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么我们想要争取到天下人的心,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瓦解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的实力。”
李世民知道李愔说的对,但是历史上哪个有作为的皇帝没有尝试过,全部都失败了。
“不过,父皇,我还想加上两条。”
“什么?”
李愔:“其一,开商路;其二,秀才不纳粮。”
“这开商路就是,培养一样因商业起家的新贵族,那么他们势必会和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五姓七望进行斗争,那么父皇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同时像盐、铁、煤、木、路等方面,完全可以进行国家性质的垄断,这样就可以把持住这些新权贵,让他们完全听从您的命令。”
“至于秀才不纳粮,那就简单了。”
“寒门很多士子的家里比较贫困的,父皇只需要规定士子考取到秀才功名之后,就可以不交纳皇粮国税,那么他们必然会支持您,也会更加努力的去考试。”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突然笑道:“愔儿,这些事情,你是什么时候考虑的?”
李愔特意撒了个谎:“启禀父皇,是我刚才在来太极宫的路上想到的。”
“就因为他们和你动手了?”
“是。”
“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了几声,然后拍了拍李愔的肩膀,笑着说道:“想不到你平日里表现出来的居然是虚假的一面,明哲保身的招数玩的不错。”
突然,李世民话锋一转。
李世民:“愔儿,为父需要你帮我针对五姓七望,你可愿意?”
“儿臣愿意效劳。”
“很好。”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就在这时候,外面突然有八百里加紧来报。
“宣。”
李世民毫不迟疑,毕竟是马上皇帝,知道八百里加紧的事情肯定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关乎国运。
很快,一个金吾卫的士兵就将奏折递给了李世民。
而李世民只看了一眼,立刻就眉头紧皱。
“怎么了,父皇?”
李世民合上奏折,说道:“出了大事,愔儿,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说完,李世民立刻下旨让贴身太监王升宣朝廷各重臣前来太极宫。
这下子,李愔也明白出大事了。
可是贞观十七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作为后来人的李愔,想都没想,就明白了。
高句丽闹事了!
难怪李世民神色不对,贞观一朝,对于高句丽的事情还是很敏感的。
原因很简单,隋炀帝时期就曾经征讨过高句丽,作为同时代的人,李世民自然也想要征服高句丽来告诉天下,大唐取代大隋是天命之选。
因此李愔猜测,这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必然是和高句丽有关。
看来,是时候需要利用一下自己的BUFF了。
。。。。。。
皇帝群中。
李愔:“来来来,都来出出主意。”
秦始皇:“这个简单,不就是个棒子闹事吗,撒了就行。”
李愔:“我要这么说,李世民非杀了我。”
赵匡胤:“我有个办法,那就是你可以参考后世苏定方和刘仁轨的灭韩之策。”
朱元璋:“对,拉拢一个,打击一个,分化一个。”
赵匡胤:“想要一战定三韩,三五年之内是不可能的,要做好长远的打算。”
朱元璋:“对,先分化高句丽和百济之间的关系,然后缓解新罗的压力,待到来年兵强马壮,再行征战。”
赵匡胤:“对,但是主要敌手要放到高句丽的身上,军事行动分成两次达成,第一次要打击高句丽的实力,第二次在争取吃下高句丽。”
朱元璋:“没错,第一次要稳扎稳打,第二次就要兵贵神速,切断高句丽和百济之间的联系。”
李愔听完赵匡胤和朱元璋的话后,心里顿时就有了底。
毕竟这两个皇帝都是在乱世之中谋取的天下,他们的想法必然是最有见地的。
至于朱元璋所说的拉拢一个,打击一个,分化一个,李愔也顿时就想明白了。
不亏是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的老油条,这拉拢,打击,分化的计策,简直是堪称完美。
同时,李愔也在心里策划出了另外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主意。
。。。。。。
很快,在李世民下旨之后不久,贞观朝的诸位重臣,以及诸多皇子就都赶到了太极宫。
一同前来的自然还有李恪,而且他还是第一个赶到的,只不过让他不明白的是,李愔怎么比自己还快的就赶到了。
难道他和李世民之间还没有谈完?
这不像是李世民的风格啊。
不过李世民和李愔现在都顾不上这些了。
李愔想要知道这封八百里加急奏折,究竟是不是和高句丽有关。
而李世民则是忙着找自己的这些心腹,好好的商量一下对策。
不过李世民不像是后来的某个封建朝代,没事动不动君臣之间先下跪再说事情,李世民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不必行礼了,今天朕叫各位前来,是有一件要事要商量。”
说完,李世民就让王升把那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折拿给了下面的文武重臣。
“什么?”
“这也太大胆了吧。”
“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太荒唐了,简直有损我大唐的国威。”
群臣在简单的看了看奏折之后,一个个的都激动起来。
尤其是尉迟恭,第一个就站出来说道:“皇上,老臣愿意亲自带一支军马,斩了这个高句丽国王的狗头。”
程咬金也站了出来,“皇室,末将也愿意前往。”
“皇上,还是交给我吧,区区高句丽,何须卢国公和吴国公亲自前往。”这次说话的人是程名振,也是贞观朝的一员悍将。
不过虽然诸位大将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前往征讨高句丽,但是显然李世民还有另外的打算。
李世民:“诸位将军莫急,区区高句丽还谈不上让我大唐如此的激动。”
之后,李世民看着下面的诸多皇子,直接说道:“你们都有什么意见啊?”
看来李世民是准备拿高句丽的事情,当成对皇子们的考题了。
不过李愔自然是不怕的,至于其他人,自求多福吧。
李世民知道李愔说的对,但是历史上哪个有作为的皇帝没有尝试过,全部都失败了。
“不过,父皇,我还想加上两条。”
“什么?”
李愔:“其一,开商路;其二,秀才不纳粮。”
“这开商路就是,培养一样因商业起家的新贵族,那么他们势必会和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五姓七望进行斗争,那么父皇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同时像盐、铁、煤、木、路等方面,完全可以进行国家性质的垄断,这样就可以把持住这些新权贵,让他们完全听从您的命令。”
“至于秀才不纳粮,那就简单了。”
“寒门很多士子的家里比较贫困的,父皇只需要规定士子考取到秀才功名之后,就可以不交纳皇粮国税,那么他们必然会支持您,也会更加努力的去考试。”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突然笑道:“愔儿,这些事情,你是什么时候考虑的?”
李愔特意撒了个谎:“启禀父皇,是我刚才在来太极宫的路上想到的。”
“就因为他们和你动手了?”
“是。”
“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了几声,然后拍了拍李愔的肩膀,笑着说道:“想不到你平日里表现出来的居然是虚假的一面,明哲保身的招数玩的不错。”
突然,李世民话锋一转。
李世民:“愔儿,为父需要你帮我针对五姓七望,你可愿意?”
“儿臣愿意效劳。”
“很好。”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就在这时候,外面突然有八百里加紧来报。
“宣。”
李世民毫不迟疑,毕竟是马上皇帝,知道八百里加紧的事情肯定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关乎国运。
很快,一个金吾卫的士兵就将奏折递给了李世民。
而李世民只看了一眼,立刻就眉头紧皱。
“怎么了,父皇?”
李世民合上奏折,说道:“出了大事,愔儿,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说完,李世民立刻下旨让贴身太监王升宣朝廷各重臣前来太极宫。
这下子,李愔也明白出大事了。
可是贞观十七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作为后来人的李愔,想都没想,就明白了。
高句丽闹事了!
难怪李世民神色不对,贞观一朝,对于高句丽的事情还是很敏感的。
原因很简单,隋炀帝时期就曾经征讨过高句丽,作为同时代的人,李世民自然也想要征服高句丽来告诉天下,大唐取代大隋是天命之选。
因此李愔猜测,这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必然是和高句丽有关。
看来,是时候需要利用一下自己的BUFF了。
。。。。。。
皇帝群中。
李愔:“来来来,都来出出主意。”
秦始皇:“这个简单,不就是个棒子闹事吗,撒了就行。”
李愔:“我要这么说,李世民非杀了我。”
赵匡胤:“我有个办法,那就是你可以参考后世苏定方和刘仁轨的灭韩之策。”
朱元璋:“对,拉拢一个,打击一个,分化一个。”
赵匡胤:“想要一战定三韩,三五年之内是不可能的,要做好长远的打算。”
朱元璋:“对,先分化高句丽和百济之间的关系,然后缓解新罗的压力,待到来年兵强马壮,再行征战。”
赵匡胤:“对,但是主要敌手要放到高句丽的身上,军事行动分成两次达成,第一次要打击高句丽的实力,第二次在争取吃下高句丽。”
朱元璋:“没错,第一次要稳扎稳打,第二次就要兵贵神速,切断高句丽和百济之间的联系。”
李愔听完赵匡胤和朱元璋的话后,心里顿时就有了底。
毕竟这两个皇帝都是在乱世之中谋取的天下,他们的想法必然是最有见地的。
至于朱元璋所说的拉拢一个,打击一个,分化一个,李愔也顿时就想明白了。
不亏是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的老油条,这拉拢,打击,分化的计策,简直是堪称完美。
同时,李愔也在心里策划出了另外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主意。
。。。。。。
很快,在李世民下旨之后不久,贞观朝的诸位重臣,以及诸多皇子就都赶到了太极宫。
一同前来的自然还有李恪,而且他还是第一个赶到的,只不过让他不明白的是,李愔怎么比自己还快的就赶到了。
难道他和李世民之间还没有谈完?
这不像是李世民的风格啊。
不过李世民和李愔现在都顾不上这些了。
李愔想要知道这封八百里加急奏折,究竟是不是和高句丽有关。
而李世民则是忙着找自己的这些心腹,好好的商量一下对策。
不过李世民不像是后来的某个封建朝代,没事动不动君臣之间先下跪再说事情,李世民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不必行礼了,今天朕叫各位前来,是有一件要事要商量。”
说完,李世民就让王升把那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折拿给了下面的文武重臣。
“什么?”
“这也太大胆了吧。”
“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太荒唐了,简直有损我大唐的国威。”
群臣在简单的看了看奏折之后,一个个的都激动起来。
尤其是尉迟恭,第一个就站出来说道:“皇上,老臣愿意亲自带一支军马,斩了这个高句丽国王的狗头。”
程咬金也站了出来,“皇室,末将也愿意前往。”
“皇上,还是交给我吧,区区高句丽,何须卢国公和吴国公亲自前往。”这次说话的人是程名振,也是贞观朝的一员悍将。
不过虽然诸位大将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前往征讨高句丽,但是显然李世民还有另外的打算。
李世民:“诸位将军莫急,区区高句丽还谈不上让我大唐如此的激动。”
之后,李世民看着下面的诸多皇子,直接说道:“你们都有什么意见啊?”
看来李世民是准备拿高句丽的事情,当成对皇子们的考题了。
不过李愔自然是不怕的,至于其他人,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