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京城,除了熟悉的喧嚣,李贤马上开始忙碌起来。
相比较而言,前两天还好一些,主要窝在李府,和母亲嫂嫂说话,给侄子侄女介绍他新带回来的稀奇玩具,每到晚上等父亲李自明从办公地回来,父子多是聊聊河西的局势及开封的水利设施建设。
到了第三日,李贤就不能继续赖在家里了,开始带着从河西运回来的几大车礼物,于东京城内走亲访友。
这种身心的忙碌,比旅途更为疲惫。
先是离的最近的师母家,后面接着是荣王府拜见老王妃,后又去寇家在开封的门庭,还有公孙家,张家……
当来到柳家的住处时,才注意到柳家父子去岁买的这座小院,只有一个老仆看守门庭,柳永及其父去岁秋的时候,即被外放到外地做官了。
这让李贤有些失望,他本想登门拜访,趁着河西大胜之势,向柳永求一首词,说不得把他名字也能加入进去。
“名流文坛”的计划失败,在忙碌了整整六日,李贤咨询了父母的意见后,最终决定再去准岳父家走一趟,把婚期商议下来。
老婆还没有娶过门,就算娶过门,也不好空手去崔家。
李贤最终还是俗气的挑了一些好看的宝石宝珠,又拿着母亲年前让仆从烘烤的腊肉,在孙二狗的驾车下,登门崔府。
崔颢没有太大的志向,这两年一直做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也未见升迁,倒是平日总能得到皇帝的召见问话。
今天端巧不巧,正是休沐。
崔家人本在家主的招呼下,打算出城春游,忽听得门子禀报,李家小郎来了!
正打扮好的崔母一听,那双丹凤眼就亮了起来,她拍着正喝茶的丈夫的肩膀,笑道:“哟,女婿来了,大官人你昨儿还念叨这未来的女婿怎的还不登门拜访,人家这不是来了吗?别嫌我这个黄脸婆啰嗦。咱家女儿足足等了他两年,一过年,现在都十七了。
这两人啊!要赶快把婚事结了。否则真让京城里的人笑话了!”
崔颢放下了茶杯,看了眼自家老婆,似乎没有因为被打搅游玩而心情变差,甚至高兴的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事咱们不说,李家那双懂事的两口子都会给咱这女婿说的。你信不信,咱这女婿今次登门,一是礼节拜见,二嘛,就是为了两家的婚事。
算了,不说了,你娘俩念叨的春游只能再等两日,现在赶紧去让厨房的下人做上几个好菜,咱这女婿可了不得。为夫在宫里,可听官家说了不止一次,就连昨日召我前去问询一些事,还提及了呢!”
……
姑爷上门,其实是瞒不住了,整个崔家的人几乎都出动。
就连崔莺莺由于未过门不能相见,也拿着李贤一年前遣人赠予她的新式望远镜,站在崔家的小楼上,不断张望着前院。
书信交流多了,尤其东京关于李贤的传闻多了,以及种家来的夸赞之言,让崔莺莺认识到,她确实是胡思乱想看错了一人。从那以后,对于某个人的期待就越发不可收拾。
“小娘子来了来了!大官人亲自出去迎了!”
小楼下方负责通风报信的丫鬟小翠,叽叽喳喳地示意道。
崔莺莺的单筒望远镜焦距一调整,果然看到了一个清瘦的身影走进了前院。
她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两个非常好看的小酒窝。
这不是李贤第一次来崔府,也不是他第一次走进崔府,但这一次,和以往的心情有些不同。
崔家还是以前的那个崔家,两年过去,连院内池塘的布局都没有改变过。
崔家也几乎不怎么参与朝廷内部的斗争,只凭着学问过着自己的日子,甚至在某些时候,他有些羡慕岳父家这般清贵无扰的官宦生活。
随门子而入,手里提着礼物,看到岳父崔颢,李贤非常恭敬的行了一个晚辈之礼:“女婿拜见岳父大人!”
崔颢非常热心地牵着李贤的手,笑道:“你久不在东京,但老夫在东京,天天都能听到你们这群少年在河西的战绩。七进七出,搅的河西党项人无计可施,以利国家大义,连世衡都对你敬佩有加,不亏是我崔家的女婿!
来来来,都是一家人,别再客气,你岳母一听你来了,就在厨房忙碌。今日你我翁婿,定要一醉方休!”
李贤被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就随着岳父崔颢入了内庭。
崔家妇人们在厨房忙碌,不一会儿就有菜香传来。
厅内,翁婿俩聊的也很畅快,当听李贤亲自说道河西之战的凶险,崔颢才真正明白了河西大胜的来之不易。
眼看着饭菜就要端上桌了,还没见到崔家小娘子,李贤犹豫的问道。
但看岳父崔颢神秘一笑:“莺莺和你早就见过面了,老夫也是听莺莺上次所说,连她自己也是事后才明白过来。却不知小郎打算何日来迎娶我崔家女,到时候,你们日日就能看到了!”
见过面了?
难道是她!
李贤一向有些脸盲,但那次在崔府外的相遇,不,还有洛阳的一次相遇,让他印象深刻地记住了某个少女。对方是崔家的,还如此出众……
左左右右,或许只有他一人还蒙在鼓里。
李贤苦笑道:“女婿知道了,女婿和家父家母商议过,打算四月初二,即向崔家娶亲,岳父以为如何?”
四月初二,尚不足两月的时间。
崔颢点了点头,两家都有时间准备。
在崔家的这一顿饭,吃的时间甚长,崔颢当着皇家的图书管理员,每日没事就是博览群书,年轻时又走过不少地方,见识自是非凡。
和女婿李贤聊起天文地理,那是样样不落。
黄昏将至,把喝的有些晕乎乎地女婿送出了崔府,见李家马车走远了。
崔颢的面色有些惆怅,看向从内庭出来的老婆和女儿,叹道:“和女婿聊了一下午,这次相谈,让老夫更加确定了一件事,我们崔家这女婿,不在乎官场名利,于之看待,甚至比老夫看的还要透彻。
性格也算谨慎,莺莺嫁过去了,至少富贵无忧。”
相比较而言,前两天还好一些,主要窝在李府,和母亲嫂嫂说话,给侄子侄女介绍他新带回来的稀奇玩具,每到晚上等父亲李自明从办公地回来,父子多是聊聊河西的局势及开封的水利设施建设。
到了第三日,李贤就不能继续赖在家里了,开始带着从河西运回来的几大车礼物,于东京城内走亲访友。
这种身心的忙碌,比旅途更为疲惫。
先是离的最近的师母家,后面接着是荣王府拜见老王妃,后又去寇家在开封的门庭,还有公孙家,张家……
当来到柳家的住处时,才注意到柳家父子去岁买的这座小院,只有一个老仆看守门庭,柳永及其父去岁秋的时候,即被外放到外地做官了。
这让李贤有些失望,他本想登门拜访,趁着河西大胜之势,向柳永求一首词,说不得把他名字也能加入进去。
“名流文坛”的计划失败,在忙碌了整整六日,李贤咨询了父母的意见后,最终决定再去准岳父家走一趟,把婚期商议下来。
老婆还没有娶过门,就算娶过门,也不好空手去崔家。
李贤最终还是俗气的挑了一些好看的宝石宝珠,又拿着母亲年前让仆从烘烤的腊肉,在孙二狗的驾车下,登门崔府。
崔颢没有太大的志向,这两年一直做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也未见升迁,倒是平日总能得到皇帝的召见问话。
今天端巧不巧,正是休沐。
崔家人本在家主的招呼下,打算出城春游,忽听得门子禀报,李家小郎来了!
正打扮好的崔母一听,那双丹凤眼就亮了起来,她拍着正喝茶的丈夫的肩膀,笑道:“哟,女婿来了,大官人你昨儿还念叨这未来的女婿怎的还不登门拜访,人家这不是来了吗?别嫌我这个黄脸婆啰嗦。咱家女儿足足等了他两年,一过年,现在都十七了。
这两人啊!要赶快把婚事结了。否则真让京城里的人笑话了!”
崔颢放下了茶杯,看了眼自家老婆,似乎没有因为被打搅游玩而心情变差,甚至高兴的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事咱们不说,李家那双懂事的两口子都会给咱这女婿说的。你信不信,咱这女婿今次登门,一是礼节拜见,二嘛,就是为了两家的婚事。
算了,不说了,你娘俩念叨的春游只能再等两日,现在赶紧去让厨房的下人做上几个好菜,咱这女婿可了不得。为夫在宫里,可听官家说了不止一次,就连昨日召我前去问询一些事,还提及了呢!”
……
姑爷上门,其实是瞒不住了,整个崔家的人几乎都出动。
就连崔莺莺由于未过门不能相见,也拿着李贤一年前遣人赠予她的新式望远镜,站在崔家的小楼上,不断张望着前院。
书信交流多了,尤其东京关于李贤的传闻多了,以及种家来的夸赞之言,让崔莺莺认识到,她确实是胡思乱想看错了一人。从那以后,对于某个人的期待就越发不可收拾。
“小娘子来了来了!大官人亲自出去迎了!”
小楼下方负责通风报信的丫鬟小翠,叽叽喳喳地示意道。
崔莺莺的单筒望远镜焦距一调整,果然看到了一个清瘦的身影走进了前院。
她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两个非常好看的小酒窝。
这不是李贤第一次来崔府,也不是他第一次走进崔府,但这一次,和以往的心情有些不同。
崔家还是以前的那个崔家,两年过去,连院内池塘的布局都没有改变过。
崔家也几乎不怎么参与朝廷内部的斗争,只凭着学问过着自己的日子,甚至在某些时候,他有些羡慕岳父家这般清贵无扰的官宦生活。
随门子而入,手里提着礼物,看到岳父崔颢,李贤非常恭敬的行了一个晚辈之礼:“女婿拜见岳父大人!”
崔颢非常热心地牵着李贤的手,笑道:“你久不在东京,但老夫在东京,天天都能听到你们这群少年在河西的战绩。七进七出,搅的河西党项人无计可施,以利国家大义,连世衡都对你敬佩有加,不亏是我崔家的女婿!
来来来,都是一家人,别再客气,你岳母一听你来了,就在厨房忙碌。今日你我翁婿,定要一醉方休!”
李贤被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就随着岳父崔颢入了内庭。
崔家妇人们在厨房忙碌,不一会儿就有菜香传来。
厅内,翁婿俩聊的也很畅快,当听李贤亲自说道河西之战的凶险,崔颢才真正明白了河西大胜的来之不易。
眼看着饭菜就要端上桌了,还没见到崔家小娘子,李贤犹豫的问道。
但看岳父崔颢神秘一笑:“莺莺和你早就见过面了,老夫也是听莺莺上次所说,连她自己也是事后才明白过来。却不知小郎打算何日来迎娶我崔家女,到时候,你们日日就能看到了!”
见过面了?
难道是她!
李贤一向有些脸盲,但那次在崔府外的相遇,不,还有洛阳的一次相遇,让他印象深刻地记住了某个少女。对方是崔家的,还如此出众……
左左右右,或许只有他一人还蒙在鼓里。
李贤苦笑道:“女婿知道了,女婿和家父家母商议过,打算四月初二,即向崔家娶亲,岳父以为如何?”
四月初二,尚不足两月的时间。
崔颢点了点头,两家都有时间准备。
在崔家的这一顿饭,吃的时间甚长,崔颢当着皇家的图书管理员,每日没事就是博览群书,年轻时又走过不少地方,见识自是非凡。
和女婿李贤聊起天文地理,那是样样不落。
黄昏将至,把喝的有些晕乎乎地女婿送出了崔府,见李家马车走远了。
崔颢的面色有些惆怅,看向从内庭出来的老婆和女儿,叹道:“和女婿聊了一下午,这次相谈,让老夫更加确定了一件事,我们崔家这女婿,不在乎官场名利,于之看待,甚至比老夫看的还要透彻。
性格也算谨慎,莺莺嫁过去了,至少富贵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