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叔挚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两个死脑筋的老头儿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李承乾自问是什么样儿的官都见过了,有人投机钻营,有人胆小怕事,有人贪婪成性,也有人清正耿直。可要是说看书,查阅典籍能把自己给看过去的,这还是头回遇见。

    看着孔颖达和于志宁二人这副不修边幅的样子,李承乾颇为无奈的问道:“二位老师,你们这是闹那样啊?孤可是问过了,你们这几天都没出过这间屋子,是什么书这么吸引人啊?”

    废寝忘食已经不足以相容二人痴狂了,别说李承乾想不明白,就算是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搞不懂这两位老兄到底是为了什么。

    整理了下杂乱的袍子后,孔颖达挺了挺干瘪的胸口:“殿下,贞观四年的时候,陛下下旨命老臣和仲谧修着《五经正义》将来好运用于科举。可随着编着的时间越长,这问题也就越多起来......”

    孔老头说的五经是指五部儒家经典着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一直都是走上仕途必通之书。

    现存的各经大多依据自古而来,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多家注释整理删定而成,“事必以仲尼为宗”,试图“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

    国家长期分裂,经学也逐渐形成了南学、北学之争。儒家经典散佚,文理乖错,再加上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经学研究出现一派混乱局面。

    大唐开国之后,为了士子们的思想,巩固朝廷的统治,消灭宗派之间的倾轧,所以整顿混乱的经学,由朝廷出面撰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就成了一刻不容缓的事。

    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孔颖达等着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因国子祭酒孔颖达年辈在先,名位独重,故由他负责此事。皇帝还曾当着众臣夸赞孔颖达:卿皆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

    这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既要消除他们之间成见,把他们联合起来,还要锱铢必较般的去考证各家所持经典中的每一个子,每一句话,再找出无数的旁证后才能敲定下来。

    其工作量不可谓不大,这也难怪这两位熬成这样。尤其是最近江南送上来的东晋时期的书籍,有很多字和人们熟知不一样,如此一来,经典意思都不一样了。

    不仅如此,这些字的读音更是生涩难懂,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尚且弄不明白,更不要说让那些懵懂的学子去学了。

    有道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语,就算是关中,同一个州,不用的县,这乡音多少都是有些差距的,更不要说遥远的江南的。

    至于说那些字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学派的大家都随性的去书写一些东西,不是少一批撇,就是少一捺。他们的这些手书传给弟子们后,他们也都跟着模仿,搞到最后到底那个正确,谁也搞不清楚了。

    “老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先编撰一本工具书啊?”,有本字典不就行了,光靠查验和碰脑门有什么用,就算想破脑子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啊。

    工具书?什么鬼,难道是墨家的典籍吗?只要能把咱们把事整明白了,管他谁家的呢,好用就行啊。

    孔颖达急忙往前跑了两步,不顾礼仪的抓着李承乾的袖子说道:“殿下,那呢?那工具书那呢?”

    这么近的距离,老孔这好几天都没有漱口的口气让李承乾有一种想吐的感觉,但又不敢表现出来。所以走到桌子前,拿起一本论语说道:“老师,此书非彼书也,为什么就不能把所有的文字同意写到一起呢,这个你们没有想过吗?”

    看着孔颖达和于志宁摇着脑袋,一脸懵逼的样子,李承乾接着说:“就拿陈这个字来说,我们将它的偏旁部首拿出来,将所有和它拥有一样偏旁部首的字编辑到一起,以此类推,所有单个的文字都照此处理,在每个字页面上都标注好。

    这样一来,你们只要负责把书考证好了就可以了,学子们有什么不认识的字都可以通过这个工具书解决,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李承乾的这个办法让两位老夫子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是啊,如果有了一个这样的工具书,学子们学起来也就跟加方面和快捷。

    “可是殿下,这要如何让那些学子知道怎么去读那些字,各地方都有不同的方言,要是让他们一个个去教,那可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长孙无忌的这个意见提的好,立刻就得到孔、于两位老学究的赞成。他俩教了一辈子书的,二人非常清楚知道,历来教学之难就是在学生如何去记住那些,对他们来说无比生僻的字。如果有了这么一本书,能够让他们快速弄懂怎么去读,那自然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舅舅,孤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你们如果......”,随后李承乾在纸上将拼音写了出来,仔细给三人讲解了在工具书中应该如何来运用这些拼音,听得三个是吱吱称奇啊。

    “殿下,你可真是大才啊,如此一来,在咱们大唐识字认字就不再是难事了。这读书人多了,自然人人知礼而向善,国家自然也就长治久安了。你的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于志宁毫不吝啬的向李承乾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眼中,弄出这么一本书来,要比李承乾在外面打的那些胜仗强多了,这才是一个储君应该干的事嘛。

    “可是据老臣所知,你们国子监修五经正义的经费是有限的,要想增加这么一项工具书,那可是这钱可就捉襟见肘了。而且户部现在的钱比较紧张,要想让他追加款项那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长孙的话比较实际,孔颖达二人也知道想让户部出钱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可这么好的书要是不编出来,那可就太可惜了。

    就在三人苦死无果的时候,李承乾唰唰的在纸上写下了“贞观字典”四个打字,随即言道:“孤认为将这四个字交给父皇,他一定愿意从内府中拿出些钱财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