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弃妇再嫁
    啥?举人老爷?他们大青山村出了一位举人老爷?

    报喜的衙役小窦尚未走到周家,沿途就有听到他报喜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询问,周家的祖坟真的冒青烟了?尤其是周氏一族的村民如是想到,顿觉与有荣焉。

    小窦问明周家的所在,一边往周家走,一边笑容满面地道:“对,就是举人老爷,三年才能考一次的举人老爷,几十年来,咱们桐城出的第二个举人老爷,上一位举人老爷前年中举,去年参加春闱中了探花郎,在京城做了大官!”

    探花郎!

    跟在小窦身后一同去周家的一干人等惊呼出声,无不羡慕。

    谁知,却有人疑惑道:“不是说乡试三年一次吗?上一位举人老爷前年中举,周秀才,哦,不,是周举人怎么今年就能考试了?这才两年。”周秀才每三年参加一次乡试,算一算今年确实是第三年,可上一位举人是怎么考的?莫非富贵人家有门路年年考试?

    “乡试是三年一次啊,今年就是秋闱之年,下一次再参加乡试就得等三年后了。你说探花郎考试的那一年?怨不得你们不知道,虽然说是秋闱,其实是恩科,就是当今圣人老爷登基第一年,特意加的恩科,春闱也是,距离上一次秋闱春试只相隔了一年。”小窦忍不住看了提出疑问的人,是大青山村苏里长的儿子,叫苏大力,怪道比别人多一些见识。

    苏大力吃惊道:“还有恩科这种说法?这不是说,只要圣人老爷高兴,年年都能参加什么秋闱春闱了?不用等三年了?”

    其他人都和他一样震惊。

    小窦哈哈一笑,摆手道:“哪能,圣人老爷也不能年年开恩科。俺在衙门里听说,先帝老爷在位几十年,一共也才开了两次恩科。”

    说话间,村里的三个里长都赶了过来,跟着小窦一起去周家,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仿佛考中举人的是自己家人。举人老爷啊,他们村本就因周秀才而傲视群村,如今周秀才中了举人,他们村在县城里都说得上话了。

    已有人比小窦先一步告诉了周母及其子其媳,再得小窦确认,他们顿时喜极而泣,相拥大笑,周母眼里透着一丝癫狂,捶胸大笑,“举人老爷,我们家老爷中了举人,我们家老爷中了举人,我们家老爷终于中了举人!举人老爷,那可是举人老爷!”她说得又急又快,一口气上不来,顿时晕了过去。

    “娘!”

    “婆婆!”

    周家兄弟妯娌惊慌失措,急忙上前,又是捶胸,又是拍背,又是灌水,又是掐人中,一阵忙活后,好不容易才把周母弄醒。

    周母清醒后,翻身而起,挽了挽散乱的头发,理了理沾上灰尘的衣裳,喜气洋洋地问小窦道:“小窦,我们家老爷中了举人老爷,我们老爷人呢?”

    小窦?虽然在衙门里比自己年纪大的比自己地位高的叫自己小窦,虽然在读书人眼里自己操持贱役,但是打着衙门的旗号走在外头,谁不叫自己一声窦大爷?纵然没几个秀才老爷对自己卑躬屈膝,也对自己说话客客气气。周举人刚中举人,周母就从平时叫的窦大爷改成了小窦,举人娘子的身份适应得真快。

    小窦心里嘀咕着,面上一点不透出来,他不敢得罪出了举人老爷的周家,于是笑嘻嘻地道:“咱们县太爷和县衙里的诸位大人们听说周老爷中了举人,高兴得不得了,这可是咱们县城几十年来的第二位举人老爷,县太爷设宴请周老爷,城中许多大户人家的老爷和秀才们都在宴中作陪,总得乐个两三天,所以先打发我来报喜。”

    听说周举人成了县太爷的座上宾,在场的人艳羡不已,忙向周家道喜。

    周母欣喜若狂,矜持地道:“同喜,同喜。”

    把喜信儿送到了,小窦开口告辞,正欲离开,小沈氏抱着女儿站在角落里,急忙叫了周惠过去,低声说了几句,周惠恍然大悟,忙忙地走近周母,低声在她耳边说道:“娘,窦大爷大冬天地赶来报信,您没给红封呢。”

    周母回过神,立刻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上前挽留小窦,“小窦,多谢你跑这一趟,晌午住下吧。”一边说,一边接过小沈氏递来的荷包塞给小窦。

    小窦拿着沉甸甸的荷包,没嫌弃里头顶多就几十枚铜板,笑道:“不了,周老爷中举人是全县的大喜事,我脚程快,来得早,过一会子定有大人们家里和城里的大户人家相继派人道贺,我就不打扰娘子了。”

    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周母便不再苦留。

    小窦前脚刚走,后脚果然就有县太爷夫人打发管事来送礼,四匹精美的锦缎、四封足纹的雪花银、四盒点心、四坛酒,把周家喜得不知如何是好,赶紧连声道谢,县太爷家来的人还没走,主簿、县丞、各家大户人家都派人送礼送拜帖,包括李家。

    绫罗绸缎、茶果点心、金银锭子等等,片刻之间就堆满了周家本就不太宽敞的堂屋,李家管事更是送了一份房契,县城里靠近李家的一座大宅子。

    旁观之村民目瞪口呆。

    等送礼的人都走了,外面得了消息来看热闹的人却越来越多,挤满了周家院子,门口也围了许多人,张里长对周母笑容可掬地道:“举人娘子,这可是咱们村的大喜事,等举人老爷衣锦还乡,咱们村里可得好好庆贺庆贺。”

    屋里被东西塞满了,他们都站在院子里说话,独周母站在堂屋门口,眼睛没离开过屋里的东西,听了张里长的话,她点头笑道:“这是应该的,只是我们家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和菜蔬肉蛋,置办不起酒席请村里同乐。”哼,县太爷家都派人来送礼了,大青山村仗着他们家老爷傲视群村,总得有点表白吧?她得把钱攒起来,老爷还得参加春闱呢。

    张里长神色一丝未变,笑了笑,道:“村里给举人老爷庆贺,哪里还要你们出粮食菜蔬肉蛋?娘子只管到时候和举人老爷一起坐席。”给周举人庆贺,得到消息的想结交周举人的,还不得一阵风似的送宴席所需之物?

    三位里长个个精明,压根就不担心自己出钱。

    跟周母说定,三个里长又恭维了好一会,方各自离开,剩下其他人蜂拥而上,好听的话跟淌水似的流出来,整个周家比过年还热闹。

    堂屋大门敞开,满屋璀璨亮给院里众人看,收到众人或是羡慕、或是嫉妒的目光,周母如喝了蜜糖一般,顿觉扬眉吐气,笑吟吟地道:“我们老爷呀,熬了几十年,总算熬出头了,我飘在半空中的一颗心哪,落下来了。”

    “恭喜,恭喜呀,举人娘子。”

    “是啊,是啊,举人娘子,你有大福气,举人老爷现今中了举人,明年的进士老爷、天子门生还不得手到擒来?到那时你就是诰命夫人了。”村里因周秀才年年考试,大伙儿基本都知道举人再往上考试就是进士,在圣人老爷跟前考试,是天子门生。http://www.muxiyu.com</P>

    “哎哟哟,去京城赶考,那不得亲眼见到圣人老爷了?给圣人老爷磕头了?哎哟喂,那可是圣人老爷呀,咱们的天老爷,咱们贫苦老百姓一辈子都踏不进皇城半步,举人娘子,你以后肯定能住进皇城里啊,等举人老爷做了天子门生,做了朝廷大官,你们还能住在这穷乡僻壤?到时候做了官,可别忘了咱们这些穷亲戚啊!”

    周母抿嘴一笑,谦逊地道:“快别说这些话,哪能忘了自家亲友呢?要知道,我们老爷读书呀,讲究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听到自己成了贫贱之交,颇有一些人心里不高兴,但是看到其他人都点头赞同,他们不好说什么,只是再没了先前的那股喜气。

    倒是米氏听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话,正好小沈氏在院中石榴树根下给儿子周振把尿,她原和秀姑有隙,虽说平时见着仍然说说笑笑,但是心里到底记着,忍不住道:“举人娘子是有福气的,举人的儿媳妇更是有福气的,瞧我给阿惠说的这个媳妇多好?又温柔,又贤惠,还给举人老爷添了个白白胖胖的大孙子。”

    她提起小沈氏,自然就有人想到了嫁给张屠户的苏氏秀姑。

    有和秀姑交好的立刻不言语了,有那妒富愧贫的却甚为赞同,“可不是,你可是大功臣,也是那苏氏没福气,举人老爷的儿媳妇不好好做,偏嫁个杀猪的屠夫,真以为过上好日子了?屠夫的娘子怎能和举人儿媳相提并论?”举人和屠夫的地位就是天壤之别好不好?

    “对,对,对,苏氏就是没福气,在周家不好好尽为人媳妇的本分,非得弄那些幺蛾子,自私自利,举人老爷和举人娘子休得没错!”

    周母趁机宣扬做妇人的本分,“咱们妇道人家讲究的就是三从四德,要遵守七出,要从一而终,好女不侍二夫,这是古往今来大儒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就算被休了被弃了再见前夫也要跪迎,并且关心前夫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新妇贤惠不贤惠,如果过得不好了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为人、妻、为人媳的本分,大伙儿千万别学那个不贞不静不贤惠的苏氏,犯了七出之条被休居然还敢另嫁他人,真是丢了咱们妇道人家的脸面,不知羞耻!”

    周母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多,她容光焕发,扬眉吐气,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在休弃苏氏这件事上,他们家一点都没做错,他们奉行的是圣人之言!

    有人问道:“什么是三从四德?什么是七出?圣人大儒又留了啥至理名言?”

    见有人不耻下问,周母立刻为他们详细解答,在场的好些人都觉得这些至理名言大有道理,谁不希望有这样的儿媳妇啊?读书人家就是读书人家,讲究得很,而且非常有道理,怪不得他们家能出举人老爷啊。

    米氏悄悄后退两步,不住打量为别人解惑的周氏,以及她身边赞同婆母的儿媳妇们。

    三从四德?七出之条?从一而终?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至理名言?圣人大儒说话就是对的吗?在这样的要求下,村里的女人们还活不活了?男人坏得十恶不赦、亲爹公爹丈夫儿子对自己又打又骂也要顺从?自个儿没那本事也要讲究四德?七出之条,呸,啥好处都让男人得了,女人家存一点私房钱就是个大罪了?那自己不是犯了好几条?死了男人离了男人也不能再嫁了?那她这个替不少寡妇弃妇说过媒的媒婆岂不是人人喊打了?

    转身,抬脚,赶紧往外走,米氏想着以后能沾周家的光就沾周家的光,可不能学周母说的那些狗屁至理名言,自己要有闺女这么学,瞧自己不揍她,学这些,得多委屈自己啊?看来苏秀姑离开周家反倒是好事了,亏自己说她没福气。

    米氏心里闪过一丝丝愧疚,但很快就抛到脑子后头了。

    自己跟苏秀姑真是合不来,不过她也没做过对自己不好的事,以后自己就少说她几句闲话吧。要说这苏秀姑吧,真是少见,为人处世就是个缩了脖子的王八,周身找不出一丝破绽,不贪、不懒、不论人是非,自己也就只能编造些流言蜚语。

    别看她娘、她嫂子经常跟自己吵嘴打架抢菜,现在啥偷鸡摸狗的事儿都不做了,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家日子过得好了,就讲究起来了。前些年闹灾荒时,她们一块讨过饭,一起偷过李家桃园子里的桃儿,一起摸黑往裤管里装过大户人家晒在场地里的粮食,虽然最后被一群狼狗追着跑险些遭殃,话说,这法子还是自家公婆跟老苏头学的,老苏头年轻时就这么干过,当然那时候饿极了,大家都这么干。

    她给县太爷家喂猪时就想到了这个法子,县太爷家庄子里的管事可不懂喂猪,年年都找佃户或是另外雇人,她弄了好些白米细面,能过个好年了。

    和米氏一样不耐烦周母说法的妇人有不少,米氏离开后,她们也都相继离开,张家的二婶、三婶和四婶没进家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秀姑,最近心力憔悴的张三婶比她们走得慢了一点,落在她们妯娌三个后面进门。

    虽然和四婶和张三婶家来往更多些,但是平时见面时,秀姑对二婶、三婶和四婶、张三婶的态度都一样,从不让人挑出不是。

    其中三婶是嫡亲三婶,来往是少,但是性格处事上比四婶差点,比二婶却强很多。

    邻里乡亲,无论私底下如何交好,明面上都是一碗水端平。

    二婶嘴巴最快,形容周家盛景,道:“硕哥媳妇,你没看到,周家堆积了好些金银绸缎,一屋子满满的,怪道你们让满仓和壮壮上学呢,原来中了举人有这等好处。举人也就比秀才高一点,怎么待遇就来个天和地的不同呢?”

    可巧丽娘也在,她没去周家凑热闹,闻言笑道:“穷秀才、金举人、银进士,这都是世人皆知的话。秀才虽然有了功名,但在大户人家眼里没有地位,自然得不到好处,自己苦读又费笔墨书费,所以叫穷秀才。金举人的情况你们看到了,周家这种就是,中了举人,县令、乡绅、大户都十分重视,送礼极多,得到的好处最多,所以叫金举人。”

    四婶好奇道:“进士不是天子门生吗?考中就能做官了,不是比举人的地位更高,怎么叫银进士?而不是银举人金进士?”

    丽娘莞尔答道:“举人最难考,乃是三十取一,有了举人功名后,进士的考试相较举人就容易了些,乃是十取一,所以叫银进士。说是容易,其实也很不容易,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多不胜数,有许多人止步于举人,三次落选后就会选择选官考试。”

    她们有些明白了,又说了几句话,便相继告辞。

    丽娘对待张三婶的态度一直没有变化,然而张三婶心里藏着事儿,没好意思久坐,见秀姑三个亲婶子都走了,也就跟着走了。

    屋里没其他人了,丽娘笑道:“那位周举人当真是要功名不要命,秋闱时期江南乱成一团,死了不少人,很多金陵以外的秀才都不敢去金陵,若非真贼也想拉拢学子,今年的秋闱定然举行不成。周举人倒是幸运。”

    “怎么说?”秀姑心生疑惑。

    “当地死了不少秀才举子,外地秀才不敢去金陵考试,今年秋闱人数之少,可想而知。听村里说,周举人寒门出身,早早就中了秀才,此后年年都能考过岁试,可见有真才实学,没了江南本地无数满腹经纶的秀才争夺举人名额,周举人脱颖而出一点都不奇怪。”

    若是没发生战事,没死那么多学子,再加上省内各地蜂拥而至的秀才,虽然说周举人也有可能中举,但一定比现在艰难。https://www.41xs.com</P>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