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儿这才低声在他们耳边吩咐几句。
二人大喜,立时,脱去了外衣,赤着背,赤着脚,嘴里叼着一把匕首,抓住船头的缆绳直坠入河水里,悄没声息地凫水到了岸边。
二人协力把竹筒往堤坝上拉去。
这边船上,肃羽与陆蕴儿把一节一节的竹筒不断连接,不多久,只见长长的竹筒已经被何庆何礼二人拖上了堤坝,直抵到了粮仓的底座上。
何庆何礼不再拉竹筒,取下匕首在粮仓的石头底座上沿挖起洞来。
那粮仓除了底座围着一圈石头以外,上面都是由芦席层层缠绕而成,用匕首毫不费力地便打了一个洞。
二人见有大米瞬间流出,急忙抓过竹筒将洞口堵住。
二人只听得“哗哗”的声音不断流入竹筒里,不多久,只听见底仓里几个女子轻声惊喜地叫出来:“哎呀!米!米来了!”
蕴儿急下到底仓,只见里面乱糟糟的东西,已经被几个女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地上还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帆布。
几个女子手里抱着竹筒,正喜悦新奇地瞅着竹筒口滚滚而出的大米。
蕴儿急忙示意她们小声些,又让她们把竹筒往里拉,等里面满了再往外移动。
时间仅仅一柱香的光景,那大米已经快堆满了底仓,蕴儿感觉船身已经下沉了许多,心中担心搁浅,便又出了底仓,站在仓口,按照事先的约定,点起一根蜡烛,冲着何庆何礼的方向,缓缓绕了两圈,随即吹灭。
然后,便又帮着肃羽把一节一节的竹筒取下,等到了最后一节时候,何庆何礼二人也都已经上了大船。
大船随即掉头,晃晃悠悠地撑离了河岸。
何庆何礼来到仓底,见到满眼的雪白大米,兴奋之情,难以自抑,望着蕴儿满眼得钦佩,道:“蕴儿姑娘,你这个办法真是太高明了!让我们二人就是想破天去也是先不起来的!这沿岸的米仓成百上千,我们用这个办法一个个弄去,大都的穷人真得就有救了!”
蕴儿笑道:“这个嘛,其实也不算什么,不过,米虽然弄来了,但是如何救济灾民,我们还需细细筹划才好!”
何庆忙道:“我看要不这样,明天我们兄弟弄些板车来,将米都装好,一家一家给他们送去,不就行了吗?”
蕴儿听得摇头道:“这样不好!你们这样难免轰轰烈烈地,必然惊动官府,而且本地的穷人你可以给他们米,外地逃荒来得,他们也没有住处,也没有锅灶,你很难分发,他们就是有了米,又拿什么熬粥呢?”
何庆何礼一时挠头,没有了办法,肃羽道:“我记得在青州时,遇到饥荒之年,官府或者有钱人家积德行善,便会开粥厂,让那些穷人,逃荒的灾民免费食用,我看我们不如也开一个粥厂!”
何礼接话道:“粥厂我也想过,不过到时候饥民云集,闹闹哄哄地,不更是容易引起官府猜疑吗?”
肃羽道:“这个也不难,到时候,你们兄弟扮作富商的样子,只说开粥厂是为了积德行善,还愿报恩,这种事,年年天灾之时,各地也都有大户如此,官府乐得你散尽家财,替他们减少压力!所以他们一般是不会管的!”
蕴儿也是分外赞成,于是便又给了何庆何礼二人许多银两,为了尽量少找麻烦,让他们在大都近郊择地开设粥厂。
何庆何礼二人也是分外用心出力,三天时间,便在距离大都东门二里多地的一片山坡下面,将粥厂搭建完毕。
只见布蓬高挑,背靠着山坡,用山间杂木钉了十几间小屋,用来装粮食杂物和人员休憩之用,外面架起十几口大锅,旁边劈好的木材堆积如山一样。
这天天刚亮,何庆何礼二人便都匆匆起床,从小木屋里出来,外面一层薄雾起起落落得还没有散尽,周围的山林野树还笼罩在一片湿漉漉的暗影之中。
二人踏在草地上,露水打湿了新买的薄底短靴和绸衣的下摆。
他们走到黑黝黝的铁锅旁边,不禁心中感叹:想我们兄弟,前几日还在为了一顿饭奔波,挣扎,谁曾想几天的光景,我们竟然穿绸裹缎,成了豪富开设粥厂救济他人?二人相互看看,真如隔世一般。
何庆一声喊,小木屋里便跑出十几个人来。
二人一一指派,各司其职,挑水得挑水,倒米得倒米,烧锅得烧锅,不多久,十几口铁锅下,已经火光乱窜,浓烟蒸腾,又过了些时候,盖着锅盖的铁锅外延,不断地有白色蒸汽团团而起,一阵阵米汤的香味在四野中,飘荡四溢。
然而,直到中午时分,也不见有人来,何庆何礼眼见得十几锅粥,凉了热,热了又晾,心里有些着急,猜想定是此处距离大路有些距离,较为偏僻,周围又没有什么拽,因此不为人所知。
二人便吩咐手下几个人去到大路上拦阻几个逃荒得过来。
几个手下纷纷出了粥厂到了大路上,只见一群群饥民,扶老携幼络绎不绝。
他们便过去,说明情况,邀他们进粥厂去喝粥,谁知一个个都不敢相信会有此好事,只当是官府或者歹人设下的什么圈套,要他们性命,一个个竟然死活不去。
气得几个手下没了办法,干脆几个人摁住了一个瘦弱的小乞丐,架着四肢,就往粥厂方向抬去。
那小乞丐吓得脸色惨白,一路乱蹬乱踢,哀嚎呼号,几个手下哭笑不得。
等到了粥厂,便将他扔在地上,有人赶紧给他弄了一碗粥来,谁知小乞丐只当是要毒死他,竟将一碗粥打翻在地,撒腿就跑。
好在被何庆何礼撞见,给揪住提了回来,命人把他的嘴巴撬开,连汤带水给灌了一碗,这才把他扔在地上,不再管他。
小乞丐爬在地上等了些时候,却并不见死去,心中这才明白,脸上现出惊喜欲狂之色,本来连饿带挣扎竭尽虚脱的身体,又有了精神,一步三蹦地跑了。
何庆何礼二人又等了一些时候,并不见有人再来,心中不免落寞,吩咐十几个手下在外面等待,自己无精打采地进木屋里去了。
二人在屋里正商量怎么向肃羽与陆蕴儿回复,只听得外面山崩海啸一般,声音纷纷嚷嚷,震动四野。
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正要出去,一个手下推门闯入,看着他们一脸得惶恐,道:“二位大爷,可不得了啦!你们快出去看看吧!”
何庆何礼急忙出来,到了门外,往四周一扫,顿时一阵晕眩。
只见四面八方都已被黑压压攒动的人流围得是水泄不通,而通往这边的道路上,大批的难民还在不断的往里涌入。
何庆何礼指挥着手下,赶紧开始施粥,十几锅粥,不到一刻功夫,已经施完,就是刷锅水也被人抢着喝了个精光。
何庆何礼抬眼望去,只见喝过粥的人,一成也不到,大部分没有喝到的,都个个大失所望,有得围着铁锅团团乱转,不忍离去;有得闷不做声,沮丧哀叹;有得则倒在地上,浑然不起;还有得双手向天,哭天喊地。
一时间,整个粥厂混乱不堪。
何庆何礼一时无法,只得又吩咐熬粥,如此,反复连续熬制了多次,怎奈等待施粥的难民乱作一团,有些身强力壮的,从午时一直吃到日落,吃了好几个轮回,撑得肚子如鼓。
而许多年老体弱,女子幼童却眼巴巴等了半天一口汤也没有喝到,眼见布蓬放下,都个个坐在外面嚎啕大哭。
何庆何礼在木屋之中,夜静之时,那哭声更是凄怆清晰,搅扰的二人坐卧难安。
就在此时,木门打开,原来是肃羽与陆蕴儿出去打听御龙卫的消息,直到此时才出城来粥厂查看。
二人急忙起身见过,肃羽与陆蕴儿听见外面哭声不绝,心中不解,细问二人,二人便将一天之事一一回复。
蕴儿思虑了片刻,与肃羽,何庆何礼几人出了木屋,来到低垂的篷布外面。
蕴儿吩咐他们兄弟招呼十几个手下集中在外面,又让他们各自去找来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难民,众人分作几拔,分别到山坡上伐树,在每一口锅两边放线,打桩,木桩三尺一个,一直延伸到进口处,木桩上再绑上碗口粗细的树干,远远望去,便形成了一道道围栏。陆蕴儿又根据难民数量,同时又增加铁锅十几口。待一切停当,肃羽与陆蕴儿才离开,回停靠在码头的大船上去。
第二天,何庆何礼便早早起床,让十几个手下开始熬粥,又分派昨天晚上那几十个帮工的难民守在一条条围栏处,维持秩序。
那些难民有了吃的,一天下来还有工钱,个个喜悦感激,对于何庆何礼自然言听计从,无不尽力。
如此一来,秩序较昨日自然好了许多,纵使偶尔有人不讲规矩,被那几十个维持秩序的饥民看见,也必给他揪出,如此,井然有序,施粥的速度也快了,大家反倒都有了饭吃。
过了几天,一切安然,何庆何礼二人在正午时分,出来查看,见大家秩序井然,甚是满意。
他们穿行在饥民之中,那些人知道是他们二人施粥,无不感激,纷纷跟他们点头哈腰地问候招呼,“何善人”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二人不禁有些飘然欲仙。正洋洋自得地享受其中,突然听见人群里有人争吵起来。
二人大喜,立时,脱去了外衣,赤着背,赤着脚,嘴里叼着一把匕首,抓住船头的缆绳直坠入河水里,悄没声息地凫水到了岸边。
二人协力把竹筒往堤坝上拉去。
这边船上,肃羽与陆蕴儿把一节一节的竹筒不断连接,不多久,只见长长的竹筒已经被何庆何礼二人拖上了堤坝,直抵到了粮仓的底座上。
何庆何礼不再拉竹筒,取下匕首在粮仓的石头底座上沿挖起洞来。
那粮仓除了底座围着一圈石头以外,上面都是由芦席层层缠绕而成,用匕首毫不费力地便打了一个洞。
二人见有大米瞬间流出,急忙抓过竹筒将洞口堵住。
二人只听得“哗哗”的声音不断流入竹筒里,不多久,只听见底仓里几个女子轻声惊喜地叫出来:“哎呀!米!米来了!”
蕴儿急下到底仓,只见里面乱糟糟的东西,已经被几个女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地上还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帆布。
几个女子手里抱着竹筒,正喜悦新奇地瞅着竹筒口滚滚而出的大米。
蕴儿急忙示意她们小声些,又让她们把竹筒往里拉,等里面满了再往外移动。
时间仅仅一柱香的光景,那大米已经快堆满了底仓,蕴儿感觉船身已经下沉了许多,心中担心搁浅,便又出了底仓,站在仓口,按照事先的约定,点起一根蜡烛,冲着何庆何礼的方向,缓缓绕了两圈,随即吹灭。
然后,便又帮着肃羽把一节一节的竹筒取下,等到了最后一节时候,何庆何礼二人也都已经上了大船。
大船随即掉头,晃晃悠悠地撑离了河岸。
何庆何礼来到仓底,见到满眼的雪白大米,兴奋之情,难以自抑,望着蕴儿满眼得钦佩,道:“蕴儿姑娘,你这个办法真是太高明了!让我们二人就是想破天去也是先不起来的!这沿岸的米仓成百上千,我们用这个办法一个个弄去,大都的穷人真得就有救了!”
蕴儿笑道:“这个嘛,其实也不算什么,不过,米虽然弄来了,但是如何救济灾民,我们还需细细筹划才好!”
何庆忙道:“我看要不这样,明天我们兄弟弄些板车来,将米都装好,一家一家给他们送去,不就行了吗?”
蕴儿听得摇头道:“这样不好!你们这样难免轰轰烈烈地,必然惊动官府,而且本地的穷人你可以给他们米,外地逃荒来得,他们也没有住处,也没有锅灶,你很难分发,他们就是有了米,又拿什么熬粥呢?”
何庆何礼一时挠头,没有了办法,肃羽道:“我记得在青州时,遇到饥荒之年,官府或者有钱人家积德行善,便会开粥厂,让那些穷人,逃荒的灾民免费食用,我看我们不如也开一个粥厂!”
何礼接话道:“粥厂我也想过,不过到时候饥民云集,闹闹哄哄地,不更是容易引起官府猜疑吗?”
肃羽道:“这个也不难,到时候,你们兄弟扮作富商的样子,只说开粥厂是为了积德行善,还愿报恩,这种事,年年天灾之时,各地也都有大户如此,官府乐得你散尽家财,替他们减少压力!所以他们一般是不会管的!”
蕴儿也是分外赞成,于是便又给了何庆何礼二人许多银两,为了尽量少找麻烦,让他们在大都近郊择地开设粥厂。
何庆何礼二人也是分外用心出力,三天时间,便在距离大都东门二里多地的一片山坡下面,将粥厂搭建完毕。
只见布蓬高挑,背靠着山坡,用山间杂木钉了十几间小屋,用来装粮食杂物和人员休憩之用,外面架起十几口大锅,旁边劈好的木材堆积如山一样。
这天天刚亮,何庆何礼二人便都匆匆起床,从小木屋里出来,外面一层薄雾起起落落得还没有散尽,周围的山林野树还笼罩在一片湿漉漉的暗影之中。
二人踏在草地上,露水打湿了新买的薄底短靴和绸衣的下摆。
他们走到黑黝黝的铁锅旁边,不禁心中感叹:想我们兄弟,前几日还在为了一顿饭奔波,挣扎,谁曾想几天的光景,我们竟然穿绸裹缎,成了豪富开设粥厂救济他人?二人相互看看,真如隔世一般。
何庆一声喊,小木屋里便跑出十几个人来。
二人一一指派,各司其职,挑水得挑水,倒米得倒米,烧锅得烧锅,不多久,十几口铁锅下,已经火光乱窜,浓烟蒸腾,又过了些时候,盖着锅盖的铁锅外延,不断地有白色蒸汽团团而起,一阵阵米汤的香味在四野中,飘荡四溢。
然而,直到中午时分,也不见有人来,何庆何礼眼见得十几锅粥,凉了热,热了又晾,心里有些着急,猜想定是此处距离大路有些距离,较为偏僻,周围又没有什么拽,因此不为人所知。
二人便吩咐手下几个人去到大路上拦阻几个逃荒得过来。
几个手下纷纷出了粥厂到了大路上,只见一群群饥民,扶老携幼络绎不绝。
他们便过去,说明情况,邀他们进粥厂去喝粥,谁知一个个都不敢相信会有此好事,只当是官府或者歹人设下的什么圈套,要他们性命,一个个竟然死活不去。
气得几个手下没了办法,干脆几个人摁住了一个瘦弱的小乞丐,架着四肢,就往粥厂方向抬去。
那小乞丐吓得脸色惨白,一路乱蹬乱踢,哀嚎呼号,几个手下哭笑不得。
等到了粥厂,便将他扔在地上,有人赶紧给他弄了一碗粥来,谁知小乞丐只当是要毒死他,竟将一碗粥打翻在地,撒腿就跑。
好在被何庆何礼撞见,给揪住提了回来,命人把他的嘴巴撬开,连汤带水给灌了一碗,这才把他扔在地上,不再管他。
小乞丐爬在地上等了些时候,却并不见死去,心中这才明白,脸上现出惊喜欲狂之色,本来连饿带挣扎竭尽虚脱的身体,又有了精神,一步三蹦地跑了。
何庆何礼二人又等了一些时候,并不见有人再来,心中不免落寞,吩咐十几个手下在外面等待,自己无精打采地进木屋里去了。
二人在屋里正商量怎么向肃羽与陆蕴儿回复,只听得外面山崩海啸一般,声音纷纷嚷嚷,震动四野。
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正要出去,一个手下推门闯入,看着他们一脸得惶恐,道:“二位大爷,可不得了啦!你们快出去看看吧!”
何庆何礼急忙出来,到了门外,往四周一扫,顿时一阵晕眩。
只见四面八方都已被黑压压攒动的人流围得是水泄不通,而通往这边的道路上,大批的难民还在不断的往里涌入。
何庆何礼指挥着手下,赶紧开始施粥,十几锅粥,不到一刻功夫,已经施完,就是刷锅水也被人抢着喝了个精光。
何庆何礼抬眼望去,只见喝过粥的人,一成也不到,大部分没有喝到的,都个个大失所望,有得围着铁锅团团乱转,不忍离去;有得闷不做声,沮丧哀叹;有得则倒在地上,浑然不起;还有得双手向天,哭天喊地。
一时间,整个粥厂混乱不堪。
何庆何礼一时无法,只得又吩咐熬粥,如此,反复连续熬制了多次,怎奈等待施粥的难民乱作一团,有些身强力壮的,从午时一直吃到日落,吃了好几个轮回,撑得肚子如鼓。
而许多年老体弱,女子幼童却眼巴巴等了半天一口汤也没有喝到,眼见布蓬放下,都个个坐在外面嚎啕大哭。
何庆何礼在木屋之中,夜静之时,那哭声更是凄怆清晰,搅扰的二人坐卧难安。
就在此时,木门打开,原来是肃羽与陆蕴儿出去打听御龙卫的消息,直到此时才出城来粥厂查看。
二人急忙起身见过,肃羽与陆蕴儿听见外面哭声不绝,心中不解,细问二人,二人便将一天之事一一回复。
蕴儿思虑了片刻,与肃羽,何庆何礼几人出了木屋,来到低垂的篷布外面。
蕴儿吩咐他们兄弟招呼十几个手下集中在外面,又让他们各自去找来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难民,众人分作几拔,分别到山坡上伐树,在每一口锅两边放线,打桩,木桩三尺一个,一直延伸到进口处,木桩上再绑上碗口粗细的树干,远远望去,便形成了一道道围栏。陆蕴儿又根据难民数量,同时又增加铁锅十几口。待一切停当,肃羽与陆蕴儿才离开,回停靠在码头的大船上去。
第二天,何庆何礼便早早起床,让十几个手下开始熬粥,又分派昨天晚上那几十个帮工的难民守在一条条围栏处,维持秩序。
那些难民有了吃的,一天下来还有工钱,个个喜悦感激,对于何庆何礼自然言听计从,无不尽力。
如此一来,秩序较昨日自然好了许多,纵使偶尔有人不讲规矩,被那几十个维持秩序的饥民看见,也必给他揪出,如此,井然有序,施粥的速度也快了,大家反倒都有了饭吃。
过了几天,一切安然,何庆何礼二人在正午时分,出来查看,见大家秩序井然,甚是满意。
他们穿行在饥民之中,那些人知道是他们二人施粥,无不感激,纷纷跟他们点头哈腰地问候招呼,“何善人”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二人不禁有些飘然欲仙。正洋洋自得地享受其中,突然听见人群里有人争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