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其实很简单,玩政治的基本法则:折中。
钱明月说:“权力集中在一处,容易滋生出徇私舞弊之事。”
“国子学与太学是大梁最好的学府,天下举子无不心向往之,此番招考,必然有人使歪心思,或打听试题,或贿赂考官。”
“不如将这出卷权、阅卷权分开,户部事关天下黎民,由户部出题想必能选出实干的良才。这阅卷权便,便交给通政司吧,通政司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对陛下最是忠贞不过。”
惺帝惊异:“这出题和阅卷还能分开!不过这个想法挺好玩,就这么办吧!”
谢傅詹提防徐家,得了阅卷权,能够跟徐平成对着来,也就不再谏言。
钱明月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成了,总觉得哪里不对,惺帝不是个傻的,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为了朝堂制衡吧!怕她在国子监影响力过大,让徐平成来负责出题,可能他也不想徐家在这群后备干部中影响力过大,又接受了让通政司负责阅卷的建议。
他正在成长为一个标准的帝王。
谢傅詹呈交了最新到达的各地奏折,才与甘本长一起离去。
钱明月向惺帝禀报了对国子监的安排:“圣人若恩准,请下谕旨使各官署遵命行事。”
惺帝撇嘴:“钱阙,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如厕这种话都能说出来!什么茶什么药都要管着,跟个婆娘似的。”
“哦,不对,你本来就是个婆娘!但朕跟你不一样,朕堂堂天子,怎么能下这种婆婆妈妈的谕旨!朕不下!”
上午还一起出去玩呢,原以为两人会变得亲近些,没想到他对自己反而更对立了!这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像什么样!
钱明月无奈:“上谕处的官员会进行修饰,到时候就会满篇仁义礼智信,不会显得婆婆妈妈了。”
惺帝倔哒哒地说:“朕就不下!那是你的意思,不是朕的意思,休想把你的意思强加给朕,将来写到史书上,这些东西都加给朕。”
钱明月心好累,苦口婆心地说:“这些建议并不是坏事,不会有损圣人的英名。”
“朕知道,可能还会让人觉得朕礼贤下士,是个明君。但是,朕要做明君就自己做,不沾你光。”
钱明月快哭了:“圣人不同意下谕旨,国子监调不动兵马司的人,更调不动翰林院和太医院,若是举子们有个好歹,岂不是让人笑话。”
她帮他批过奏折,更是把自己的意思用诏书下达过,他都没有意见,怎么今日一个小小谕旨,将人难成这样!
看她为难,惺帝笑嘻嘻地说:“你可以用你的宝玺啊!那个金疙瘩不用,难道打算熔铸了换钱?”
“宝玺!”
钱明月捂脸:“圣人不同意便算了,不搞那些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事。”
“怎可心存侥幸,参加考试的都是国之栋梁,万一出事了你担得起?”惺帝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又痛得龇牙咧嘴直甩手,“钱明月,你害苦朕了!”
钱明月直接给惺帝跪下了:“圣人,饶了民女吧。”
惺帝无奈:“什么饶不饶的,朕在害你吗?让你用宝玺,多好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听你的——你刚好可以铲除异己啊,哈哈。”
“民女不敢!”
“哼,谅你也不敢。”
钱明月说:“圣人,不妨暂时搁下这事儿,还有许多奏折需要处理。”
惺帝不耐烦地摆手:“行吧,行吧,你去处理吧。”
“朕让你用宝玺是在帮你立威,你还不高兴!简直不识好歹!”
钱明月只得请罪,谢恩。
才清净地处理了一会儿奏折,一群朝臣联袂而来,钱明月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也罢,今日是少不了被朝臣一顿怼了。
到现在她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被惺帝摆了一道。以教育劝谏皇帝的名头进宫佐政,却擅自带着惺帝出宫玩,怎么对得起这个名头!处理不好她极有可能失去现在的权柄,她自己失去权力无所谓,这社稷的安危、黎民的福祉岂能寄于惺帝随手写的“准”上。
惺帝显然也知道群臣为何而来,礼毕,他先发制人:“母后身体抱恙,朕心甚忧,舅舅您随朕来。诸卿有什么事跟屏风后面的人说吧!”一溜烟儿跑了。
钱明月气得差点儿咬碎一口银牙,熊孩子,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你想把本姑娘弄走,本姑娘偏就不走了。
她却不想想,惺帝如果真的想她走,怎么还逼她用宝玺?
他想让她的权威逐渐为各官署所认可,而不是将她的意志变成帝王的意志才能被遵照执行。
惺帝想树立钱明月的权威,让她直接抗衡徐氏,而不是通过左右帝王的意志对抗徐氏。
这样一来,惺帝身上的压力倍减;二来,哪怕大婚前惺帝自己有个好歹,不至于出现权力中空,到头来国家大权落入徐氏一族手里——他宁可掌权的是钱明月。
只能说比起惺帝对钱明月的信赖与倚重,钱明月更不信任惺帝。
她奉君,不过是别无选择而已。
行礼送走惺帝,钱明月也先发制人:“我知道诸位大人为何而来,你们知道圣人怎么出宫的吗?谎称我身体不适,派来十人抬大轿,圣人也易服藏在轿子里。”
这……
秦正说:“十人抬大轿可不是姑娘能差使的。”
林长年道:“便是圣人执意如此,姑娘也该极力劝谏。”
钱明月不高兴,这群大臣,自觉读了些圣贤书,自己也就成圣成贤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用礼法做武器约束帝王,动辄劝谏,死谏,联合抗议。
一味地尊重他们,礼让有加,反倒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对的,还是给他们一棒子吧。
“若稍稍了解民情,晋惠帝也说不出‘何不食肉糜’之言。入则美婢侍奉,出则武士簇拥,永远与百姓隔着,怎么能听到民间疾苦声。有威仪而无仁义,能成长为明君吗?”
“诸位大人皆是大梁百姓的倚仗,也不要整日穿着补子官袍坐着轿子,一年到头,从府里到御门再到官署,从不体察下情。便是去民间一次,也鸣锣开道,使民众惶恐退避。”
“官威灼人,岂是孔孟之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卯足了劲来劝谏,被钱明月教训了一通回去。
钱明月说:“权力集中在一处,容易滋生出徇私舞弊之事。”
“国子学与太学是大梁最好的学府,天下举子无不心向往之,此番招考,必然有人使歪心思,或打听试题,或贿赂考官。”
“不如将这出卷权、阅卷权分开,户部事关天下黎民,由户部出题想必能选出实干的良才。这阅卷权便,便交给通政司吧,通政司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对陛下最是忠贞不过。”
惺帝惊异:“这出题和阅卷还能分开!不过这个想法挺好玩,就这么办吧!”
谢傅詹提防徐家,得了阅卷权,能够跟徐平成对着来,也就不再谏言。
钱明月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成了,总觉得哪里不对,惺帝不是个傻的,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为了朝堂制衡吧!怕她在国子监影响力过大,让徐平成来负责出题,可能他也不想徐家在这群后备干部中影响力过大,又接受了让通政司负责阅卷的建议。
他正在成长为一个标准的帝王。
谢傅詹呈交了最新到达的各地奏折,才与甘本长一起离去。
钱明月向惺帝禀报了对国子监的安排:“圣人若恩准,请下谕旨使各官署遵命行事。”
惺帝撇嘴:“钱阙,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如厕这种话都能说出来!什么茶什么药都要管着,跟个婆娘似的。”
“哦,不对,你本来就是个婆娘!但朕跟你不一样,朕堂堂天子,怎么能下这种婆婆妈妈的谕旨!朕不下!”
上午还一起出去玩呢,原以为两人会变得亲近些,没想到他对自己反而更对立了!这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像什么样!
钱明月无奈:“上谕处的官员会进行修饰,到时候就会满篇仁义礼智信,不会显得婆婆妈妈了。”
惺帝倔哒哒地说:“朕就不下!那是你的意思,不是朕的意思,休想把你的意思强加给朕,将来写到史书上,这些东西都加给朕。”
钱明月心好累,苦口婆心地说:“这些建议并不是坏事,不会有损圣人的英名。”
“朕知道,可能还会让人觉得朕礼贤下士,是个明君。但是,朕要做明君就自己做,不沾你光。”
钱明月快哭了:“圣人不同意下谕旨,国子监调不动兵马司的人,更调不动翰林院和太医院,若是举子们有个好歹,岂不是让人笑话。”
她帮他批过奏折,更是把自己的意思用诏书下达过,他都没有意见,怎么今日一个小小谕旨,将人难成这样!
看她为难,惺帝笑嘻嘻地说:“你可以用你的宝玺啊!那个金疙瘩不用,难道打算熔铸了换钱?”
“宝玺!”
钱明月捂脸:“圣人不同意便算了,不搞那些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事。”
“怎可心存侥幸,参加考试的都是国之栋梁,万一出事了你担得起?”惺帝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又痛得龇牙咧嘴直甩手,“钱明月,你害苦朕了!”
钱明月直接给惺帝跪下了:“圣人,饶了民女吧。”
惺帝无奈:“什么饶不饶的,朕在害你吗?让你用宝玺,多好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听你的——你刚好可以铲除异己啊,哈哈。”
“民女不敢!”
“哼,谅你也不敢。”
钱明月说:“圣人,不妨暂时搁下这事儿,还有许多奏折需要处理。”
惺帝不耐烦地摆手:“行吧,行吧,你去处理吧。”
“朕让你用宝玺是在帮你立威,你还不高兴!简直不识好歹!”
钱明月只得请罪,谢恩。
才清净地处理了一会儿奏折,一群朝臣联袂而来,钱明月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也罢,今日是少不了被朝臣一顿怼了。
到现在她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被惺帝摆了一道。以教育劝谏皇帝的名头进宫佐政,却擅自带着惺帝出宫玩,怎么对得起这个名头!处理不好她极有可能失去现在的权柄,她自己失去权力无所谓,这社稷的安危、黎民的福祉岂能寄于惺帝随手写的“准”上。
惺帝显然也知道群臣为何而来,礼毕,他先发制人:“母后身体抱恙,朕心甚忧,舅舅您随朕来。诸卿有什么事跟屏风后面的人说吧!”一溜烟儿跑了。
钱明月气得差点儿咬碎一口银牙,熊孩子,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你想把本姑娘弄走,本姑娘偏就不走了。
她却不想想,惺帝如果真的想她走,怎么还逼她用宝玺?
他想让她的权威逐渐为各官署所认可,而不是将她的意志变成帝王的意志才能被遵照执行。
惺帝想树立钱明月的权威,让她直接抗衡徐氏,而不是通过左右帝王的意志对抗徐氏。
这样一来,惺帝身上的压力倍减;二来,哪怕大婚前惺帝自己有个好歹,不至于出现权力中空,到头来国家大权落入徐氏一族手里——他宁可掌权的是钱明月。
只能说比起惺帝对钱明月的信赖与倚重,钱明月更不信任惺帝。
她奉君,不过是别无选择而已。
行礼送走惺帝,钱明月也先发制人:“我知道诸位大人为何而来,你们知道圣人怎么出宫的吗?谎称我身体不适,派来十人抬大轿,圣人也易服藏在轿子里。”
这……
秦正说:“十人抬大轿可不是姑娘能差使的。”
林长年道:“便是圣人执意如此,姑娘也该极力劝谏。”
钱明月不高兴,这群大臣,自觉读了些圣贤书,自己也就成圣成贤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用礼法做武器约束帝王,动辄劝谏,死谏,联合抗议。
一味地尊重他们,礼让有加,反倒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对的,还是给他们一棒子吧。
“若稍稍了解民情,晋惠帝也说不出‘何不食肉糜’之言。入则美婢侍奉,出则武士簇拥,永远与百姓隔着,怎么能听到民间疾苦声。有威仪而无仁义,能成长为明君吗?”
“诸位大人皆是大梁百姓的倚仗,也不要整日穿着补子官袍坐着轿子,一年到头,从府里到御门再到官署,从不体察下情。便是去民间一次,也鸣锣开道,使民众惶恐退避。”
“官威灼人,岂是孔孟之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卯足了劲来劝谏,被钱明月教训了一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