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公子宁十三

第三十二章 盏茶之间见人心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白老就住在中大内的一幢普通教师楼,因为他的儿子——白天的父亲也是中大教授,所以,白家三代在这栋教学楼拥有两套房子,都在第一层,而且,为了方便白老起居工作,已经将两套相邻的房子打通。

    岭南天气潮湿,白家将地面垫高,而且配备了优良的通风系统。

    房子原本坐南朝北,因为屋后直出是一楼的私家楔园,就将这面进出的门墙改成朝向,同时利用大片的落地玻璃墙,让屋内显得尤为宽敞明亮,一年四季都非常舒适。

    此屋的风水显然经过高人调理,完全契合理法,白老住在这里,即使年岁已高,仍旧十分健康。

    我来到时,白天已经等在院子外。

    这个白衬衫蓝仔裤白波鞋打扮的年轻人,气质和他的名字一样,明朗得像是白天。

    他没有继承白老的衣钵,而是研究起中国古代文学。

    白天直接将我引进白老古朴简约的书房。说是书房,其实还合了会客室以及工作室一起,中间以屏风隔开。

    这间书房,基本占据了原来格局一套房的空间。

    我们来到时,白老已经坐在他的老黄花梨落地茶台旁,正戴着老花眼镜在看一本汝瓷专着。

    果然是个爱瓷之人,尤爱汝瓷。

    老人皓首白眉,精神矍铄,看起来状态不错。

    我和白老其实见面的次数也就三回,而且都很短暂,这么几年过去了,他见我也不露生分。

    他让我泡茶,是武夷正岩。

    我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好好地泡上一壶茶喝了,自然不会推辞。

    去洗了手之后,坐在主坐对面的位置上,煮开取自白云山的山泉,冲洗茶具。

    陆羽在《茶经》里说,泡茶时,“其水,用山水上”,早已被千万好茶之士奉为圭臬。

    不过,茶具用的居然还是现代的汝瓷。

    显然,白老对汝瓷的喜爱远远超越了“器”的层次,是对整个汝瓷文化的痴迷。

    我虽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泡茶,但是自腥茶,手底下的功夫还算扎实。

    细烹慢斟,同时也卸下了压在我心头的沉闷,散去了积郁毛孔里的暑热寒邪。

    “嗯,我在这杯茶里,喝出了你这个年纪没有的平和心境。”

    悠悠喝下第一杯茶,白老这才开口。

    我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摸着鼻子傻笑起来。

    笑完,我回忆了一下进来这短短时间的变化,才说:“最近确实有些烦心事,进来您老这里,烹茶起具之间,就都奇妙地全部卸下了。”

    白老也不多问,指着放在茶台上的厚厚一本专着,说:“喝茶、看书、鉴瓷,无不如此。”

    “喝茶要缓、书瓷看老、用度从简、人心尚平。”停顿了一下,老人用他已经摘掉眼镜的睿智眸子看着我,徐徐地又说了一句。

    我认真点头,虚心受教,体会着他这平平淡淡的十六个字。

    闻之知之,知之道之,道之得之,都不容易。

    所以,我只能继续泡茶。

    茶汤逐渐寡淡,直到尾韵也去了后,我洗净茶台,这才将包里的来意取了出来。

    “哦,国之重器呀!”白老揶揄了一句,脸色平静,显然一早就知道了我的来意。

    “对啊,您上上手?”

    我笑着起身,将已经去了报纸的三足笔洗轻轻搁在了他面前的茶台上。

    器不过手,所以才称作“上”。

    虽然“一眼假”,但是,重新戴上眼镜的老人仍旧依足规矩,两手一提一托,仔细上手。

    看着看着,他笑吟吟的脸色突然严肃起来,头也不抬地对我说:“把我桌上的放大镜取来一下。”

    说完我还没起身,他又道:“不,还是我自己过去。”

    小心翼翼地将三足笔洗端起,白老绕过屏风,来到窗台前的工作台。

    我跟着走进这个左右两边靠墙各摆着一个落地博古架的半开放式工作间。博古架上各式瓷器和残片标本琳琅,无一空处。

    放下三足笔洗后,白老并没有第一时间继续鉴定,而是转向跟着过来的我说:“如果不是你泡了那一壶茶,让我喝出你的不一样,我不会看得这么认真。这些年虽然深居简出,托关系上门的还是不少,如果只是互相交流印证,那还好说。”

    他摆了摆手,没有就此说下去,言外之意,想必是知道我已然清楚。

    “如果说没有不满,那是妄言。”

    一语绕过,白老突然一脸真诚地对我说:“小关,我要向你道歉,同时,感谢你给我这个老头子上了一课!”

    他没有做任何动作,可还是吓了我一大跳。这位可是岭南的瓷界巨擘,数十年来,为了国家和瓷界殚精竭虑,做出无数贡献,这样的可敬老人,他的道歉我可不敢轻易接受。

    我自知是个自私的人,因而从来都对无私者抱着敬意。

    而且,情绪本就是人的本能,可控,但是如何能杜绝呢?

    更何况,如果因为未曾流露出来的怠慢便接受对方的歉意,无异于苛求。

    用句圣经体表述:苛求的,必获加倍以受。

    我连忙习惯性地双手合十,口里说了几次“怎可!”后,才真诚地解释起来:“白老,要不是您让泡那壶茶,我现在的状态,连自己都嫌弃。所以,从因果上说,这还是您种的因,我就是一个路人甲,反而还是受益之人,应该是我多谢您才是。”

    说完,我朝他微微鞠躬,算作回礼。然后还半是打趣地说:“您这是施比受有福。”

    以免气氛太过尴尬。

    老人配合地呵呵笑了起来:“原来你还对佛学颇有研究呢。”

    我自然又是一阵谦虚。

    “好了,我们俩该客套的也都客套完了,我再仔细上上手,总觉得这件三足笔洗不简单。”他在工作台前坐了下来,说着就略微解释了一下,跟我之前的想法差不多。

    会耗费心力用不同原件的汝窑器拼和在一起的人,大概率不是因为太闲。

    老人做事认真,容不得丝毫打扰。经过刚才的事,他对待我已经从客人变成了晚辈,拉近了之前的距离。

    平易近人与关系亲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见他下了“逐客令”,我就退了出去,离开时冒昧问了一句,能不能去他外面的书房看看书。

    他自然点头,而且告诫我,如果真喜欢瓷器,就要练扎实基本功,不然一次打眼,足以让包括我和他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倾家荡产。

    白老的书房分里外间,开放式的外间全是放满了书的书架,如同一个微型的瓷器文化图书馆。

    里间应该还是藏室,估计他一生所藏,基本就在那里面了。

    这里面的藏书基本都是大部头,还有不少市面上绝对看不到的孤本和资料,这让我激动得立刻就扑了过去。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