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_r(); 一个挨一个的站立,偌大一个长安城怕是都要填得满满当当,他们的血能填满汉水,尸首堆积,能成一座山。
谢漪留意她的脸色,只是她先是震惊而后气愤,再接着竟又恢复冷静,沉着评判道:“情理之中。”
四十万人,难以管辖,倘若有人煽动炸营,到时秦军怕是损失惨重。
谢漪看了看她,没说什么,转口说起:“武帝时有一太史令名司马迁,有巨著传世,名为。臣尝拜读,获益良多。此书今藏于御史大夫杨敞家中,陛下若欲一观,不妨令杨敞献书。”
刘藻眼睛一亮,大是欣悦,道:“善。”
一个故事说完,已近午时。
刘藻忽然反应过来,故事很好听,但她还在生气。不能因一个故事,就屈服了。刘藻又淡下神色。
宫人奉上牛乳。牛乳烹过,兑了蜜,盛于卮中,既可解渴,又可暖身。刘藻接过,饮了一卮。谢漪不喜甜,仅饮温汤。饮罢抬头,便见小皇帝唇上沾了一圈牛乳,白色的,颇有童趣。她这时方显出一些少年才有的童真来。
谢漪移开目光,心中却是轻轻叹了口气。
小皇帝一本正经地擦了擦唇,而后望向谢漪,单刀直入道:“外祖母可好?”
“老夫人身体安泰,无甚不好,只挂念陛下而已。”谢漪道。
刘藻双眉紧蹙,眼中染上怒意,谢漪与她对视,分毫不怯。最终还是刘藻败下阵来,轻声道:“外祖母年迈,望谢相善加奉养。”
谢漪声音温缓,说的话却使刘藻怒火攻心:“陛下听话,老夫人自能长命百岁。”
刘藻紧抿嘴唇,一语不发,谢漪也不在意,她知陛下必是听进去了。
下午桓匡会来,谢漪站起身,道了告退。
刘藻冷声道:“谢相慢行。”她一眼都不想看她,从今以后,谢漪再也别想揉揉她的小腹!年少之人,最恨的不是有人骗她,而是骗她的,是曾予以信任之人。
谢漪弯唇轻笑,竟又不走了,朝刘藻行了两步,俯身附到她耳畔,低声道:“陛下可要记得,离太后远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
刘藻:“从今以后,你再也别想摸摸我的肚子。”
谢漪:“…”
刘藻:“但我可以摸摸你的。”
谢漪:“……”
刘藻:“摸摸肚子,摸摸肚子上面一点,摸摸肚子下面一点。”
谢漪:“…………”
第21章 萌萌
谢漪以老夫人要挟,要刘藻听话。刘藻只能听命,做一不闻朝政的木偶皇帝。
只是刘藻性情颇为强韧,她面上认命了,心中却不认。
新帝即位,新岁改元,刘藻的第一个年号,定为元贞。这一年,便是元贞元年。大汉皇帝似乎格外偏爱“元”字。武帝御极五十四载,共用年号十一个,其中七个带有“元”字。昭帝仅有两个年号,分别是始元、元凤。
“元”、“贞”二字皆出自。
中第一卦,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君子四德。元为万物之始,贞为万物之成。这年号取得尽善尽美,口气极大。喻义功业由她而始,至她而成。
“臣观陛下沉敏,不想竟也胸怀大志。”谢漪笑道。
刘藻淡淡道:“朕受制于卿,纵有大志,也只好想想,卿怕什么?”
谢漪笑意愈发明朗,望着刘藻的目光,好似看一逼急了要咬人的小兽:“陛下有壮志,臣高兴尚且不及,岂有怕的?”
刘藻冷冷地睨她一眼,只觉谢漪不仅多诡计,且还善矫饰,奸猾得很。
“今日陛下欲闻何人事?”谢漪安坐于榻上,漫声问道。
刘藻脸色缓了缓,有些不情愿,又有些期待,道:“晋公子重耳。”
“晋公子重耳?这故事说来就长了,半日怕是难以言尽。”谢漪说道,但她并未以此推拒,只是闭上眼来,思索片刻,便为刘藻讲述起来。
刘藻也不知为何,谢漪每隔三日便会来为她授一回课。她所授与桓匡不同。桓匡抱着一卷,不知要说到何年何月,谢漪则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去,似乎随心所欲。
但二者相较,刘藻更喜谢漪,谢漪看似只是为她讲故事,然而这些故事皆是古时天子、诸侯、士大夫之事,每有闻之,获益匪浅。
正旦前两日,刘藻还遣人往御史大夫杨敞府上,令他献上。刘藻即位之初,曾使人向杨敞讨要文牍,杨敞拒绝,甚至连敷衍都不曾,丝毫未将她放在眼中。
此番再派人索书,刘藻心有惴惴,恐怕杨敞依旧会拒绝,还想要想是否要想些法子,不料,去人只去了两个时辰,杨敞亲自将书送至皇帝面前。
一套足足装了两大车。
十名宫人一同出力,进进出出搬了十余趟,方将书简全部搬入宣室殿。
刘藻数了数,共有竹简一百三十卷。如此宏伟巨著,古之未有。刘藻眉心直跳,直觉她正经历一场文坛盛事。
杨敞立在殿中,目光一直落在进进出出的宫人身上,待竹简全部搬入殿中,方与刘藻说道:“此书共有两部,一部藏在宫中,另一则在太史公家中。臣娶太史公之女,太史公家中那部随嫁带入杨家。昭帝年间,宫中失火,诸多书简遭焚毁,也在其中,眼前这一部便是世间仅剩了。”
他亲自送书入宫,为的似乎就是说上这一番话。刘藻起初不解,待她翻开书简看过,方知缘由。
竟是一部“谤书”!
刘藻并非从头看起,而是拣出最近的,捧在手中,翻看起来。她对此书期望甚高,初读之时,只觉不负所望。她越读越心绪高昂,直到看完整篇,才发觉书中颇有毁谤之语,直言武帝之过。
刘藻看得恼怒,将书简弃掷于地,掷完,还得捡回再读。即便书中多毁谤,刘藻仍以为,这是好书。
杨敞特将此书送入宫中,是因这是一部谤书,强调仅此一部,是为保证此书绝不会流入民间。
刘藻一口气读了五卷,待她停下,夜都深了,可她却觉方才时,太过粗陋,想要将这五卷,重新拜读。
春和见此,忙来劝阻:“夜已深,陛下该安置了。”
刘藻这才作罢,但又生出一个怀疑。世间当真仅此一部?这等巨著,杨敞便没有抄写一部,私藏家中?
换了是她,肯定要偷藏一部。
但御史大夫既那般说了,她也不好深究。
之后谢漪再来为她授课,便不再自己定内容,而是问她要听什么。刘藻便将读史之时的不解处提出,请谢漪解惑。
今日要讲的便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谢漪所述,不仅有中载的,
谢漪留意她的脸色,只是她先是震惊而后气愤,再接着竟又恢复冷静,沉着评判道:“情理之中。”
四十万人,难以管辖,倘若有人煽动炸营,到时秦军怕是损失惨重。
谢漪看了看她,没说什么,转口说起:“武帝时有一太史令名司马迁,有巨著传世,名为。臣尝拜读,获益良多。此书今藏于御史大夫杨敞家中,陛下若欲一观,不妨令杨敞献书。”
刘藻眼睛一亮,大是欣悦,道:“善。”
一个故事说完,已近午时。
刘藻忽然反应过来,故事很好听,但她还在生气。不能因一个故事,就屈服了。刘藻又淡下神色。
宫人奉上牛乳。牛乳烹过,兑了蜜,盛于卮中,既可解渴,又可暖身。刘藻接过,饮了一卮。谢漪不喜甜,仅饮温汤。饮罢抬头,便见小皇帝唇上沾了一圈牛乳,白色的,颇有童趣。她这时方显出一些少年才有的童真来。
谢漪移开目光,心中却是轻轻叹了口气。
小皇帝一本正经地擦了擦唇,而后望向谢漪,单刀直入道:“外祖母可好?”
“老夫人身体安泰,无甚不好,只挂念陛下而已。”谢漪道。
刘藻双眉紧蹙,眼中染上怒意,谢漪与她对视,分毫不怯。最终还是刘藻败下阵来,轻声道:“外祖母年迈,望谢相善加奉养。”
谢漪声音温缓,说的话却使刘藻怒火攻心:“陛下听话,老夫人自能长命百岁。”
刘藻紧抿嘴唇,一语不发,谢漪也不在意,她知陛下必是听进去了。
下午桓匡会来,谢漪站起身,道了告退。
刘藻冷声道:“谢相慢行。”她一眼都不想看她,从今以后,谢漪再也别想揉揉她的小腹!年少之人,最恨的不是有人骗她,而是骗她的,是曾予以信任之人。
谢漪弯唇轻笑,竟又不走了,朝刘藻行了两步,俯身附到她耳畔,低声道:“陛下可要记得,离太后远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
刘藻:“从今以后,你再也别想摸摸我的肚子。”
谢漪:“…”
刘藻:“但我可以摸摸你的。”
谢漪:“……”
刘藻:“摸摸肚子,摸摸肚子上面一点,摸摸肚子下面一点。”
谢漪:“…………”
第21章 萌萌
谢漪以老夫人要挟,要刘藻听话。刘藻只能听命,做一不闻朝政的木偶皇帝。
只是刘藻性情颇为强韧,她面上认命了,心中却不认。
新帝即位,新岁改元,刘藻的第一个年号,定为元贞。这一年,便是元贞元年。大汉皇帝似乎格外偏爱“元”字。武帝御极五十四载,共用年号十一个,其中七个带有“元”字。昭帝仅有两个年号,分别是始元、元凤。
“元”、“贞”二字皆出自。
中第一卦,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君子四德。元为万物之始,贞为万物之成。这年号取得尽善尽美,口气极大。喻义功业由她而始,至她而成。
“臣观陛下沉敏,不想竟也胸怀大志。”谢漪笑道。
刘藻淡淡道:“朕受制于卿,纵有大志,也只好想想,卿怕什么?”
谢漪笑意愈发明朗,望着刘藻的目光,好似看一逼急了要咬人的小兽:“陛下有壮志,臣高兴尚且不及,岂有怕的?”
刘藻冷冷地睨她一眼,只觉谢漪不仅多诡计,且还善矫饰,奸猾得很。
“今日陛下欲闻何人事?”谢漪安坐于榻上,漫声问道。
刘藻脸色缓了缓,有些不情愿,又有些期待,道:“晋公子重耳。”
“晋公子重耳?这故事说来就长了,半日怕是难以言尽。”谢漪说道,但她并未以此推拒,只是闭上眼来,思索片刻,便为刘藻讲述起来。
刘藻也不知为何,谢漪每隔三日便会来为她授一回课。她所授与桓匡不同。桓匡抱着一卷,不知要说到何年何月,谢漪则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去,似乎随心所欲。
但二者相较,刘藻更喜谢漪,谢漪看似只是为她讲故事,然而这些故事皆是古时天子、诸侯、士大夫之事,每有闻之,获益匪浅。
正旦前两日,刘藻还遣人往御史大夫杨敞府上,令他献上。刘藻即位之初,曾使人向杨敞讨要文牍,杨敞拒绝,甚至连敷衍都不曾,丝毫未将她放在眼中。
此番再派人索书,刘藻心有惴惴,恐怕杨敞依旧会拒绝,还想要想是否要想些法子,不料,去人只去了两个时辰,杨敞亲自将书送至皇帝面前。
一套足足装了两大车。
十名宫人一同出力,进进出出搬了十余趟,方将书简全部搬入宣室殿。
刘藻数了数,共有竹简一百三十卷。如此宏伟巨著,古之未有。刘藻眉心直跳,直觉她正经历一场文坛盛事。
杨敞立在殿中,目光一直落在进进出出的宫人身上,待竹简全部搬入殿中,方与刘藻说道:“此书共有两部,一部藏在宫中,另一则在太史公家中。臣娶太史公之女,太史公家中那部随嫁带入杨家。昭帝年间,宫中失火,诸多书简遭焚毁,也在其中,眼前这一部便是世间仅剩了。”
他亲自送书入宫,为的似乎就是说上这一番话。刘藻起初不解,待她翻开书简看过,方知缘由。
竟是一部“谤书”!
刘藻并非从头看起,而是拣出最近的,捧在手中,翻看起来。她对此书期望甚高,初读之时,只觉不负所望。她越读越心绪高昂,直到看完整篇,才发觉书中颇有毁谤之语,直言武帝之过。
刘藻看得恼怒,将书简弃掷于地,掷完,还得捡回再读。即便书中多毁谤,刘藻仍以为,这是好书。
杨敞特将此书送入宫中,是因这是一部谤书,强调仅此一部,是为保证此书绝不会流入民间。
刘藻一口气读了五卷,待她停下,夜都深了,可她却觉方才时,太过粗陋,想要将这五卷,重新拜读。
春和见此,忙来劝阻:“夜已深,陛下该安置了。”
刘藻这才作罢,但又生出一个怀疑。世间当真仅此一部?这等巨著,杨敞便没有抄写一部,私藏家中?
换了是她,肯定要偷藏一部。
但御史大夫既那般说了,她也不好深究。
之后谢漪再来为她授课,便不再自己定内容,而是问她要听什么。刘藻便将读史之时的不解处提出,请谢漪解惑。
今日要讲的便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谢漪所述,不仅有中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