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蓁并没有管筹钱事件的后续,反正曹明琨跟闻英倩结不结婚的,对她真没有什么影响。
不跟闻英倩结婚,闹心的是符佳芝两口子。
跟闻英倩结婚,闹心的是陶秀贞两口子。
左右折腾的都是那些不肖子孙。
这一晚凌蓁拖着行李箱,随意找了家看出去整洁的宾馆住了,第二日直接拖着行李箱去跑银行、房管局和民政局,等所有的手续都办完,该交割的都交割清,她拎着行李箱就上了回村子的大巴车。
五点半上的车,差不多七点到镇上。
镇上没有计程车,要回村子里能坐的交通工具这个时间点只有两轮或三轮的摩托车。
凌蓁本来想着日后就算不往外跑,村子里也没有什么商场,她要买点什么的可能也得经常往来镇上,不如直接买一辆能载人又方便载物的皮卡,但是走到了汽车销售店时才想起来乔瑜没有驾驶证。
无证驾驶那不成,所以买车的事只能暂且搁置。赶明儿来镇上看看有没有什么驾校,交了学费直接考试不知道行不行?
凌蓁估计应该没什么问题的。不用安排人教白送学费,而且又不是徇私,她要得到驾照也是需要正儿八经通过考试的,只是节省了学车的过程而已。
但是以后归以后,这会还是得坐摩托车回去的。
镇上离村子的路程也不算远,小半个小时之后凌蓁就到了竖着“常坡村”路牌的村口,凌蓁让师傅开慢些等到了地方会指给他停车,然后回忆着原时间线上乔瑜回村时所住的房子的样子。
常坡村约有上千户人家,人口四千多,村中有一条村民集资所建的水泥路蜿蜒而过,民宅沿着路分别往两边成列,每一户房子的宽度都是统一的,列与列之间留下的巷子是笔直一直到底的,看上去特别整齐。
到了其中一个只有疯长着的篱笆院墙、里头屋子有点破败的院子前,凌蓁依稀有些印象了,觉得应该就是这里,又见除了这一家之外其他的房子都是有亮灯的,就让摩托车师傅停下来。
付了车资,目送摩托车离开后,凌蓁才拎着行李箱走到院子门前,掏出一串钥匙,选了一把个头看来与锁头最相衬的钥匙出来怼进去试了试,果然把锁打开了。
乔瑜应该是前不久才回过这里,房子虽然破旧,但是屋内收拾得还是挺整洁的,离开之后门窗紧闭在短时间之内也不会有什么灰尘进来。
凌蓁用指肚拭擦了几个地方,都没有积尘,就从带回来的行李箱里拿出条新毛巾打湿了把整个屋子都简单擦了一遍就了事。
卧室里床上只铺了一张防尘的床单,凌蓁从衣橱找出干净的被褥,把床单换下来扔洗衣机里,收拾收拾就先睡觉了。
一觉醒来凌晨三点半,凌蓁精神饱满地起来满屋子走。
这屋子老旧归老旧,但是结构支撑方面还是没有问题的,休整一番,可以让它焕然一新。
但是凌蓁对于原有的格局完全不满意。
这房子是一层的平房,总面积也有一百六十多平米,三个卧房,一个仓房,一个杂物房,一个卫浴间,饭厅和客厅齐备,算不上小了。
现在这个房子已经完完全全属于凌蓁一个人了,她不需要这么多房间倒是可以把原来的房间改用途,但最关键的还是凌蓁不喜欢住一楼。
既然专门回到村子里就是想过自己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的,那肯定要让一切都跟自己想象中的一样才够货真价实。
所以她决定要把这个房子推倒重建,从屋子到院子,一切都按照她自己的设计来,一步到位。
凌蓁动力十足地找出了一沓白纸,开始画起设计图。
到天微微发亮的时候,从建筑所用的平面图到每一个空间的装修效果图一直画了十几张。
凌蓁把这些图纸拢起来成一沓,这时系统已经查好了宅基地建房的流程了,就算这个院子的范围内都是属于她名下的,但是在开建之前依然要去申报。
网络上的流程似是而非,有时候也不一定全对,为免白跑一趟,凌蓁到村子中间的早点铺子去买了两屉小笼包,拎着去找村长。
从村长办公室出来,凌蓁回到破院子里找出一辆自行车,骑着去镇上。
先是去有关管理部门交了建房申请,然后去找驾校。
驾校开在本镇上的只是报名点,练车惩考试点都要到比较繁华热闹的隔壁镇去,凌蓁跟他们说好了不需要练车直接安排考试就行,正好过两天就是考试日,凌蓁马上交了钱并确认了时间。
之后就是联系建筑队。
这个在去找村长谈的时候,已经得了他的推荐了,凌蓁电话打过去,把人约了过来院子这里结合图片看现场算施工费,按凌蓁的图纸和指定的材料,建成一栋占地面积八十平米的两层小楼再加院子里的一段游廊,包工包料总价约十八万。
凌蓁算了算,这样的话她手里就还剩下大概五万,找木匠订制家具再加上买必要的家电,再买了花苗……反正这理想的农家小院完全建成,手里就没剩下什么钱了。
这样一来,原来想要买的皮卡就只要先不买了,其它方面倒没什么,她用不着什么生活成本,不怕没钱吃饭。
但是钱还是得想办法再赚些,别的不说,车还是要买的。骑自行车去镇上对于她来说不是什么费力的事,可是这日晒雨淋地骑着无遮无挡的自行车总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再加上有时候想要买点什么,一个自行车后座能驮得了多少呀?
这会能做点什么挣钱呢?
最好得是不需要本钱的,她现在手上的钱都有了用途,都是不能动用的。
有什么无本生意可做呢?
凌蓁想了两天,在审批材料下来之前,将目光放到了村子以北的山上。
那山可能是因为山势十分平缓,被命名为小坡山。虽然占了个“小”字,但其实占地面积挺大的,凌蓁查了一下,总面积得有上千亩,南边的山脚在常坡村这边,北面的山脚已经是另一个镇了。
都说靠山吃山,按乔瑜的记忆,在她还年轻的时候,村里的确是有不少人靠着这山讨生活,据说村民的祖辈上还有出过猎户的,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不跟闻英倩结婚,闹心的是符佳芝两口子。
跟闻英倩结婚,闹心的是陶秀贞两口子。
左右折腾的都是那些不肖子孙。
这一晚凌蓁拖着行李箱,随意找了家看出去整洁的宾馆住了,第二日直接拖着行李箱去跑银行、房管局和民政局,等所有的手续都办完,该交割的都交割清,她拎着行李箱就上了回村子的大巴车。
五点半上的车,差不多七点到镇上。
镇上没有计程车,要回村子里能坐的交通工具这个时间点只有两轮或三轮的摩托车。
凌蓁本来想着日后就算不往外跑,村子里也没有什么商场,她要买点什么的可能也得经常往来镇上,不如直接买一辆能载人又方便载物的皮卡,但是走到了汽车销售店时才想起来乔瑜没有驾驶证。
无证驾驶那不成,所以买车的事只能暂且搁置。赶明儿来镇上看看有没有什么驾校,交了学费直接考试不知道行不行?
凌蓁估计应该没什么问题的。不用安排人教白送学费,而且又不是徇私,她要得到驾照也是需要正儿八经通过考试的,只是节省了学车的过程而已。
但是以后归以后,这会还是得坐摩托车回去的。
镇上离村子的路程也不算远,小半个小时之后凌蓁就到了竖着“常坡村”路牌的村口,凌蓁让师傅开慢些等到了地方会指给他停车,然后回忆着原时间线上乔瑜回村时所住的房子的样子。
常坡村约有上千户人家,人口四千多,村中有一条村民集资所建的水泥路蜿蜒而过,民宅沿着路分别往两边成列,每一户房子的宽度都是统一的,列与列之间留下的巷子是笔直一直到底的,看上去特别整齐。
到了其中一个只有疯长着的篱笆院墙、里头屋子有点破败的院子前,凌蓁依稀有些印象了,觉得应该就是这里,又见除了这一家之外其他的房子都是有亮灯的,就让摩托车师傅停下来。
付了车资,目送摩托车离开后,凌蓁才拎着行李箱走到院子门前,掏出一串钥匙,选了一把个头看来与锁头最相衬的钥匙出来怼进去试了试,果然把锁打开了。
乔瑜应该是前不久才回过这里,房子虽然破旧,但是屋内收拾得还是挺整洁的,离开之后门窗紧闭在短时间之内也不会有什么灰尘进来。
凌蓁用指肚拭擦了几个地方,都没有积尘,就从带回来的行李箱里拿出条新毛巾打湿了把整个屋子都简单擦了一遍就了事。
卧室里床上只铺了一张防尘的床单,凌蓁从衣橱找出干净的被褥,把床单换下来扔洗衣机里,收拾收拾就先睡觉了。
一觉醒来凌晨三点半,凌蓁精神饱满地起来满屋子走。
这屋子老旧归老旧,但是结构支撑方面还是没有问题的,休整一番,可以让它焕然一新。
但是凌蓁对于原有的格局完全不满意。
这房子是一层的平房,总面积也有一百六十多平米,三个卧房,一个仓房,一个杂物房,一个卫浴间,饭厅和客厅齐备,算不上小了。
现在这个房子已经完完全全属于凌蓁一个人了,她不需要这么多房间倒是可以把原来的房间改用途,但最关键的还是凌蓁不喜欢住一楼。
既然专门回到村子里就是想过自己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的,那肯定要让一切都跟自己想象中的一样才够货真价实。
所以她决定要把这个房子推倒重建,从屋子到院子,一切都按照她自己的设计来,一步到位。
凌蓁动力十足地找出了一沓白纸,开始画起设计图。
到天微微发亮的时候,从建筑所用的平面图到每一个空间的装修效果图一直画了十几张。
凌蓁把这些图纸拢起来成一沓,这时系统已经查好了宅基地建房的流程了,就算这个院子的范围内都是属于她名下的,但是在开建之前依然要去申报。
网络上的流程似是而非,有时候也不一定全对,为免白跑一趟,凌蓁到村子中间的早点铺子去买了两屉小笼包,拎着去找村长。
从村长办公室出来,凌蓁回到破院子里找出一辆自行车,骑着去镇上。
先是去有关管理部门交了建房申请,然后去找驾校。
驾校开在本镇上的只是报名点,练车惩考试点都要到比较繁华热闹的隔壁镇去,凌蓁跟他们说好了不需要练车直接安排考试就行,正好过两天就是考试日,凌蓁马上交了钱并确认了时间。
之后就是联系建筑队。
这个在去找村长谈的时候,已经得了他的推荐了,凌蓁电话打过去,把人约了过来院子这里结合图片看现场算施工费,按凌蓁的图纸和指定的材料,建成一栋占地面积八十平米的两层小楼再加院子里的一段游廊,包工包料总价约十八万。
凌蓁算了算,这样的话她手里就还剩下大概五万,找木匠订制家具再加上买必要的家电,再买了花苗……反正这理想的农家小院完全建成,手里就没剩下什么钱了。
这样一来,原来想要买的皮卡就只要先不买了,其它方面倒没什么,她用不着什么生活成本,不怕没钱吃饭。
但是钱还是得想办法再赚些,别的不说,车还是要买的。骑自行车去镇上对于她来说不是什么费力的事,可是这日晒雨淋地骑着无遮无挡的自行车总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再加上有时候想要买点什么,一个自行车后座能驮得了多少呀?
这会能做点什么挣钱呢?
最好得是不需要本钱的,她现在手上的钱都有了用途,都是不能动用的。
有什么无本生意可做呢?
凌蓁想了两天,在审批材料下来之前,将目光放到了村子以北的山上。
那山可能是因为山势十分平缓,被命名为小坡山。虽然占了个“小”字,但其实占地面积挺大的,凌蓁查了一下,总面积得有上千亩,南边的山脚在常坡村这边,北面的山脚已经是另一个镇了。
都说靠山吃山,按乔瑜的记忆,在她还年轻的时候,村里的确是有不少人靠着这山讨生活,据说村民的祖辈上还有出过猎户的,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