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四年,12月18日,淮安。
淮安地处泗水、大运河与淮河交汇之处,自宋金之际就是南方防线上的关要之地。四年前华夏国成立,南宋徐国公李庭芝被迫之下不得不放弃徐邳,撤往淮河以南布防,这淮安就是防御重点之一。
对于淮安守军来说,背后的大运河是运输补给的生命线,而敌军进攻淮安多半也是为了借运河南下,所以宋军的防御也是沿运河设置。
淮河之南、运河之东,便是淮安城之所在,城防完备;与之相对的运河西岸,还有另一座较小的军堡与主城呼应;在淮河北岸,也还有一系列军事设施作为前敌防御措施……然而今天看来,即便如此完备的防御体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依然显得苍白无力。
“这……真的来了。”
淮安守将许文德看着运河西岸浩浩荡荡的华夏大军,失声叫了出来。
这支大军彷佛一夜之间突然从地上冒了出来——实际上也差不多,昨日夏国突然发出宣战布告,要求许文德开城投降,今日就有一大船团浩浩荡荡从北边的泗水顺流而下,炮声轰隆,以雷霆之势在淮河南岸登陆,现在稀稀散散在战场上散布开来,围住了运河西岸的那座军堡。
许文德心中有些恍惚,他是李庭芝手下宿将,熟悉内幕,对于可能到来的战争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但一直觉得不会这么快就开打,怎么都得等朝堂乱局闹大了才动手。结果没想到夏人竟如此决绝,连年都不过了,说打就打过来了!
“将军!”
突然一声叫喊打断了他的思绪,他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幕僚拿着一封信走了过来。
幕僚把信交给他,说道:“是夏军刚刚送来的,说是朱阔上校写给您的信。”
“朱上校?”许文德对这个名字很熟悉。
朱阔是夏军本土师的高级指挥官,这些年来率领数旅的兵力驻扎在淮北一带,与宋军对峙。早前气氛还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夏宋两军的军官经常交流,许文德与朱阔也见过几次面,算是熟人了。
他匆匆把信打开,读了一遍,内容并不出乎他的意料,是朱阔以“老友”的身份劝他投降,好消弭一场血光之灾。
幕僚紧张地看着他,他这一个决定,可是关乎不知多少人的性命啊。
许文德把信又读了一遍,叹了口气,轻轻将信纸折了一折,塞回信封里。
见状,幕僚和旁边不少围观的军人都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是可以放松了。
不料,许文德的神情却突然严肃起来,把信塞给幕僚,说道:“朱上校情真意切,的确是仁义之士。然而我亦有自己的忠义,徐国公委派我守这淮安,可不是想让我一枪不放就开城投降的。你去转告他们,既然夏国号称要堂堂正正一统天下,那便堂堂正正来一战吧。”
幕僚闻言立刻失望起来,但没办法,还是乖乖照做送信去了。周围的士兵也不由得握紧了手中枪,准备迎接一场残酷的大战了。
此时夏军的船只已经来到了运河上,幕僚把口信送到船上,很快就又转述到了西岸的朱阔那里。
这段时间里,朱阔带人设立了临时指挥部,正在安排各部队行动,收到口信后,只是淡淡一笑:“那就让他求仁得仁吧。现在差不多也各就各位了,先把这座小军堡拿下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这军堡位于运河西岸,与东岸的淮安城遥相呼应。它原本是个有着四个尖角的棱堡,后来军事技术进步,战场上出现了榴霰弹的威胁,宋军就在城墙之上又用土石堆建了一层封闭式的炮垒,以庇护城上的士兵,整体形制显得不伦不类的。
夏军已经将堡垒四面围住,北边的淮河和东边的运河上都有战舰在巡梭,西南两边的地面上则有两个营的步兵蓄势待发。堡垒之中,各炮位的大炮已经从炮窗中推了出来,士兵们从各类小窗小孔里紧张地向外张望着。
进攻命令很快从临时指挥部用电波传到了各营之中,战舰和步兵都动了起来。
这些年来夏军与宋军的“交流”不是白交流的,早就摸清了淮安周边军事设施的详情,这次为了对付这个奇怪的堡垒,特意调拨了一批重炮过来。河上的几艘战舰都配备了120mm的大炮,陆地上也调拨了一个重炮连过来,现在开战命令正式下达,大炮后的炮兵也立刻摩拳擦掌,将沉重的炮弹向被包围着的乌龟壳打了过去。
“轰……轰轰轰!”
轰鸣声在大地上响彻起来,18kg的穿甲爆破弹伴随着澎湃的动能直接撞入堡垒的土石墙中,然后发生爆炸。这堡垒毕竟只有几年的建设时间,里面还要容纳人员和火炮,墙体不可能太厚。而120mm重炮可是连实心城墙都能摧毁的,对付这种空心土墙几乎是手到擒来,炮弹有的在墙中爆炸,引发一片震颤和垮塌,有的干脆从薄弱点撞进了里面去,将里面的人和物炸了个一塌糊涂。
不多时,整个堡垒已经被炮火覆盖,硝烟和扬尘在这小小的土石建筑上升了起来。旁边扬州城上的宋军看得胆战心惊,而近处的夏军则镇定自若,只当在看热闹。
许久过后,不知道哪枚炮弹正巧砸中了某个关键部位,堡垒的西南角突然大幅度垮塌下来,尘土漫天扬起,土石崩流的声音甚至穿透了轰隆的爆炸声。
见机,朱阔立刻发布命令停止炮击。在无线电的协调指挥下,各炮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停止了行动,已经出膛的几发炮弹爆炸后,嘈杂的战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堡垒中的混乱声清晰可闻,石块的崩落声,沙土的流淌声,木头的燃烧声,伤员的哀嚎声……惨不忍闻。
内部守军不知道还有多少能活动的,此时大多要么躲藏在内部深处,要么已经被震撼得懵逼了,只有少数几人敢探出头来察看外面的情形——可不待他们做出什么反应,战场上就突然响起了连续的冲锋号声!
“呜——”
养精蓄锐多时的夏军步兵立刻向几乎等同一片废墟的堡垒发起了进攻,队形松而不散,前后队相互掩护,很快冲到了近前去。守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几乎一个照面便降的降逃的逃,没过多久,夏军的旗帜便插到了废墟的最高处。
“不堪一击。”
朱阔摇了摇头,又看向了东方的淮安城。
“接下来就是你们了……这么大的城,其实反而还更容易些。”
……
当日,盐城。
“司令,盐城到了。”
“我知道了,准备登陆吧。”
燎原级战舰“平波”上,陆秀夫正望着西方漫长的海岸线。
海岸上有一道长堤,自北而南一眼望不到头,将东边的海潮与西边的良田分隔开来。此堤即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扞海堰”,沿着淮南江北的海岸线修筑,长达数百里,修成之后大大减缓了海潮对陆地的侵蚀,圈出了大片良田,泽被千年。
(后世江北海岸线向东延申,扞海堰不再起到抵御海潮的作用,但本身成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道路,继续贡献民生。现代的G15高速基本就是沿着扞海堰的路线修的。)
看到这标志性的扞海堰,便意味着淮东的海岸到了,再循着海岸找去,可以发现港口、河流和城市,这便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盐城了。
盐城在后世位于内陆,现在却是个沿海城市,与名字相称,自古以来便以盐业闻名,也正是陆秀夫的故乡。
在平波号周围,还有数十艘战舰及运输船,他们搭载了数千兵员,这次便是直扑盐城而来,力图收复这座海岸城市。鉴于陆秀夫的背景,枢密院便把他派了过来担任这次海陆联合行动的司令员,以减少当地人的抵抗情绪。
虽说时至今日,临近夏宋边境的盐城早已被百般渗透,谈不上什么抵抗情绪了。
舰队继续向岸边逼近,宋军在盐城并未重点设防,更别说水师什么的,对夏军造成最大阻碍的,不如说是盐城附近的恶劣水文条件,水深不够,只能试探着向港口接近过去。
“驱逐舰梯队先接近,海军陆战队占领港区,运输船跟上。登陆后先找个地方集结休整,等到1300开始行动……”
陆秀夫正在舰桥上对着地图协调行动,突然有一名参谋打断了他。
“司令,有些情况。”
“什么情况?”陆秀夫回头道。
参谋指了指舷窗,陆秀夫起身向那边望去,只见一艘小船离开了港区,打着白旗主动向舰队划过来了。
“这……”陆秀夫走到窗边,对着一架固定式望远镜向远处的盐城看过去,只见城上的宋旗不知何时已经撤下,换上了夏旗。
“呵呵……”他笑了起来,“倒是识时务,没跟淮安那边一样顽抗。也好,消弭了一场兵灾,就这样吧,把人接过来,如果的确是来投诚的,就留一个营去接收城池。其余部队也不用下船了,直接南下!”
淮安地处泗水、大运河与淮河交汇之处,自宋金之际就是南方防线上的关要之地。四年前华夏国成立,南宋徐国公李庭芝被迫之下不得不放弃徐邳,撤往淮河以南布防,这淮安就是防御重点之一。
对于淮安守军来说,背后的大运河是运输补给的生命线,而敌军进攻淮安多半也是为了借运河南下,所以宋军的防御也是沿运河设置。
淮河之南、运河之东,便是淮安城之所在,城防完备;与之相对的运河西岸,还有另一座较小的军堡与主城呼应;在淮河北岸,也还有一系列军事设施作为前敌防御措施……然而今天看来,即便如此完备的防御体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依然显得苍白无力。
“这……真的来了。”
淮安守将许文德看着运河西岸浩浩荡荡的华夏大军,失声叫了出来。
这支大军彷佛一夜之间突然从地上冒了出来——实际上也差不多,昨日夏国突然发出宣战布告,要求许文德开城投降,今日就有一大船团浩浩荡荡从北边的泗水顺流而下,炮声轰隆,以雷霆之势在淮河南岸登陆,现在稀稀散散在战场上散布开来,围住了运河西岸的那座军堡。
许文德心中有些恍惚,他是李庭芝手下宿将,熟悉内幕,对于可能到来的战争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但一直觉得不会这么快就开打,怎么都得等朝堂乱局闹大了才动手。结果没想到夏人竟如此决绝,连年都不过了,说打就打过来了!
“将军!”
突然一声叫喊打断了他的思绪,他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幕僚拿着一封信走了过来。
幕僚把信交给他,说道:“是夏军刚刚送来的,说是朱阔上校写给您的信。”
“朱上校?”许文德对这个名字很熟悉。
朱阔是夏军本土师的高级指挥官,这些年来率领数旅的兵力驻扎在淮北一带,与宋军对峙。早前气氛还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夏宋两军的军官经常交流,许文德与朱阔也见过几次面,算是熟人了。
他匆匆把信打开,读了一遍,内容并不出乎他的意料,是朱阔以“老友”的身份劝他投降,好消弭一场血光之灾。
幕僚紧张地看着他,他这一个决定,可是关乎不知多少人的性命啊。
许文德把信又读了一遍,叹了口气,轻轻将信纸折了一折,塞回信封里。
见状,幕僚和旁边不少围观的军人都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是可以放松了。
不料,许文德的神情却突然严肃起来,把信塞给幕僚,说道:“朱上校情真意切,的确是仁义之士。然而我亦有自己的忠义,徐国公委派我守这淮安,可不是想让我一枪不放就开城投降的。你去转告他们,既然夏国号称要堂堂正正一统天下,那便堂堂正正来一战吧。”
幕僚闻言立刻失望起来,但没办法,还是乖乖照做送信去了。周围的士兵也不由得握紧了手中枪,准备迎接一场残酷的大战了。
此时夏军的船只已经来到了运河上,幕僚把口信送到船上,很快就又转述到了西岸的朱阔那里。
这段时间里,朱阔带人设立了临时指挥部,正在安排各部队行动,收到口信后,只是淡淡一笑:“那就让他求仁得仁吧。现在差不多也各就各位了,先把这座小军堡拿下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这军堡位于运河西岸,与东岸的淮安城遥相呼应。它原本是个有着四个尖角的棱堡,后来军事技术进步,战场上出现了榴霰弹的威胁,宋军就在城墙之上又用土石堆建了一层封闭式的炮垒,以庇护城上的士兵,整体形制显得不伦不类的。
夏军已经将堡垒四面围住,北边的淮河和东边的运河上都有战舰在巡梭,西南两边的地面上则有两个营的步兵蓄势待发。堡垒之中,各炮位的大炮已经从炮窗中推了出来,士兵们从各类小窗小孔里紧张地向外张望着。
进攻命令很快从临时指挥部用电波传到了各营之中,战舰和步兵都动了起来。
这些年来夏军与宋军的“交流”不是白交流的,早就摸清了淮安周边军事设施的详情,这次为了对付这个奇怪的堡垒,特意调拨了一批重炮过来。河上的几艘战舰都配备了120mm的大炮,陆地上也调拨了一个重炮连过来,现在开战命令正式下达,大炮后的炮兵也立刻摩拳擦掌,将沉重的炮弹向被包围着的乌龟壳打了过去。
“轰……轰轰轰!”
轰鸣声在大地上响彻起来,18kg的穿甲爆破弹伴随着澎湃的动能直接撞入堡垒的土石墙中,然后发生爆炸。这堡垒毕竟只有几年的建设时间,里面还要容纳人员和火炮,墙体不可能太厚。而120mm重炮可是连实心城墙都能摧毁的,对付这种空心土墙几乎是手到擒来,炮弹有的在墙中爆炸,引发一片震颤和垮塌,有的干脆从薄弱点撞进了里面去,将里面的人和物炸了个一塌糊涂。
不多时,整个堡垒已经被炮火覆盖,硝烟和扬尘在这小小的土石建筑上升了起来。旁边扬州城上的宋军看得胆战心惊,而近处的夏军则镇定自若,只当在看热闹。
许久过后,不知道哪枚炮弹正巧砸中了某个关键部位,堡垒的西南角突然大幅度垮塌下来,尘土漫天扬起,土石崩流的声音甚至穿透了轰隆的爆炸声。
见机,朱阔立刻发布命令停止炮击。在无线电的协调指挥下,各炮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停止了行动,已经出膛的几发炮弹爆炸后,嘈杂的战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堡垒中的混乱声清晰可闻,石块的崩落声,沙土的流淌声,木头的燃烧声,伤员的哀嚎声……惨不忍闻。
内部守军不知道还有多少能活动的,此时大多要么躲藏在内部深处,要么已经被震撼得懵逼了,只有少数几人敢探出头来察看外面的情形——可不待他们做出什么反应,战场上就突然响起了连续的冲锋号声!
“呜——”
养精蓄锐多时的夏军步兵立刻向几乎等同一片废墟的堡垒发起了进攻,队形松而不散,前后队相互掩护,很快冲到了近前去。守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几乎一个照面便降的降逃的逃,没过多久,夏军的旗帜便插到了废墟的最高处。
“不堪一击。”
朱阔摇了摇头,又看向了东方的淮安城。
“接下来就是你们了……这么大的城,其实反而还更容易些。”
……
当日,盐城。
“司令,盐城到了。”
“我知道了,准备登陆吧。”
燎原级战舰“平波”上,陆秀夫正望着西方漫长的海岸线。
海岸上有一道长堤,自北而南一眼望不到头,将东边的海潮与西边的良田分隔开来。此堤即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扞海堰”,沿着淮南江北的海岸线修筑,长达数百里,修成之后大大减缓了海潮对陆地的侵蚀,圈出了大片良田,泽被千年。
(后世江北海岸线向东延申,扞海堰不再起到抵御海潮的作用,但本身成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道路,继续贡献民生。现代的G15高速基本就是沿着扞海堰的路线修的。)
看到这标志性的扞海堰,便意味着淮东的海岸到了,再循着海岸找去,可以发现港口、河流和城市,这便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盐城了。
盐城在后世位于内陆,现在却是个沿海城市,与名字相称,自古以来便以盐业闻名,也正是陆秀夫的故乡。
在平波号周围,还有数十艘战舰及运输船,他们搭载了数千兵员,这次便是直扑盐城而来,力图收复这座海岸城市。鉴于陆秀夫的背景,枢密院便把他派了过来担任这次海陆联合行动的司令员,以减少当地人的抵抗情绪。
虽说时至今日,临近夏宋边境的盐城早已被百般渗透,谈不上什么抵抗情绪了。
舰队继续向岸边逼近,宋军在盐城并未重点设防,更别说水师什么的,对夏军造成最大阻碍的,不如说是盐城附近的恶劣水文条件,水深不够,只能试探着向港口接近过去。
“驱逐舰梯队先接近,海军陆战队占领港区,运输船跟上。登陆后先找个地方集结休整,等到1300开始行动……”
陆秀夫正在舰桥上对着地图协调行动,突然有一名参谋打断了他。
“司令,有些情况。”
“什么情况?”陆秀夫回头道。
参谋指了指舷窗,陆秀夫起身向那边望去,只见一艘小船离开了港区,打着白旗主动向舰队划过来了。
“这……”陆秀夫走到窗边,对着一架固定式望远镜向远处的盐城看过去,只见城上的宋旗不知何时已经撤下,换上了夏旗。
“呵呵……”他笑了起来,“倒是识时务,没跟淮安那边一样顽抗。也好,消弭了一场兵灾,就这样吧,把人接过来,如果的确是来投诚的,就留一个营去接收城池。其余部队也不用下船了,直接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