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水浒新秩序
    东京皇城,福宁殿。

    “啊——”

    赵佶再次梦到了当晚火光直射面门的场景,惊坐而起。

    “官家!”

    内侍李彦赶紧上前,小声地询问。

    “官家可是挂念刘贤妃?贤妃已经没事了,这两日都睡得很安稳。”

    “嗯。”

    李彦的应对很出色,赵佶对这个经常猜错自己心思的迷糊内侍很满意。

    “朕睡了多久?”

    “官家睡得不深,满共三刻不到,现在还是午时。”

    赵佶已经彻底清醒过来,吩咐道:“去寻杨戬来见朕。”

    上元夜的事已经过去数日,

    就连天子卧床不起期间,轮宿宫中应对不测的宰执都撤回去了。

    皇帝却仍是对外宣称“龙体欠安”,还没有恢复常朝的意思。

    当晚之事,经过大理寺开封府的认真调查,

    所有的证据都表明,那一支烟花引发的“惊天”大案,

    其实就是一起没有任何政治图谋的意外事故。

    得知没有刁民要害自己,赵佶的心悸症状当即就好了。

    但因为当晚皇帝和臣子们惊慌失措,搞出的一系列麻烦事,

    仍需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擦屁股,暂时还不能急着恢复常朝。

    首先是刘贤妃流产了,死掉的还是个皇子,

    贤妃为此也几乎去了半条性命,醒转后伤心不已,哭了好几日。

    这件事上,天子倒不怎么忧愁。

    赵佶这些年死了不少儿子,但架不住生的更多。

    刘贤妃倒是不难安抚,其人独得恩宠数年,

    大宋历代皇帝中的播种冠军赵佶也不是白给的,

    皇帝与小刘氏通力合作,收获颇丰,

    已经成功诞下一子(建安郡王赵柍)一女(和福帝姬赵金珠)。

    由是,当天子承诺恢复常朝,就下诏晋小刘氏为淑妃后,其人便消停了,

    反劝皇帝注意安歇,少去看她,“待妾身身子恢复,再陪侍官家”云云。

    真正的麻烦,是皇城司捅出的篓子。

    当晚,勇于任事的杨戬本着宁抓错,不放过的原则,

    命令皇城司抓捕了一批没有走脱的现场百姓,

    其后还将所有提供烟花的商铺全部查封,并抓捕相关人等。

    人抓多了后,又因为相互攀咬,

    可疑人员不断增多,“涉案”被捕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最后,其实已经变了味——

    受到牵涉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有钱没权的商户,

    这些人当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牵涉进这桩大案,赶紧花钱消灾。

    由是,杨戬竟然利用此事,为皇帝赚了一笔非常丰厚的“汤药费”。

    让去年一系列造神运动后,天子迅速瘪下去的钱袋子又充盈起来,赢得龙颜大悦。

    心病当用心药,从这点上讲,

    杨少保(杨戬此时已官至检校少保)也算是为天子治愈心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官家!”

    没过多长时间,杨戬赶到了福宁殿。

    对亲近臣子,赵佶向来没有架子。

    “京中可有新动向?”

    杨戬俯身跪倒,泣声道:“臣办事不力,请官家责罚!”

    赵佶虽然是个极爱玩乐享受的皇帝,

    但政治斗争的智慧一点也不低,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位子可能不稳的事件时,

    其人的高智商就能在线,甚至连说话做事与平日里都有一些区别。

    “快起来!你用心做事,朕怎会怪你,有哪些事?”

    杨戬起身,掏出一个小册子,躬身递给天子。

    赵佶翻开看了几眼,主要是涉案者的家人找朝臣的活动记录,

    所为之事,自然是为了推动开封府尽快放人。

    京城中,随便扔块砖头都能砸到七品官,

    小有家资者,就算再没有权势,也能与朝臣扯上这样那样的关系。

    之前,因为小刘氏流产,天子重病,案情也没有定性,涉案人家只敢私底下活动。

    待到轮宿宫中的宰执回到家中,预示着天子病愈,

    案子已经水落石出,这些人就开始公开活动了,

    可以预见,一旦恢复常朝,

    肯定会有大批臣子拿此事做文章,要求天子如何如何。

    赵佶很清楚这帮人的德性,

    他们的真实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放人,放不放人他们都不关心,

    这些臣子只关心政争和自己的利益,届时朝堂肯定又会热闹非凡!

    天子放下小册子,问曰:“这些人家有哪些要求?”

    “大部分都是请求开封府尽快放人的,也有一些人家当晚遭受了一些损失,想要朝廷给予赔偿,还有,还有要求惩治胡乱下令抓人的奸臣。”

    皇帝不甚在意,这些事其实大多不出他的预料。

    教主道君皇帝毕竟登基多年,类似的突发乱局已经处理过多次,经验丰富,很快就有了决断。

    放人是必须放的,上千人的关押本就是大难题,时间长了,不定就会意外死掉一大批。

    赔钱是想都别想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赔钱,

    大部分闹事的百姓也清楚这一点,之所以喊这个口号,

    也不过是为了增加压力,迫使朝廷赶快放人。

    这一套,朝臣们在政争时用得更纯熟,天子对此中曲折自是熟悉。

    惩治奸臣也是不可能的,有昏君才有奸臣,

    朕乃神君下凡,英睿圣明,朝中哪有什么奸臣?

    为了平息民怨,就只好处置一批办事不力的殿前司班直和皇城司探子了——

    此举绝不是抓替罪羊,

    身为朕的亲随,办事如此毛糙,不处理你们,处理谁?!

    “查到那支烟花是谁摆的没有?”

    “是金枪班教师徐宁。”

    事后查实,出事的那一堆烟花就是金枪班挪动的,徐宁也确实参与其中,

    只是没有证据表明就是其人所为,当然,徐宁也拿不出不是自己的证据。

    徐宁其实是被当日轮值的金枪班同袍供出来的。

    原因也很简单,有上官惦记其祖传宝甲,多次表示愿意高价购买,

    徐宁一直不愿出手,这事在金枪班早就传遍。

    加之其人平日里常利用职务之便“与人方便”,所得颇丰,

    偏又只进不出,甚少请人吃酒,颇受同袍排挤。

    由是,“人品不好”,又遭上官惦记,

    事发之后,必须要供出一个坏事者时,大部分的人就想到了徐宁。

    天子曾对相貌英武的徐宁印象不错,

    现在想到此人差点害自己破相,顿时面露厌恶之相,

    做事毛糙的徐宁自有有司惩治,不需他费心再问。

    “同舟商社可有动静?”

    “回官家,还没有。”

    东京城中,最大的烟花供应商是同舟社,自然也在被抓之列。

    蹊跷的是,这些本籍京中店铺掌柜活计家人急得不行,同舟社却是毫无动静。

    以天子对徐泽的了解,这个胆大包天的贼子绝不可能忍气吞声,肯定会有动作。

    实际上,同舟社之所以没有急着捞人,是因为根本就不用捞。

    早在最初布局东京时,徐泽就坚持明暗两条线独立发展,互不交叉。

    泸南平乱,受皇帝猜忌后,

    徐泽考虑到随时可能要与朝廷翻脸,更是要求商社也与妥善处理东京的业务。

    如今,京中所有挂名“同舟”的店铺,只能算是代理商而已,与同舟社的情报系统也无联系。

    自徐泽兵围蓬莱,登州失控后,

    徐泽、同舟社这两个词就成了是赵佶心中的隐刺,欲要拔之而后快。

    正好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徐泽的反应,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一并除掉这个刺。

    “通知王革(时任开封府尹),早点结案,除了同舟烟花铺,其余涉案之人都放了吧。”

    “遵旨!”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