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风水轮流转,八八年底,简光伢的事业回到原点的时候,陈岭南却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小舅子林子烨开创的“送货上门、服务到家”服务功不可没,不过主要还在于陈岭南一开始押中了宝。
正应了那句古话:福之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如果当初陈岭南没有抱阮如璋的粗腿,而是和他的凤凰城同乡一样拜了周澎,可能日后也有机会,但机会不会这么大,发家也不会这么快。在权势熏天的周澎那里,陈岭南即是后来者,也是小角色,轮到他头上的机会肯定不会太多。而阮如璋的仕途还在起步阶段,还是冷灶,这个时候拜在他的门下,既可以成为他的红人,也能跟着他一起成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陈岭南生死攸关的时候,阮如璋把他引荐给了赵守政。因为赵守政,陈岭南的困难迎刃而解,同时又结识了新的贵人,那就是赵守政。赵守政任龙踞建筑公司一把手多年,任职期间赶上了一个黄金时代,建筑公司发展如日中天。赵守政又是个讲义气的大哥,很多人跟着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如今赵守政人虽走了,但茶还没凉,门生故吏遍布龙踞建筑行业。陈岭南结交了赵守政,等于结交了龙踞整个建筑行业。陈岭南也会做人,谁都不得罪,而且最大的特点是为人慷慨大方。上到建筑公司大大小小的领导,下到普通采购会计办事员,只要跟陈岭南打过交道,没有人不说这人够朋友,因此也愿意关照他。仅仅不到两年,陈岭南赚海了。
因为业务需要,八七年秋天,陈岭南斥资一万六买下了伏龙塘派出所淘汰下来的那辆帆布顶篷北京吉普。因为这辆吉普,陈岭南几乎天天有饭局。因为有饭局,陈岭南的车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放着数条价格不菲的“555”“阿诗玛”以及“五粮液”“杏花村”。因为应酬太多,加上年纪到了,陈岭南的身体开始“噌噌噌”发福。原本浑身几乎没有二两肉的陈岭南,先是肚子鼓了起来,接着脸上有了横肉,再梳个油光锃亮的大背头,一扫早年的那副倒霉模样,看起来还真有几分老板派头。作为对自己前面三十年所遭受的苦难的补偿,发达后的陈岭南也不能免俗地风流了一把,跟隔壁瓷砖店的老板薛云意眉来眼去勾搭在了一起。
薛云意是伏龙塘本地人,丈夫七十年代末去了XG,在那边重新组建了家庭。薛云意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留守在镇上,在外面找个男人,也在情理之中。可这对陈岭南来说却是饥不择食,因为薛云意不但没姿色,而且此时已三十好几,何况老婆林子芳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他身边了。这段奸情持续的时间不长,八七年秋天开始的,八八年六月就东窗事发了。因为陈岭南粗心大意,被林子芳从公文包里翻出几个避孕套和一个跳蛋。林子芳第一次看到跳蛋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这不奇怪,八八年,全中国应该也没几个人见过这玩意。这个跳蛋是赵守政在龙踞建筑公司的搭档、现任龙踞建筑公司总经理戴小懋送给陈岭南的,陈岭南收到后连包装都没拆开。年过五旬的戴小懋是个老顽童式的领导,去日本考察的时候买了一堆这类玩意回来当纪念品分发给身边的朋友。林子芳不认识跳蛋,但认识避孕套。事实是林子芳结扎多年,夫妻生活根本用不到这玩意,所以就炸毛了。陈岭南自知理亏,为息事宁人,支付了薛云意一笔身体损耗费,同时把新开的分店登记在了林子芳名下,交给了小舅子林子烨打理。闹剧看似妥善解决了,没成想多年后成了陈岭南的一个巨大的灾难。不过这是后话。
而真正标志着陈岭南发达了的,还不是已经到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百万财富,而是成功跻身进了阮如璋在伏龙塘的那个小俱乐部。在这个权力与财富组成的小俱乐部里,如今大家聚会的时候会想到把陈岭南叫上。尽管此时陈岭南在其中还只是扮演端茶倒水的角色,但这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礼遇,至少阮如璋还不会想到叫上干儿子简光伢和何必,也不会想到安玉柱和石明以及龙珊珊。能给你陈岭南端茶倒水的机会,就已经是对你天大的恩宠,因为他们一句话,一个招呼,就能让你结交新的朋友,抓住新的机遇,拥有新的资源,让你的财富几何级增长。当然,也可以让你倾家荡产,万劫不复。
所以,即使在这个小圈子里,陈岭南也要搞清楚一个状况——自己究竟是阮如璋的人,还是赵守政的人。这非常关键,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很多朋友,但不能同时效忠两个人。首先效忠的人做不到,其次被效忠的人也不会信任两边押宝的人。至少在眼下,无论在阮如璋眼里,还是赵守政眼里,陈岭南身上都没有太多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两人愿意带陈岭南玩,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我把你拉起来,日后用得着。你怎么才能为我所用?无非就是只向我效忠。
陈岭南面对的状况是,贵人阮如璋对他有再造之恩,而贵人赵守政跟他的利益休戚相关。虽然此时两个贵人是盟友关系,但即使如此,陈岭南也不能同时效忠两人,必须只效忠其中一个。陈岭南甚至不能分出主次,比如说我效忠你,更效忠他,这种投机的做法只会让两个贵人更加不信任他。陈岭南的选择只能是效忠其中一个,绝对不能效忠另一个,哪怕不向另一个效忠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也必须承受这样的灾难。
所以,其实陈岭南要考虑的问题是,不效忠谁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从眼下看,显然是不效忠赵守政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因为一旦赵守政翻脸,自己下一秒就会被打回原形。
陈岭南选择效忠阮如璋。从眼下看,不效忠阮如璋,阮如璋显然也不足以把陈岭南打回原形。而从长远看,又看不清楚,因为变数太多了。但陈岭南依旧选择效忠阮如璋,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理由,即不是更看好阮如璋的发展前景,也非跟阮如璋更投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人要有始有终。如果实在要找个理由,那就是阮如璋更令人敬畏。
陈岭南发现,自己跟阮如璋越熟悉,就越敬畏他。当初做垃圾佬的时候,陈岭南怕阮如璋,因为阮如璋管着他。两人接触多了,陈岭南觉得阮如璋平易近人,也就不怕了。等到自己也做老板了,进到了阮如璋的小圈子里,潜移默化的,开始对阮如璋产生了绝对的敬畏。
在这个小圈子里,覃长弓和林炳辉是长者,也没有多少利益瓜葛,陈岭南敬重他们。赵守政是军人出身,性格豪爽,即使有利益瓜葛,陈岭南言听计从就可以。唯有阮如璋,陈岭南完全探不到他的底,也不敢去探他的底。
阮如璋是这样一个人,儒雅、睿智、内敛、严谨。他说话和风细雨,但不会感情用事,任何时候都不会像覃长弓和赵守政那样跟你开没必要的玩笑,无论在公务诚还是社交诚,他都保持着一个职业政治人物的严谨。阮如璋是典型的南方人,身高一米七出头,体重一百四上下,在一米七五体重一百四五的覃长弓和一米七六体重一百六七的赵守政面前,他最矮小,可是他的光芒却连覃长弓和赵守政也掩盖不住。他气场强大,在任何诚下都显得与别人不同,都能引人注目。比如他的宠辱不惊和从容不迫,即使天塌下来也打乱不了他的节奏。这份从容不是刻意装出来的,是出身、教养、学识、阅历、职业训练等等的综合产物,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他的坐姿永远是四平八稳,双腿平行、双膝呈九十度、双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敞开胸怀。他作风严谨,信仰坚定,但绝不刻板,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对待工作会随机应变,手腕灵活。他的思维往往比你快一拍,但言行举止又总是比你慢一拍,所以你找不到他的弱点。最让人敬佩的是他无与伦比的听力和记忆力,典型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论现场多少人,无论他们在说什么,他都能关注到。具体的表现是他跟你交谈的同时耳朵也在听周围其他人交谈,当他认为他有必要加入其他人正在谈的话题的时候,他会在跟你把话说完后再参与进去,并且能马上进入状态,几句话就能把大家之前聊的热火朝天的话题梳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其他人的话题已经进行了很久。所以阮如璋给人的印象是,他是那个做最后总结拍板的核心人物,而非一起参与讨论的次要角色。
陈岭南对阮如璋的敬畏可谓深入灵魂,甚至称得上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陈岭南私底下叫赵守政和覃长弓为“哥”,公开诚叫“总”。赵守政比阮如璋小几个月,覃长弓比阮如璋大八岁,可从来没有谁听到陈岭南在任何时候任何诚叫过阮如璋“哥”。在私底下跟他人聊天,陈岭南会叫阮如璋“老阮”,但多数时候都是叫阮如璋的职务。尽管也没有人听到陈岭南叫阮如璋“叔”,但大家都知道阮如璋在他心里的辈分,因为陈岭南叫安慧真为“安婶”。这也就是说,在比自己年长八岁的阮如璋面前,陈岭南自觉地把自己降了一辈。
更有趣的是,陈岭南会刻意模仿阮如璋的言谈举止。阮如璋的母亲是老上海富家女,阮如璋本人虽然没在上海长期生活过,但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身上至今保留着老派上海人的一些特点,比如会说一口标准的上海方言,爱吃上海产的食物点心,爱穿上海产的衣裳鞋子,爱戴上海产的手表,爱用上海产的钢笔,总之就是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情怀。阮如璋平时都是说普通话,只有偶尔情绪高昂的时候会脱口而出几句沪语。在阮如璋身边呆久了的人,都能通过环境和语境猜出他要表达的意思。然而陈岭南为了向阮如璋靠拢,竟然特意花工夫学了沪语。沪语的精髓是一句最简单的话也绝不一口气说完,而是一定要分成好几句说。比如:今天天气真好。这句话在阮如璋和陈岭南嘴里就是:唉,侬晓得伐,这天气哦,很好的耶。另外,阮如璋开口说话前会先扫视一遍眼前的众人,酝酿一下情绪,脑子里组织一下语言。这个特点陈岭南也学的有模有样,但又让人感觉完全不像,因为跟他的实际身份不符,同时他也没有阮如璋身上的那份与生俱来的儒雅气质和强大气场,所以透着几分滑稽。陈岭南原本视力正常,可因为阮如璋覃长弓孙维季等人平日里都戴眼镜,为了让自己无限接近自己的偶像,他也给自己配了一副平光眼镜,一辈子没有再摘下,发展到最后,以至所有人都以为他也是近视眼。
“这小子,学习精神可嘉,可就是学了堆没啥用的东西!”覃长弓在朋友面前如此调侃陈岭南。赵守政对陈岭南的调侃则更直接:邯郸学步、西颦东效,这两个成语就是给这家伙量身发明的。
在其他细节上亦是如此,比如参加小俱乐部聚会,如果哪一次阮如璋没有到,事后陈岭南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问候阮如璋,会把参与聚会的人、说了什么话、开了什么玩笑、喝了什么酒、吃了什么菜都一一汇报,事无巨细。可如果哪一次赵守政没有到,事后陈岭南也不会打电话跟他汇报。起初就连阮如璋都觉得陈岭南很奇怪,大家都是朋友,完全没有必要盯梢,自己又不是魏忠贤。但几次下来,阮如璋还真从陈岭南嘴里听到了一些有必要知道的信息,也就默许了陈岭南的东厂做法。阮如璋的目的倒也不是为了收集朋友们不可示人的黑材料,而是为了掌握朋友们私下里在谈些什么,以便必要的时候做出应对。
而陈岭南向阮如璋宣示效忠,回报自然也无比丰厚。至少在阮如璋这个圈子里,以及这个圈子能辐射到的范围,大家都会自觉地关照陈岭南。陈岭南只要花心思维护就可以了,而不必费尽心思去巴结。八八年底,陈岭南的建材生意以坐火箭的速度发展到了三家,而且一家比一家规模大,两家在龙踞,一家在千鹿。可以说,陈岭南积累的财富百分之九十九是因为依附了赵守政。即使这样,陈岭南也没有考虑过对这个贵人效忠。物质上肯定有表示,平日里送条好烟送瓶好酒,逢年过节给家属包个红包,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人情打点,但也仅限于物质上而已。至于赵守政跟自己说了什么话提了什么要求,那就得先跟阮如璋汇报,听听阮如璋的态度再做定夺。这很有必要,因为你有没有对阮如璋之外的人效忠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阮如璋有没有感觉到你对除他之外的人效忠,哪怕他感觉到有,你即使没有,那也是有。
眼看着陈岭南辉煌腾达,简光伢心里完全没有触动那是假的,毕竟两人的起点差不多。可两年过去,自己倾家荡产还欠下一大笔债,陈岭南却赚了个盆满钵满,简光伢心里有触动,只是没有当初陈岭南那么强烈而已。在简光伢看来,这不过是个运气问题,自己的运气没陈岭南好而已。简光伢也没有想过在后面紧追慢赶,他的成功欲望不像陈岭南那么刻意,性格也不是陈岭南那种主动进攻型,何况陈岭南也从来不是他的参照物。简光伢的参照物是过去的自己。简光伢对现状已经非常满意,有一爿属于自己的小店,一份稳定而不失体面的工作,旱涝保收一年挣个三四万,除去一切开支,小有盈余,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即使如今回到老家,在乡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富人,这跟当年在老家的时候比起来已经是不敢想象的成功。直至此时,简光伢的理想也非常简单,等弟弟妹妹能自立了,身上的负担减轻了,再攒点钱,然后带着一家人回到瓜洲老家,建房子,生儿子,在镇上或者县里做点小买卖,将来有机会再给孩子弄个城市户口,这才是一个农民成功的标志。什么扬名立万,什么飞黄腾达,这不是一个农民该奢望的,既不切实际,而且还很危险,何况也不见得有这个命。
此时的简光伢没有野心,但已经有了充分的自信,证据之一是不怕欠债了。因为此时的简光亚发现,赚钱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肯吃苦,并且找准方法,发财其实轻而易举。因此,八八年底,欠下一屁股债的简光伢一不做二不休又找老板郭宏生借了两万块钱干了两件事,一是给自己买了一辆嘉陵摩托,二是回老家建了村里第一幢两层小楼。
老家的房子还是三十年前祖父简万春带着三个儿子建起来的三间土砖屋。尽管祖父母都不在了,伯父一家也在多年前搬出去另过了,可依旧严重拥挤。三间土砖屋,跟叔叔两家人住,一家一间半。每家只有两个房间,人却好几口,怎么也住不开。时至今日,结婚都好几年了,回到家还要跟弟弟挤在一间房里,实在不方便。这还不是关键,简光伢不惜举债也要建新房,在于操小玉放话了,如果不建新房,她就不回家过年——上一年春节,一只在房梁上穿梭的老鼠脚下踩踏了,掉下来直接拍在躺在床上的操小玉脸上,把操小玉吓得魂飞魄散,半裸着直接从被窝里蹦了起来。要不是小叔子简光仔那年寒假没回家,操小玉都没脸做人了。操小玉放了狠话,简光伢心想也是,房子早晚要建,什么时候建都要花钱,晚建不如早建,没钱,那就借罢;借了,那就赶紧赚罢,人生在世不就是这样拆东墙补西墙过来的么。
而那辆嘉陵本田则为简光伢开辟了一条新的财路。这完全是无心插柳。简光伢买这辆摩托纯粹是架不住隔壁摩托车店老板黄泥的软磨硬泡。
跟简光伢同岁的黄泥出身于广东潮汕一个人才辈出的耕读世家,祖上世代非商即仕,宗亲遍布海内外,兄弟姊妹后来也都学有所成。然而黄泥本人却是个神奇的例外,中学没毕业便辍学了。八二年,黄泥陪二哥黄浪来龙踞见笔友,结果不久后家里收到黄浪被中国科技大学天才班录取的通知书。黄浪为了上大学,把书信往来了两年之久同时已经同居的笔友推给了弟弟黄泥。黄泥替哥哥承担了责任,留在龙踞跟哥哥的笔友以一年半一个的速度生了一堆脏兮兮的孩子。妻子针香家住伏龙塘镇上,母亲早逝,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叛逆无比,但也无比聪明。由于家里是开自行车修理铺的,脸上一年四季没有干净的时候,十个指甲缝里一年四季裹着机油。黄泥亦是如此,天才般智商,精力无比充沛,却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小夫妻打打闹闹恩恩爱爱,同时对一切机械方面的器件有着狂热的痴迷,任何器件只要到了他们夫妻手里,他们第一件事不是使用,而是把它拆个支离破碎,不研究明白决不罢休,废寝忘食,经常把嗷嗷待哺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叫。黄泥刚来到伏龙塘的时候在岳父的修理铺当学徒,后来自学了各种绝技,修理铺慢慢扩展到了修一切,手表、手电筒、收音机、缝纫机、录音机、电视机、冰箱、摩托车、发电机、汽车发动机、工厂机械设备,等等此类。只要人家有求于他们,夫妻俩来者不拒,而且好像确实都能修好。你甚至不用怀疑,即使叫他们去修卫星,给他们一把扳手和改锥,他们也敢把卫星拆了再重新组装起来然后打到天上去。前提是你得给两人充分的时间和信任,因为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时间研究。只要给他们充分时间,同时价格合理,他们保证能给你修好,不见的能复原,但绝对能用。
“这个畜生上辈子肯定是修地球的。”岳父跟他人聊起自己这个宝贝女婿,言语间透着骄傲。
然而黄泥又不是那种木讷的技术男,他不但精通技术,而且人格魅力非凡,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三岁孝,他似乎都能跟他们找到共同语言,超级有耐心,脾气超级好。还巨能折腾,八六年就从海南倒腾回来一辆报废“奔驰”,夫妻俩东补一下西修一下,竟然用了好几年。从八二年在伏龙塘街上修自行车算起,到九四年改行跟简光伢合伙开连锁超市,十来年时间里,黄泥把摩托车推销进了龙踞的千家万户,也给自己赚取了百万财富。黄泥的身上集合了潮商几乎所有的优良品质,吃苦耐劳、坚毅隐忍、富于创造、敢于开拓、待人真诚、一诺千金。他家的厨房里一年四季堆着一垛来不及清洗的碗筷,他家的床上永远有半生不熟的朋友躺在上面醒酒睡觉,因为他家三百六十五天有客人。他的店里永远有一群年纪在十来岁到四五十岁之间的潮州同乡在那喝茶,这群同乡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直在变换,今天有老面孔离开,明天又有新面孔加入。理论上说,你只要结交了黄泥,就能结交所有经商的潮州人。同理,你只要认识某个潮州人,就能认识黄泥,并且从黄泥那里赊到物美价廉的摩托车。黄泥是最早在中国提供分期付款模式的摩托车经销商,而且不要抵押,只要口头承诺,可以说是对朋友就像对自己一样毫无保留地信任。因此被骗也是常有的事,其中最惨的一次是八七年被朋友介绍的两个北方朋友骗走十辆摩托车,也不知道对方是怎么跟他谈的,他竟然就信了,简直是个奇迹。不过最后他还是赚了几百万,毕竟骗子不可能总让他一个人遇上。
由于同在一条街上讨生活,平日跟黄泥和林子烨以及兰州人论红艳这些商业天才接触频繁,简光伢也慢慢有了商人思维,开始知道利润还可以分为“毛利”和“纯利”,知道做生意还要注意“损耗率”和“无形成本”,知道做生意还可以“捆绑销售”和“特价销售”,知道“股票”和“汇率”是个什么玩意,等等此类。黄泥林子烨论红艳这些天才总是能比周围其他人更早地接收到来自海外的新鲜财经咨询和理念,并毫不吝啬地分享给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
简光伢买第一辆摩托车就是受了黄泥的影响,稀里糊涂就买了。简光伢当时其实并不需要摩托车,可架不灼泥那套“时间成本”的理念说教,最后简光伢也深信不疑,有辆摩托车自己的生意绝对又能上一个台阶。买了摩托车的简光伢心血来潮,这年年底载着操小玉和两个孩子回了老家。从龙踞到瓜洲走国道八百三十公里,一家人在路上走走停停花了三十六个小时,中间还摔了一跤,到家的时候两个闺女同时发起了高烧。操小玉本来就一万个反对丈夫欠着一屁股债还买辆摩托车,现在又出了这一档子事,盛怒之下扬言要一把火点了这辆摩托。不过操小玉终究还是没有得逞,因为简光伢骑了辆摩托车回来的消息当天就在当地传播开了。这是全乡第一辆摩托车,因此在过年前的几天时间里,登门看新鲜的街坊四邻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购买者。简光伢明白,把这辆摩托车骑回龙踞,操小玉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于是灵机一动顺坡下驴把摩托车卖给了五舅何继仁家的老表何玮。简光伢从黄泥手里买这辆摩托车花了两千三,骑了一个多月,最后以两千六的价格卖给何玮,还赚了三百。
过完年回到龙踞,简光伢意外接到过去从不跟自己来往的老表何玮的电话。何玮问简光伢能不能再给他买五辆摩托车。听到这话简光伢顿时糊涂了,心想他为什么不自己来龙踞买呢。事后找黄泥一打听才明白,在内地省份,嘉陵本田卖两千六已经是非常便宜的价格了,真正的市场价都在四千上下,所以何玮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而黄泥以两千三的价格把摩托车卖给简光伢,也确实是友情价,基本上没赚钱。同样的摩托车,黄泥对外的销售价通常都在三千左右。简光伢一想,我是把这个信息直接告诉何玮呢,还是不告诉他。简光伢又一想,那屌毛仗着家里有钱,从小看不起我,我得宰他一笔。于是简光伢给何玮回电话,说两千六根本买不到,之前我两千六卖给你那是因为我们是亲戚。
何玮说那要多少呢。
简光伢说三千,不包运费。
何玮说包运费是多少。
简光伢说起码三千二。
何玮说我不欠你人情,我给你三千二百五,多出的五十块算跑腿费,干不干。
简光伢说亲戚之间谈钱就没意思了,你给我三千二就行了,我替你想想办法。
五辆摩托车,简光伢纯赚五千。这五千简光伢没有独吞,自己拿了两千,何苦何文何必每人分了一千。简光伢此举无疑是未雨绸缪,因为没过多久何玮就给在龙踞的三个堂弟分别去了电话,打听嘉陵本田在龙踞的市场价。何苦尽管脑子不够用,但讲义气,加上他也不喜欢堂哥何玮,所以报价三千六。何文更狠,直接报价四千。何玮依旧不放心,不久后背着简光伢亲自来了一趟龙踞,结果去到几家摩托车专卖行考察了一番,价格确实都在三千以上。如此一来,何玮觉得老表简光伢确实够意思,从此两人便开始了长期合作。当然,何玮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三千二的嘉陵本田,被他一倒手卖到了四千以上。通过这件事,简光伢悟出了一个商业诀窍,那就是信息不对称可以让自己发财。之后的几十年,简光伢成了玩这一招的超级大师。
风水轮流转,八八年底,简光伢的事业回到原点的时候,陈岭南却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小舅子林子烨开创的“送货上门、服务到家”服务功不可没,不过主要还在于陈岭南一开始押中了宝。
正应了那句古话:福之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如果当初陈岭南没有抱阮如璋的粗腿,而是和他的凤凰城同乡一样拜了周澎,可能日后也有机会,但机会不会这么大,发家也不会这么快。在权势熏天的周澎那里,陈岭南即是后来者,也是小角色,轮到他头上的机会肯定不会太多。而阮如璋的仕途还在起步阶段,还是冷灶,这个时候拜在他的门下,既可以成为他的红人,也能跟着他一起成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陈岭南生死攸关的时候,阮如璋把他引荐给了赵守政。因为赵守政,陈岭南的困难迎刃而解,同时又结识了新的贵人,那就是赵守政。赵守政任龙踞建筑公司一把手多年,任职期间赶上了一个黄金时代,建筑公司发展如日中天。赵守政又是个讲义气的大哥,很多人跟着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如今赵守政人虽走了,但茶还没凉,门生故吏遍布龙踞建筑行业。陈岭南结交了赵守政,等于结交了龙踞整个建筑行业。陈岭南也会做人,谁都不得罪,而且最大的特点是为人慷慨大方。上到建筑公司大大小小的领导,下到普通采购会计办事员,只要跟陈岭南打过交道,没有人不说这人够朋友,因此也愿意关照他。仅仅不到两年,陈岭南赚海了。
因为业务需要,八七年秋天,陈岭南斥资一万六买下了伏龙塘派出所淘汰下来的那辆帆布顶篷北京吉普。因为这辆吉普,陈岭南几乎天天有饭局。因为有饭局,陈岭南的车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放着数条价格不菲的“555”“阿诗玛”以及“五粮液”“杏花村”。因为应酬太多,加上年纪到了,陈岭南的身体开始“噌噌噌”发福。原本浑身几乎没有二两肉的陈岭南,先是肚子鼓了起来,接着脸上有了横肉,再梳个油光锃亮的大背头,一扫早年的那副倒霉模样,看起来还真有几分老板派头。作为对自己前面三十年所遭受的苦难的补偿,发达后的陈岭南也不能免俗地风流了一把,跟隔壁瓷砖店的老板薛云意眉来眼去勾搭在了一起。
薛云意是伏龙塘本地人,丈夫七十年代末去了XG,在那边重新组建了家庭。薛云意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留守在镇上,在外面找个男人,也在情理之中。可这对陈岭南来说却是饥不择食,因为薛云意不但没姿色,而且此时已三十好几,何况老婆林子芳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他身边了。这段奸情持续的时间不长,八七年秋天开始的,八八年六月就东窗事发了。因为陈岭南粗心大意,被林子芳从公文包里翻出几个避孕套和一个跳蛋。林子芳第一次看到跳蛋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这不奇怪,八八年,全中国应该也没几个人见过这玩意。这个跳蛋是赵守政在龙踞建筑公司的搭档、现任龙踞建筑公司总经理戴小懋送给陈岭南的,陈岭南收到后连包装都没拆开。年过五旬的戴小懋是个老顽童式的领导,去日本考察的时候买了一堆这类玩意回来当纪念品分发给身边的朋友。林子芳不认识跳蛋,但认识避孕套。事实是林子芳结扎多年,夫妻生活根本用不到这玩意,所以就炸毛了。陈岭南自知理亏,为息事宁人,支付了薛云意一笔身体损耗费,同时把新开的分店登记在了林子芳名下,交给了小舅子林子烨打理。闹剧看似妥善解决了,没成想多年后成了陈岭南的一个巨大的灾难。不过这是后话。
而真正标志着陈岭南发达了的,还不是已经到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百万财富,而是成功跻身进了阮如璋在伏龙塘的那个小俱乐部。在这个权力与财富组成的小俱乐部里,如今大家聚会的时候会想到把陈岭南叫上。尽管此时陈岭南在其中还只是扮演端茶倒水的角色,但这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礼遇,至少阮如璋还不会想到叫上干儿子简光伢和何必,也不会想到安玉柱和石明以及龙珊珊。能给你陈岭南端茶倒水的机会,就已经是对你天大的恩宠,因为他们一句话,一个招呼,就能让你结交新的朋友,抓住新的机遇,拥有新的资源,让你的财富几何级增长。当然,也可以让你倾家荡产,万劫不复。
所以,即使在这个小圈子里,陈岭南也要搞清楚一个状况——自己究竟是阮如璋的人,还是赵守政的人。这非常关键,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很多朋友,但不能同时效忠两个人。首先效忠的人做不到,其次被效忠的人也不会信任两边押宝的人。至少在眼下,无论在阮如璋眼里,还是赵守政眼里,陈岭南身上都没有太多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两人愿意带陈岭南玩,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我把你拉起来,日后用得着。你怎么才能为我所用?无非就是只向我效忠。
陈岭南面对的状况是,贵人阮如璋对他有再造之恩,而贵人赵守政跟他的利益休戚相关。虽然此时两个贵人是盟友关系,但即使如此,陈岭南也不能同时效忠两人,必须只效忠其中一个。陈岭南甚至不能分出主次,比如说我效忠你,更效忠他,这种投机的做法只会让两个贵人更加不信任他。陈岭南的选择只能是效忠其中一个,绝对不能效忠另一个,哪怕不向另一个效忠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也必须承受这样的灾难。
所以,其实陈岭南要考虑的问题是,不效忠谁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从眼下看,显然是不效忠赵守政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因为一旦赵守政翻脸,自己下一秒就会被打回原形。
陈岭南选择效忠阮如璋。从眼下看,不效忠阮如璋,阮如璋显然也不足以把陈岭南打回原形。而从长远看,又看不清楚,因为变数太多了。但陈岭南依旧选择效忠阮如璋,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理由,即不是更看好阮如璋的发展前景,也非跟阮如璋更投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人要有始有终。如果实在要找个理由,那就是阮如璋更令人敬畏。
陈岭南发现,自己跟阮如璋越熟悉,就越敬畏他。当初做垃圾佬的时候,陈岭南怕阮如璋,因为阮如璋管着他。两人接触多了,陈岭南觉得阮如璋平易近人,也就不怕了。等到自己也做老板了,进到了阮如璋的小圈子里,潜移默化的,开始对阮如璋产生了绝对的敬畏。
在这个小圈子里,覃长弓和林炳辉是长者,也没有多少利益瓜葛,陈岭南敬重他们。赵守政是军人出身,性格豪爽,即使有利益瓜葛,陈岭南言听计从就可以。唯有阮如璋,陈岭南完全探不到他的底,也不敢去探他的底。
阮如璋是这样一个人,儒雅、睿智、内敛、严谨。他说话和风细雨,但不会感情用事,任何时候都不会像覃长弓和赵守政那样跟你开没必要的玩笑,无论在公务诚还是社交诚,他都保持着一个职业政治人物的严谨。阮如璋是典型的南方人,身高一米七出头,体重一百四上下,在一米七五体重一百四五的覃长弓和一米七六体重一百六七的赵守政面前,他最矮小,可是他的光芒却连覃长弓和赵守政也掩盖不住。他气场强大,在任何诚下都显得与别人不同,都能引人注目。比如他的宠辱不惊和从容不迫,即使天塌下来也打乱不了他的节奏。这份从容不是刻意装出来的,是出身、教养、学识、阅历、职业训练等等的综合产物,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他的坐姿永远是四平八稳,双腿平行、双膝呈九十度、双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敞开胸怀。他作风严谨,信仰坚定,但绝不刻板,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对待工作会随机应变,手腕灵活。他的思维往往比你快一拍,但言行举止又总是比你慢一拍,所以你找不到他的弱点。最让人敬佩的是他无与伦比的听力和记忆力,典型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论现场多少人,无论他们在说什么,他都能关注到。具体的表现是他跟你交谈的同时耳朵也在听周围其他人交谈,当他认为他有必要加入其他人正在谈的话题的时候,他会在跟你把话说完后再参与进去,并且能马上进入状态,几句话就能把大家之前聊的热火朝天的话题梳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其他人的话题已经进行了很久。所以阮如璋给人的印象是,他是那个做最后总结拍板的核心人物,而非一起参与讨论的次要角色。
陈岭南对阮如璋的敬畏可谓深入灵魂,甚至称得上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陈岭南私底下叫赵守政和覃长弓为“哥”,公开诚叫“总”。赵守政比阮如璋小几个月,覃长弓比阮如璋大八岁,可从来没有谁听到陈岭南在任何时候任何诚叫过阮如璋“哥”。在私底下跟他人聊天,陈岭南会叫阮如璋“老阮”,但多数时候都是叫阮如璋的职务。尽管也没有人听到陈岭南叫阮如璋“叔”,但大家都知道阮如璋在他心里的辈分,因为陈岭南叫安慧真为“安婶”。这也就是说,在比自己年长八岁的阮如璋面前,陈岭南自觉地把自己降了一辈。
更有趣的是,陈岭南会刻意模仿阮如璋的言谈举止。阮如璋的母亲是老上海富家女,阮如璋本人虽然没在上海长期生活过,但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身上至今保留着老派上海人的一些特点,比如会说一口标准的上海方言,爱吃上海产的食物点心,爱穿上海产的衣裳鞋子,爱戴上海产的手表,爱用上海产的钢笔,总之就是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情怀。阮如璋平时都是说普通话,只有偶尔情绪高昂的时候会脱口而出几句沪语。在阮如璋身边呆久了的人,都能通过环境和语境猜出他要表达的意思。然而陈岭南为了向阮如璋靠拢,竟然特意花工夫学了沪语。沪语的精髓是一句最简单的话也绝不一口气说完,而是一定要分成好几句说。比如:今天天气真好。这句话在阮如璋和陈岭南嘴里就是:唉,侬晓得伐,这天气哦,很好的耶。另外,阮如璋开口说话前会先扫视一遍眼前的众人,酝酿一下情绪,脑子里组织一下语言。这个特点陈岭南也学的有模有样,但又让人感觉完全不像,因为跟他的实际身份不符,同时他也没有阮如璋身上的那份与生俱来的儒雅气质和强大气场,所以透着几分滑稽。陈岭南原本视力正常,可因为阮如璋覃长弓孙维季等人平日里都戴眼镜,为了让自己无限接近自己的偶像,他也给自己配了一副平光眼镜,一辈子没有再摘下,发展到最后,以至所有人都以为他也是近视眼。
“这小子,学习精神可嘉,可就是学了堆没啥用的东西!”覃长弓在朋友面前如此调侃陈岭南。赵守政对陈岭南的调侃则更直接:邯郸学步、西颦东效,这两个成语就是给这家伙量身发明的。
在其他细节上亦是如此,比如参加小俱乐部聚会,如果哪一次阮如璋没有到,事后陈岭南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问候阮如璋,会把参与聚会的人、说了什么话、开了什么玩笑、喝了什么酒、吃了什么菜都一一汇报,事无巨细。可如果哪一次赵守政没有到,事后陈岭南也不会打电话跟他汇报。起初就连阮如璋都觉得陈岭南很奇怪,大家都是朋友,完全没有必要盯梢,自己又不是魏忠贤。但几次下来,阮如璋还真从陈岭南嘴里听到了一些有必要知道的信息,也就默许了陈岭南的东厂做法。阮如璋的目的倒也不是为了收集朋友们不可示人的黑材料,而是为了掌握朋友们私下里在谈些什么,以便必要的时候做出应对。
而陈岭南向阮如璋宣示效忠,回报自然也无比丰厚。至少在阮如璋这个圈子里,以及这个圈子能辐射到的范围,大家都会自觉地关照陈岭南。陈岭南只要花心思维护就可以了,而不必费尽心思去巴结。八八年底,陈岭南的建材生意以坐火箭的速度发展到了三家,而且一家比一家规模大,两家在龙踞,一家在千鹿。可以说,陈岭南积累的财富百分之九十九是因为依附了赵守政。即使这样,陈岭南也没有考虑过对这个贵人效忠。物质上肯定有表示,平日里送条好烟送瓶好酒,逢年过节给家属包个红包,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人情打点,但也仅限于物质上而已。至于赵守政跟自己说了什么话提了什么要求,那就得先跟阮如璋汇报,听听阮如璋的态度再做定夺。这很有必要,因为你有没有对阮如璋之外的人效忠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阮如璋有没有感觉到你对除他之外的人效忠,哪怕他感觉到有,你即使没有,那也是有。
眼看着陈岭南辉煌腾达,简光伢心里完全没有触动那是假的,毕竟两人的起点差不多。可两年过去,自己倾家荡产还欠下一大笔债,陈岭南却赚了个盆满钵满,简光伢心里有触动,只是没有当初陈岭南那么强烈而已。在简光伢看来,这不过是个运气问题,自己的运气没陈岭南好而已。简光伢也没有想过在后面紧追慢赶,他的成功欲望不像陈岭南那么刻意,性格也不是陈岭南那种主动进攻型,何况陈岭南也从来不是他的参照物。简光伢的参照物是过去的自己。简光伢对现状已经非常满意,有一爿属于自己的小店,一份稳定而不失体面的工作,旱涝保收一年挣个三四万,除去一切开支,小有盈余,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即使如今回到老家,在乡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富人,这跟当年在老家的时候比起来已经是不敢想象的成功。直至此时,简光伢的理想也非常简单,等弟弟妹妹能自立了,身上的负担减轻了,再攒点钱,然后带着一家人回到瓜洲老家,建房子,生儿子,在镇上或者县里做点小买卖,将来有机会再给孩子弄个城市户口,这才是一个农民成功的标志。什么扬名立万,什么飞黄腾达,这不是一个农民该奢望的,既不切实际,而且还很危险,何况也不见得有这个命。
此时的简光伢没有野心,但已经有了充分的自信,证据之一是不怕欠债了。因为此时的简光亚发现,赚钱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肯吃苦,并且找准方法,发财其实轻而易举。因此,八八年底,欠下一屁股债的简光伢一不做二不休又找老板郭宏生借了两万块钱干了两件事,一是给自己买了一辆嘉陵摩托,二是回老家建了村里第一幢两层小楼。
老家的房子还是三十年前祖父简万春带着三个儿子建起来的三间土砖屋。尽管祖父母都不在了,伯父一家也在多年前搬出去另过了,可依旧严重拥挤。三间土砖屋,跟叔叔两家人住,一家一间半。每家只有两个房间,人却好几口,怎么也住不开。时至今日,结婚都好几年了,回到家还要跟弟弟挤在一间房里,实在不方便。这还不是关键,简光伢不惜举债也要建新房,在于操小玉放话了,如果不建新房,她就不回家过年——上一年春节,一只在房梁上穿梭的老鼠脚下踩踏了,掉下来直接拍在躺在床上的操小玉脸上,把操小玉吓得魂飞魄散,半裸着直接从被窝里蹦了起来。要不是小叔子简光仔那年寒假没回家,操小玉都没脸做人了。操小玉放了狠话,简光伢心想也是,房子早晚要建,什么时候建都要花钱,晚建不如早建,没钱,那就借罢;借了,那就赶紧赚罢,人生在世不就是这样拆东墙补西墙过来的么。
而那辆嘉陵本田则为简光伢开辟了一条新的财路。这完全是无心插柳。简光伢买这辆摩托纯粹是架不住隔壁摩托车店老板黄泥的软磨硬泡。
跟简光伢同岁的黄泥出身于广东潮汕一个人才辈出的耕读世家,祖上世代非商即仕,宗亲遍布海内外,兄弟姊妹后来也都学有所成。然而黄泥本人却是个神奇的例外,中学没毕业便辍学了。八二年,黄泥陪二哥黄浪来龙踞见笔友,结果不久后家里收到黄浪被中国科技大学天才班录取的通知书。黄浪为了上大学,把书信往来了两年之久同时已经同居的笔友推给了弟弟黄泥。黄泥替哥哥承担了责任,留在龙踞跟哥哥的笔友以一年半一个的速度生了一堆脏兮兮的孩子。妻子针香家住伏龙塘镇上,母亲早逝,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叛逆无比,但也无比聪明。由于家里是开自行车修理铺的,脸上一年四季没有干净的时候,十个指甲缝里一年四季裹着机油。黄泥亦是如此,天才般智商,精力无比充沛,却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小夫妻打打闹闹恩恩爱爱,同时对一切机械方面的器件有着狂热的痴迷,任何器件只要到了他们夫妻手里,他们第一件事不是使用,而是把它拆个支离破碎,不研究明白决不罢休,废寝忘食,经常把嗷嗷待哺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叫。黄泥刚来到伏龙塘的时候在岳父的修理铺当学徒,后来自学了各种绝技,修理铺慢慢扩展到了修一切,手表、手电筒、收音机、缝纫机、录音机、电视机、冰箱、摩托车、发电机、汽车发动机、工厂机械设备,等等此类。只要人家有求于他们,夫妻俩来者不拒,而且好像确实都能修好。你甚至不用怀疑,即使叫他们去修卫星,给他们一把扳手和改锥,他们也敢把卫星拆了再重新组装起来然后打到天上去。前提是你得给两人充分的时间和信任,因为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时间研究。只要给他们充分时间,同时价格合理,他们保证能给你修好,不见的能复原,但绝对能用。
“这个畜生上辈子肯定是修地球的。”岳父跟他人聊起自己这个宝贝女婿,言语间透着骄傲。
然而黄泥又不是那种木讷的技术男,他不但精通技术,而且人格魅力非凡,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三岁孝,他似乎都能跟他们找到共同语言,超级有耐心,脾气超级好。还巨能折腾,八六年就从海南倒腾回来一辆报废“奔驰”,夫妻俩东补一下西修一下,竟然用了好几年。从八二年在伏龙塘街上修自行车算起,到九四年改行跟简光伢合伙开连锁超市,十来年时间里,黄泥把摩托车推销进了龙踞的千家万户,也给自己赚取了百万财富。黄泥的身上集合了潮商几乎所有的优良品质,吃苦耐劳、坚毅隐忍、富于创造、敢于开拓、待人真诚、一诺千金。他家的厨房里一年四季堆着一垛来不及清洗的碗筷,他家的床上永远有半生不熟的朋友躺在上面醒酒睡觉,因为他家三百六十五天有客人。他的店里永远有一群年纪在十来岁到四五十岁之间的潮州同乡在那喝茶,这群同乡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直在变换,今天有老面孔离开,明天又有新面孔加入。理论上说,你只要结交了黄泥,就能结交所有经商的潮州人。同理,你只要认识某个潮州人,就能认识黄泥,并且从黄泥那里赊到物美价廉的摩托车。黄泥是最早在中国提供分期付款模式的摩托车经销商,而且不要抵押,只要口头承诺,可以说是对朋友就像对自己一样毫无保留地信任。因此被骗也是常有的事,其中最惨的一次是八七年被朋友介绍的两个北方朋友骗走十辆摩托车,也不知道对方是怎么跟他谈的,他竟然就信了,简直是个奇迹。不过最后他还是赚了几百万,毕竟骗子不可能总让他一个人遇上。
由于同在一条街上讨生活,平日跟黄泥和林子烨以及兰州人论红艳这些商业天才接触频繁,简光伢也慢慢有了商人思维,开始知道利润还可以分为“毛利”和“纯利”,知道做生意还要注意“损耗率”和“无形成本”,知道做生意还可以“捆绑销售”和“特价销售”,知道“股票”和“汇率”是个什么玩意,等等此类。黄泥林子烨论红艳这些天才总是能比周围其他人更早地接收到来自海外的新鲜财经咨询和理念,并毫不吝啬地分享给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
简光伢买第一辆摩托车就是受了黄泥的影响,稀里糊涂就买了。简光伢当时其实并不需要摩托车,可架不灼泥那套“时间成本”的理念说教,最后简光伢也深信不疑,有辆摩托车自己的生意绝对又能上一个台阶。买了摩托车的简光伢心血来潮,这年年底载着操小玉和两个孩子回了老家。从龙踞到瓜洲走国道八百三十公里,一家人在路上走走停停花了三十六个小时,中间还摔了一跤,到家的时候两个闺女同时发起了高烧。操小玉本来就一万个反对丈夫欠着一屁股债还买辆摩托车,现在又出了这一档子事,盛怒之下扬言要一把火点了这辆摩托。不过操小玉终究还是没有得逞,因为简光伢骑了辆摩托车回来的消息当天就在当地传播开了。这是全乡第一辆摩托车,因此在过年前的几天时间里,登门看新鲜的街坊四邻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购买者。简光伢明白,把这辆摩托车骑回龙踞,操小玉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于是灵机一动顺坡下驴把摩托车卖给了五舅何继仁家的老表何玮。简光伢从黄泥手里买这辆摩托车花了两千三,骑了一个多月,最后以两千六的价格卖给何玮,还赚了三百。
过完年回到龙踞,简光伢意外接到过去从不跟自己来往的老表何玮的电话。何玮问简光伢能不能再给他买五辆摩托车。听到这话简光伢顿时糊涂了,心想他为什么不自己来龙踞买呢。事后找黄泥一打听才明白,在内地省份,嘉陵本田卖两千六已经是非常便宜的价格了,真正的市场价都在四千上下,所以何玮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而黄泥以两千三的价格把摩托车卖给简光伢,也确实是友情价,基本上没赚钱。同样的摩托车,黄泥对外的销售价通常都在三千左右。简光伢一想,我是把这个信息直接告诉何玮呢,还是不告诉他。简光伢又一想,那屌毛仗着家里有钱,从小看不起我,我得宰他一笔。于是简光伢给何玮回电话,说两千六根本买不到,之前我两千六卖给你那是因为我们是亲戚。
何玮说那要多少呢。
简光伢说三千,不包运费。
何玮说包运费是多少。
简光伢说起码三千二。
何玮说我不欠你人情,我给你三千二百五,多出的五十块算跑腿费,干不干。
简光伢说亲戚之间谈钱就没意思了,你给我三千二就行了,我替你想想办法。
五辆摩托车,简光伢纯赚五千。这五千简光伢没有独吞,自己拿了两千,何苦何文何必每人分了一千。简光伢此举无疑是未雨绸缪,因为没过多久何玮就给在龙踞的三个堂弟分别去了电话,打听嘉陵本田在龙踞的市场价。何苦尽管脑子不够用,但讲义气,加上他也不喜欢堂哥何玮,所以报价三千六。何文更狠,直接报价四千。何玮依旧不放心,不久后背着简光伢亲自来了一趟龙踞,结果去到几家摩托车专卖行考察了一番,价格确实都在三千以上。如此一来,何玮觉得老表简光伢确实够意思,从此两人便开始了长期合作。当然,何玮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三千二的嘉陵本田,被他一倒手卖到了四千以上。通过这件事,简光伢悟出了一个商业诀窍,那就是信息不对称可以让自己发财。之后的几十年,简光伢成了玩这一招的超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