沉默着,见他久久不言语,坐在侧席的参赞吴浚有些急了,出言提醒道“制置,如今夏人都下了通牒,我们是战是退,您给个话啊!”
本来前线进展顺利,昨日宋军已经胜了一局,可正要乘胜追击的时候,夏军就把这份令人震惊的通告送来了。前线将士自然人人不忿,明明战果就在眼前,再不远都是鄂州城了,可这时候却要硬生生停下来,功亏一篑,那谁能心服?可若不退,那夏军一旦发威,局面可就没法收拾了啊……
文天祥眉头一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现在麻士龙所部是在白鹿矶吧?对面的元军可撤了?”
吴浚回想了一下,答道“麻部前日才攻下白鹿矶,元军是有序撤离,应当不会退太快。更何况如今夏军调停,他们得了支应,多半也就不会退吧。”
文天祥点头道“还有南边的朱华、尹玉,都已就位……既然这般,那就让他们继续打!”
“什么?”吴浚眼睛立刻瞪大了,“制置,这么一来岂不是会触怒夏军?他们虽说在江上只有几条船,但若真恼怒了,西北两边的大军可是随时能调来啊!”
文天祥笑了笑,道“元军此时得了生路,正是最松懈的时候,我们趁机进军,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至于会不会触怒夏军……我们只打元军,打完就撤回来,他们多半会乐见其成,不会与我们为难的。”
“原来如此。”吴浚松了一口气,制置总算还是明智的。“那么撤回来之后,又当如何安顿各部?”
“嗯,是该好好筹谋筹谋……”文天祥这时候神情又开始凝重,站起身来,在大堂中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捻着手指,吴浚也就只能陪他站着。
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才开口道“先让各部撤回战前的营地,然后……让幕府拿个案子出来,把他们逐步撤回江西,把守各要地。此外,抽大约十个营出来,随我东去临安……迎官家入赣!”
这下吴浚更震惊了,失声问道“迎官家……这是为何?”
文天祥叹了一口气,往北一指,道“如今夏国上下齐心,兵强马壮,一统之势已成,必不可能放过我大宋。临安放在几十年前是处险地,然而现今情况大不同,夏国海军瞬息而至,如同被匕首逼在脖颈上一样。要尽量保全社稷,便不能让官家继续住在临安,非得迎往万妥之地不可。江西虽也临水,但江口狭窄尚可防御,总比临安稳妥些。”
吴浚思索了一会儿,道“有理,但若临安失了,江西又能坚持多久呢?”
想到这里,他突然起了个想法,打了个哆嗦,然后看向文天祥,轻声说道“制置,其实还有另一条路,您与华夏国公们相熟,不如……”
就连吕文福、高达这样的歪瓜裂枣都能投靠夏国,换个闲散富贵,而文天祥从当初东海国初创的时候就跟他们关系密切,要是带着整个宋国最强的江西投靠过去,那不是泼天的功劳、亲上加亲?恐怕酬以裂土封侯之功都不为过啊!
何必非得跟着宋国这艘破船一起沉下去?
吴浚身为幕府参赞,常年参与军务,自然知道夏军之强大远非宋军能比。如果文天祥非要负隅顽抗的话,不但苦苦经营的幕府和中江军会灰飞烟灭,吴浚这些手下人也落不到好下场去。相反若是跟着文天祥“反正”,那么安全富贵总是能保证的,说不定还有希望进入华夏体制,更进一步……
他的心脏不自主地跳动起来,满怀期望地看着文天祥,希望他做出肯定的回答——
可他立刻就失望了,文天祥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地拒绝道“不行,我受宋禄为宋臣,自然便要忠于大宋。诚然我随时可去夏国享荣华富贵,但那岂是君子所为?为了忠义,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此事休得再提。”
吴浚老脸一红,低头行礼道“制置高义,是在下糊涂了。”
文天祥摆手道“幕府中有你这想法的估计还不少,平日间你与他们交往的时候也提点几句,定明心志。”
然后他坐回椅中,说道“不说此事了,还是把迎圣之事再谋划一下。入江西简单,但将官家迎出临安不易。夏人在临安有眼线不说,左相陈宜中贪恋权位,也未必愿意配合我们,可能不得不用强才行,所以我才要点兵前去。”
吴浚想了想,道“可是,赣浙之间就那几条路,若是我军大举前往,必定会惊动四方。到时候打草惊蛇,非但进不了临安,反倒还会惊扰了夏人,引动他们出手。这,恐怕并不适宜吧?”
文天祥点头道“确实如此,所以我们不能立刻就大张旗鼓,还得寻些别的法子才行。”
他手指在桌上敲打着,慢慢说道“陈丞相不可信任,但镇守临安的沪国公张世杰乃是忠义之士,若是对他说明形势、晓以利害,他未必会不明事理。只要说服了他,我们里应外合,就有把握趁夏人醒悟过来之前迎出官家了。”
吴浚拱手道“制置深谋远虑……所欠之事,只余如何说服沪国公了。”
文天祥看着他笑道“吴参赞,你可愿意担此重则?”
吴浚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躬身道“在下必不辱使命。”
“好!”文天祥压手让他坐下,然后说道“倒也不必急于一时,稍后你我先召集诸参,筹谋好了军事,然后我再修书一封,你择个日子带去临安找沪国公。大宋的社稷,可就要系于你身上了。”
<scrpt>;</scrpt>
流圻垒位于黄石港旁,四年前被宋军夺取,因地理位置合适,后来文天祥的江西幕府就在此地设置了前线指挥部,负责就近协调指挥对湖广元军的作战。
原本这个流圻垒只是个不大的军城,如今却多番扩建,成了一个水陆联合的军事基地,规模颇大。既是军城,便内外森严,充满了肃杀气息,不过在一堆军事设施之中却有一座不同的小院落,外面看上去平平无奇,内里却装饰奢华,还有歌舞伎出入,与军事气氛格格不入。
此处小院便是中江制置使文天祥所居住的别院。文天祥自幼爱玩、生性豪奢,堪称纨绔子弟,直到当年为抵抗元军愤而起兵才一转脾性,散尽家财供应军需。不过人到底天性难改,危急时刻自然要奋发图强,但这些年来局势安靖、财政宽裕,他的惰性忍不住又冒了出来,在不影响军备的情况下尽可能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前段时间,夏国发动了对元国的最后攻势,文氏幕府也抓住这个机会,展开了对盘踞在鄂州的高达部的进攻,试图进一步收复失地。如此重大的战局,文天祥自然要披挂上阵,来到流圻垒坐镇。经过数年的经营,如今的中江军实力更胜以往,战线稳步推进,文天祥实际上不需要做什么,只是在指挥部安定人心而已。因此,他平时也闲适得很,每日午后的这段时间都要小憩一会儿。
不过今天的这个午后,文天祥却一反常态没有歇息,也没有招人舞乐,而是坐在大堂之中,脸色铁青。
他旁边的黑木桌子上放着一份简单的文件,只有薄薄一张白纸,上面的内容却骇人听闻——这是外面长江上的燎原号发来的通告,声称元军高达部已经投降夏国,要求宋军立刻停止军事行动,撤往战前的边境之后。
何等滑稽,何等可笑!
想当年,文天祥与东海国关系密切,还曾接受他们的帮助,对抗入寇的元军。可没想到几年过去,形势竟变化得如此之快,过去正义的东海国如今成了强大的华夏国,成了又一个虎视眈眈摩拳擦掌的巨兽,而且比之前的那几个还远远要更为可怕!
文天祥看过文件后就一直沉默着,见他久久不言语,坐在侧席的参赞吴浚有些急了,出言提醒道“制置,如今夏人都下了通牒,我们是战是退,您给个话啊!”
本来前线进展顺利,昨日宋军已经胜了一局,可正要乘胜追击的时候,夏军就把这份令人震惊的通告送来了。前线将士自然人人不忿,明明战果就在眼前,再不远都是鄂州城了,可这时候却要硬生生停下来,功亏一篑,那谁能心服?可若不退,那夏军一旦发威,局面可就没法收拾了啊……
文天祥眉头一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现在麻士龙所部是在白鹿矶吧?对面的元军可撤了?”
吴浚回想了一下,答道“麻部前日才攻下白鹿矶,元军是有序撤离,应当不会退太快。更何况如今夏军调停,他们得了支应,多半也就不会退吧。”
文天祥点头道“还有南边的朱华、尹玉,都已就位……既然这般,那就让他们继续打!”
“什么?”吴浚眼睛立刻瞪大了,“制置,这么一来岂不是会触怒夏军?他们虽说在江上只有几条船,但若真恼怒了,西北两边的大军可是随时能调来啊!”
文天祥笑了笑,道“元军此时得了生路,正是最松懈的时候,我们趁机进军,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至于会不会触怒夏军……我们只打元军,打完就撤回来,他们多半会乐见其成,不会与我们为难的。”
“原来如此。”吴浚松了一口气,制置总算还是明智的。“那么撤回来之后,又当如何安顿各部?”
“嗯,是该好好筹谋筹谋……”文天祥这时候神情又开始凝重,站起身来,在大堂中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捻着手指,吴浚也就只能陪他站着。
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才开口道“先让各部撤回战前的营地,然后……让幕府拿个案子出来,把他们逐步撤回江西,把守各要地。此外,抽大约十个营出来,随我东去临安……迎官家入赣!”
这下吴浚更震惊了,失声问道“迎官家……这是为何?”
文天祥叹了一口气,往北一指,道“如今夏国上下齐心,兵强马壮,一统之势已成,必不可能放过我大宋。临安放在几十年前是处险地,然而现今情况大不同,夏国海军瞬息而至,如同被匕首逼在脖颈上一样。要尽量保全社稷,便不能让官家继续住在临安,非得迎往万妥之地不可。江西虽也临水,但江口狭窄尚可防御,总比临安稳妥些。”
吴浚思索了一会儿,道“有理,但若临安失了,江西又能坚持多久呢?”
想到这里,他突然起了个想法,打了个哆嗦,然后看向文天祥,轻声说道“制置,其实还有另一条路,您与华夏国公们相熟,不如……”
就连吕文福、高达这样的歪瓜裂枣都能投靠夏国,换个闲散富贵,而文天祥从当初东海国初创的时候就跟他们关系密切,要是带着整个宋国最强的江西投靠过去,那不是泼天的功劳、亲上加亲?恐怕酬以裂土封侯之功都不为过啊!
何必非得跟着宋国这艘破船一起沉下去?
吴浚身为幕府参赞,常年参与军务,自然知道夏军之强大远非宋军能比。如果文天祥非要负隅顽抗的话,不但苦苦经营的幕府和中江军会灰飞烟灭,吴浚这些手下人也落不到好下场去。相反若是跟着文天祥“反正”,那么安全富贵总是能保证的,说不定还有希望进入华夏体制,更进一步……
他的心脏不自主地跳动起来,满怀期望地看着文天祥,希望他做出肯定的回答——
可他立刻就失望了,文天祥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地拒绝道“不行,我受宋禄为宋臣,自然便要忠于大宋。诚然我随时可去夏国享荣华富贵,但那岂是君子所为?为了忠义,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此事休得再提。”
吴浚老脸一红,低头行礼道“制置高义,是在下糊涂了。”
文天祥摆手道“幕府中有你这想法的估计还不少,平日间你与他们交往的时候也提点几句,定明心志。”
然后他坐回椅中,说道“不说此事了,还是把迎圣之事再谋划一下。入江西简单,但将官家迎出临安不易。夏人在临安有眼线不说,左相陈宜中贪恋权位,也未必愿意配合我们,可能不得不用强才行,所以我才要点兵前去。”
吴浚想了想,道“可是,赣浙之间就那几条路,若是我军大举前往,必定会惊动四方。到时候打草惊蛇,非但进不了临安,反倒还会惊扰了夏人,引动他们出手。这,恐怕并不适宜吧?”
文天祥点头道“确实如此,所以我们不能立刻就大张旗鼓,还得寻些别的法子才行。”
他手指在桌上敲打着,慢慢说道“陈丞相不可信任,但镇守临安的沪国公张世杰乃是忠义之士,若是对他说明形势、晓以利害,他未必会不明事理。只要说服了他,我们里应外合,就有把握趁夏人醒悟过来之前迎出官家了。”
吴浚拱手道“制置深谋远虑……所欠之事,只余如何说服沪国公了。”
文天祥看着他笑道“吴参赞,你可愿意担此重则?”
吴浚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躬身道“在下必不辱使命。”
“好!”文天祥压手让他坐下,然后说道“倒也不必急于一时,稍后你我先召集诸参,筹谋好了军事,然后我再修书一封,你择个日子带去临安找沪国公。大宋的社稷,可就要系于你身上了。”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