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洪此番雄论非本人所得吧?”徐泽打断朱武道。
“咳咳——”正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状的朱武差点噎住,好不尴尬,“主公果真明察秋毫。”
废话!你既精于阴谋算计,又知下大势,还能掌握如此多的朝堂机密,如此大才盘盘,怎的还会流落簇当这毫无前途的山贼?
见徐泽没有怪罪之意,朱武这才心解释道:“武愚钝,工于算计却拙于大势。但能预见下大乱之征的才智之士却是甚多,早在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方士魏汉津便言‘不三十年,下乱矣’。”
“又有精《易》者孟翊,受蔡京推崇,任太学学官,曾与京言‘本朝火德,应中微,有再受命之象,宜更年号、官名,一变世事,以厌当之,不然,期将近,不可忽’(简单,就是宋朝国运不好,搞不好会中途夭折,必须改年号官名之类),蔡京听了后却不高兴,指责孟翊切勿乱言。孟翊未听蔡京的警告,在文德殿大朝会散朝之时,突然于班中拿出一轴献于子,其所画卦象便是与蔡京所讲之事,皇帝厌孟翊妖言惑众,龙颜大怒,编管孟翊于定州,武和孟翊毗邻而居,有幸拜入其门下,由疵知众多朝堂秘辛。”
真有这号人物?徐泽有些好奇,问:“令师可曾言大宋中微和再受命之时?”
“先师于今年正月辞世,辞世前曾言‘十五年左右,卦象必应’。”
犹如平地惊雷,徐泽呆立当场。
今年是公元1112年,十五年后,不正是公元1127年的靖康二年么?这一年,只看年号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莫非施大爷搞错了,这方世界不是真实历史,而是玄幻位面,竟然真有这般能算尽命的大能?
如果真有命,自己一介凡人,又凭什么逆改命?
徐泽毕竟受过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片刻功夫便也释然了,来都来了,怕个球,人死鸟朝,被什么鬼施耐庵丢到这方世界,自己都不曾怂过,还怕这虚无缥缈的命?
没见刚才朱武侃侃而谈半大宋的各种弊病,不定那个孟翊就是凭着这些问题,推断出大宋将于十五年内中微的,如换成自己身在朝堂,能有这么高远的视野,也……
好吧,也无法推断大宋的具体危亡时间。
“元洪既得令师真传,想必也会卜卦吧?”
“呃,不敢欺瞒主公,武的确得孟师《易》几分精髓,不敢窥破机,寻常事也能算得七七八八。只是不知为何,自半年前开始,卜卦之术就越来越不灵了,武最后一卦便是应在这少华山,此后脑子便一片混沌,竟然连曾经的好多事也想不起。”
有意思,朱武乃定州人,陈达籍邺城,杨春则是解良人。
徐泽读水浒时,还纳闷三个河北、河东人,干嘛要千里迢迢跑到华州落草,原来中间还有这段曲折。
还有,半年前,可不就是自己穿越到此方世界之时么?
“元洪既知下将乱,对如当今局势定有深思,可有教我?”
朱武苦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谋篇布局确非武之强项,我仅知下将乱,宋室不可扶。它朝或可入仕、掌军,谋一方军政大权,待乱起时振臂一呼,或力挽狂澜,或割据自守。本朝则绝无可能,且不论文武入流为一方统帅何其难,即便能做到,也无法使军为私樱”
“何况,如今禁军已无可救药,制度在此,即便有三五千人,也只是空费钱粮罢了。权重如折、种、杨三家将门,名为宋臣,在其辖地却是威福自专,但对朝廷却丝毫不敢有非分之念。”
“以武之浅见,或可先集合我等不容于官府之人,占山据水,平时打家劫舍,练就一支悍勇可用之兵,日后再利用花石纲问题,激化矛盾,煽动裹挟百姓作乱,乘机攻城略地,兴许是一条出路?”
徐泽果断摇头,别看当今朝廷对外不行,对内却是很有一手,真实的历史上,宋江、方腊相继作乱,都被轻易镇压。
靖康之后,南渡朝廷缺兵少将,内忧外困,行在都遭遇了“苗刘之变”,江南也是遍地烽火,下不满朝廷对外极度无能对内残酷剥削而造反者不计其数,而且动辄聚众成千上万,如张仙、高托山的起义,号三十万,继承钟相的杨幺实打实聚众二十余万,但均被一一镇压,南宋中兴四名将便是在剿匪中招降纳叛,不断壮大实力,由此成就功业。
此位面即使有的魔改,但也不会偏离历史太远,落草为寇尚属打闹,是疥廯之疾,官府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可一旦占据州县,就触动了朝廷的敏感神经,那时就是不死不休了。
要,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甭管啥下兴亡,现在就去临安置产,十年后再投靠赵构,进可得潜郅驾之功,退可保一世富贵平安,可蛋疼的是,施大爷他不让你这么选啊!
话又回来,作为一个血性男儿,来到这个即将大乱的世界,不做一番事业也确实心有不甘。
“元洪此举或可斟酌,但久落草莽,部属必匪性难驯,能乱下却难安下,终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过早起事又会遭朝廷重点打击,亦难成事。且大宋三面皆敌,一旦内乱蔓延持续,必遭强邻窥伺,届时北虏南下,神州沦陷,我等便是历史罪人。”
见朱武面色苍白,徐泽稍稍缓和了口气,:“其实,你考虑的方向没问题,但在操作上,太糙了。秦亡之时,汉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霸王却杀子婴、焚秦宫、屠咸阳。楚汉争霸,汉高屡战屡败,关中子弟却前赴后继竭力支持。汉高能得下,得人确实很重要,才有众多豪杰相助,但关键还是其深得关中人心,根基稳固。”
“本朝自立国始便重商多税,民极能忍耐,今下虽有乱,但远未到板荡之时,欲成大事,尚需忍耐。历朝更替,皆是内乱外患之时,然真正造成生民锐减、赤地千里的,反倒多是内乱。若无安民之能,莫行裹民之事,古往今来,凡裹挟民生乱者,无一成事。”
咀嚼着徐泽的话,朱武不禁陷入沉思。
“咳咳——”正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状的朱武差点噎住,好不尴尬,“主公果真明察秋毫。”
废话!你既精于阴谋算计,又知下大势,还能掌握如此多的朝堂机密,如此大才盘盘,怎的还会流落簇当这毫无前途的山贼?
见徐泽没有怪罪之意,朱武这才心解释道:“武愚钝,工于算计却拙于大势。但能预见下大乱之征的才智之士却是甚多,早在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方士魏汉津便言‘不三十年,下乱矣’。”
“又有精《易》者孟翊,受蔡京推崇,任太学学官,曾与京言‘本朝火德,应中微,有再受命之象,宜更年号、官名,一变世事,以厌当之,不然,期将近,不可忽’(简单,就是宋朝国运不好,搞不好会中途夭折,必须改年号官名之类),蔡京听了后却不高兴,指责孟翊切勿乱言。孟翊未听蔡京的警告,在文德殿大朝会散朝之时,突然于班中拿出一轴献于子,其所画卦象便是与蔡京所讲之事,皇帝厌孟翊妖言惑众,龙颜大怒,编管孟翊于定州,武和孟翊毗邻而居,有幸拜入其门下,由疵知众多朝堂秘辛。”
真有这号人物?徐泽有些好奇,问:“令师可曾言大宋中微和再受命之时?”
“先师于今年正月辞世,辞世前曾言‘十五年左右,卦象必应’。”
犹如平地惊雷,徐泽呆立当场。
今年是公元1112年,十五年后,不正是公元1127年的靖康二年么?这一年,只看年号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莫非施大爷搞错了,这方世界不是真实历史,而是玄幻位面,竟然真有这般能算尽命的大能?
如果真有命,自己一介凡人,又凭什么逆改命?
徐泽毕竟受过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片刻功夫便也释然了,来都来了,怕个球,人死鸟朝,被什么鬼施耐庵丢到这方世界,自己都不曾怂过,还怕这虚无缥缈的命?
没见刚才朱武侃侃而谈半大宋的各种弊病,不定那个孟翊就是凭着这些问题,推断出大宋将于十五年内中微的,如换成自己身在朝堂,能有这么高远的视野,也……
好吧,也无法推断大宋的具体危亡时间。
“元洪既得令师真传,想必也会卜卦吧?”
“呃,不敢欺瞒主公,武的确得孟师《易》几分精髓,不敢窥破机,寻常事也能算得七七八八。只是不知为何,自半年前开始,卜卦之术就越来越不灵了,武最后一卦便是应在这少华山,此后脑子便一片混沌,竟然连曾经的好多事也想不起。”
有意思,朱武乃定州人,陈达籍邺城,杨春则是解良人。
徐泽读水浒时,还纳闷三个河北、河东人,干嘛要千里迢迢跑到华州落草,原来中间还有这段曲折。
还有,半年前,可不就是自己穿越到此方世界之时么?
“元洪既知下将乱,对如当今局势定有深思,可有教我?”
朱武苦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谋篇布局确非武之强项,我仅知下将乱,宋室不可扶。它朝或可入仕、掌军,谋一方军政大权,待乱起时振臂一呼,或力挽狂澜,或割据自守。本朝则绝无可能,且不论文武入流为一方统帅何其难,即便能做到,也无法使军为私樱”
“何况,如今禁军已无可救药,制度在此,即便有三五千人,也只是空费钱粮罢了。权重如折、种、杨三家将门,名为宋臣,在其辖地却是威福自专,但对朝廷却丝毫不敢有非分之念。”
“以武之浅见,或可先集合我等不容于官府之人,占山据水,平时打家劫舍,练就一支悍勇可用之兵,日后再利用花石纲问题,激化矛盾,煽动裹挟百姓作乱,乘机攻城略地,兴许是一条出路?”
徐泽果断摇头,别看当今朝廷对外不行,对内却是很有一手,真实的历史上,宋江、方腊相继作乱,都被轻易镇压。
靖康之后,南渡朝廷缺兵少将,内忧外困,行在都遭遇了“苗刘之变”,江南也是遍地烽火,下不满朝廷对外极度无能对内残酷剥削而造反者不计其数,而且动辄聚众成千上万,如张仙、高托山的起义,号三十万,继承钟相的杨幺实打实聚众二十余万,但均被一一镇压,南宋中兴四名将便是在剿匪中招降纳叛,不断壮大实力,由此成就功业。
此位面即使有的魔改,但也不会偏离历史太远,落草为寇尚属打闹,是疥廯之疾,官府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可一旦占据州县,就触动了朝廷的敏感神经,那时就是不死不休了。
要,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甭管啥下兴亡,现在就去临安置产,十年后再投靠赵构,进可得潜郅驾之功,退可保一世富贵平安,可蛋疼的是,施大爷他不让你这么选啊!
话又回来,作为一个血性男儿,来到这个即将大乱的世界,不做一番事业也确实心有不甘。
“元洪此举或可斟酌,但久落草莽,部属必匪性难驯,能乱下却难安下,终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过早起事又会遭朝廷重点打击,亦难成事。且大宋三面皆敌,一旦内乱蔓延持续,必遭强邻窥伺,届时北虏南下,神州沦陷,我等便是历史罪人。”
见朱武面色苍白,徐泽稍稍缓和了口气,:“其实,你考虑的方向没问题,但在操作上,太糙了。秦亡之时,汉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霸王却杀子婴、焚秦宫、屠咸阳。楚汉争霸,汉高屡战屡败,关中子弟却前赴后继竭力支持。汉高能得下,得人确实很重要,才有众多豪杰相助,但关键还是其深得关中人心,根基稳固。”
“本朝自立国始便重商多税,民极能忍耐,今下虽有乱,但远未到板荡之时,欲成大事,尚需忍耐。历朝更替,皆是内乱外患之时,然真正造成生民锐减、赤地千里的,反倒多是内乱。若无安民之能,莫行裹民之事,古往今来,凡裹挟民生乱者,无一成事。”
咀嚼着徐泽的话,朱武不禁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