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弼曾经遥望着北方,也就是上京的方向,与他的四叔吴乞买告别。
完颜家族做点什么事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点挫折,但灭宋大业不会因为一个越王的失利而停止脚步。
完颜宗弼的四叔吴乞买,和他的父亲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亲兄弟,阿骨打排行老二,吴乞买排行第四,他们都是宗弼祖父——完颜劾里钵的儿子。
阿骨打离世时,完颜宗弼十六个兄弟中没有一个继承皇位的,阿骨打将皇位传给了他们的四叔父吴乞买。
太祖说,大金之所以定国号为金,便是要克制宋朝这个“木”,所有完颜一族的男子,都要放下一已之私争,谁有能力灭宋、完成一统大业,谁便可为帝。
但这一次,完颜宗弼感觉不大好逃出去了。
他安排着人秘密探察了几天的水道,一夜的功夫居然都让人毁了。
在通往建康方向上的半路上,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地带,那些可作识别作用的苇丛一夜之间让人砍光了。
那些刚刚偷偷插上去的标记也被人移的到处都是,你循着它们往前走,慢慢发现走到沙洲上去了,而沙洲上只漫着一指深的水面。
这可不是耽误点时间的问题,他的意图让敌人发现了。
派出去的探马回来向完颜宗弼报告,屯驻于安吉的宋军主力好像没什么大动作。只有宜兴方向有一支小小的人马在朝着建康快速移动,过不去几千人。
完颜宗弼又有了点希望,可能宋军还没有从张惶失措中回过味来,他们的建制和联络、指挥系统可能仍然一片混乱,连这么大的军情都不知道赶紧通报,采取行动抓一抓这个难得机会。
也许他的探路行动只是被建康当地的一些百姓们察知了,充其量也就是一股所谓的“义军”,他们的行动大都是自发的,各行其是,宗弼知道这些人也不被小宋朝廷所信任。
惊慌的情绪正在军中悄悄漫延,不能再拖下去。
完颜宗弼只能用金子来砸了。
韩世忠不想要,有的是人想要。
四太子吩咐道,“带上多多的金银,连夜出发去找向导,本王攻陷溧水的时候,知道建康周边水道交错,谁能领我们挖通哪条河,能入江,本王就给他一船的金银!”
很快,一个四十左右的当地人便找到了,他给完颜宗弼画了一张草图,“将军你看,黄天荡原来的水道四通八达,只是近年才大都淤住了!”
从黄天荡另辟蹊径进入长江,不下四五条路线,但对完颜宗弼来说大多不适合,入江之处离着韩世忠过于近了。
往西南,由建康城南边绕到城西去。
向导说将军的这个走法也能行,因为有一条老鹳河故道,可以和淮水河①的北源头挖通,淮水河有两条源流,南源在溧水,北源在句容。
不过要挖通老鹳河可算不上轻松,至少得挖三十里。
“本王有的是人,你只要给我带好了路。”
这些人眼中只有钱,他们目光短浅心中没有大义,为利益和私怨能出卖祖宗,更别说集团的利益。
这就好办了,完颜宗弼相信这个向导说的是真的。
接下来便是马上行动,白天不行,黄天荡里就是到处放起烟雾,也掩盖不住十万人的行动,只能等到晚上。
完颜宗弼派出一只为数众多的船队,在出江口时时做出进击的姿态,吸引韩世忠的注意。另外派人带上钱,去宣州暗暗联络戚方。
戚方这种人完颜宗弼也看不上,但可以利用。
如果给他钱,又不是让他去拼命,只是去安吉牵制一下宋军,戚方会去做的。
所有的持刀者、带盾牌者、有头盔者都接到了命令集合,他们的挖掘工具就是这些东西。
等待。
金营出荡口冲击了两次,江面上几番殊死的争斗,最后退回来了。
完颜宗弼与向导在他的大船上饮酒,问他的姓名。
向导用手指蘸着酒,在桌面上写了一个“王”字,对宗弼道,“这是三根柴,中间用一根绳子扎着。”
宗弼若有所悟,知道此人姓柴,“宋国对你们姓柴的也算是不错了,因何如此?”
此人道,“将军从何说起?”
宗弼说,“攻下汴梁时,本王在赵家的太庙密室中,曾亲眼见过赵匡胤立下的誓碑,三条的第一条便是不杀柴氏。即便柴氏谋反,也不许杀之于闹市街衢,只可在狱中赐死,给留全尸。”
此人哼道,“太大度了,姓柴的有此荣幸,但我们宁可不姓这个‘柴’!”
“为什么?”
“央央华夏,姓氏有百家之多,为何单将我们姓柴的提出来放在第一条?他怎么知道我们姓柴的会谋反?那是他知道有愧于柴家!明为宽恕,实为大防!”
宗弼道,“实不相瞒,本王曾做着打算,一旦河道挖通便将你处斩,但我改变主意了,只要你助本王成功,该给你的赏赐一点都不会少给。”
此人道,“将军,我也实不相瞒,那些赏赐我要不要均可,只想知道赵家的第二条祖训是什么。”
完颜宗弼道,“不杀士大夫。”
此人想了想,又哼道,“那便是可以杀武将了!第三条呢?”
“不给百姓加税。”
“那就更奇怪了,不加税他赵家吃什么?玩什么?他所厚待的那些为数众多的士大夫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人人一张口一年多过一年,他们吃什么?将军你看百姓所担的税还少么?如果人人能够承受的住,又哪里来的处处揭竿而起?”
他深深饮掉一杯酒,说,“赵家三条祖训,条条言不由衷,说的都是反话。大宋能走到今日的结局乃是他自作孽。”
宗弼常读汉家文章,但却从没想过他这么深入,有点儿相见恨晚之意。
第一次过黄河时,宗弼的旌旗刚刚露头,守卫黄河的数万宋军一哄而散。他的骑兵用临时征集到的小船渡越天险黄河,前后五天时间过的从容不迫。
当时他便大惑不解,不明白大宋的君臣们想干什么。
只要有三千兵马守在渡口上,放放箭,金军想过黄河都极其困难。
宗弼又劝酒,不觉到了晚上,却是月明如昼,一举一动能看出老远。
于是下令按兵不动,再派密使去建康联系,让留守建康的金军一部时刻做好准备,等他船队一到,便弃城同行。
完颜家族做点什么事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点挫折,但灭宋大业不会因为一个越王的失利而停止脚步。
完颜宗弼的四叔吴乞买,和他的父亲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亲兄弟,阿骨打排行老二,吴乞买排行第四,他们都是宗弼祖父——完颜劾里钵的儿子。
阿骨打离世时,完颜宗弼十六个兄弟中没有一个继承皇位的,阿骨打将皇位传给了他们的四叔父吴乞买。
太祖说,大金之所以定国号为金,便是要克制宋朝这个“木”,所有完颜一族的男子,都要放下一已之私争,谁有能力灭宋、完成一统大业,谁便可为帝。
但这一次,完颜宗弼感觉不大好逃出去了。
他安排着人秘密探察了几天的水道,一夜的功夫居然都让人毁了。
在通往建康方向上的半路上,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地带,那些可作识别作用的苇丛一夜之间让人砍光了。
那些刚刚偷偷插上去的标记也被人移的到处都是,你循着它们往前走,慢慢发现走到沙洲上去了,而沙洲上只漫着一指深的水面。
这可不是耽误点时间的问题,他的意图让敌人发现了。
派出去的探马回来向完颜宗弼报告,屯驻于安吉的宋军主力好像没什么大动作。只有宜兴方向有一支小小的人马在朝着建康快速移动,过不去几千人。
完颜宗弼又有了点希望,可能宋军还没有从张惶失措中回过味来,他们的建制和联络、指挥系统可能仍然一片混乱,连这么大的军情都不知道赶紧通报,采取行动抓一抓这个难得机会。
也许他的探路行动只是被建康当地的一些百姓们察知了,充其量也就是一股所谓的“义军”,他们的行动大都是自发的,各行其是,宗弼知道这些人也不被小宋朝廷所信任。
惊慌的情绪正在军中悄悄漫延,不能再拖下去。
完颜宗弼只能用金子来砸了。
韩世忠不想要,有的是人想要。
四太子吩咐道,“带上多多的金银,连夜出发去找向导,本王攻陷溧水的时候,知道建康周边水道交错,谁能领我们挖通哪条河,能入江,本王就给他一船的金银!”
很快,一个四十左右的当地人便找到了,他给完颜宗弼画了一张草图,“将军你看,黄天荡原来的水道四通八达,只是近年才大都淤住了!”
从黄天荡另辟蹊径进入长江,不下四五条路线,但对完颜宗弼来说大多不适合,入江之处离着韩世忠过于近了。
往西南,由建康城南边绕到城西去。
向导说将军的这个走法也能行,因为有一条老鹳河故道,可以和淮水河①的北源头挖通,淮水河有两条源流,南源在溧水,北源在句容。
不过要挖通老鹳河可算不上轻松,至少得挖三十里。
“本王有的是人,你只要给我带好了路。”
这些人眼中只有钱,他们目光短浅心中没有大义,为利益和私怨能出卖祖宗,更别说集团的利益。
这就好办了,完颜宗弼相信这个向导说的是真的。
接下来便是马上行动,白天不行,黄天荡里就是到处放起烟雾,也掩盖不住十万人的行动,只能等到晚上。
完颜宗弼派出一只为数众多的船队,在出江口时时做出进击的姿态,吸引韩世忠的注意。另外派人带上钱,去宣州暗暗联络戚方。
戚方这种人完颜宗弼也看不上,但可以利用。
如果给他钱,又不是让他去拼命,只是去安吉牵制一下宋军,戚方会去做的。
所有的持刀者、带盾牌者、有头盔者都接到了命令集合,他们的挖掘工具就是这些东西。
等待。
金营出荡口冲击了两次,江面上几番殊死的争斗,最后退回来了。
完颜宗弼与向导在他的大船上饮酒,问他的姓名。
向导用手指蘸着酒,在桌面上写了一个“王”字,对宗弼道,“这是三根柴,中间用一根绳子扎着。”
宗弼若有所悟,知道此人姓柴,“宋国对你们姓柴的也算是不错了,因何如此?”
此人道,“将军从何说起?”
宗弼说,“攻下汴梁时,本王在赵家的太庙密室中,曾亲眼见过赵匡胤立下的誓碑,三条的第一条便是不杀柴氏。即便柴氏谋反,也不许杀之于闹市街衢,只可在狱中赐死,给留全尸。”
此人哼道,“太大度了,姓柴的有此荣幸,但我们宁可不姓这个‘柴’!”
“为什么?”
“央央华夏,姓氏有百家之多,为何单将我们姓柴的提出来放在第一条?他怎么知道我们姓柴的会谋反?那是他知道有愧于柴家!明为宽恕,实为大防!”
宗弼道,“实不相瞒,本王曾做着打算,一旦河道挖通便将你处斩,但我改变主意了,只要你助本王成功,该给你的赏赐一点都不会少给。”
此人道,“将军,我也实不相瞒,那些赏赐我要不要均可,只想知道赵家的第二条祖训是什么。”
完颜宗弼道,“不杀士大夫。”
此人想了想,又哼道,“那便是可以杀武将了!第三条呢?”
“不给百姓加税。”
“那就更奇怪了,不加税他赵家吃什么?玩什么?他所厚待的那些为数众多的士大夫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人人一张口一年多过一年,他们吃什么?将军你看百姓所担的税还少么?如果人人能够承受的住,又哪里来的处处揭竿而起?”
他深深饮掉一杯酒,说,“赵家三条祖训,条条言不由衷,说的都是反话。大宋能走到今日的结局乃是他自作孽。”
宗弼常读汉家文章,但却从没想过他这么深入,有点儿相见恨晚之意。
第一次过黄河时,宗弼的旌旗刚刚露头,守卫黄河的数万宋军一哄而散。他的骑兵用临时征集到的小船渡越天险黄河,前后五天时间过的从容不迫。
当时他便大惑不解,不明白大宋的君臣们想干什么。
只要有三千兵马守在渡口上,放放箭,金军想过黄河都极其困难。
宗弼又劝酒,不觉到了晚上,却是月明如昼,一举一动能看出老远。
于是下令按兵不动,再派密使去建康联系,让留守建康的金军一部时刻做好准备,等他船队一到,便弃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