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校园 > 谢相
    chap_r();    ,不只是李闻,他们也发现了,陛下一旦一意孤行,便唯有丞相能劝得动她。闻言,群臣皆颔首,纷纷称憾。

    李闻见他们这般天真,暗自叹了口气,可心中却难免埋怨丞相,怎能让陛下生出这荒诞的念头,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世俗为敌,与伦理作对,该多难啊。

    皇帝一直不肯册立皇夫,他早已断了往宫中添人的心思,做好了储君自宗室中来的准备。可陛下这一出仍是使他措手不及,他倒不像其余大臣那般反对,更是担忧关切占了上风。

    自陛下将立后的打算说出来,这事便已不只是立后,还涉及天子威信,此事若成,陛下之威更上一层,事若不成,陛下威信则大受损伤,朝中许有变故,群臣不会如眼下这般好驾驭了。

    李闻朝着群情激昂的大臣们瞧一眼,暗自忧愁。

    刘藻回了寝殿,磨着牙,恶狠狠道“孙次卿。”

    她早预料到大臣们必会反对,却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会是他。他为的什么,刘藻还看不出来?哪有他口上所言那般冠冕堂皇,不过是浑水摸鱼,欲借此得人拥戴,好重得大权。

    “陛下息怒。”胡敖忙道。

    “还是朕驭下的手段太温和。”刘藻道了一句。

    胡敖便不敢言了。

    幸而陛下也未生气太久,她很快便冷静下来,问道“谢相那处可安顿好了?”

    大臣们劝不动她,必会前往相府求助,他们方才没反应过来,要不了多久变会想“迷惑”了她的女子是哪一个。谢相留在京中处境尴尬,还是避一避的好。

    她原先是安排谢相去甘泉宫住上一月,可谢相不愿。甘泉宫太远,快马都得行上一日一夜,消息不够灵通。于是她便将谢相藏在蓬莱岛上。

    胡敖听陛下问起谢相,顿时松了口气,只要提起谢相,纵是再大的怒气,陛下都气不起来。他恭敬回道“岛上诸事都是备好的,丞相惯用的香,常看的书简,与琴瑟丝竹,珍馐佳肴,衣裘被褥,但凡所需,皆备妥帖了。”

    刘藻急问一句“今日朝上新发生的事,可详细记下,送去给谢相看了?”

    胡敖一笑,道“送去了。”

    丞相舍甘泉而就蓬莱为的就是便于传讯,自然要将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丞相手中。

    刘藻便点了点头,又叮嘱道“及时汇报,休让丞相久等。”

    胡敖作揖“诺。”

    刘藻便满意了。

    她虽有担忧,但还不算很慌。大臣们看似铁板一块,异口同声地反对她,言辞振振,容色坚决,仿佛绝无改口的可能。

    可人哪有当真铁板一块的。人人都有私心,人人都会为自己打算,他们绝不会如表面上那般,一条心地与她作对。

    隔日,长安城与往常无异。昨日宣室殿中的话语,被保密在重臣间,无一人敢外泄。

    胡敖遣人监视外头的情形,所得密报分作两份,一份送往蓬莱岛,一份呈入宣室殿。刘藻密切关注,但她并未再召大臣入宫。

    她在等,等第一个向她“投诚”的大臣,等那一块铁板中自行出现裂缝。

    第123章

    长安城中静得吓人,皇帝与重臣间达成了诡异的平衡。接连二日,刘藻未再提立后之事,大臣们亦未劝谏皇帝打消念头。宫里宫外似笼罩了一层阴云,阴云之下,哪一方都不敢有所举措。

    就连低阶的官员都发觉中平静下的诡谲涌动了。

    当日的十余名重臣暗地勾连,明面上是劝谏明君,涤浊扬清,私底下究竟是什么心思,便不好说了。他们往来密切,相约赶往相府时,方发觉,丞相离府,不知去处。

    如此一来,更添诡异。

    孙次卿倒是乐见此景,丞相不在,按官位,他最高,且他最早在皇帝面前表态,自然由他领头。由是大将军奔走,更加热切。

    刘藻按兵不动,在宣室殿议政后的第三日,她等来了第一个向她投诚的大臣。那大臣素日不起眼,唯能力见长,累功升迁,年过五旬,方为奉车都尉,秩比二千石。

    他一入殿便说明来意,称愿为陛下驱使,助陛下夙愿得偿。

    刘藻道“朕知道了。”命他退下。

    奉车都尉还不知自己投诚成功了否,出殿时甚是惴惴,只是官场上混迹数十年,再大的场面也都见过了,他心下忐忑,容色沉稳,欲静观其变。

    奉车都尉这一投诚,僵局便破了,刘藻下诏晋奉车都尉为太常卿,官居九卿之首。

    这一任命来得突然,大臣们一打听,新任的太常曾私下觐见天子,便立即明白了他这官是怎么求来的。一时间群臣之中既有愤怒的,也有意动,更有按兵不动,意图浑水摸鱼的。

    刘藻封完了太常,私下召见韩平,将一卷竹简交与她。

    外头风声鹤唳,动荡一触即发,三日过去,皇帝意图立后的消息已不止仅重臣们知晓,许多京官都已得到了风声。这时,哪怕皇帝肯打消念头,息事宁人,都不是那么好收拾的了。

    韩平双手接过竹简,并未打开,而是望向上首。

    皇帝一袭玄衣,面色安然,眼底晦暗幽沉,与她一颔首,道“观之。”

    韩平依言将竹简摊开,看了一眼,便跪下了。

    刘藻含笑道“满朝公卿,朕只信得过韩卿。”

    “臣蒙陛下大恩,方有今日,陛下有诏,臣万死不敢辞。”韩平叩首伏地。她是刘藻一手简拔起来,升迁之快,朝中无人可及,是天然的帝党。

    刘藻弯身,亲自将她扶起,道“你择选可靠之人,前往各地,照竹简所书,宣扬谢相之德,控制民间的风评。”她先一步控制风评,加上谢相往日的好名声,接下来纵使京中闹起来,传扬出谢相的恶名,百姓先入为主,好印象也难动摇了。

    这一时机,必得抢占。

    韩平略有迟疑,道“陛下立后,十分不妥,您与丞相必得有人背过,既极言丞相之德,陛下便得承受恶名了。”

    二女相恋本就不容于世,更不必说刘藻还要将此事抬到明面上来,还要给丞相一个名分。韩平称之为十分不妥,已是口下留情,实则于世人而言,哪里只是不妥,分明是人人掩鼻而过的失德之事。

    这一事是错的,便需有人负责,既然丞相是好的,错的自然就是皇帝。皇帝的名声难保。

    刘藻不以为意,淡淡道“无妨,世人对天子总是比较宽容的。”

    韩平见她想好了,俯首道“臣这就去布置。”

    当夜数百人自长安四门出,快马奔往各地。

    太常得了皇帝的官位,自然不能一动不动。他扯了皇帝这张大旗,也开始招揽人手,预备冲锋陷阵。可他慢了孙次卿一步。

    刘藻用他,是为打破僵局,树他为典型,以利诱群臣,倒未想过他能如何强势,压过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